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缤纷舞衣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40
转发:0
评论:0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缤纷舞衣,舞蹈服装是生活服装的升华,同时又是生活服装的审美先导。中国舞蹈有两种不同

  舞蹈服装是生活服装的升华,同时又是生活服装的审美先导。

  中国舞蹈有两种不同的功能,一种是从属于政治礼仪性质的舞蹈,它是中国原始舞蹈的延续,一开始就与原始巫术相结合而带有神话的色彩。后来与阶级社会的观念相结合,成为统治阶级礼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另一种较多的属于娱乐性质,其低级形式就是民间的各种舞蹈;高级形式则属于上层社会精神文化的享受。随着社会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的增多,舞蹈艺术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唐代舞乐空前繁盛,据《唐六典》和《文献通考》等书记载,唐代舞蹈就达数十种之多。唐太宗时宏文馆直学士谢复所写的《观舞赋》,描述舞女“曳绢裙兮拖瑶珮,簪羽钗兮珥明珰,弦无差袖,声必应足,香散飞巾,光流转玉。”十分注重歌舞声容音乐与服装的综合效果。

  唐代各种舞蹈,多有定式的舞衣,如《七德舞》披甲执戟。《九功舞》戴进德冠(进德冠是形式介于进贤冠与通天冠之间的一种非常华贵的冠式)、紫裤襦。

穿舞衣的妇女(陶俑)

  《上元舞》衣画云五色衣。

  《大定舞》被五彩文甲、持槊。

  《圣寿舞》金铜冠、五色画衣。

  《光圣舞》乌冠,五彩画衣。

  《宴乐舞》绯绫为袍,丝布为衣。

  《长寿舞》衣冠皆画。

  《万岁舞》绯大袖,并画鹦鸽、冠作鸟像。

  《龙池舞》服五色纱云衣,芙蓉冠、无忧履。

  《狮子舞》二人持绳秉拂、服饰作昆仑状。

  《景云舞》花锦为袍,五绫(五枚斜纹地组织的绫)为袴,绿云冠,黑衣。

  《倾杯舞》乐工淡黄衫、文玉带。《文舞》服委貌冠,玄丝布大袖,白练领褾、白纱中单,绛领青丝布大口袴,革带乌皮履,白布袜。

  《武舞》服弁平巾帽,金支绯丝布大袖,绯丝布裆甲,金饰白练裆,锦腾蛇(腾蛇以锦为表,长八尺,中实以绵,像蛇形)起梁带,豹文大口布袴,乌布。

  《坐舞》舞童五人衣绣衣,各执金莲花。

  《八佾舞》著画绩,文衣长大,武衣短小。

  《霓裳舞》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珮珊珊。上面这些舞蹈大体属于传统礼仪场面的中国式舞蹈。另外一类属于西域传入的流行舞蹈,所穿舞蹈服装也带有强烈的异族风貌。

  如广为唐代诗人吟诵讴歌的《柘枝舞》和《胡旋舞》、《胡腾舞》均是。白居易《柘枝妓》“紫罗衫动柘枝来,带垂钿胯花腰重。”又《柘枝词》“绣帽珠稠缀,香衫袖窄裁。”张祜《周员外席上视柘枝》“金丝蹙雾红衫薄,银蔓垂花紫带长。”又《观杨瑗柘枝》“卷檐虚帽带文垂,紫罗衫宛蹲地处,红锦靴柔踏节时。”又《观杭州柘枝》“红罨画衫缠腕出,碧排方胯背腰来,旁收拍拍金铃摆,却踏声声锦催。”又《李家柘枝》:“红铅拂脸细腰人,金绣罗衫软著身。”又《感王将军柘枝妓殁》“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红色或紫色刺绣或手绘的窄袖罗衫,珠玉刺绣卷檐虚帽,红锦靴,装饰飘带,是柘枝舞的基本服装。

  《胡旋舞》和《胡腾舞》以配合弦鼓节拍作旋转舞蹈为特色,有时站在一个小圆毬上转蓬腾踏,两足终不离于毬上。舞蹈服装也是尖顶番帽,小袖胡衫、宝带、锦靴。

  唐代舞蹈服装的设计,追求新奇,思考是很细致的。《教坊记》记载《圣寿乐》的服装,衣襟上都绣着一个大团花,再在这件绣衣的外面笼上一件与绣衣颜色相同的短短的缦衫。舞者出现时,观众看见她们穿的只是一种单色的衣服。舞到第二叠时,“舞者相聚到场中,当即从领上抽去笼衫,各入怀中。观众忽见众女文绣炳焕,莫不惊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舞女服饰
唐代舞蹈,有文、武之分.武舞又称“健舞”,文舞又称“软舞”.以下这个陶俑中舞女的服装为“健舞”的服装,健舞的舞服以小袖为多,以便腾越旋转.胡舞中最出名的便是“胡旋舞”。唐玄宗李隆基对于胡旋舞十分偏爱,他的宠妃杨玉环和宠臣安禄山,为了取悦于玄宗,也常常在宫廷上眉飞色舞地跳胡旋舞。齐胸襦裙也叫高腰襦裙,是唐朝盛行的襦裙款式.唐朝诗人用“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来形容美女着高腰襦裙走起路来摇曳生姿的场景。半臂也是影视作品中比较常见的款式,又称“半袖”,是一种从短襦中脱胎出来的服式.一般为短袖、对襟,衣长与腰齐,并在胸前结带.样式还有“套衫”式的,穿时由头套穿.半臂下摆,可显现在外,也可以象短襦那样束在里面。
·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文官服饰
唐代官吏,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其颜色曾有规定:凡三品以上官员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绯为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品为青色。下面为您介绍唐代的文吏服饰。唐代冠帽有幞头(由起初一块包头布逐渐演变成有固定的帽身骨架和展脚的完美造型)、进贤官(为历史上重要的冠式,在唐宋法服中仍保持重要地位)、平巾帻及武弁(平帻巾与武弁是同一种冠式,是古时一般人裹在头上的布,后成为只能罩住发髻的小冠,即平巾帻)、笼冠及貂蝉(将貂尾插在平帻巾上,平帻巾外罩笼冠)、武士冠(在帻上戴一种雄鸡冠)、通天冠及进德冠(通天冠是级位最高的冠帽,与进贤冠结构相同,不同的是展筒的前壁)等等。本图左1、2、3为戴武士冠、平巾帻、武弁的文吏(长安城郊隋唐墓出土陶俑)。右1为戴武弁的文吏(河南洛阳出土陶俑)。裹幞头、穿圆领袍衫是唐代男子的普遍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
·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襦裙
唐代女子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和典范,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华丽的图案、雍容华贵的装饰风格,成为唐文化的标志之一。而唐代的襦裙装不但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并以其独特的时尚性成为唐代服装的重要代表。襦裙服是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唐代的襦指的是一种衣身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唐代女子穿着襦时,将其束入裙中,不同于与其他朝代。初唐时期的襦较为保守,多采用交领和直领,盛唐时由于交流广泛,思想开放,襦流行起袒领,在唐代史书中记载,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嫔妃和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也可以半裸胸以取悦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唐代女子服饰襦裙装中装饰包括:帔帛、裲裆、半臂、褙子、幂蓠、帷帽和披肩。帔帛是受西域文化的影响,从西域民族和国外服饰中演变过来的。裲裆是一种套身于大袖衣的外面而不遮掩大袖的短袖外套。半臂和褙子也是短袖的罩衣,样式...
·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时期服饰图案
唐代服饰图案主要是以体现唐代人民富饶繁荣的社会生活和雍容典雅的文化气质为主,很好的展现了华夏土地的文化和艺术魅力。唐代的刺绣为美化女装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盛唐已有了镂空纸花版的使用,这对于提高织物(特别是纱织物)的印染质量是一项重大突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许多唐代丝织印染物提供了足够的证据。唐代流行的装饰是在绫罗上用金银两色刺绣和描花。从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实物来看,唐代刺绣还有锁绣、平针绣,图案多为花、树、禽兽,针法细腻,色彩华美。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
·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服饰面料
唐代女饰偏好采用透明的薄纱为面料。唐代的纺织品主要是麻织品和丝织品两大类。麻织品,据考有诸如火麻布、赀布、班布、胡女布等众多品种。至于丝织品的品种则更多,如锦、绫罗、纱、铀、绝等,而丝织中的锦样,又分为瑞锦、半臂锦等等。除了遍及全国的民间纺织业以外还建立了庞大的官府丝织业机构少府监下的染织署,署下辖25个作坊,分工精细。表明唐代纺织印染技术的高度发达和社会消费的精益求精。唐代的纺织面料也有不少新品。纱、罗制作得轻、薄,色彩艳丽,被大量运用到服饰中。唐代美国汉文学家谢弗认为,孔雀罗是唐代纺织品中最具华美艳丽特色的一个典范。根据他考证,孔雀罗是由河北道恒州织造的,它是一种精美华贵,表面闪光的织物。孔雀罗就成了追求奢侈时尚妇女喜爱的一种织物。唐代贵族妇女喜欢穿宽大的长裙,裙裾拖拽在地上,上身里面往往不穿内衣,仅着一件薄薄的纱衣,颈部,,手臂的大部分裸露在外,肌肤在透明的薄纱下隐隐绰约。唐代女服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