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袁崇焕被凌迟后贴身侍卫为何连发了3个毒誓?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7
转发:0
评论:0
袁崇焕被凌迟后贴身侍卫为何连发了3个毒誓?,做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讲究诚信,人无信,做什么都难。现如今,诚信非常的可贵,

  做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讲究诚信,人无信,做什么都难。现如今,诚信非常的可贵,但是在古代,人们对这个看的非常重。发了誓就一定要做到,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一。一句誓言,能让子孙后代几百年来一直执行的放眼历史真的不多。

1.jpg

网络配图

  抗清英雄袁崇焕,此人在历史上争议非常的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他被凌迟处死的时候,给他的罪名是通敌叛国,当时百姓不知具体原因,甚至是上去抢着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最后只留下个头颅。到了清朝的时候,乾隆亲自为其平反,还对其赞赏有加。历史证明,袁崇焕绝对不是叛国之人,相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应当受到百姓的敬仰。

2.jpg

网络配图

  袁崇焕死于反间计,因为皇太极久攻不下,只能使用此招。我们并不能说他奸诈,因为两军交战,无所不用其极是很正常的,作战中,过程没人关心,只有结局才是最重要的。只能说他的主子,不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人家一个小小计谋,就让他产生怀疑,直接将其逮捕,并且凌迟处死,全身上下的肉都被百姓抢着吃了,只剩个头颅,还被挂在旗杆上示众,无人敢为其收尸。

31e70002b5f48c875f3b.jpg

网络配图

  袁崇焕当时有个贴身侍卫,姓佘,此人冒着生命危险,将其头颅连夜偷了回来,并且埋在院子里。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将子女召集来,发下三项毒誓,要求后人不得违反,其一,子孙后代不得为官,其二,后人要为将军世代守墓,其三,离开家乡,从此不得再回。

  他的后人一直遵守祖训,至今为止守墓人已经是第十七代,四百年过去了,守墓人一直存在,这一代的守墓人,佘老太太,已经岁数大了,但她说历史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家都改变这种信念,自己死后,自己的子孙后代,依然不会变,这种精神真的难得可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袁崇焕被凌迟后贴身侍卫竟对天立下3个毒誓
做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讲究诚信,人无信,做什么都难。现如今,诚信非常的可贵,但是在古代,人们对这个看的非常重。发了誓就一定要做到,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一。一句誓言,能让子孙后代几百年来一直执行的放眼历史真的不多。网络配图抗清英雄袁崇焕,此人在历史上争议非常的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他被凌迟处死的时候,给他的罪名是通敌叛国,当时百姓不知具体原因,甚至是上去抢着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最后只留下个头颅。到了清朝的时候,乾隆亲自为其平反,还对其赞赏有加。历史证明,袁崇焕绝对不是叛国之人,相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应当受到百姓的敬仰。网络配图袁崇焕死于反间计,因为皇太极久攻不下,只能使用此招。我们并不能说他奸诈,因为两军交战,无所不用其极是很正常的,作战中,过程没人关心,只有结局才是最重要的。只能说他的主子,不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人家一个小小计谋,就让他产生怀疑,直接将其逮捕,并且凌迟处...
· “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凌迟后,乾隆为何要为其翻案?
“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凌迟后,乾隆为何要为其翻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明末大将袁崇焕曾在辽东任职,有幸得到孙承宗赏识镇守宁远,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后来因为得罪魏忠贤辞官还乡,明思宗统治时期,袁崇焕被朝廷重新启用,多次出兵击溃皇太极,但是在朝中大臣弹劾以及皇太极的反间计下,袁崇焕失去信任,最终被处死,家人都被流放。袁崇焕一生争议极大,引来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武侠宗师金庸十分仰慕袁崇焕,在他的著作《碧血剑》中,塑造了一个行侠仗义的年轻人——袁承志,“承志”意为“继承父亲的遗志”,而他的背景就是袁崇焕的儿子,除此之外,金庸还创作了《袁崇焕评传》,全面解读“抗清名将”袁崇焕的一生。小说终究是小说,从金庸的各种描述手法来看,饱含着满腔热血,但是金庸始终不是一个专业的历史学者,至于袁崇焕究竟有没有留下后代,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金庸曾在评传中写到袁崇焕被处决之后,全部家当被充公,家...
· 崇祯为何要将名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被冤杀的袁崇焕
崇祯三年,镇守边关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被以“谋叛”大罪论死。“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明史列传147》)这是继南宋赵构冤杀岳飞之后历史上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一起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自毁长城冤狱,其回响会伴随中华历史,即使千年也依旧余音袅袅,让人悲愤痛惜。袁崇焕坐的是叛逆罪,所谓“磔”即是分尸,比之岳飞遭遇更惨。赵构杀岳飞,虽为求苟安,毕竟是其私心作祟。而崇祯杀袁崇焕,则是地地道道的自毁长城,“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观崇祯其人的作为,并非如历史上以往的亡国之君那么昏庸荒淫,也没有坐视国事日非而不顾及,“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一度被朝野誉为“明主”,面对危难时局,一心励精图治,“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既然崇祯是一个勤于政事的勤勉皇帝,为何会作出此等不智之举呢?这和崇祯的性格和心理有关。明朝的朱家皇...
· 崇祯为何要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袁崇焕是被冤杀的吗?
崇祯三年,镇守边关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被以“谋叛”大罪论死。“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明史列传147》)这是继南宋赵构冤杀岳飞之后历史上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一起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自毁长城冤狱,其回响会伴随中华历史,即使千年也依旧余音袅袅,让人悲愤痛惜。袁崇焕坐的是叛逆罪,所谓“磔”即是分尸,比之岳飞遭遇更惨。赵构杀岳飞,虽为求苟安,毕竟是其私心作祟。而崇祯杀袁崇焕,则是地地道道的自毁长城,“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网络配图观崇祯其人的作为,并非如历史上以往的亡国之君那么昏庸荒淫,也没有坐视国事日非而不顾及,“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一度被朝野誉为“明主”,面对危难时局,一心励精图治,“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既然崇祯是一个勤于政事的勤勉皇帝,为何会作出此等不智之举呢?这和崇祯的性格和心理有关。明朝...
·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不冤只因错杀一人
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兵十三万攻打孤立无援的宁远城,而宁远城仅有守兵一万,结果努尔哈赤大败这是其纵横沙场数十年第一次惨败,史称宁远大捷。这次战役的领导者正是袁崇焕。宁远胜利后,袁崇焕在明廷的地位和威望空前提高。崇祯帝任命袁为兵部尚书并掌握辽东的军政大权,赐袁尚方宝剑。网络配图由此可见对袁崇焕的信任,但没过多久袁崇焕就辜负了崇祯帝的信任,在此先留一个悬念。在引出主角之前先介绍三个人分别是:怀顺王耿忠明、智顺王尚可喜、恭顺王孔有德,这就是清初的三顺王。后来这三位都改了称号分别为靖南王、平南王、定南王,没错再加一个平西王吴三桂,这就构成了赫赫有名的“三藩”。而正所谓无功不受禄,天下未定却先册封异族人为王可见这三人对于清廷的重要性。而此三人本是明朝将领,之所以降金于一个人的被杀有直接关系,他就是毛文龙。耿忠明、尚可喜、孔有德本是毛文龙帐下大将,毛死后半年因不满明廷的统治而归降后金。而杀毛文龙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