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杨纶为什么被隋炀帝贬官?和父亲有关?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97
转发:0
评论:0
杨纶为什么被隋炀帝贬官?和父亲有关?,《资治通鉴》把杨纶被贬的原因认定为隋炀帝“恩薄,多所猜忌”所致。杨纶的被贬内

  《资治通鉴》把杨纶被贬的原因认定为隋炀帝“恩薄,多所猜忌”所致。杨纶的被贬内在原因,要从其父亲与后周、杨隋的纷纭矛盾讲起。杨纶乃是隋膝穆王杨瓚之子。杨瓚是隋文帝杨坚的弟弟。杨瓚、杨坚的父亲杨忠,在后周因军功封竟陵郡公,又娶北周武帝宇文邕妹顺阳公主为妻,后来升为侍中。杨瓚生来就仪表堂堂,又有这样好的身世,很快也像其父亲一样娶了公主,与王室再次联姻。又雅爱书学,结交名士,在当时有非常好的名声,都叫他杨三郎。武帝宇文邕不仅亲爱之,而且信任他的忠诚和能力,外出征战,曾经把后方全部托付于他。武帝死后,混帐皇帝宇文赟继位,是为宣帝。宣帝顽劣,很快驾崩。宣帝岳父杨坚趁国乱主幼之机,遂有夺北周江山的野心。然而杨家与宇文家世代婚姻,其中恩怨瓜葛太深。杨坚总想拉拢杨瓚,助其成就帝业。但杨瓚不想辜负宇文邕的亲爱之义对北周颇忠心。本来就与杨坚关系不和谐的杨瓚对兄弟篡逆,既不以为然又忧心忡忡,说:“作隋国公恐不能保,何乃更为族灭事邪?”并多次有抑制甚至铲除杨坚的意思。即使如此,杨坚还是优容善待兄弟杨瓚,受禅后,立杨瓚为滕王,后拜雍州牧,多次让他与自己同坐,并亲切的称之为阿三。这固然有想靠杨瓚的名声收拢人心的企图,但也显示了杨坚性格在中国古代皇帝中算比较温和宽厚的一面。但杨瓚曾经的不合作,终归要被清算的。

  被清算的第一步是从瓚妃宇文氏开始的。先前不惟杨氏兄弟不能黾勉同心,妯娌之间的矛盾更深。杨坚夫人,何许人也?乃周大司马独孤信的女儿。就连隋文帝亦奈何不得她。杨坚履至尊,她就成了独孤皇后。宇文氏郁郁不得志,背后常常咒诅皇后。在独孤皇后泰山压卵的情势下,杨瓚包庇妻子不成,宇文氏竟遭除属籍,自己也在开皇十一年从幸栗园,暴薨。当时社会上就都说人是遇鸩以毙的。但他家族的悲惨命运自此只是开始。

  上辈怨结

image.png

  深遭猜忌贬珠崖

  杨瓚暴毙后,杨纶袭嗣滕穆王爵。杨纶字斌籀,天性宽宏仁厚,父母都有仪貌,他也姿容伟丽,而且懂音乐。高祖受禅时就被封为邵国公,邑八千户。第二年又拜邵州刺史,处世公道为梁人拥戴。但因上辈兄弟妯娌违和,在文帝时就深怀恐惧。文帝的简朴宽厚的性格,在炀帝身上刚好颠倒过来一样,忌刻、好大喜功。即位后,杨纶兄弟就深遭猜忌。杨纶忧惧不知所为,就只好向天祈祷,招一些江湖术士如王琛辈问命运。王琛辈胡说什么藤王就能飞黄腾达、相禄不凡。这不仅不能纾难,反而结祸,给疑忌构陷者以口实,有人告纶怨望咒诅。隋炀帝立即命黄门侍郎王弘穷治之盘根查底。王宏领会皇帝的旨意,奏纶厌蛊恶逆,坐当死。因为杨纶乃王公系列,享受“八议”待遇,不能随便交司法机关。公卿们不仅没有减免处罚,反而形成更严厉的判罚。司徒杨素等说:“纶希冀国灾,以为身幸。原其怀恶之由,积自家世。惟皇运之始,四海同心,在于孔怀,弥须协力。其先乃离阻大谋,弃同即异,父悖于前,子逆于后,非直觊觎朝廷,便是图危社稷。为恶有状,其罪莫大,刑兹无赦,抑有旧章,请依前律。”这其实就是公审文告。造衅开头还是上辈子的怨结,即所谓“父悖于前,子逆于后”。

  公元605年秋天,杨纶由邵国公除名为民,贬谪到始安(今桂林)。杨纶兄弟也全部流徙边郡。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亲征辽东,杨纶本想上表请命,不仅不获信任,反而不久被安置到更远的珠崖。

  隋末,天下大乱,大业十二年(616年)鄱阳起义首领操师乞自称“元兴王”,建元始兴,攻陷豫章郡(今南昌),以其乡人林士弘为大将军。师乞中流矢死后,士弘自称皇帝,国号楚,四方豪杰响应依附,地盘北自九江,南及番禺。十三年汉阳太守冯盎以苍梧、高凉、珠崖、番禺之地附林士弘。杨纶被林士弘所逼举家流窜于儋耳,后归大唐,封为怀化县公,不久即死了。这个海南岛上的第一个贬官的身世遭遇,好像就昭示了此后琼崖近千年流贬史主要的特征:帝王忌刻寡恩,贬官位高身显。事迹见《正德琼台志·卷三十四·谪寓》、《隋书·列传第九》、《北史·列传第五十九》和《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杨纶是什么人?滕穆王杨瓒子杨纶生平简介
杨纶,字斌籀,滕穆王杨瓒子,性弘厚,美姿容,颇解钟律。高祖受禅,封邵国公,邑八千户。明年,拜邵州刺史。晋王广纳妃于梁,诏纶致礼焉,甚为梁人所敬。纶以穆王之故,当高祖之世,每不自安。炀帝即位,尤被猜忌。纶忧惧不知所为,呼术者王琛而问之。琛答曰:“王相禄不凡。”乃因曰:“滕即腾也,此字足为善应。”有沙门惠恩、崛多等,颇解占候,纶每与交通,常令此三人为度星法。有人告纶怨望咒诅,帝命黄门侍郎王弘穷治之。弘见帝方怒,遂希旨奏纶厌蛊恶逆,坐当死。帝令公卿议其事,司徒杨素等曰:“纶希冀国灾,以为身幸。原其怀恶之由,积自家世。惟皇运之始,四海同心,在于孔怀,弥须协力。其先乃离阻大谋,弃同即异,父悖于前,子逆于后,非直觊觎朝廷,便是图危社稷。为恶有状,其罪莫大,刑兹无赦,抑有旧章,请依前律。”帝以公族不忍,除名为民,徙始安。诸弟散徙边郡。大业七年,亲征辽东,纶欲上表,请从军自效,为郡司所遏。未几,复徙朱崖。...
· “江南第一清官”施世纶简介施世纶的父亲是谁?
施世纶字文贤,生卒年为1659年——1722年,施世纶简介在《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列传六十四》中有记载。他曾任福建晋江县衙口乡人(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祖籍是河南固始,曾经被清朝编入八旗汉军镶黄旗,是竟海侯施琅的儿子。在施世纶简介中,始终贯穿着清官的字眼。施世纶一生尽职尽责,曾被康熙皇帝称之为“江南第一清官”。施世纶于康熙二十四年在江苏泰州出任知州,至康熙二十八年因为政绩突出,十分被康熙所看中,想要把施世纶升迁外地。由于施世纶为人清正廉明,又受当地百姓所拥戴,百姓们都不愿他离去,于是就封他为扬州知府。之后由于政绩卓越,分别调任江宁和安徽任职。至康熙五十四年时,施世纶以57岁的大龄官员,担任漕运总督,成为清朝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此时他已经是体弱多病,但还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清正廉明的态度始终保持如一。到康熙六十一年时因病逝世,葬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塘镇许田村。从施世纶的简介中可以看出他的官史...
·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会被骂昏君
古代的帝王,大臣在死后,官方会根据他在世的功绩和行为,给一个总结性的谥号,或是褒奖或是批评或是同情,例如汉文帝,汉武帝,明成祖等谥号,“文”“武”“成”这样的字眼就带有明显的褒义。“文”说明他文治内政做得好。“武”说明他开疆拓土有功。有些则是批评的,比如,隋炀帝,周厉王,周幽王等等。一听就不是好词。例如“厉”就说明这个君主肯定是个暴君。隋炀帝杨广,他的谥号,是怎么来的呢?是他的对头唐高祖李渊起的,意思是“好内怠政,外内从乱”,属于最差的一类谥号。事实上,杨广的“炀”是他独享的,中国历代君王,只有一个炀帝。隋炀帝这个君主,真的如史书和后世所言,是个一无是处的昏君吗?可以这样说,隋炀帝可称为一个暴君,但是绝对不是昏君。他今天的坏名声,是很多方面的因素综合造成的,其一,他是亡国之君,繁荣的隋朝在他手里葬送,人们自然会马上联想,一定是皇帝昏庸残暴,一如明末崇祯皇帝,世人只知他亡了国,却不愿意去了解...
· 炀怎么读?杨广为什么被称隋炀帝?
导读:隋炀帝的炀怎么读?与“阳”同音。为何杨广会被后人称为隋炀帝呢?这就要从古代帝王谥号说起。炀怎么读?yàng◎烘烤: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庄子》◎向火(取暖),烤火:炀,炙燥也。――《说文》、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淮南子》、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战国策》◎炊:炀者(灶下烧火的人);炀器(炉灶)◎遮蔽,蒙蔽,挡住:炀没(湮没,消失);炀蔽(遮瞒;遮蔽)◎炽热: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汉·东方朔《七谏》◎又如:炀火(烈火);炀旱(炎热干旱);炀炀(火盛的样子);炀和(融和;暖和)yáng◎熔炼金属:以一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谥号:如隋炀帝杨广为什么被称隋炀帝?中国传统文化有四大无聊,“谥号”是其一(另三大无聊是“年号”、“正统”和“避讳”)。从总体上看,站在终点看谥号,可谓无聊,而...
· 杨延德为什么会选择当和尚?杨延德的人物评价
“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替了赵德芳;三郎马踩如泥;四郎、八郎流落北方;七郎搬救兵,被潘仁美乱箭射身,七十二根透前胸;沙里澄金杨六郎,保宋室江山平安。杨家一门忠烈。”经过金沙滩一战,杨家将损失惨重。除了六郎一人还在朝堂上,其余战死的战死,被俘的被俘,还有一位当了和尚。这位当了和尚的杨家将,就是杨五郎杨延德。好好的一位将领,怎么就当了和尚了呢?这还要先从大战开始之前,杨业带领杨家七子去五台山拜佛,祈求平安开始说起。宋太宗下令亲征,以杨家将率领的杨家军为前路先锋。在五台山的时候,父子八人上山拜佛。五台山的智聪禅师,窥见天机,知道此次前去,杨家将危机四伏。杨家将的忠义,世所皆知,智聪有心帮忙,但又不能道破天机,于是便劝杨业解甲归田。但是杨业却以天下安危为己任,不能选择辞官归故。智聪禅师在父子离去之时,留下一句:“我有一言,留给将军——金沙滩双龙会;七子去六子回。”杨业只以为,此次前去会有一子战亡,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