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尉迟迥叛乱时,为什么要送给杨坚一个熨斗?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23
转发:0
评论:0
尉迟迥叛乱时,为什么要送给杨坚一个熨斗?,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周第一功臣在尉迟迥叛乱时,为何要送给杨坚一个熨斗,感兴趣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周第一功臣在尉迟迥叛乱时,为何要送给杨坚一个熨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杨坚做北周宰相时,尉迟迥等老臣叛乱。有一个人功劳比尉迟迥还大,他送给杨坚一把熨斗,从而稳定了人心,让杨坚的支持率大大提高。这人是北周第一功臣李穆。

  李穆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后人,标准的将门之后,他继承了先人的遗传基因,有勇有谋。在西魏和北齐的邙山之战中,宇文泰战败,很快被北齐士兵围住。这些士兵并不认识宇文泰,但从他的穿着,他们觉得是一个大人物,就想抓住他回去领赏。

image.png

  李穆看到宇文泰眼看就要被抓住,他急中生智,冲进包围圈就用马鞭抽打宇文泰,边打边骂。北齐士兵见这位将军对的人如此无礼,以为不过是一个稍微高级一点的将领,地位应该无足轻重,就放弃了宇文泰。

  北齐士兵刚走,李穆就把自己的马让给宇文泰,并保护他突出重围。到了安全地带,宇文泰和李穆都激动地哭了。九死一生,他们都很感慨。宇文泰跟身边人说,能成就我大事的,一定是这个人。他不但封李穆为安武郡公,增加了他的食邑,还赐给李穆免死铁券。不是免一死,是免十死。

  没有李穆就没有宇文泰,没有宇文泰就没有后来的北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穆是北周第一功臣也算实至名归。

  北周末年,杨坚辅政期间,爆发了以老将尉迟迥为首的三方叛乱。这些人都是杨坚父辈的人物,为北周出生入死都安分守己,杨坚一个后辈,居然以国丈身份辅政,还明显有取而代之的意思,他们怎么能服气?

  尉迟迥邀请李穆共同起兵,被李穆拒绝了。李穆的儿子李士荣也劝父亲起兵,也被李穆拒绝了。他派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交给杨坚一把熨斗,意思是要和杨坚并肩作战,在同一战壕里熨平天下。

image.png

  作为北周老一辈代表人物之一,李穆的态度对杨坚非常重要。一方面李穆自己拥有重兵,另一方面他能带动一大批观望的北周旧臣。李穆旗帜鲜明的态度让杨坚很快当稳了辅臣,平定了三方叛乱,又很快让周静帝禅让,他自己成了隋文帝。从这个作用上看,李穆也称得上隋朝第一功臣。

  是功臣就要赏赐。在北周时,李穆得到的赏赐是皇家马圈里所有的马,以及李穆所有的姐妹被封官。到了隋朝,隋文帝不但给了李穆太师的名分,还封了他所有的子孙,连襁褓中的婴儿都有封号。

  此时的李穆已经70多岁,他成了一品闲人,基本上在家养老,很少上朝,但有一次他却很合时宜的出现了。

  隋文帝想建新都,又怕毁了自己勤俭节约的好名声。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太史说:天象显示,国家都城会有变化。李穆也上表说:如今国家富裕了,皇帝应该考虑建新都了。

  太史和老臣一致同意,隋文帝觉得建新都既是天意,又是民心所向,就高兴地同意了。

image.png

  李穆只是建都事件的一个推手。但从隋文帝对他态度的重视,可以看出他在隋文帝心目中的地位。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于开皇六年去世,享年77岁。他用自己叱咤风云的一生,为子孙留下较高的地位和身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尉迟迥
生平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赟病逝,静帝宇文衍年幼,外戚左丞相杨坚专政。尉迟迥不满杨坚专权,联合益州(今湖北安陆)总管司马消难先后起兵反杨,以皇叔祖赵王宇文招留在封地的小儿子为主,十天之内,连下卫州、沧州等数城。杨坚以上柱国韦孝宽、王谊等出兵讨伐。韦孝宽来到武陟(今河南武陟)时,正逢夏天七月,沁水(今山西、河南境沁河)大涨,两军皆无法渡河,不得不隔水遥相对峙。尉迟迥派其子尉迟惇率军十万进抵武德(今河南武陟东南),在沁水东岸布阵二十余里,这时韦孝宽军心不稳,流言四起。有人密告杨坚说尉迟迥已用金钱收买了前线将领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等人,杨坚命崔仲方、刘昉、郑译前往监军,遭到三人拒绝。这时丞相府司录高颎自愿前往监军。高颎命人在沁水上架桥,尉迟惇在上流纵火筏烧桥,高颎则命人填土以阻火筏。孝宽命大军迅速前进,渡过沁水。至八月十七,韦孝宽破尉迟迥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尉迟...
· 北周尉迟迥之乱的背景尉迟迥之乱为什么会失败?
公元580年北周皇帝离世之后,尉迟迥和隋文帝杨坚为了谋权而展开斗争,史称尉迟迥之乱,那尉迟迥之乱的背景是什么呢?时杨坚先是当了丞相,夺取了北周军权清理其余诸王,又怕前朝的旧臣反抗他,就派人去把重要的位置拿下手,其中就把尉迟迥担任的相州总管一职拿走了。尉迟迥此人聪慧,知道杨坚野心大,定会夺取政权,于是秘密召集众人企图起兵讨伐,这就是尉迟迥之乱的背景。尉迟迥之乱除了尉迟迥以外,最主要的角色就是杨坚和韦孝宽,杨坚是后来的隋文帝,而韦孝宽则是位名将。当时韦孝宽路过尉迟迥所在地朝歌(今河南)来试探尉迟迥,尉迟迥就派他信任的部下带着他的书信迎接了韦孝宽。韦孝宽把他的部下留下来交谈一番,从话语中感觉尉迟迥也不安稳,近期可能出事。杨坚知道了这件事,派人向尉迟迥表示自己没有什么异图,但暗中又派人找现任相州总管,要他们警惕尉迟迥的起兵讨伐。尉迟迥知道这件事后直接杀了相州总管等人,在相州城北门楼告知了相州的文官...
· 尉迟迥之乱
起兵背景北周大象二年五月十一乙未日(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去世,北周静帝继位。但是北周宣帝并未制定辅政大臣,这给了外戚杨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空间。近臣刘昉、郑译等和杨坚有旧,矫诏引杨坚辅政。杨坚担任右大丞相夺取军政权,清理完北周诸王后,怕前朝旧臣叛乱,于5月27日派韦孝宽取代尉迟迥担任相州总管。此举激起尉迟迥的不满,处斩了朝廷的使臣后于六月十二日召集文武士庶誓师造反。当时赵王宇文招已入朝,幼子留在赵国,尉迟迥奉宇文招幼子为主,起兵讨伐杨坚。群起响应尉迟迥权力的地理中心正处于华北平原的心脏,他在那里能够动用惊人的资源,并且在地方强大的氏族中还有一批强有力的潜在的追随者。他们在看到了尉迟迥的号召后,纷纷响应。迥所管相、卫、黎、毛、洺、贝、赵、冀、瀛、沧等周(今河北南部地区),尉迟迥弟弟的儿子尉迟勤所统青、胶、光、莒诸州(今山东北部地区),一起叛乱,人数达到数十万。进入七月,叛乱规模越来...
· 尉迟迥之乱
背景大象二年五月十一乙未日(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去世,近臣刘昉、郑译等和杨坚有旧,矫诏引杨坚辅政。杨坚担任右大丞相夺取军政权,清理完北周诸王后,怕前朝旧臣叛乱,于5月27日派韦孝宽取代尉迟迥担任相州总管。此举激起尉迟迥的不满,处斩了朝廷的使臣后于六月十二日召集文武士庶誓师造反。当时赵王宇文招已入朝,幼子留在赵国,尉迟迥奉宇文招幼子为主。过程群起响应尉迟迥权力的地理中心正处于华北平原的心脏,他在那里能够动用惊人的资源,并且在地方强大的氏族中还有一批强有力的潜在的追随者。他们在看到了尉迟迥的号召后,纷纷响应。迥所管相、卫、黎、毛、洺、贝、赵、冀、瀛、沧,尉迟迥弟子勤所统青、胶、光、莒诸州,一起叛乱,人数达到数十万。进入七月,叛乱规模越来越大。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东潼州刺史曹孝达,各据州以应迥。迥又北结高宝宁以通突厥;南连陈朝,许割江、淮之地。七月二十五日
· 北周第一功臣李穆为什么送给杨坚一把熨斗这个东西有什么作用
杨坚做北周宰相时,尉迟迥等老臣叛乱。有一个人功劳比尉迟迥还大,他送给杨坚一把熨斗,从而稳定了人心,让杨坚的支持率大大提高。这人是北周第一功臣李穆。李穆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后人,标准的将门之后,他继承了先人的遗传基因,有勇有谋。在西魏和北齐的邙山之战中,宇文泰战败,很快被北齐士兵围住。这些士兵并不认识宇文泰,但从他的穿着,他们觉得是一个大人物,就想抓住他回去领赏。李穆看到宇文泰眼看就要被抓住,他急中生智,冲进包围圈就用马鞭抽打宇文泰,边打边骂。北齐士兵见这位将军对的人如此无礼,以为不过是一个稍微高级一点的将领,地位应该无足轻重,就放弃了宇文泰。北齐士兵刚走,李穆就把自己的马让给宇文泰,并保护他突出重围。到了安全地带,宇文泰和李穆都激动地哭了。九死一生,他们都很感慨。宇文泰跟身边人说,能成就我大事的,一定是这个人。他不但封李穆为安武郡公,增加了他的食邑,还赐给李穆免死铁券。不是免一死,是免十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