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古代的“公仆”:春秋时期晏子誓不做君王的私仆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8
转发:0
评论:0
古代的“公仆”:春秋时期晏子誓不做君王的私仆,春秋时期的齐国,一日“朝寒”(早晨天冷),丞相晏子正陪在国君齐景公身边。一阵

  春秋时期的齐国,一日“朝寒”(早晨天冷),丞相晏子正陪在国君齐景公身边。一阵寒风掠过殿堂,景公感到身上凉飕飕的。许是为了增加一点热量来御寒,他当即支使晏子说:“请进暖食(给我端点热食来)!”可是,晏子婉拒道:“我不是给您端茶送饭的人,不敢从命。”景公只得又说:“请进服裘(给我拿件皮袍来穿上)!”然而,晏子再次拒绝说:“我不是侍奉您穿衣的人,不敢从命。”(《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晏子两次“恕不从命”,理由很简单也很充足,他认为自己虽然在齐景公驾下为臣,但做的不是“奉馈(侍奉用膳)之臣”、“茵席(起居铺席)之臣”。这类侍奉君王生活的私事不属于丞相的职责,完全有权拒绝不做。然而,理虽如此,但他面对的毕竟是一国之君,或许会有人觉得,为举手之劳的小事而怠慢自己的顶头上司,这位晏丞相是不是太较真太傻帽了?

1.jpg

网络配图

  历朝历代都有“拜官公朝,谢恩私门”的通病(《资治通鉴鉴晋纪》),不少官员得到了朝廷的任命,却上某某私人家门拜谢,原因是自己的提拔晋升得力于这某某的“提携之恩”。所以,拜官者往往都要感谢自己的“恩公”“恩师”,因而官场上溜须拍马者繁衍而不绝种。尤其是对君王这样的顶级铁腕人物,巴结尚且来不及,谁不甘愿效犬马之劳?《汉书书邓通传》记载:“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汉文帝痔疮发作,疼痛不已,深受皇帝宠幸的邓通为了“谢主隆恩”,竟然趴到文帝的屁股上,接连几次为他吮吸脓血,奴颜婢膝,谄媚无耻,真是令人作呕。可叹这个邓通,虽然身为上大夫,但除了会侍奉主子之外,治国安邦一无所能,徒留下“吮痈舐痔”的历史笑柄。

2.jpg

网络配图

  反观晏子,他虽然受到景公赏识重用,但他不像有些人那样,谁给官帽就拜谁,更不会丧失人格尊严和节操,去向其主子献媚讨好。齐景公没想到晏子会拒绝自己,尴尬之余禁不住问他:“那你是干什么的呢?”晏子说:“婴,社稷之臣也。”景公又问他,什么是社稷之臣呢?晏子回答道:“就是立于朝堂之上,掌管大政方针,能够安邦治国之臣……”在晏子看来,“社稷之臣”应当效命于国家,而不属于某一位君王,就是说,社稷的利益高于君王的利益,臣子可以为社稷苍生尽忠,而不必为君王私事效力。用现在的话说,“社稷之臣”是国家的“公仆”而不是某个上官的“私仆”。在等级森严的时代,晏子能够突破君臣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提出“社稷之臣”的理念,殊属难得。

3.jpg

网络配图

  晏子宁可辞官不做也要为民请命,宁可得罪君王也要劝谏尽责,他内心充满着爱民报国的一片丹诚。有一年,17天淫雨不停,许多地方灾情严重,可齐景公却不闻不问,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晏子多次请求“发粟于民”都没得到允许,就先把自己家里的粮食分给老百姓。然后,他徒步去见景公说:“现在四处闹灾荒,我身为国家大臣,却使百姓饥饿贫困,求告无门;使大王贪恋酒色,失去民心,我的罪过实在太大了,愧对国家和百姓!”于是,他拜了两拜,毅然挂冠而去。景公醒悟过来后,追悔莫及,立刻派人把晏子请了回来,下令立刻开仓,赈济百姓,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噠北山》)在君主专制社会,难得有几人不做君王的私仆。读《晏子春秋》,晏子敢于谏诤、执政不阿、爱民恤民的形象却时时浮现在眼前,他的“社稷之臣”可以说是“国家公仆”的古典诠释,堪称古代官员为官之道中的一个经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晏子简介春秋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晏子简介
人物简介晏子,名婴,字平仲,汉族,春秋时齐国山东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晏婴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5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孔丘(孔子)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东南约350米。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善于辞令,机智聪明,使楚时曾舌战楚王,维护国家尊严。内辅国政,屡谏齐君。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当任期间,其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都信于他,甚是睿智,爱民,不辱使命;为春秋时期的人才之一。治国之道“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
· 诠释公仆情怀电影《燕振昌》即将面世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德国中国电影节上,由求是影视中心出品的主旋律影片《燕振昌》获得了第二届德国中国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奖。电影《燕振昌》是根据“时代楷模”燕振昌真实事迹改编,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燕振昌44年来,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情景,诠释了他致力于创建新农村的公仆情怀。影片导演张忠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作为导演,拍摄主旋律影片,弘扬正能量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他正在策划另外3部英模题材的电影,今后也将继续拍摄主旋律电影,为观众呈现更多正能量作品。据悉,电影《燕振昌》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纪委,许昌市委、市政府,北京合力桨影视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 长步行上下班:巴黎公社委员怎样当“公仆”
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委员外出执行公务,需要解决交通问题。巴黎市政厅原有一些政府要员们使用的豪华轿式马车,公社委员觉得,作为人民公仆也乘坐这样的马车出去执行公务非常脱离群众。因此,在5月9日的公社会议上,决定“取消供市政厅使用的豪华轿式马车”。大多数公社委员都是步行上下班,因公外出需要交通工具时,也只坐普通马车或骑马。尤其是那些地地道道工人阶级出身的委员,总是到万不得已时才乘车。即使是因公外出乘车,他们也是再三斟酌,而且还要自己掏钱,不在公费中报销。瓦尔兰和茹尔德都曾任公社的“财政部长”,曾经支配过400万法郎。但他们却两袖清风,不为金钱所动。他们的家距财政部大楼并不是很近,但他们始终坚持步行上下班。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自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
· 古代私塾:探秘古代私塾的教育方法与原则
私塾,作为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曾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传播了祖国文化,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在培养启蒙儿童、教育童蒙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入了解私塾的教育方式及其特点,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教育文化,以及探索现代教育的发展路径,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私塾的教育方式具有鲜明的特点。私塾的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学生入学时,无需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只需得到先生的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举行简单的仪式,便可开始学习。私塾的规模不大,学生人数少则数人,多则二十余人。先生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来安排课业,真正做到了因人施教。这种教育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私塾非常重视蒙童的教养教育。在私塾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先生对学生的行为礼节、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方面都有严...
· 古代婚书誓词
古代婚书誓词都有哪些?对于结婚来说现代古代都会有结婚的誓言在结婚契约上,下面我们就去看看古代的唯美结婚誓言。古代婚书誓词都有哪些?对于结婚来说现代古代都会有结婚的誓言在结婚契约上,下面我们就去看看古代的唯美结婚誓言。一、古代婚书誓词1.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白头永偕,桂馥兰馨。2.三生石上注良缘,恩爱夫妻彩线牵。海誓山盟皆缱绻,相亲相敬乐绵绵。3.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二、古代结婚契约上的誓词1.一阳初动,二姓和谐,请三多,具四美,五世其倡征风卜。六礼既成,七贤毕集,凑八音,歌九和,十全无缺鸳鸯和。2.羣祥既集。二族交欢。敬兹新姻。六礼不愆。羔鴈总备。玉帛戋戋。君子将事。威仪孔闲。猗兮容兮。穆矣其言。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三、古代唯美的结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