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朝大将高仙芝 征战阿拉伯帝国名将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68
转发:0
评论:0
唐朝大将高仙芝征战阿拉伯帝国名将,封常清高仙芝封常清,汉族,蒲州人,也就是如今的山西人。他是我国古代唐朝唐

  封常清 高仙芝

  封常清,汉族,蒲州人,也就是如今的山西人。他是我国古代唐朝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将领,在军事方面颇有造诣,他年轻时与发配在新疆的外祖父相依为命。外祖父离世后,他从军征战,在著名将军高仙芝底下任职被高仙芝提拔。

  高仙芝,少数民族,出生在当时的高句丽,也就是如今的内蒙朝鲜。他年少有为,南北征战扩大唐朝的领土,后世对他的评价非常高。他的军事才能很少人能望其项背,许多历史书籍都记载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

  封常清和高仙芝是唐朝中期的著名将领,军事才能卓越,作战经验丰富。据闻,封常清相貌很丑,但是军事才能不容小觑,他与将军高仙芝一起征战小勃律国,凭着自身的才能,他们大获全胜。封常清早年不手重用,高仙芝在知晓他的军事才能之后,一手将他提拔了起来,使封常清得到重用。同时,封常清有时高仙芝征战中的一大助力。“安史之乱”,两人全力阻击敌人,想中原回复往日的宁静,不想两人在驻守潼关之时被小人陷害,两人满腔热血得不到倾述,含冤而死。两位明星一般的将军,不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是被赐死,着实凄凉。

f_副本.jpg

  封常清和高仙芝,是为唐朝政治牺牲的将军,为唐玄宗的昏庸无能买单的英雄。他们虽然含恨而死,但后世会记住他们的英勇,历史终会还他们一个公正。

  高仙芝 阿拉伯

  高仙芝,我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唐朝唐玄宗时期的一位将军,他军事才能卓越,所以尽管是少数民族,仍然名扬四海。他一生战果累累,为唐朝的繁荣发扎、为唐朝边疆的安宁、为唐朝疆域的扩大立下了汗马功发。

  他因为卓绝的军事才干而被人称道,而唐朝与阿拉伯诸国之间的战争,使得高仙芝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自古以来,中国便有一条通商道路连接世界,那就是丝绸之路。唐朝统一中原之后就开始管理西域,保证丝绸之路的安定。只是西域少数民族不停的进犯,李唐朝廷忍无可忍,派兵前往西域,而高仙芝就是这只部队的主力。外疆对西域的争斗又开始,繁荣的西域成为了阿拉伯国家的目标,阿拉伯国家为争夺西域,开始了与唐朝之间的战争。高仙芝作为唐朝将士的代表,英勇抗击阿拉伯军队,在常年的拉锯战下,高仙芝发挥自身的优势,善于用兵,用已经诚服的东军队的优势对抗敌军。高仙芝运用自身具备的军事才能,在对阿拉伯的战争中大获全胜。使得唐朝的边境问题得到了解决,给阿拉伯国家一个沉重的打击。

  高仙芝因在对外扩张的战争中尽显了将门之子的才干。在对阿拉伯的战争中,阿拉伯的军队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但高仙芝灵活作战,数次大败阿拉伯军队。高仙芝在对阿拉伯的战争大获全胜,使得唐朝在中亚的统治得到了巩固。

  高仙芝被处死之后谁为统帅镇守潼关

  高仙芝是中国古代唐朝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著名的将军,少数民族出身的他在那时非常有名望。他年幼时便跟着他的父亲来到了中原,后为李唐朝廷效力。安史之乱时,在潼关驻守,后被小人陷害,含冤而死。高仙芝死后,唐玄宗李隆基派哥舒翰驻守潼关。

2d55a05132eea4634c818d15259a51b5.jpg

  哥舒翰和高仙芝一样是少数民族,他是人,出生年月没有记载。他的军事才能非常杰出,关于的他的诗句史上颇多,就连著名的诗仙李白都对他赞不绝口,拿他与汉朝卫青相比。哥舒翰年轻时在军事上颇有建树,也为李唐朝廷南北征战赢得了不少胜果,他受人尊敬为人称赞。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将军被杀,唐军形式不利,唐玄宗李隆基派哥舒翰镇守潼关。此时的哥舒翰身体已经非常糟糕了,在坚守潼关半年之久后,唐玄宗李隆基听信谣言,威逼哥舒翰与安禄山军决战,潼关最后被攻陷。最后,哥舒翰战败降于安禄山,他的这一举动使得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潼关一战,他受人诟病颇多,晚节不保。他为什么投降,是因为看到了李隆基的无能昏庸,心中的信念已经丢失了。

  倘若哥舒翰不必抱病带军,唐玄宗李隆基晚年不昏庸,怎么会使得安史之乱一发不可收拾。哥舒翰原本一心一意为李唐江山效力,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他本可以镇守潼关不破,击败安禄山的军队,彪炳史册,却因看到李隆基的无能,所以才投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朝大将高仙芝:不世名将却为帝国的不幸买单
高仙芝:为帝国的不幸买单天宝十四年十二月的某一天,潼关上空乌云漫卷,朔风怒吼。数万唐军将士被召集到刑场周围,奉命在此观刑。此时,距离安禄山起兵刚刚一个多月,可潼关以东的大片国土、包括东都洛阳已全部沦于叛军之手。15万范阳铁骑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其前锋已兵临潼关城下,率部驻守潼关的是大唐帝国威名赫赫的大将高仙芝。此时,数万唐军将士的呼声便已直冲霄汉。监斩官气急败坏地冲着刽子手尖声高叫:“快给我砍了!”手起刀落处,是高仙芝英俊而绝望的脸。名将初露风采高仙芝,高丽人,将门之后,从小随父至安西。史称他“美姿容,善骑射,勇决骁果”,二十出头便被提拔为将军,“与父同班秩”。真正让高仙芝扬威西域、名动朝野的是千里奔袭小勃律的战役。小勃律国位于吐蕃西北,战略地位十分突出,自从武周时代以来,这里便是大唐与吐蕃反复争夺的焦点。开元二十五年,吐蕃再次出兵小勃律,迫使其投降,从而牢牢控制了这个战略要地,同时也切断...
· 高仙芝是谁?唐朝名将高仙芝最后是怎么死的?
高仙芝(?—755年)高句丽人。出身于将门之家。父名舍鸡,起初在河西军做事,后立军功,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少年时随父至安西,因父有功授游击将军。到了二十余岁时即拜为将军,并与父班秩相同。他先在节度使田仁琬、盖加运手下任职,未受到重用。后夫蒙灵詧发现了他的才干,一再提拔重用。到了开元末,即升任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父亲高舍鸡,起初以将军在河西(指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从军,后立军功,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高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但仍以其“儒缓”而担心。少年时随亲父至到安西(治龟兹,今新疆库车东郊皮朗旧城),因父亲有功被授予游击将军。二十余岁时即拜为将军,并与父亲班秩相同。高仙芝先后在安西四镇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手下任职,未受到重用。后来夫蒙灵詧担任节度使时,发现了高仙芝的才干,从此不断提拔重用。詧发现了他的才干,一...
· 唐朝将领――高仙芝
高仙芝(?~755)中国唐朝将领。高丽人。骁勇善骑射。自幼随父入唐,年二十余授将军。唐开元末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吐蕃占领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部),作为进击龟兹(今新疆库车)、焉耆、于阗、疏勒等安西四镇的通道。唐三次出兵不捷,遂于天宝六年(747),命他为行营节度使,领万骑出击。他率军行百余日,越葱岭,登坦驹岭(今兴都库什山东端),直下险峻山坡40余里,智取小勃律。随后任安西四镇节度使。九年,攻石国(今苏联塔什干一带),先同其约和,后又突然袭击,俘其国王及部众,抢掠珠宝、良马,引起附近诸国怨愤。次年,石国王子引大食(指阿拉伯帝国)兵来攻,高仙芝领兵3万出击,败于怛罗斯城(今苏联江布尔),返回龟兹。后入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军。安史之乱初,他以副元帅领军东讨,因前线失利退守潼关,遭监军宦官边令诚陷害,被杀。
· 大唐帝国西域守护神——大将高仙芝
高仙芝(?—755年)本是高丽人。出身于将门之家。父名舍鸡,起初在河西军做事,后立军功,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少年时随父至安西,因父有功授游击将军。到了二十余岁时即拜为将军,并与父班秩相同。他先在节度使田仁琬、盖加运手下任职,未受到重用。后夫蒙灵詧发现了他的才干,一再提拔重用。到了开元末,即升任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原为唐属国,又是吐蕃通往四镇的交通要道,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小勃律王苏失利之为妻,小勃律国遂归附于吐蕃,吐蕃进而控制了西北各国,因此“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中断了对唐朝的贡献,“安西都护三讨之无功”。天宝六载(747),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步骑一万进讨小勃律。当时步兵皆有私马相随,于是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经过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进入握瑟德(今新疆巴楚东北),再经过疏勒(今新疆喀什),翻过葱岭(今帕米尔...
· 大唐帝国西域守护神高丽族大将高仙芝
(一)征小勃律国告捷高仙芝(?—755年)本是高丽人。出身于将门之家。父名舍鸡,起初在河西军做事,后立军功,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少年时随父至安西,因父有功授游击将军。到了二十余岁时即拜为将军,并与父班秩相同。他先在节度使田仁琬、盖加运手下任职,未受到重用。后夫蒙灵詧发现了他的才干,一再提拔重用。到了开元末,即升任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原为唐属国,又是吐蕃通往四镇的交通要道,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小勃律王苏失利之为妻,小勃律国遂归附于吐蕃,吐蕃进而控制了西北各国,因此“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中断了对唐朝的贡献,“安西都护三讨之无功”。天宝六载(747),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步骑一万进讨小勃律。当时步兵皆有私马相随,于是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经过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进入握瑟德(今新疆巴楚东北),再经过疏勒(今新疆喀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