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他水平不高却成没有悬念的状元 秘诀竟是这个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26
转发:0
评论:0
他水平不高却成没有悬念的状元秘诀竟是这个,状元文化之前介绍过很多位实力不高的状元,有的因为作弊,有的因为名字好,意外地

  状元文化之前介绍过很多位实力不高的状元,有的因为作弊,有的因为名字好,意外地力压群雄,成为状元。这充分说明,很多时候成功都跟实力关系不大。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位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的状元,名叫朱希周,江苏苏州昆山人。说起来,朱希周同学的水平在那一科的考生中只能算中等,如果光凭实力,肯定跟状元无缘,但因为下面的这几个原因,却成了历史上最没有悬念的状元。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是殿试开始前的几天,朱希周同学正在旅馆里复习功课,准备几天后的殿试,这时,在京城里做官的一个朋友进来了,跟他闲聊起来。

144462781367059618.jpg

网络配图

  聊了半天,小朱心想,这个人也太没眼力价了,这马上要殿试了,我还得抓紧时间复习功课呢,哪有功夫跟你在这儿闲扯啊?这位朋友可能也看出来小朱的心思了,就把话题一转,问:“你看过司马光的《五规》吗?”小朱正烦着呢,没好气地说:“司马光还养乌龟吗?就算养了,司马光都死四百多年了,我上哪儿看去?”

  朋友笑道:“不是乌龟,是五规,我刚才逛街正好买了本,你不妨多看看。”说完,从兜里掏出一本书,放在桌子上,然后起身告辞了。小朱望着朋友的背影,心想这人来瞎聊了半天,马上到饭点儿了又走了,看来不是来蹭饭的,莫非……小朱很早就听说过一些考试作弊的传闻,难道……

  小朱一个激灵,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多看看至少没坏处,于是,小朱赶紧把门窗关好,顺便洗了个澡,刷了个牙,然后郑重地翻开司马光的乌龟,不好意思,是《五规》。到了殿试那天,小朱一看试题,顿时心里乐开了花,马上奋笔疾书,把这几天看的、想的,一股脑儿倒了出来。等全部写完,别的考生们还在抓耳挠腮呢。小朱水平本来就不低,再加上作弊,可想而知得牛成什么样儿。到了阅卷时,几个考官都快成磕头虫了,从头到尾点头不断,一致同意把他排在第一名。

2.jpg

网络配图

  不过,这还只是考官的意见,最后能不能拿状元,还得让皇上来定。当时的皇上是明孝宗朱祐樘,在大明朝那么多奇葩皇帝当中显得很另类,朱国桢曾肉麻地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虽然肉麻了点,但这个孝宗皇帝确实算得上一个明君。

  孝宗从小就接触儒家教育,对古时候的周朝很是推崇,一直想把明朝也建设成像周朝那样的文明社会,因此,当他一看到朱希周的名字,顿时两眼放光,怎么世上还有这么懂我的人?不光“希周”,还是我老朱家的人,卷子也别看了,光凭这个名字也肯定是状元!

  孝宗皇帝本来想跟希周同学一起回到周朝,却没这个福分,小朱考上状元没几年,孝宗就撒手西去了,把朱状元留给了儿子武宗。武宗就是那个荒唐的正德皇帝,虽然对朱状元不薄,没几年就提拔成了南京吏部尚书,但朱状元对这个荒唐皇帝很失望,干了几年就写了封辞职信,回家养老去了。据说,后来正德皇帝下了三十多道圣旨请他回去,朱状元都没答应,看来是真伤心了。朱状元最让人称道的,其实是他的人品。

6619338175654065373.jpg

网络配图

  有一年,他的两个儿子考举人,巧的是,这届主考官还是他当年的一个门生,有了这层关系,朱夫人很高兴,就劝他去走走,但朱状元死活不去。过了几天,这位主考官亲自登门,来拜访当年的恩师。临走时,主考官问:“恩师觉得这次考试该出什么题好呢?”这点心思朱状元哪儿能看不出来,就正色道:“出什么题是你们的事,我哪能随便出主意?”主考官知道恩师的脾气,就没再提。结果,这次考试朱状元的两个儿子都没考上。

  后来,这件事被一位御史知道了,感动得一塌糊涂,为了表彰朱状元的高风亮节,就申报朝廷,准备为朱状元盖一座“崇德坊”。朱状元听说后,赶紧找到这位御史,死活不让盖。御史说:“东西都买好了,不盖岂不浪费了?”朱状元说:“浪费不了,我家正准备盖房子呢,这些东西我买了。”御史又被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其实,朱状元家根本就没打算盖房子,那些买回去的东西也一直没用上。从此,朱状元的名声更大了。大名士王世贞也对他很推崇,称赞他:“盛德为天下师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满清能统治中国268年最大的秘诀竟是这个
满清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为何能以统治中国近300年,让人口数量是其数百倍的汉人和其他各族俯首称臣?是因为汉人文弱、愚蠢吗?当然不是!论聪明才智汉族胜过当时满族十倍百倍不止,论战力一个袁崇焕+一帮辽东土着汉人就让满清两位最杰出的领导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吃尽了苦头,如果不是明朝自己“自毁长城”,不是李自成农民军精虫上脑逼反吴三桂,如果不是南明愚蠢地反农民军不反满清,满族别说能一统中原,能否一直在辽东打猎捕鱼都不一定。网络配图但是为什么满清能一统中原还能长治久安将近300之久呢?我认为是这么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团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最团结的王朝,首先满蒙(漠南)贵族联盟固若金汤,三百年来满蒙贵族世代通婚,直至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之前,蒙古都是死心塌地的跟随清朝,真可谓忠心耿耿、可昭日月。满族本民族的团结,纵观中国历史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从未见过像满族这样自努尔哈赤统一后满族上下三百年...
· 古代女尸的保鲜措施让人自叹不如秘诀竟是这个
千年古墓竟挖出女活人?汉代女尸不腐之谜。在我们看来古墓中挖出女活人是绝对不可能的,但这种事还真就出现了,就在江苏的一处汉朝古墓中,挖出了一具千年活女尸,全身皮肤干枯成褐色,令当时看到的专家大吃一惊。这具女尸刚出古墓是还能咿咿呀呀的呻吟几句,令人遗憾的是这具女尸最后的命运并不是很好。千年活女尸在出土十几个小时都就死去了,但却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的谜团。在汉代古墓中挖出了千年活女尸,小编为你揭开汉代女尸不腐之谜!网络配图至今出土的千年古墓中发现的千年不腐女尸大多是汉代的,这次的千年活女尸还有马王堆汉墓200多名女尸,都出土了千年不腐女尸,都是考古界的奇迹,汉朝对保存尸体的方法是什么呢?汉代女尸不腐之谜,科研工作者在继续研究新的保存方法的同时,经过长时间对发现女尸当时的神奇红色棺液的分析检测,已经初步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网络配图汉代女尸不腐的原因是因为墓室藏在地下几十米的深处,既不透水,也不透气,更...
· 自己考中进士侄子中状元不高兴,成为宰相被贬后却...
秦国之所以富强,与商鞅变法有极大的关系,但商鞅作为法家的代表,刑罚制定的特别严厉。后来,商鞅被人诬告谋反,他只能逃亡。途中,他要找旅店休息,但发现根本住不上旅店,因为店主异口同声地告诉他说:“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也就是说,商鞅曾颁下法令,出行需要官府通行证,无证住宿的,旅店主人负法律责任,动辄倾家荡产,甚至充军杀头。商鞅露宿山野,追悔莫及,仰天长叹:“为法之弊,一至此哉!”俗话说得好,上台要思下台时,有些人做事能够给自己留下退路,而有些人则非黑即白,打击政敌往死里整,结果自食其果。北宋宰相章惇就是这样,他很有本事,但就是脾气大,对政敌穷追猛打,但当自己落难的时候却自尝苦果。章惇在当权期间做了很多大事,参与变法、开拓西南、征服西夏、攻灭唃厮啰、招降吐蕃诸部、治理黄河水患,可以说对北宋政局影响很大。但是章惇执政时严刑峻法、动辄流放政敌,甚至要治人于死地。后来,徽宗赵佶上台,将其贬逐到当
· 他本来可以靠才华吃饭却偏偏要做这个!
杨广确实有才华,无论诗歌、音乐、外交、心理以及语言,都精通。他曾写过一首十分著名的诗《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可别小看这首诗,它奠定了杨广在中国隋唐诗坛上不朽的地位。后来的张若虚,李商隐等都争相模仿,写出了传世名篇。网络配图可惜的是,杨广并没有将这些爱好当成自己毕生的追求,而是向往那张代表权力的椅子。仁寿四年(604年)7月,当了二十四年皇帝的杨坚在大宝殿病逝,享年六十四岁。太子杨广登基,改年号“大业”,立妃萧氏为皇后,儿子晋王杨昭为太子。“装”了这么多年后,杨广终于当上了隋帝国的第二任皇帝,也现出来本来的面目。首先要干的一件事就是巩固皇权,而对皇权威胁最大的就是众皇子。同年,伪造文帝遗诏,杨广赐死皇兄杨勇及其十个儿子。杨广的妹妹兰陵公主杨阿五,也在这年死去。其实,杨广的本性早在两年前就露出来了。在母亲独孤皇后逝世时,杨广将自己的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暗...
· 烤酥饼的悬念
以导演惊险恐布片出名的英国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889―1980年)认真地在看妻子做蛋奶酥饼。她一把酥饼放进炉子,他的两眼就直愣愣地盯着炉膛门。“那里面在干什么呢?”每隔几分钟他就这样问一下,嗓门压得很低,好像害怕蛋奶酥饼听见会发怒似的。酥饼香味扑鼻的时候,希区柯克太太打开炉膛门,取出一块香甜可口的烤熟了的酥饼,而希区柯克却紧张得浑身精疲力竭。“下次做酥饼时一定得有个装着玻璃门的炉子,好看清里面发生的一切。”惊险片导演气喘吁吁地说,“我实在受不了这个悬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