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首位海航家郑和下七次西洋路线揭秘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025
转发:0
评论:0
中国首位海航家郑和下七次西洋路线揭秘,郑和,作为我国第一位开拓航海领域之人,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众所周知

  郑和,作为我国第一位开拓航海领域之人,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众所周知,郑和下西洋并不是一次终结的,而是在探索中寻找经验,总体来说,郑和在其一生中曾经七度展开航海领域的探索,那么在这么多次探险中,郑和下西洋的路线都是怎么样的呢?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中都有路经过哪些国家?在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都有给明朝带来哪些历史性的转变?

  郑和下西洋

  按照郑和下西洋的次数来划分,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具体如下:

  第一次、第二次郑和下西洋,路线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从江苏太仓的刘家港出发。第一次出发是沿着南方一路往下,在福建省逗留过一段时间后,穿越台湾和南海,最终到达了占城。在第一次的下西洋过程中,郑和率队还是处于一个探索阶段,而且第一次行程现发生了一些战争,经过郑和的处理后与八歇国缔结了良好的关系。第二郑和出发路线同第一次,路经了占城之后到达古里。

  第三次郑和下西洋,同样从太仓刘家港出发,这次的航线比第一、二次都要长远一些,并且拜访的国家也相对较多。在这次拜访中郑和同样历经了战争,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有心刁难,在一场苦战之后,活捉了苦奈儿带回了明朝,在永乐帝的恩赦之下,遣送苦奈儿回国,展示了大明国的风采。

  第四次到第七次郑和下西洋,每次的路程相对于前三次。航线要拉的更远一些,开始了东非、西亚地区的航海旅程,可以说又开辟了一个新的行程。

  郑和几次下西洋

  关于郑和几次下西洋的问题,郑和实际上一共下了七次的西洋。第一次下西洋是发生在1405年,也就是永乐三年,郑和从南京的龙江港出发,在永乐五年的时候回国。第二次下西洋是发生在1407年的10月也就是永乐永乐五年九月份,他这次下西洋经过了好几处地方,有文莱、泰国、印度等地,还在锡兰山把佛牙带回来了,最终在1409年回国。

  郑和下西洋图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经历是从太仓刘家港出发的,这次随同的人有姚广孝、马欢等人。他们到达了越南,马来西亚等地,在回国的路上再次拜访了锡兰山,于1411年的7月回国了。第四次下西洋发生于永乐十一年,翻译官马欢跟随绕过阿拉伯半岛,第一次航行到达东非的麻林迪,两年后回国。之后便有麻林迪的使者前来进献长颈鹿。

  永乐十五年五月,郑和带着蒲日和一同前往,经过泉州到达占城、爪哇,最远的地方便是东非的木骨都束、麻林等国家了。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发生在永乐十九年的正月,他们前往孟加拉,可是途中官船遭遇大风大浪,摇摆不定,船中的人皆啜泣,继而跪拜祈求神灵保佑,之后风平浪静了,但是中途返回了。这一次下西洋可谓是历经磨难。永乐二十二年时,明成祖驾崩,仁宗登基,然而国库空虚于是下西洋的活动便停止了。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是从龙江关出水的,返航后的郑和因为劳累过度在宣德八年四月逝世于印度,继而船队由王景率领返回。郑和几次下西洋的事件开拓了许许多多的海外贸易,促进了亚非各国之间的交流。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历史上,郑和曾经七度下西洋,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外交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郑和下西洋也因此名垂千世,成为世界上的重大事件载入史册。郑和七度下西洋,那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地点和经过又是怎样的呢?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给明朝带来了怎么样的意义?

  首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为永乐三年六月,换算成现有的时间为一四零五年六月,郑和率领着明朝的队伍从太仓的刘家港出发,开始了航海行程。当时的规模可谓是开创历史之先河,达到了古今中外所无法比拟的规模程度,光船只就有两百四十多艘,随行的士兵人数更是高达二万七千多人,一路下行,中间拜访了包括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相关国家,拜访国家数量达三十多个,最远的地区到达了东非和红海。

  其次,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经过可谓是较为曲折的。在第一次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主要达到的国家是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这个国家的特点是国家相对来说比较富足,但郑和到达的时机不对,这个国家内部正在进行内战,东王和西王正打得不可开交,郑和所带领的士兵被当作敌人对待,下属战士在此战役中损失惨重,共计有一百七十人被杀害,在这种情况下,郑和保持了高度的冷静,有着高度的政治敏感度,从中找到了平衡的方法,其事迹被广为称赞,并赢得了八歇国的尊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有苏洲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由非洲带来的长颈鹿。沈度《瑞应麒麟颂》的附图,由明宫廷画师所绘。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
· 郑和下西洋简介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简介: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回族。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人。郑和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SayyidAjjalShamsal-DinOmar)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为咸阳王;曾祖父伯颜(Bayan)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书平章,曾祖母马氏,祖父米的纳哈只,祖母温氏。父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阳候,母温氏。族人自称咸阳世家。米里金生马三宝,袭封滇阳候。马姓是汉化的阿拉伯语“Mahmud”。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
· 郑和下西洋三宝太监郑和为什么要七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呢?有人说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个人觉的这很好笑,这个方法可行吗,海外那么大,建文要是真的跑到海外,单单靠郑和与各国的首脑礼尚往来一下行吗?而且如果成祖真的担心建文帝王的话,那么他更应该担心的是建文是否在国内(到国外了就成不了大气),他应该在国内逐家的旁查。他应该进行七次全国性的普查。更重要的是,下西洋总共有七次,第七次的时候是他儿子发起的。他的孙子还准备了第八次(不过由于一个官员的从中作梗而停止)。因此下西洋只是民间的说法。明成祖曾经给西洋各国有一个诏书,这个诏书有以下这么几句话:“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凡覆载之内,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
· 郑和下西洋三宝太监郑和为什么要七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三宝太监郑和为什么要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郑和(1371-1433),回族,原姓马姓何,别称三宝,又名三宝,云南昆阳宝山乡志代村人(现晋宁昆阳街)。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官、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解释说,程祖派郑和去西方寻找建文帝。个人认为这很有趣。这个方法可行吗?如果建文在海外这么大,单靠郑和跟各国领导人沟通可以吗?而如果程祖真的担心建文帝,那他更应该担心建文是否在国内(出国就不好看了),在国内挨家挨户查。他应该进行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更重要的是,一共七次西洋,第七次是他的儿子发起的。他的孙子也准备了第八次(但因为官员的侮辱而停止了)。因此,西游只是民间的说法。明成祖曾向西方国家下过诏书。这条敕文有如下几句:“我命为天下之王,一心一神,恩惠。更新之内,日月霜露,凡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希望他们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而不会失去家园。”这段话,天空那么大,我不想让天...
·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1371-1433),回族,原姓马姓何,外号三宝,又名三宝,云南昆阳(今晋宁)宝山乡志代村人昆阳街)。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官、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意义呢?郑和的伟大创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也是全人类的骄傲。郑和西洋使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技术先进、范围广泛的洲际航行。这比哥伦布远航美洲大陆、比达伽马绕好望角远航印度早87年。早92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14年。郑和下航期间的造船、天文航海、地质航海、季风应用、航海气象预报技术和航海知识,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的巅峰,也是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里程碑。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对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郑和下西洋期间,通过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