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樊於期生平经历了什么事情 战国末期将领樊於期简介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42
转发:0
评论:0
樊於期生平经历了什么事情战国末期将领樊於期简介,樊於期(?―前227年),战国末期将领。原为秦国将军,后因伐赵兵败于李牧,畏

  樊於期(?―前227年),战国末期将领。原为秦国将军,后因伐赵兵败于李牧,畏罪逃往燕国,被燕国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与庶地督亢(在河北高碑店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利行刺。樊於期获悉,自刎而死。

image.png

  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樊於期就是桓齮,但所持理由仅两人名称发音相似,记载时间接近,时代差距无法考证文字读音,记载时间接近者众,因此此说仅为假说,尚未证实,理由亦不充分。

  人物生平

  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吕不韦为报五国攻秦之仇,决定攻打山东五国。派蒙骜同张唐督兵五万伐赵。三日后命令长安君成蟜同樊於期率兵五万为后继。秦兵出函谷关后,蒙骜率领前军取路上党径直进攻庆都,驻扎在屯留,作前面秦军的声援。赵国派庞媛为大将,扈辄为副将率兵十万抗拒秦军。尧山一仗,秦军未能取胜,蒙骜派张唐督到屯留催取后队军兵。当时,成蟜只有十七岁,不谙军务,忙召樊於期商议。樊平时就憎恨吕不韦纳妾盗国的事,便乘机对说:“今王非骨肉,惟君乃嫡子。”还揭露说吕不韦这次派他出兵的目的就是想借机除掉他并进而献计道:“今蒙骜兵困于赵,急未能归,而君手握重兵,若传檄以宣淫人之罪,明宫闱之诈,臣民谁不原奉嫡嗣者。”成蟜接受了樊於期的计谋。樊便假意对来使说大军即日移营。

  使者去后,樊於期就起草一篇檄文。樊於期将檄文四下传布。秦国人多听到过吕不韦进妾的传闻,等见到檄文中有怀妊奸生等语,才信是实。尽管惧吕不敢起兵响应,也都采取观望的态度。张唐知长安君已反,星夜奔往咸阳告变。秦王政见檄文大怒。召尚父吕不韦计议。遂派王翦为大将,领兵十万,往讨长安君成蟜。

image.png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樊於期任秦国将军。翌年与王翦、杨端和率兵攻打赵,取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等城,继而攻占平阳(今磁县东南),大胜,杀赵国将扈辄。

  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他再次率军攻打赵国,面对赵国名将武安君李牧,大败,秦军损失惨重,樊於期不敢回秦国,后逃往燕国,并拜燕国大将军。秦王大怒,将其父母宗族全部杀害。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国灭赵国以后兵至燕国南界。燕国太子丹惧怕,准备派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对太子丹说:“不用太子说,我也要见您。若去秦国,没有东西让秦王相信,是不能与秦王亲近的。樊将军,今秦王用金(古代以铜为金)千斤,邑万家的重赏捉拿樊将军,如果拿樊将军的人头和燕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见我,我这样就可以报太子之恩。”太子丹说:“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用自己的私事伤了长者的意愿。愿你再考虑!”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杀害樊於期,便自已去见樊於期,说:“秦王对将军,可谓是十分恶毒,父母宗族都被他杀害,眼下又重赏缉拿将军,要怎么办呢?”樊於期仰天长叹,痛哭流涕,说:“我每想到这些,真是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荆轲说:“今天我有个计策,能解燕国的忧患,又可报将军之仇,你看怎么样?”樊於期问是什么计策,便说:“我愿得到将军的头去献给秦王,秦王肯定开心地见我。我就左手抓他的袖子,右手刺他的胸,这样将军报了仇,燕国被凌辱的仇也报了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卷起袖子,露出右臂,(用左手握住右手的手腕,表示愤慨),说:“思暮想要报这切齿之恨,今日幸得指教!”遂自刎。

image.png

  太子丹闻知樊於期自刎的消息后,急切赶来,扶尸痛哭,悲哀至极。后来,荆轲刺秦王虽未成功,但樊於期为国家甘愿一死,至今仍为人们所敬仰。后人言“燕赵之地重节义之风,多慷慨悲歌之士”,是对樊於期、荆轲不畏强暴、以身殉国壮举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据考,樊於期与荆轲为好友,亦深得太子丹器重,他死后,其遗骸葬于故里南庄村,后人立祠祭祀。据清《蠡县志》载:“南庄有大冢,呼为樊将军墓。旧有庙碑,今皆废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战国将领於期
樊於期(fánwūqī)(?D前227年),战国末期将领。原为秦国将军,后因伐赵兵败于李牧,畏罪逃往燕国,被燕国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赢政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与庶地督亢(gāng)(在河北高碑店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利行刺。樊於期获悉,自刎而死。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樊於期就是桓t。(注意:“樊於期”之”期“按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作”qī“,且《汉语大字典》并未收录”jī“音。”於(wū)“不可简化”于(yú)“。)本名:樊於期所处时代:战国末年民族族群:华夏族去世时间:公元前227年主要成就:定平阳、武城职业:将领国籍:秦国读音:fánwūji人物生平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38年),吕不韦为报五国攻秦之仇,决定攻打山东五国。派蒙骜同张唐督兵五万伐赵。三日后命令长安君成f同樊於期率兵五万为后继。秦兵出函谷关后,蒙骜率领前军取路上党径直进攻庆都,驻扎在屯留,作前面秦军的声...
· 樊於期做了什么?秦始皇为什么恨樊於期?
樊於期做了什么?秦始皇为什么恨樊於期?樊於期做了什么?秦始皇为什么恨樊於期?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秦始皇好像非常的恨这个樊於期,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恨呢?这个问题也挺有意思的,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其中的核心原因吧,感兴趣的你也别错过了,一起来分析下!秦始皇恨这个樊於期的核心原因就是,樊於期不仅仅是打了败仗,而且还畏罪潜逃,这还没完,还跑到别的国当了大将军,你说秦始皇恨不恨。樊於期乃秦国叛逃之将领,始皇嬴政自问对他颇为深厚,可一次讨伐赵国时,被名将李牧所败。樊於期不敢回国,于是逃往燕国,并拜为大将军。秦王知道后大怒欲狂,杀了樊於期所有的亲人和宗室,由此结下深仇。嬴政讨伐燕国,苦无借口,正好以捉拿叛将为由,攻打燕国,所以必须要他的人头。樊於期不是秦王所杀,是自己自杀而死。樊於期是秦国的将军,在带领秦兵攻打赵国的时,被赵国将领李牧打败,樊於期害怕秦始皇怪罪自...
· 樊於期座灵塔
座灵塔距保定易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血山村村西,平地突兀涌起一座小孤山。山高约20来米,占地约10来亩,山表面土层很厚,长满荆棘灌木,里面却是坚硬无比的花岗岩石。山顶正中霍然挺立着一座残塔。说它残塔,不只是因为它历经700多年确实残破不堪,还因为它天生就没有顶,看上去就像被刀削掉的一般。此塔残高7米,三层方形,塔心室南面辟门,砖结构,造型非常小巧精致。这座孤山就叫血山,这座与众不同的塔就叫座灵塔。该塔始建于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应为佛教建筑,但民间、《县志》记载都认为该塔是为纪念樊於期而建。樊於期就是当年荆轲刺秦王时借给荆轲人头的那个人。樊於期原为秦国大将,因为获罪于秦王嬴政,全家被杀,只身逃到燕国。燕太子丹将他待为上宾,为他在这座山上建起樊馆,此山也因此名为樊馆山。当秦国大兵攻破赵国,燕国危在旦夕之时,燕太子丹策划了著名的“荆轲刺秦王”行动。在荆轲出发之前突然提出,见秦王不仅要带...
· 陕西省樊於期
樊於期(?―前227年),战国末期将领。原为秦国将军,后因伐赵兵败于李牧,畏罪逃往燕国,被燕国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与庶地督亢(在河北高碑店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利行刺。樊於期获悉,自刎而死。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樊於期就是桓齮,但所持理由仅两人名称发音相似,记载时间接近,时代差距无法考证文字读音,记载时间接近者众,因此此说仅为假说,尚未证实,理由亦不充分。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吕不韦为报五国攻秦之仇,决定攻打山东五国。派蒙骜同张唐督兵五万伐赵。三日后命令长安君成蟜同樊於期率兵五万为后继。秦兵出函谷关后,蒙骜率领前军取路上党径直进攻庆都,驻扎在屯留,作前面秦军的声援。赵国派庞媛为大将,扈辄为副将率兵十万抗拒秦军。尧山一仗,秦军未能取胜,蒙骜派张唐督到屯留催取后队军兵。当时,成蟜只有十七岁,不谙军务,忙召樊於期商议。樊平时就憎恨吕不韦纳妾盗...
· 嬴政传——樊於期来燕
?站在周王朝角度说,燕这个国家在战国七雄里,历史最厚重光辉。姬发(周武王)灭商后,分封了许多诸侯国,燕国的创始人是姬发的亲弟弟姬奭(燕召公),当时姬发分封了五十多个姬姓诸侯,但进入春秋后,姬姓诸侯太不争气,相继灭亡。到战国时,只有燕国还在,它就此成了姬家和周王朝王族的唯一血脉与标签。长命百岁,只能代表它的长度,不能代表它的质量,燕国这个国家的质量只不过比韩国略高那么一点而已。燕赵自古多侠士,似乎有赵无燕。由于它在中国本土的最北边(都城是今天的北京),所以常常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但和赵国不同,赵国在和少数民族的对抗中,苦苦磨砺自己,使自己成为军事强国;燕国恰好相反,越来越弱,最后,只好和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代国称兄道弟、平起平坐。一个国家的强弱,部分取决于天时地利,但更多的是人和,这个“人和”中就包括了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我们仅以燕国首都蓟城为例来说明,当时的蓟城里,上到国王下到草民,都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