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重庆合川区钓鱼城遗址发现一座南宋时期地下金库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79
转发:0
评论:0
重庆合川区钓鱼城遗址发现一座南宋时期地下金库,重庆晚报记者在市文化遗产研究院2015年科研成果汇报会上获悉,合川区钓鱼城范

  重庆晚报记者在市文化遗产研究院2015年科研成果汇报会上获悉,合川区钓鱼城范家堰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宋蒙战争时期合州州治衙署大小已基本确定,总面积为1.5至2万平方米。

  据悉,这是目前中国出土的高规格的南宋时期衙署遗址。

  三级庭院沿山分布

  2014年底,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工作人员在合川区钓鱼城范家堰遗址,发现一座总面积1.5万至2万平方米的四合院形衙署建筑。专家推测,这是宋蒙战争时期合州州治衙署所在地。

  昨日,考古工地现场负责人王胜利介绍,考古队在最近的考古中发现,这座建筑是典型的庭院式设计,由北向南呈三层阶梯式分布,前院、中院、后院沿山体分布,格局明显。一二级阶梯级差约3米,二三级级差约8米。在衙署最顶端,可以观看江对面蒙古军队的动态。

  从地理环境上看,这一座衙署在整个钓鱼城防御体系中易守难攻,即便蒙古军队能看到这里的灯光,石炮的发射距离也难从山下打到衙署。遗址总面积约1.5万到2万平方米,核心区约8000多平方米。这也是持续多年的钓鱼城考古工作中,首次基本确定合州州治衙署遗址的规模,南宋时期州治的临时行政机关也得到了进一步还原。

  灯柱基座直径有2米

  处在二级阶梯的中院是四合院建筑,有仪门、香房、灯柱的基座等。

  “残留的灯柱基座有3个,每个直径约2米,均呈八角形。”王胜利介绍,从位置和对称原则推断,还应该有第4个灯柱台基,不过已经损坏。

  市文遗院副院长袁东山说,这样的灯柱根基,证明这一建筑是典型的南宋衙署风格。从建筑的格局来说,也达到了南宋衙署6个部门办公的规模。

  衙署的后院有一个地下室,进口高2.3米,宽约1.6米。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应该是当时的地下金库,存放贵重物品的地方。目前,对于这一地下室的考古工作还在继续。

  遗址下有火烧痕迹

  史料记载,尽管在1279年钓鱼城守将王立投降后,钓鱼城未被,但难逃毁城的命运,地面建筑几乎破坏殆尽,范家堰自然也没有幸免。此次考古的另一个发现,是在衙署遗址下面发现了大量的火烧痕迹。

  “考古发现的火烧痕迹,或许就是元军焚毁的证据。”王胜利说,地面建筑被毁坏以后,历代以来这里就不再有人居住过,彻底被变成了农田。

  袁东山判断,该衙署遗址是当前我国衙署考古的标杆性建筑,填补了中国南宋时期衙署考古的空白。从目前出土的建筑遗址规格来看,这是目前中国出土的高规格南宋时期衙署遗址。在当时的政治地位相当于全国的厅级单位,需要皇帝亲自批准才能建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重庆合川钓鱼城南一字城遗址
钓鱼城古战场遗址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城半岛的钓鱼山上,其地雄关高峙,控扼三江(嘉陵江、涪江、渠江在周围交汇萦绕),自古为“巴蜀[注:巴蜀是指秦、汉、设、巴、蜀二郡,皆在今四川省,后用为四川的别称。巴蜀,指人也指地区,后来还指国家。其毗邻而居,交往频繁(其中包括战争),文化上相互影响、渗透。]要冲”。在13世纪的宋蒙(元)战争中,合川钓鱼城作为川渝地区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婴城固守”达36年之久,对当时国内及欧亚地区的战争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因其突出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先后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以来,配合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合川东城半岛开发等周边基本建设项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在钓鱼城遗址进行了连续的调查、勘探,对奇胜门古地道、南水军码头进行了重点发掘及后续保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注:一系列拼音:解释:1.犹言一连串。-yi...
· 钓鱼城遗址
地理位置通向合川钓鱼城城门的石梯小道钓鱼山处于合川城区以东嘉陵江与渠江合流迂回而成的半岛之上,钓鱼山面积约2.5平方公里。山项靠南面上有一块巨石俯瞰嘉陵江,地质上属丹霞地貌。当地传说有一巨神在此钓嘉陵江中之鱼,解救因天灾而遭受饥馑的合州百姓,因此被称作钓鱼山。钓鱼山位置依山又临江,易守难攻。钓鱼城分内、外城,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系条石垒成。城内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钓鱼城有八座城门,分别是护国门、青华门、正西门、东新门、出奇门、奇胜门、小东门,城中有一口泉水,叫始关泉,春夏秋冬,足备不干;城中之民,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收粮运薪,以战以守。厥后秦、巩、利、沔之民,皆避兵至此,人物愈繁,兵精食足。
· 重庆市-合川区邹智
[生卒1466-1491[籍贯合州(今合川县)人[朝代明朝[主要著作<立斋遗文>[小传幼聪颖,十二岁能文。家贫,夜读以焚木叶照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举乡试第一。次年登进士第,选庶吉士。-宪宗,请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此疏精诚毕见,切中时弊。不听。孝宗即位,智又-直斥阁臣万安恃禄祜宠、刘吉附上罔下、尹直挟诈怀奸,请重用王恕、王、彭韶等忠亮刚直之臣。又言君子不进,小人不退,皆因宦官权重。欲免于宦官之惑,必须讲正心之学。心发于天理,则耳聪目明,言动中节。帝得疏后,万安、尹直相继罢斥,而刘吉任职如故。吉恨智入骨,指使其党御史魏璋以诋毁时政等罪名逮智下狱,欲置之死地。幸王恕等上奏营救得免,改贬谪远逐。智至广东,闻理学陈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未几病卒,年仅二十六岁。智疏劾权奸,直声动天下。诗文发于至性。真挚感人。著有《立斋遗文》五卷...
· 重庆市-合川区蒋璧芳
蒋璧芳(生卒年不详),字辑亭、名道成,清代合州(今重庆合川市)人。出身卑微、家境贫寒,少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璧芳勤奋刻苦,饱读诗书。清咸丰己末年(1859年)中乡试举人。清同治十三年甲戌科(1874年)第2甲37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官至学政主考。是他收入《四库全书》《上密奏疏》之文;是他弹劾权奸误国给慈禧太后上的“密奏”,更是少有人知名文。光绪十年(1884年)夏,身在京城的蒋璧芳突然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随即回家奔丧。两个月后,当他冒着酷暑长途跋涉赶回合州老家时,母亲坟头已经长满了青草。璧芳肝肠寸断,悲痛万分。他责怪自己有母不侍,贪恋功名仕途,碌碌无为,空有一腔抱负,结果却落得个不忠不孝的结局。璧芳撰写了一副《悼母联》,一来反省自己的“官场遭遇”,二来表达自己对慈母的哀悼之情:有母不侍,恋此渺渺微官,拜别七年,回首京华真梦梦;闻丧即奔,归从茫茫大海,
· 重庆市-合川区彭世仪
彭世仪,字象可,号约斋,又号柏里,“合州四子”之一,世居合州城柏树街,父映昌,自湖南茶陵来合,已医名。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早慧,胸襟洒落,性好游览,自署“五岳归来客”。四十八年(1783),登乡试第八名举人,工诗文书画,别行一路,独具潇散闲远之致。嘉庆四年(1799),同乡进士王镇之(名汝壁,号莲果),任山东按察使,与之唱酬,往往称其才,谓其诗“无古无今,自在流出”。著《过庭集》、《出塞集》、《齐州集》等十余卷诗,皆不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