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徐达与常遇春 徐达与常遇春相比厉害在哪里?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92
转发:0
评论:0
徐达与常遇春徐达与常遇春相比厉害在哪里?,徐达与常遇春:明初建立大功的将军中,徐达和常遇春(1330~1369)是其中

  徐达与常遇春:明初建立大功的将军中,徐达和常遇春(1330~1369)是其中最杰出人物。但徐达能够成为朱明王朝的第一开国功臣,并不只是因为他是朱元璋的老乡、少年时代的好伙伴。

  常遇春不属于24人的班底,他最初是土匪,用南京话说就是个活闹鬼,他1355年才投奔朱。常遇春自视很高,称给他十万人就可以横行天下,来了就要求当大军先锋。朱元璋率兵渡江夺安徽采石之战,常遇春奋戈直前,敌接其矛,一跃而上。朱元璋从此对他刮目相看,以后多次安排徐常搭档,二人智勇相当,但到后期,徐常还是搭档,但朱已明确以徐为主指挥作战,常为辅,徐为统帅,常为先锋,联称徐常。

  史书上认为,常遇春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以个人武功而扬名的战将,堪称战争之王.

  但是为什么,一个是帅才,一个只能是将才呢?

  原因一,徐达善于学习——

  徐达从小没有机会上学读书,但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连年征战中,他虚心学习,向人求教,逐渐熟悉了兵书,加上战争熔炉的实践,为以后展示军事才华奠定了基础。

  每逢带兵出征,徐达常“延礼儒士,说古兵法”。归朝又常“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论终日”,因此熟知古代兵法,具有驾驭整个战争发展变化的能力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不仅作战勇敢,“尤长于谋略”。

  原因二,徐达善于采纳合理建议——

  每当临敌作战时,徐达总是与部将一起分析形势,制订作战方案,其计谋往往高人一筹,令部将信服。

  如洪武元年攻占大都后,朱元璋令孙兴祖留守,徐达与常遇春攻取山西。北逃的元顺帝派王保保(扩廓帖木儿)自太原出雁门关,入居庸关攻北平。徐达闻讯,对诸将说:“扩廓远出,太原必虚。北平有孙都督在,足以御之。今乘敌不备,直捣太原,使进不得战,退无所守,所谓批亢捣虚者也。”于是,徐达引兵直趋太原,王保保急忙回师救援。徐达采纳夜袭建议,一举败敌。

  虚怀若谷,汇纳百川,徐达在几十年的戎马征战中,展现了长于谋略、料敌如神、指挥若定、所向必胜的军事才能。应该说,徐常都是才智过人,但徐达是实践经验加理论素养,高出一截。

  原因三,徐达的大局观——

  常遇春往往过于冒险、激进、缺乏战略眼光,爱逞匹夫之勇,可谓无赖将军.如北伐中的洛水之战,常遇春撇开大军,一人冲入敌阵,打乱敌阵。这样的人,不会爱惜身体,后来终致“卸甲风”而早逝。

  而徐达则言简虑精,看问题往往高人一筹,特别能领会朱元璋强敌环伺下稳扎稳打的战略意图。徐达稳步推进,以控制局面。当提兵之时,令出不二,诸将敬若神明。

  原因四,徐达治军严明——

  徐达带兵以来,“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始终号令明肃,所到之处,百姓无扰。每攻取一个新的城镇,徐达都重申军令,严禁烧杀抢掠。凡违反军令的,立即以军法处治,早期还用蒸饭的甑蒸杀。克平江(苏州),约束常遇春,犯三戒者杀,“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徐达率北伐大军攻克元大都后,马上派兵守卫皇宫大门,让宦官看护宫女、妃嫔、公主,申明军纪,严禁入宫侵扰。

  驰骋沙场几十年,徐达攻克都城两座、省会三座,州县城镇数以百计。一路所经,百姓不受兵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探秘常遇春为何爱徐达常遇春为何命运不同
明朝名将常遇春英年早逝,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常遇春的早逝是一种天谴与报应。虽说这种因果论不能全然让人信服,但常遇春的杀降与却是铁一般的事实。常遇春画像元至正十八年九月,常遇春与陈友谅大战,活埋投降士兵4000人。洪武元年,常遇春收取泰州后。带病北上灭元时,下令将鲁中重镇潍县的全部元军及大部分城内居民杀死,又在北伐时,东昌,城内和附近村庄几近断绝人烟。1369年,征讨平饶,。如此行径在常遇春行军途中大量发生,不胜枚举。常遇春杀降也成为人所周知的一件事,连朱元璋也常常叮嘱他不要嗜杀。古语言之,杀降不详。然而一代名将却为何对“杀降”情有独钟?一方面,对于放弃自己阵营转而投靠自己的士卒,常遇春的心中有一种疑虑,认为可能是诈降。为了免除后患,便一气杀死。此外,某些城池久攻不下,损失了常遇春大量的士兵,也极大的激怒了常遇春,破城之时便是泄愤之时。还有一种说法是,降兵亦要大量粮草养活,...
· 徐达常遇春同为明朝开国功臣为何命运不同
徐达、常遇春二人跟随朱元璋数十载,分别列于明朝开国功臣的一、二名。历史上对于这二人的英雄事迹流传甚多,据了解,徐达用兵如神,多有谋略,常遇春骁勇善战,仿佛生于沙场。两人都被封王,但结局却大有不同。图片来源于网络常遇春性情孤傲,且嗜好杀戮,在沙场上战无不胜,却常常杀降,即杀掉投降过来的士兵。后世对他的这一行为颇有微辞,古有云“杀降不详”。继而常遇春英年早逝,其大儿子常茂死于龙州,二儿子常升在朱棣靖难之时战死沙场,三儿子常森也不知所踪,常遇春戎马一生,在胜利即将到来的前夕,死于归途,其子孙也未能享受到开国功臣该享受的荣誉。与常遇春恰恰相反,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不仅骁勇善战、治军严明,还足智多谋,善于学习,懂得采纳不同意见,拥有大局观。徐达不仅得到朱元璋的重赏,富贵一生,其子孙后代也在徐达的庇荫下,享受了无上的荣耀。史载,长子徐辉祖袭魏国公,并世代沿袭;次子徐添福早年就死了;三子徐膺绪世袭...
· 徐达常遇春同为明朝开国功臣为何命运不同
徐达、常遇春二人跟随朱元璋数十载,分别列于明朝开国功臣的一、二名。历史上对于这二人的英雄事迹流传甚多,据了解,徐达用兵如神,多有谋略,常遇春骁勇善战,仿佛生于沙场。两人都被封王,但结局却大有不同。图片来源于网络常遇春性情孤傲,且嗜好杀戮,在沙场上战无不胜,却常常杀降,即杀掉投降过来的士兵。后世对他的这一行为颇有微辞,古有云“杀降不详”。继而常遇春英年早逝,其大儿子常茂死于龙州,二儿子常升在朱棣靖难之时战死沙场,三儿子常森也不知所踪,常遇春戎马一生,在胜利即将到来的前夕,死于归途,其子孙也未能享受到开国功臣该享受的荣誉。与常遇春恰恰相反,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不仅骁勇善战、治军严明,还足智多谋,善于学习,懂得采纳不同意见,拥有大局观。徐达不仅得到朱元璋的重赏,富贵一生,其子孙后代也在徐达的庇荫下,享受了无上的荣耀。史载,长子徐辉祖袭魏国公,并世代沿袭;次子徐添福早年就死了;三子徐膺绪世袭...
· 徐达常遇春同为明朝开国功臣为什么命运不同
徐达、常遇春二人跟随朱元璋数十载,分别列于明朝开国功臣的一、二名。历史上对于这二人的英雄事迹流传甚多,据了解,徐达用兵如神,多有谋略,常遇春骁勇善战,仿佛生于沙场。两人都被封王,但结局却大有不同。图片来源于网络常遇春性情孤傲,且嗜好杀戮,在沙场上战无不胜,却常常杀降,即杀掉投降过来的士兵。后世对他的这一行为颇有微辞,古有云“杀降不详”。继而常遇春英年早逝,其大儿子常茂死于龙州,二儿子常升在朱棣靖难之时战死沙场,三儿子常森也不知所踪,常遇春戎马一生,在胜利即将到来的前夕,死于归途,其子孙也未能享受到开国功臣该享受的荣誉。与常遇春恰恰相反,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不仅骁勇善战、治军严明,还足智多谋,善于学习,懂得采纳不同意见,拥有大局观。徐达不仅得到朱元璋的重赏,富贵一生,其子孙后代也在徐达的庇荫下,享受了无上的荣耀。史载,长子徐辉祖袭魏国公,并世代沿袭;次子徐添福早年就死了;三子徐膺绪世袭...
· 徐达:明朝开国第一功臣的英勇与智谋
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由于家境贫寒,徐达从小就经历了种种艰苦生活的磨炼,因此长大以后身材魁梧,性格刚毅。1353年,朱元璋跟从郭子兴起义,回乡招募勇士,年仅22岁的徐达,毅然仗剑从军,从此开始了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历程。徐达作战勇敢,常常身先士卒,因此兵士多愿意为他效力,所攻必克,屡立军功,渐渐被擢升为朱元璋的高级将领。1355年,徐达率兵攻占采石,又作为前锋攻破江宁,为朱元璋创建了根据地。随后徐达统兵东下,击溃张士诚守军。朱元称吴王后即以徐达为左相国,位列诸将之上。1366年徐达为大将军,讨伐张士诚成功后,被封为信国公。次年徐达挥师北上,攻克中原。明朝能够建立,徐达实位居首功。徐达不仅作战勇敢,而且颇有智谋。早在采石之役中他就规劝朱元璋破釜沉舟,因此一战成功。他行军多年,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因而多为当地百姓所拥护。可惜他多年征战奔波劳累,终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于138...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