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孝逸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含冤而死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36
转发:0
评论:0
李孝逸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含冤而死,唐朝宗室将领李孝逸,平叛有功却因其名字被削籍流放,含冤而死,小编为大家带来相

  唐朝宗室将领李孝逸,平叛有功却因其名字被削籍流放,含冤而死 ,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唐朝宗室、将领李孝逸自幼聪明好学,善作文章。唐高宗时,历任给事中、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光宅元年,武则天废唐中宗为庐陵王,改立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政事皆由自己裁决。授李孝逸为左卫将军,对他甚为亲遇

image.png

  光宅元年,徐敬业等人占据扬州起兵。徐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扬州大都督,十日间便得兵十余万。武则天获悉徐敬业等起兵后,立即任命李孝逸为左玉钤卫大将军、扬州道行军大总管,将军李知士、马敬臣作为其副将,率领大军三十万进讨徐敬业。

  李孝逸接受监军殿中侍御史魏元忠的建议麾军渡淮。十月唐军在都梁山登山猛攻徐敬业别将韦超部,杀死数百人。韦超大败,连夜逃走。李孝逸继续东进,进攻淮阴,再败徐敬猷。

image.png

  十一月间,李孝逸所率唐军主力抵达下阿溪北,由于叛军占据有利地势,唐军多次交战均遭失利。监军魏元忠和行军管记刘知柔献计:顺风纵火,进行决战。李孝逸接受二人的建议,率领唐军全线出击,并顺风发起火攻,焚烧叛军营寨。徐敬业军因布阵已久,士卒多疲倦观望,战阵不能整肃。李孝逸进击,乘风纵火,大败徐敬业大败,斩首七千人,溺死者更是不可胜数。徐敬业等轻装骑马逃入江都,带着妻子儿女投奔润州,准备从海路逃往高句丽。李孝逸得胜之后,不给叛军以喘息之机,迅速进兵屯驻江都,分别派遣各将领追击徐敬业。徐敬业率领残部行至海曲地界,正欲乘船出海,但受大风所阻,无法出海。在危急时刻,其部将王那相斩下徐敬业、徐敬猷和骆宾王的首级,向唐军投降。李孝逸继而进据扬州,至此扬、润、楚三州全部平定。

image.png

  李孝逸素有名望,自平定徐敬业的叛乱后,更是声望甚重,遭到武则天侄子武承嗣等人的忌恨,加上李孝逸本唐朝宗室,久而久之武则天对李孝逸失去信任。

  垂拱二年,李孝逸被贬为施州刺史。同年冬天,武承嗣又指使人诬告李孝逸在益州时,曾自解其名字中的“逸”字,说:“逸字中有兔,兔是月亮中的东西,当会有作天子的名分。”武则天念在李孝逸往日有功于已,便于十一月十八日减免他的死罪,削除名籍,流放到儋州。李孝逸到儋州不久,便含恨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高颎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含冤而死/?
高颎一生都在奉献自己的才能与智慧,为何含冤而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颎又叫高敏,高颎的父亲高宾曾经被北周的皇帝赐姓为独孤。在灭齐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了皇帝的嘉赏。高颎还辅佐过杨广,在南下平定陈朝的战争中也是担任了实际的军事指挥。隋文帝能够建立隋朝,手下的人才肯定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的,其中高颎宰相的出力是最大的,不光光是领兵治理国家,在提拔人才上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后辈们才会成高颎为"真宰相"。在高颎小的时候,他就已经是特别出色了,能熟读史书典籍,为人大方又正直,不仅会说话还会辩论,也是很有名声了。因为有老丈人和亲人的帮助,高颎年小小年纪就到了中央政权里面奋斗了,十来岁的时候就被提拔做了小官职。没过几年就又被加封了,在各种征战中,高颎也是展现了他的才能智慧,连连立下了战功,这对于他后来的官路也是有很大的帮助。在杨坚当了皇帝以后,高颎就成了隋朝的宰相,...
· 崔琰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最后会含冤而死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崔琰的一生是非常的辉煌的,但是最后遗憾的是他含冤而死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这个时期,群雄揭竿而起,有的为了施展宏图大业,有的为了复兴国家,所以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的英雄。我相信对于曹操这个人物,大家一定很不陌生吧,他在三国时期算是一代枭雄,作为魏国的君主,凭借自己的实力,打下了多半个江山,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并不是他,要说的是另一位英雄,连曹操都曾向他道过歉,这人到底是谁呢?我们所要讲的这个人就是崔琰,这个人从很小的时候就不喜欢和人说话,特别喜欢武术,而且非常喜欢舞剑。到了20多岁的时候,他才开始研究学问,读各种各样的书,他算是那种很晚成才的人,但是他天生就很聪明,许多东西只要一教就会,慢慢的也积累了不少的学问。在快要30岁的时候,他认识了不少的名士,在他们门下学习,但是只学了一段时间,黄巾军的叛乱就打乱了他平静的生活。他的老师只能让学生们回家,崔琰回到家之后,...
· 李孝逸
参考文献《新唐书》卷九十一·列传第三·宗室
· 邓艾含冤而死之后,为什么会没有替他伸冤?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邓艾含冤而死,为何却无人为其鸣冤,唐彬一语道出真相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初,邓艾之诛也,文帝以艾久在陇右,素得士心,一旦夷灭,恐边情搔动,使彬密察之。彬还,白帝曰:“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虽长史司马,参佐牙门,答对失指,辄见骂辱。处身无礼,大失人心。又好施行事役,数劳众力。陇右甚患苦之,喜闻其祸,不肯为用。今诸军已至,足以内外,愿无以为虑。”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当初,邓艾被诛之时,司马昭因为邓艾长期驻扎陇右地区,平素很得人心,担心他一旦被杀会引起西北地区局势动荡,于是派唐彬去暗中察访。唐彬回来后对司马昭表示:“邓艾生性妒忌苛刻,诡诈狭隘,自以为才华横溢,能力超群。凡是顺从的人,邓艾便认为此人会办事;凡是直言相对的人,邓艾就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冒犯。即使是长史司马、参佐牙门这样的官吏,只要应对不合邓艾的心意,便会遭到邓艾的辱...
· 李存孝有多厉害?他死后为什么会被称为山神?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几大猛将到底谁最厉害,为什么他死后被奉为山神,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乱世,经常会出现一些能人猛将,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每个历史朝代都能有几个能够名留千史的英雄。比如气贯长虹,惊诧千古的项羽,比如白马斩颜良的关羽。但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英雄猛将可不是他们,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被称为古代第一猛将,死后被奉为山神,武艺远超过项羽和李元霸,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唐朝末年的李存孝,他曾在晋王李克用的麾下做事,晋王为了笼络有用之才为他效力,经常会收为义子。而李存孝就是其中之一,在晋王的多有义子中,李存孝排名十三,所以后人都称他为十三太保。史书上有大量对他的描述,通常都是骁勇善战、武艺非凡,勇猛过人,更有人经常把他和项羽相提并论,因此有了“将不过李,王不过项”之说。也因为李存孝的勇猛过人,受到多方的重用,而引起了其他人的妒忌,更有人造谣生事,说李存孝有谋反之意,这种谣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