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端月监藏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5
转发:0
评论:0
生平“端月监藏”在藏语中意为“不空幢”。《河州志》称其为“韩端月监藏”,并称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他和胞弟韩哈麻率部归顺明朝,奉旨在金佛寺说法。《明实录》则载,洪武六年十月,“阿撒捏公寺住持僧端月监藏乞降护持,从之。敕曰:‘……尔番僧端月监藏修行有年,今来朝京师,特赐敕护持。凡云游、坐禅一听所向,以此为信……’端月监藏又请收集散亡之民。廷议以事属有司不许。”《安多政教史》则称“仲哇端月监藏”从明朝皇帝处取得了帝师的封诰(见下文)。《安多政教史》所载的“仲哇端月监藏”即端月监藏,且其中所称的获得帝师封诰实际应为《明实录》所载的“赐敕护持”。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端月监藏在今临夏县韩集镇兴建普纲寺。《明实录》洪武二十六年三月条:“立西宁僧纲司,以僧三剌为都纲。河州卫汉僧纲司,以故元国师魏失剌监藏为都纲;河州卫番僧纲司,以僧月监藏为都纲。”此处的“月监藏”应为“端月监藏”。《安多政教史...

生平

“端月监藏”在藏语中意为“不空幢”。《河州志》称其为“韩端月监藏”,并称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他和胞弟韩哈麻率部归顺明朝,奉旨在金佛寺说法。《明实录》则载,洪武六年十月,“阿撒捏公寺住持僧端月监藏乞降护持,从之。敕曰:‘……尔番僧端月监藏修行有年,今来朝京师,特赐敕护持。凡云游、坐禅一听所向,以此为信……’端月监藏又请收集散亡之民。廷议以事属有司不许。”《安多政教史》则称“仲哇端月监藏”从明朝皇帝处取得了帝师的封诰(见下文)。《安多政教史》所载的“仲哇端月监藏”即端月监藏,且其中所称的获得帝师封诰实际应为《明实录》所载的“赐敕护持”。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端月监藏在今临夏县韩集镇兴建普纲寺。《明实录》洪武二十六年三月条:“立西宁僧纲司,以僧三剌为都纲。河州卫汉僧纲司,以故元国师魏失剌监藏为都纲;河州卫番僧纲司,以僧月监藏为都纲。”此处的“月监藏”应为“端月监藏”。

《安多政教史》称端月监藏为“仲哇端月监藏”,并称:“韩家新寺的韩仓是怙主八思巴侄子大小两达温中之小者,仲哇端月监藏巴从大明皇帝取得了帝师的封诰,在河州地方修建寺院,命名为韩家寺。”在达温的传记中则说“仲巴·贡波僧格(drang-po-mgon-po-seng-ge)在韩地方修建了寺院,他们进行与官人结合的统治。”又称“韩家旧寺有韩达温成就者的灵塔。”“达温”又译“大元”,可能为“大元国师”之类封号之简称。此处的“达温”与仲巴·贡波僧格是同一个人。根据《安多政教史》的上述记载,仲巴·贡波僧格在韩地方修建了韩家旧寺,而仲哇端月监藏则创立了韩家新寺,韩家新寺即汉文史书中的普纲寺。《安多政教史》中虽未弄清新旧两座韩家寺的渊源,但却说明端月监藏属于的萨迦昆氏家族,为元朝帝师八思巴的侄辈。元朝极力崇信萨迦派,昆氏家族成员多有迁居安多创立地区性政教合一统治者,临夏韩家便为其中的一支,而端月监藏就是临夏韩家的成员。到明朝初年,临夏韩家的家族势力依然维持。所以,端月监藏才能获授河州卫番僧纲司都纲。

端月监藏是河州的珍珠族韩土司的始祖,有汉姓“韩”。端月监藏圆寂后,由其侄子领占巴继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魏失剌监藏
生平《明实录》洪武二十六年三月条:“立西宁僧纲司,以僧三剌为都纲。河州卫汉僧纲司,以故元国师魏失剌监藏为都纲;河州卫番僧纲司,以僧月监藏为都纲。”根据上述史料,魏失剌监藏是元朝末年的国师。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被明朝封为河州卫汉僧纲司都纲。《明史·西域传》载:“又立河州番汉二僧纲司,并以番僧为之,纪以符契。”可见,汉僧纲司的都纲确由藏传佛教僧人担任,故魏失剌监藏是一位在河州当地汉藏佛教界具有影响的藏传佛教僧人。
· 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
生平他是萨斯迦款氏家族人。《萨迦世系史》称他是萨迦本钦阿迦仑奉献给达尼钦波桑波贝的妻子贡噶本所生。十一岁时(1309年)赴朝廷朝见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普颜笃),受皇帝、后妃、大臣的崇奉。又称,他二十岁时(1322年)返回西藏,造金汁书写的大藏经《甘珠尔》,将收集到的印度学者的著作译为藏文,并赴各大寺院,向数万僧众发放了每人一钱黄金的布施,并向元朝皇帝奏请免除了卫藏地区数年的赋税。二十六岁时(1324年),达尼钦波桑波贝逝世,他乃将他的众多异母弟弟们分成四个拉章。后来,元朝朝廷又派来使者迎请,于是他东行赴朝廷,获皇帝、太子、后妃、大臣等以盛大的鼓乐迎入宫内,宣讲佛法。《红史》称其历任元仁宗普颜笃、元英宗格坚、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的帝师,逝于大都,享年二十九岁(1327年)。《元史·仁宗纪》载,延佑二年(1315年)二月,“庚子,诏以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为帝师,赐玉印,仍诏天下。”《元史·释
· 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
生平他是萨斯迦款氏家族人。《萨迦世系史》称其二十一岁时(1328年)受元朝朝廷迎请,出任皇帝的帝师。《元史·释老传》载:至治三年(1323年),“旺出儿监藏嗣,泰定二年(1325年)卒。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嗣,赐玉印,降玺书谕天下,其年卒。”有学者考证,该记载有误:因前任帝师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死于泰定四年(1327年),公哥列思巴冲纳思坚藏班藏卜继承的是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的帝师之位,而非继承旺出儿监藏的帝师之位;同时,说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继帝师之位当年便死去,也有误。《元史·泰定帝纪》载,泰定四年(1327年)四月,“甲午,以西僧公哥列思巴冲纳思监藏班藏卜为帝师,赐玉印,仍诏谕天下僧。”该记载与藏文史籍的记载基本相符。可见,公哥列思巴冲纳思监藏班藏卜应是在泰定四年(1327年)左右继任帝师的。《元史·释老传》载“天历二年,以辇真吃剌失思嗣。”《元史·文宗纪》载,天历二...
· 藏文化—藏戏—顿月顿珠
《顿月顿珠》,又名《顿月顿珠兄弟》,著名的八大传统藏戏之一。是蓝面具藏戏迥巴戏班的保留剧目,亦为昌都戏常演剧目,系藏族典型的人情世态剧。为18世纪五世班禅洛桑益西所作。其故事梗概如下:从前,有一个多巴桑林国,国王名为巴拉德娃,王后是贡桑玛,他们感情非常融洽,生活也很美满。可是,过了不少年头,他们没生下一男半女,国王很为自己的后嗣担心,少不了要到处求神问卜,算命打卦。一天,请来国内鼎鼎有名的巫师占卦。巫师告诉他说:在远洋海岛外,有一个高夏洲,洲上住着神龙,假若能虔诚地去供养,就会得到子嗣的。国王听了十分感谢,带着王妃、大臣、百姓一起出动,一个个穿着华丽的服装,把敬神用的祭品放在大象身上驮着,一直往目的地走去。到海边,坐上船又走了五天五夜,来到了高夏洲神龙的住处。在那儿,一连七天,天天按规矩敬奉神龙。在第七天夜晚,国王巴拉德娃在睡梦中见到无量光佛化身阿闍若告诉他,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得到两个王子:...
·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的?端午节简介及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