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中国第一位女诗人,却被兄长卖给许国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2
转发:0
评论:0
中国第一位女诗人,却被兄长卖给许国,泉源在左,淇水在右。一袭红妆的女子遥望故乡山山水水,往事一幕幕浮现:“籊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一袭红妆的女子遥望故乡山山水水,往事一幕幕浮现: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淇水悠悠,桧楫松舟”……淇水之畔,少女时代的无忧无虑早已伴随着盈盈水波远去,故乡啊,我什么时候能够回归?”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思之切之,一首首诗篇如泉水般喷涌而出,字字皆是对故国的思念与担忧。

  于是春秋荡荡国风悠悠,在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里赫然留下了她的名字,和她的作品。她,就是许穆夫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字的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她从风雅颂中走来,从春秋烟尘中走来。

  论才华,她的诗歌飘过了两千多年历史风云仍在传唱;

  论家世,她是卫国君主卫宣公的女儿、卫懿公的妹妹;

  论美貌,遗传了其母宣姜之容颜,倾国倾城,各国公君子众卿仰慕,许、齐两诸侯国都派使者前来求婚;

  论品德,她端庄娴雅,为人谦谨,名闻天下。

  而她青史留名,却是因为她那超出男儿的气魄胆识和爱国情怀,给了后世女子无穷的正能量。

image.png

  生而优越,命却不由。

  生在王侯之家,及笄之年,婚姻大事却身不由己,多因政治联姻而出嫁,而女子自出嫁一刻起,基本与娘家再无关系。她们被冠以夫姓,断绝曾经。

  终其一生,不复归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求亲的人选中,她经过深思熟虑,认为齐国兵强富庶,又是卫国的近邻,从祖国的安全考虑,能够支援许国将来可能遇到的攻击和威胁,与之结盟将更安全可靠。

  可偏偏她的兄长是那位以养鹤为乐昏庸误国的卫懿公。

  在重礼的打动下,他把妹妹嫁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国许国。春秋史册上不会留下女子的闺名,从此,她有了新名字——许穆夫人。

  长路漫漫,家园远隔,愁肠百结,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故国的国土与黎民。

  哥哥卫懿公荒淫腐化,不问朝政,百姓们怨声载道,外国频频侵犯,卫国已岌岌可危。

  《左传》记载,“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及狄人战于荥泽,卫师败绩。”

  玩物丧志、国将不国被不幸言中。

  “卫国灭,国君崩”,千里传书,噩耗当头!手捧国书,许穆夫人痛彻肺腑,国破家亡,而我空有一腔热血又奈若何!我多么想插翅飞回卫国,跃马疆场报仇雪耻、抗敌复国啊!

image.png

  忧国忧民,我心悠悠,辗转反侧,百感交集,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保家卫国,那是怎样的思念和悲愤!

  嫁夫从夫,这是古时女子唯一的倚靠。

  她请求夫君许穆公援救自己的母国。而胆小如鼠的许穆公只求自保,并不愿出兵。反复思量后,她决定亲自赶赴漕邑,与逃到那里的卫国宫室和刚被拥立的戴公(她的另一哥哥)相见。

  这样的勇敢果决,试问史上又有几个女子能做到?即使男儿也是自愧弗如吧!

  回乡路上,尘土飞扬,马蹄焦灼,她带上随从和物品,一路“载驰载驱,归唁卫侯”,救济难民,与卫国君臣商议复国之策。

  这里轻描淡写几句话,于她却是诸多艰辛,不可言说。人未至卫,却遭百般阻挠,悲愤之际,她赋诗《载驰》慷慨陈词:

image.png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而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而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穉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马儿啊你快些跑,快些跑,我的家国有危难,叫我如何忍退不赴难?那里是我的宗国,那里有我日日夜夜思念的亲人同胞!

  纵使丈夫不与我同心同德,因他自私胆小又怯懦;纵然前路荆棘密布,我亦已备好长剑,遍体鳞伤又如何?

  绝世红颜矗风雨,挺身而出是为卫。

  漕邑已隐隐在望,亡国的悲伤充塞着心房!归心似箭,她快马加鞭。

  “夫人——夫人留步——”身后烟尘滚滚,是许国大夫们踏尘而来。“大夫跋涉”,传达禁令:

  “制礼,父母没则不得归宁者,义也。虽国灭君死,不得往赴焉!”

  这是许穆公的一纸禁令,孰能违?作为远嫁女子是不能归国吊唁的,此举属于大逆不道。接着大夫们纷纷搬出礼制,责怪她考虑不慎,嘲笑她徒劳无益,甚至指责她抛头露面有失体统……

  背后的叫嚣何其汹汹,许穆夫人义正词严地斥道: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闷。”

  你们都说我不好,说我返卫国不对,这也断难使我改变初衷!比起你们那些不高明的主张,我的眼光要远大得多,我的救国之决心是不可能改变的!

  你们只知坐以论道、明哲保身,而我必须要以实际行动来拯救我的故国。

image.png

  国有难,抛头颅洒热血这是责任,也是情义。爱国报国当不分男女!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何须让须眉?

  顶着重重压力,凭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和一腔孤勇,她毅然决然继续前行。

  到达漕邑后她招来四千百姓,安家谋生,整军习武,并向大国齐国求援。

  这是一个智慧超群的诗人,这是一个有胆有识的战士,闻国之丧,弃钗而起,虽弱女子又何妨!

  挽救国家于生死存亡之际,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愚腐礼教作抗争,她第一个为后世女性做了表率!

  日暮,淇水泛着着粼粼波光,一如往昔般清波荡漾,垄上芃芃的麦浪随风翻滚,“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此刻,她的心中亦如这麦浪般思绪难平。

  她紧皱眉头,冷静分析形势后,决定亲自出使齐国,陈诉戎狄灭卫的情况,请齐国出兵解救。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要知道,她所要面见相求的,正是当年向卫国求婚被拒、今日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啊!

  此刻她的心情何等复杂,而国难当头又怎能顾及儿女情长?

  千古一见。

  或许齐桓公念惜她旧日才华美名,或许震撼于她今朝的过人勇气,欣然愿助。

  《左传》:“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

  许穆夫人的名字就这样被史家记载。她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收复失地,复国成功。

  两年后,卫国在楚丘重建都城,恢复了它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一直延续了四百多年之久。甚至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改称皇帝之后仍然存在于豫北冀南的土地之上。

  历史从不会遗忘真正的英雄。

  一首《载驰》,字字意坚,句句情深;赤胆烈女,巾帼豪杰,青史留名,许穆夫人当之无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许国
生平嘉靖六年(1527年)中历六月六日,许国出生在歙县东门外。父亲许铁曾赴苏州经商失败。许国是家中次子,早年一边经商一边求学。18岁考中秀才,在灵金山石山精舍开馆为生。此后,许国曾六次赴南京应天府参加乡试,前五次均未考中,而家产已经变卖一空,无奈在太平桥跳练江自杀,幸被休宁县木商程爵救起,并资助他再考,最终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考中辛酉科举人第一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39岁的许国第二次进京参加会试,考中进士三甲第一百零七名,改翰林院庶吉士,后授职检讨。神宗即位,官右赞善。历升礼部左、右侍郎,改吏部,掌詹事府。十一年(1583年)四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万历十二年(1584年),许国因运筹平定云南有功,晋升少保,授武英殿大学士。万历十九年(1591年),因力争册立去职。逝世后追赠太保,谥文穆。《明史》有传。许国石坊许国生前获准在家乡徽州府城营建记载功绩的许国石坊,...
· 许国
许国(公元1527一1596年),字维桢,明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考中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先后出任检讨、国子监祭酒、太常寺卿、詹事、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万历十二年,因“平夷云南”有功,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画像[1]
· 许国
许国(公元1527一1596年),字维桢,明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考中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先后出任检讨、国子监祭酒、太常寺卿、詹事、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万历十二年,因“平夷云南”有功,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画像[1]
· 许国
地理许国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迁移。最早今河南许昌。春秋时期,被郑国、楚国等国逼迫,于公元前576年,许灵公南迁“叶地”。从此之后,许国作为楚国的附庸国。前534年许惮公迁国“城父”。前538年迁往荆。前529年回到叶地。前506年再次迁移到“容城”。战国初期终于被楚国灭亡。历史起源史书载,许氏与齐氏由同一个祖先,那就是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商周时期西周在灭亡商朝之后,周成王大封诸侯。其中,在商王朝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是被周朝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始祖为许文叔,为太岳之嗣。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郑国、楚国等非常强大,许国经常遭到强国侵略。因力量弱小,无法抵抗,只好委曲求全。公元前654年,楚国攻打许,许君大败,于是“肉袒谢罪”,楚国才心满意足,退兵而去。楚成王时,再次进攻许国,许君没办法,第二次“肉袒谢罪”,请求和解。在这种情况下,许国只能迁徙,以躲避楚国和...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庄姜:庄姜嫁给谁了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她的美,这些传颂了千年的字句,最初只为了她而写。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这是她的才,朱熹认为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她就是庄姜。在世俗的观念里,一个女人,无论有着怎样高贵的出身,怎样绝世的美貌,怎样惊人的才华,若是没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和婚姻,我们都会忍不住唏嘘感叹她的不幸,似乎她的人生因此缺了一大半。庄姜就是这样的女子,除了爱情,她拥有了所有女人艳羡的一切;除了幸福,她什么也不缺。万千宠爱十里红妆“硕人其颀,衣锦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这首《硕人》,是写庄姜当年出嫁的场面。开篇的头一句即言“硕人其颀”,描绘了出嫁途中的庄姜所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修长高挑的身材。是谁家的女孩儿这么美呢?“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这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