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朱熹身前饱受非议 死后竟靠权臣政治需要名扬天下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73
转发:0
评论:0
朱熹身前饱受非议死后竟靠权臣政治需要名扬天下,今年10月22日,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日。网络配图118

  今年10月22日,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日。

dad13f5f74d144b79de77d7a7c8cf928_th.jpg

网络配图

  1187年,朱熹出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几年后受当时南宋宰相赵汝愚推荐,当上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即皇帝的顾问和老师。即位不久的南宋宁宗全面肯定了理学,称朱为“儒宗”,充分反映了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企图以理学加强内部团结的愿望。

  宋宁宗时的权臣韩侂胄由于结党营私,骄奢淫逸,为“灭人欲”的理学家所鄙视。随着庆元元年支持理学的赵汝愚被罢相,韩侂胄等趁机发动了一场抨击“理学”的运动,斥理学为“伪学”。宁宗也一改旧态,将朱熹逐出朝廷,下诏命凡荐举为官,一律不取“伪学”之士。大小官员在写述职报告时,还要多加上一句“不是伪学党中人”,历史上称为“庆元”。

  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罗列朱熹十大罪状中包括“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指控朱熹贪色好淫,曾经引诱两个尼姑作宠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他家中的儿媳则在丈夫死后还怀上身孕,有了“公公扒灰”的可疑。这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和“三纲五常”的朱熹来说,简直是置于人格死地的重磅炸弹。

7b61315efa3944b0aa4080e9ed95c03f_th.jpg

网络配图

  庆元六年三月初九,71岁的朱熹终于在建阳家中忧愤而死。临死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可见他是如何矢志于树立自己的理学,然而生前终未如愿。

  使朱熹得以翻身如愿,并名扬天下的则是南宋权臣史弥远。史弥远,字同叔,明州鄞县(今宁波鄞州)人,淳熙十四年进士。开禧三年﹐韩侂胄北伐失败﹐金朝来索主谋,时任礼部侍郎的史弥远串通杨皇后杀死韩侂胄,送其首级与金人请和,史弥远因此取代韩侂胄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分别在宁宗朝独相17年、理宗朝独相9年,共执掌南宋朝政长达26年之久。

  为了更好地的地位,运用理学为宋王朝服务,史弥远取代韩侂胄担任丞相后,不但恢复了支持理学的赵汝愚、吕祖谦等人的官职,还召林大中、楼钥等15位故老入朝。同时,恢复了理学的地位,下令雕版印行朱熹的著作。

u=1415298875,3486639299&fm=23&gp=0.jpg

网络配图

   由于史弥远的拨乱反正,使本已奄奄一息的朱熹理学,成了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元朝皇庆二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正式确定科举以朱熹的“传注为宗”,作为科举考试评卷的标准答案。

  史弥远一直得到宋宁宗、理宗的信任,封官加爵不已,绍定六年病死,追封卫王,谥忠献,归葬故乡东钱湖。今日宁波东钱湖仍存史弥远墓葬遗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人死后为什么需要守夜?   
对于人死后守夜这个习俗,非常悠久,而且也有着文化内涵。在我国,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人走后,会有一个隆重的葬礼,而守夜,守灵也是子孙展示孝道的一个方面。1,守夜是活着的人对逝者最后的陪伴和告别,因为停灵7天以后,要么是火化,要么是土葬,以后就只剩下祭奠了。在守夜的时间里,子孙会焚香、点蜡烛、摆放花圈和祭品,通过这些仪式展示哀悼。2,在我国,中医里有一种说法叫“假死”,对于某些病症,处于假死的状态,有一定的可能性会苏醒,所以这个在医学上也是有一定的道理。3,在一些传统文化中,人们相信逝者的灵魂在去世后,守夜可以陪伴并安抚逝者的灵魂,帮助它顺利过渡到另一个世界。守夜时点燃的香火象征着逝者的灵魂,香火的持续燃烧被看作是对逝者灵魂的一种保护和祝福。4,守夜为逝者的亲人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人们在守夜期间谈论对逝者的思念。在守夜的时候,大家互相回忆逝者生前的事,压力会减轻。很多时候,祖宗去世,...
· 西汉权臣、政治家霍光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过世后第二年霍家因谋反被族诛。霍光本人身高七尺三寸(约折合1.7米),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很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他常被人和伊尹并提,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本名霍光别称霍子孟字号子孟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河东平阳去世时间前68年主要成就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官职大司马大将军封爵博陆侯职业权臣、政治家人物生平早年时期霍光霍光的父亲名叫霍仲孺,公元前141年前后,以县中小吏身份被派到平阳侯家服役。霍仲孺和平阳侯府中侍女卫媪之女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霍仲孺在平阳侯家任务完毕返回家中...
· 无可非议
【成语】无可非议【成语】无可非议【拼音】wúkěfēiyì【解释】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一般作主语、宾语。【出自】《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无所非议也。”【近义词】无可厚非【反义词】评头品足
· 汉朝能存活400年:竟全靠刘邦死前一句话!
作为一介平民出生的刘邦,建立的大汉王朝一直是后世所津津乐道的,因为在除了刘邦之外,他的后世也都是很厉害的帝王,先不说文景二帝,且功绩堪比秦始皇的汉武帝就能看出刘邦的子嗣有多厉害。事实上,汉朝不管是开始的建立还是之后的兴起,这都得归功于建立含汉朝的刘邦。就连之后吕后虽是控制朝政也被满门抄斩,进而保证了大汉王朝的兴盛。这都源于刘邦在去世之前说的一句话。网络配图汉高祖十二年春,病重的刘邦自知已不久于人世,但由于异姓王的反叛,刘邦害怕好不容易建立的政权被这些异姓王夺去,于是就借用了一个计谋。当时的刘邦借鉴了西周初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经验,刑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大封同姓王,建立了一个同姓王分封制的,历史上称为“白马盟誓”。网络配图可以说,非刘氏不王是戎马半生的汉高祖为子孙留下的一笔重要遗产,甚至可以说,大汉江山能绵延四百余年跟这个盟誓有着极大的关系。网络配图这次的盟誓对整个...
· 理学大师朱熹:生前被冠以"伪学逆党"死后却封神
一代大儒朱熹毫无疑问是中国的名人,世界的名人,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人们用这样的话来赞美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确实是当之无愧的。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时,毛泽东主席把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国礼赠送给田中首相,反映了中日双方对于朱熹这位古人推崇备至的心态。“朱子学”在日本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不少学者在精心研读《朱子语类》,完全采用汉代“章句之学”的方法,从文字训诂入手,句读、注释、翻译,再诠释它的精义。那种崇拜和严谨的态度,决不逊色于任何一位中国学者。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国际学术界认为,朱熹是把孔孟儒学在新基础上建立哲学体系的最重要的人物,他的思想在15世纪影响朝鲜,16世纪影响日本,17世纪引起欧洲的注意,1714年在欧洲翻译出版了《朱子全书》。在西方汉学家看来,他的方法论基本上是经验主义的唯理论。他对儒教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