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从亲家到仇家,纳林布禄与努尔哈赤的交锋史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9
转发:0
评论:0
从亲家到仇家,纳林布禄与努尔哈赤的交锋史,  纳林布禄父亲杨吉努被杀,与哈达部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纳林布禄将复仇的目光首

   纳林布禄父亲杨吉努被杀,与哈达部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纳林布禄将复仇的目光首先瞄准了哈达部。哈达部与叶赫部两部之间结有世仇,哈达部酋长王台掌领部众时,势力强大,更兼有明廷的支持,叶赫部不得不听其挟制。

  王台死后,其子康古鲁、孟格布禄,孙子岱善(扈尔干的儿子)三人为继承权问题互不相让,各率自己的部属,打击对方。内讧初期,明廷边官明确表示支持岱善继承王台权位,纳林布禄便会同明边官出兵,以平息哈达部内讧为名,进攻哈达攻击康古鲁部众。纳林布禄率兵进攻哈达,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既帮助了明廷,自己又活捉了康古鲁,带回自己部中,拒不交给明廷。明廷在向纳林布禄索要康古鲁过程中,纳林布禄拒不交还,并屡次出兵攻打岱善,不断地侵扰明边,明廷决定对其实施军事打击。

  万历十六年三月,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统帅海州,辽阳明军以三日急行军的快速奔袭,率军至开原。为了防止哈达部岱善属下的军士遭受误杀,李成梁命令岱善的部众军士皆以白布条缝在肩头,以作辨认标记。鸡鸣时分,李成梁督军急行三十里,从威远堡直扑叶赫部的村寨落罗寨。落罗一见明军势大,不敢率众抵抗,即打开寨 门迎降。李成梁命明军竖起一面明军旗帜于寨门,派十名明军守护,严令军士不得侵扰,随以落罗为向导,直奔叶赫西城。叶赫西城主布寨,一见明军突至,吓得弃城而逃,逃到东城投奔了纳林布禄。叶赫西城布寨的部众,在布寨的率领下与东城纳林布禄的人马合在一起,于东城外隔道结阵与明军相拒。

  明部兵李成梁虽然督军甚严,但明军惧怕纳林布禄部众的骁勇,不敢先发起进攻。相拒之中,纳林布禄突然率骑兵向明军发起进攻,当即杀死明军三人,然后返回。李成梁见自己的队伍受挫,立即下令大队全线出击,力图重创纳林布禄部众。明游击将军吴希汉率部首先冲击叶赫部众,纳林布禄一声令下,箭如飞蝗射向明军。吴希汉被箭射中,“流矢集于面,创甚”。其弟吴希国见哥哥身受重伤,冲入叶赫阵中,斩杀射伤哥哥的叶赫军士,自己亦受重伤。明军在李成梁的严令下,结队“如墙进”,自己纳林布禄率众退入城中。叶赫东城,外城以石垒墙,城内外多,“重叠障”,又以巨木为栅。内城中,以石木垒墙,在城中的山上,上凿山四围为绝壁,山上构筑八角楼,以作纳林布禄居室和指挥场所。退守城中的叶赫部众,凭坚拒守,明军猛攻二日,才攻破外城两道木栅。明军的进攻,一接近城墙时,城上“石木齐下,先登者辄死,城坚不可拔。”无奈之中,李成梁只好下令停止攻城,于城外“发巨炮击城,城坏。穿楼断檐,叶赫兵死者无算,歼其酋把当亥,斩级五百五十四人”。在明军巨炮的轰击下,城中的叶赫部众开始恐慌起来,“城中皆号泣”。明军攻破外城后,以车载去梯于内城下,又将攻城的巨炮对准了内城目标,纳林布禄这时才感到害怕起来,出城向李成梁乞降,并表示愿意归还所抢掠的哈达部敕书,接受明廷条件,按期向明廷纳贡。

  总兵李成梁接受了纳林布禄的乞降,下令停止攻城,禁令军士侵掠叶赫部众,“毋发其窖粟,遂引师还。”四月初,纳林布禄按乞降时李成梁的要求,放还了被自己囚禁的哈达部酋长康古鲁。对待纳林布禄,明廷仍然放心不下,在其乞降放还康古鲁后,明廷下谕纳林布禄,“往若效顺,朝廷赏不薄。江上远夷以貂皮、人参至,必籍若以通。若布帛、米盐、农器仰给于我,耕稼围猎,坐收木枲、松实、山泽之利,为惠大矣。今贡事绝,江上夷首梗,皆怨若。我第传檄诸部,斩二酋头来,俾为长,可无烦兵诛也。今贷若,若何以报!”明廷的恫吓,使纳林布禄往日的行径有所收敛,不得不按明廷的旨意,与哈达部均分敕书,分守部境。

  万历十六年九月,纳林布禄率队将先年父亲杨吉奴许婚给努尔哈赤的妹妹,亲送建州与努尔哈赤完婚。纳林布禄的到来,两部实现了联姻。联姻后的纳林布禄,将部族侵掠的目光转向了妹夫努尔哈赤。万历十九年,纳林布禄派使臣宜尔当、阿摆斯到建州面见努尔哈赤,向其索要地临叶赫的额尔敏、扎库木二处地方,遭到努尔哈赤的严词拒绝。在此之后,纳林布禄又联全辉发、哈达二部同派使臣至建州,以武力相威胁,继续索要土地,激怒了努尔哈赤,将叶赫等三部使臣驱出建州后,写了一封十分辛辣的书信,讥讽叶赫部贝勒纳林布禄与布寨,并令使臣当两人之面宣读此信,羞辱纳林布禄与布寨;

  被努尔哈赤惹恼了的纳林布禄,自恃部众强大,在朱舍里,纳殷两部的参与下,抢掠了努尔哈赤的洞寨。出于亲情关系,这次对于纳林布禄的抢掠,努尔哈赤没有发兵报复叶赫。纳林布禄见努尔哈赤对自己部众的抢掠,无动于衷,竟然得寸进尺。万历二十一年六月,纠合了扈伦四部大军攻掠努尔哈赤所部,意欲使其屈服于已、己。当纳林布禄指挥四部人马抢掠了努尔哈赤的户布察寨之后,遭到了努尔哈赤的猛烈反击,狼狈撤军。不甘心失败的纳林布禄,九月间,又纠合了席北、挂尔察等九部,组成了更大的军事联盟,向建州努尔哈赤部发起进攻,决心将努尔哈赤置于死地,踏平建州。然而,在与九部联军大战中,努尔哈赤用兵如神,大败九部联军,斩杀了叶赫贝勒布寨,活捉了乌拉部统兵主帅布占泰。纳林布禄慌不择路地率残兵逃回了叶赫。

  屡次与努尔哈赤交锋失败后的纳林布禄,不得不与努尔哈赤再次结盟。结盟后,纳林布禄数次背盟,而努尔哈赤始终遵守着盟约,没有与纳林布禄刀兵相见。万历三十一年九月努尔哈赤的妻子叶赫那拉氏病重,思母心切。努尔哈赤派出使臣赶往叶赫部,接叶赫那拉氏的母亲前往建州,与女儿见面。纳林布禄坚决不让母亲前行。直到叶赫那拉氏病逝,也未能与母亲见上一面,成为努尔哈赤一生中最大的憾事。正因此事,促使努尔哈赤下了最大决心,再也不能容忍纳林布禄的所作所为了,必须以武力将其征服。他在历数纳林布禄的罪行时说道,“汝叶赫诸舅无故掠我户布察寨,又合九姓之师而来攻我,旣乃自服其辜,歃血誓天为盟誓,而又背之,许我国之女皆嫁蒙古。今我国妃病笃,欲与母诀,而又不许,是终绝我也!”万历三十二年春,努尔哈赤率兵攻打叶赫,攻克两城,“取七寨,俘二千余人而还。”

  此后,当努尔哈赤率军攻取辉发部时,纳林布禄虽然与辉发部结盟,但因惧怕努尔哈赤而不敢发兵救助辉发,致使辉发部被努尔哈赤吞并。努尔哈赤统兵征服乌拉时,贝勒布占泰只身逃往叶赫,被纳林布禄收留,引起了努尔哈赤的不满,当努尔哈赤欲想再度出兵叶赫时,由于受到明廷的干预,不得不取消攻打叶赫的部署。把军事防御的重点转移到与明廷抗争的明边重镇上。

  1609年,纳林布禄病死,由其弟金台石继袭贝勒,掌领了叶赫东城的统治大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纳林布禄
生平叶赫贝勒清佳砮、杨吉砮被李成梁杀死之后,二人之子布寨、纳林布禄继位。他们集合残部,预谋向哈达复仇。时恰逢哈达内部因争位互斗。布寨与纳林布禄利用时局入侵哈达,抓走王台之子康古鲁,纳林布禄还借机向明朝要求更多敕书。万历十六年(1588年)二月,辽东巡抚顾养谦决定由李成梁统帅明军征讨叶赫。明军逼近,布寨弃守西城,在投奔纳林布禄途中与明军遭遇并交战。随后叶赫兵退入东城。叶赫城坚固异常,明军攻二日不能下。于是李成梁动用巨炮击城,终于打出缺口。明军将车载云梯直立,将巨炮置云梯之上,竟与叶赫内城高度相同。布寨与纳林布禄非常恐慌,于是出城乞降,放弃独吞敕书的主张。李成梁旋即罢兵。因纳林布禄两次遣使向建州努尔哈赤势力索要土地未果反遭奚落,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六月,叶赫所在的扈伦四部联合蒙古科尔沁、席北、卦尔察三部,长白山硃舍里、讷殷二路共九部联军,以布寨和纳林布禄为盟主进攻建州。布寨与纳林布禄亲率...
· 林默娘与妈祖:从凡人到海神妈祖的蜕变
妈祖的传说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亲昵称呼,是保护远航之人能够安全回家的女神妈祖的本名叫林默娘,是北宋年间福建地区仕宦之家的女儿。相传默娘出生的时候红光绕室,香气弥漫。因为默娘从出生到满月都没有啼哭一声,因此取名为“默娘”。默娘自小聪明过人、心地善良,不仅通晓海上各种天气变化,还能呼风唤雨,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挽救摇摇欲坠的船只。大家都称她为“神姑”、“龙女”。在默娘28岁这一年,默娘在海上奋不顾身地抢救遇难渔民时,身陷激流,被海浪卷走不见踪影。人们都不愿意相信默娘因海难而死,都认为她是被龙王接走成仙了。于是人们就在沿海地区建造了很多妈祖庙,用来纪念、供奉默娘,希望她能够继续保护出航的船只平安回航。在闽南方言中,“妈”表示对女性长者或德高望重者的最高尊称。因此后来人们尊称林默娘为妈祖,也是表达对默娘的尊敬和爱戴。妈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英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妈祖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
· 黎姓分布:黎姓从宋朝到当代历史变迁与现状的演变
黎姓,作为中华姓氏之一,自古以来在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其分布格局历经宋、明两朝至当代,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宋朝时期:宋朝时期,黎姓人口约为9万,占全国人口的0.12%,位列百家姓第一百二十六位。当时,湖南是黎姓的第一大省,约占据全国黎姓总人口的40%。黎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南、四川、江西三省,这三省的黎姓人口占全国黎姓总人口的89%。而在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黎姓人口也有一定分布,但相对较少。明朝时期:明朝时期,黎姓人口有了显著增长,达到约20万,占全国人口的0.22%,位列百家姓第八十八位。在这一时期,黎姓人口的分布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江西成为黎姓的第一大省,约占总黎姓人口的42%。黎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江西、广东两省,这两省的黎姓人口约占全国黎姓总人口的67%。同时,湖南、四川、湖北三省也聚集了较多的黎姓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1%。从宋到明,黎姓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这一趋势在明朝...
· 禄氏源流考:从鲜卑步禄孤到汉族姓氏的演变
一、引言禄氏,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姓氏,其起源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拓拔部步禄孤部落。这一姓氏的演变不仅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也见证了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二、禄氏的起源禄氏源于鲜卑族,最初为步禄孤部落的称谓。由于汉语译音的差异,汉朝北方人对“禄”和“六”的发音相近,故步六孤氏、步禄孤氏、步鹿孤氏等称谓均指同一部落。这一部落是北魏鲜卑族八大部落之一,拥有显赫的地位和势力。三、禄氏的演变南北朝初期,北魏孝文帝元宏(拓拔宏)迁都洛阳后,为加强政权统治和推动民族融合,开始推行汉化政策。其中,姓氏改革是重要一环。步六孤部落因人数众多,姓氏被三分,分别改为陆氏、步氏、鹿氏。这一改革不仅改变了禄氏的姓氏形态,也深刻影响了禄氏后人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四、禄氏的历史地位作为北魏鲜卑族八大部落姓氏之一,禄氏(步六孤氏、步禄孤氏、步鹿孤氏)在北魏时期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其族人曾出...
· 党氏起源与分布:从春秋到现代的迁徙足迹
党氏,这一古老而尊贵的姓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其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晋国与鲁国,当时有大夫被封到上党和党这两个地方,他们的后代便以地名作为姓氏,开创了党氏家族的第一章。随着历史的演进,党氏家族逐渐在晋(今山西太原)、鲁(今山东曲阜)、周(今河南洛阳)等地扎根。秦汉之际,党氏家族的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陕西、河北等地也迎来了党氏族人的迁入。在这一时期,党氏家族与当地的汉族人民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汉魏时期,羌族中的党项部落与汉族的通婚交融,使得党氏家族又融入了新的血脉。这些羌族党氏族人内迁关中,与汉族人民交错杂居,虽然保留着贵族身份,但逐渐融入了汉族社会。他们的到来,为党氏家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丰富了汉族的文化。隋唐时期,党氏家族迎来了发展的高潮。同州党氏(冯翊,隋朝时期改称同州)更是人才辈出,成为当时社会的佼佼者。然而,随着唐末五代时期的战乱,陕西作为国都所在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