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6
转发:0
评论:0
释义魔罗(梵文:Māra),意译杀者、夺命、能夺命者、障碍。它可能源自于古印度神话中的阎摩(梵文:यम,Yama)。依《梨俱吠陀》所述,阎摩为死神,住在天界,他是第一位亡者,所以为亡者引路。它源自于原始印欧语词根*mer,意思是死亡。欧洲的睡魔(mare,nightmare),斯拉夫神话中掌管死亡的女神Marzanna,拉托维亚神话的大地女神Māra,都源自于同一个字根。为了符合汉语习惯,魔罗被简称为魔。古译经论多作磨,至南朝梁武帝时,以其为能恼人者,遂改作魔。身份据《长阿含》卷二十〈忉利天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瑜伽师地论》卷四等所说,魔王住于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之高处。另据《长阿含》卷二〈游行经〉、《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七、《佛本行集经》卷二十五所述,魔王名为波旬,有色力、声力、香力、味力、细滑力等五力,又有魔女魔鬼等,常扰乱佛及其弟子等,妨碍善事。原似根据夜摩之思想而来。依《梨俱

释义

魔罗(梵文:Māra),意译杀者、夺命、能夺命者、障碍。它可能源自于古印度神话中的阎摩(梵文:यम,Yama)。依《梨俱吠陀》所述,阎摩为死神,住在天界,他是第一位亡者,所以为亡者引路。它源自于原始印欧语词根*mer,意思是死亡。欧洲的睡魔(mare,nightmare),斯拉夫神话中掌管死亡的女神Marzanna,拉托维亚神话的大地女神Māra,都源自于同一个字根。

为了符合汉语习惯,魔罗被简称为魔。古译经论多作磨,至南朝梁武帝时,以其为能恼人者,遂改作魔。

身份

据《长阿含》卷二十〈忉利天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瑜伽师地论》卷四等所说,魔王住于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之高处。另据《长阿含》卷二〈经〉、《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七、《佛本行集经》卷二十五所述,魔王名为波旬,有色力、声力、香力、味力、细滑力等五力,又有魔女魔鬼等,常扰乱佛及其弟子等,妨碍善事。

原似根据夜摩之思想而来。依《梨俱吠陀》所述,夜摩为死神,住在天界最远之处,常以‘死’为使者而夺取人之生命。由此可见,其意与具‘杀者’语义之‘魔’有相通之处。但至欲界六天之说兴起,则认为夜摩住于第三天,佛教另以湿婆为魔神,而将之置于第六他化自在天,号破坏正法之恶魔,即天子魔。

此外,又有自内观方面以解说‘魔’之语义者,由此乃有烦恼魔、五阴魔等四魔说。《大毗婆沙论》卷一九七云(大正27·984c)∶‘以诸烦恼害善法,故说名为魔。’《大智度论》卷五云(大正25·99c)∶‘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此处之‘魔’主要以‘破坏’为其语义。又,《大智度论》卷六十八说夜有烦恼魔、五众魔、死魔、天子魔等四种,其下并谓‘魔,秦言能夺命者,死魔实能夺命,而其余亦能作夺命之因缘,亦夺智慧之命,是故名杀者’云云。《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阐明五阴魔为死之所依,烦恼魔令感当来之生而至死,死魔正是死之自性,天子魔障碍欲超越死者,故共名为魔。此中,以‘死’通为‘魔’之语义,即根据夜摩之思想而来,实则其中唯有死魔相当于夜摩,天子魔指破坏正法之湿婆,烦恼与五阴二魔则是从天子魔之义转来者。

此外,旧译《华严经》卷四十二谓魔有十种,贪着五阴称为五阴魔,烦恼能染污障碍称为烦恼魔,自憍慢称为心魔,远离受生称为死魔,起憍慢放逸之心称为天魔,心无悔称为失善根魔,味著称为三昧魔,于彼生着心称为善知识魔,不能出生诸大愿称为不知菩提正法魔;《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又总括为分段、变易二魔。‘烦恼障’障碍三乘称为分段魔,‘所知障’障碍菩萨称为变易魔。分段、变易二魔各有烦恼等四魔,故总成八魔。凡此皆系以广释‘魔’之语义。

另外,《法华经》卷五〈安乐品〉自烦恼魔等四魔中,除去天魔,而揭举五阴魔、烦恼魔、死魔。《骂意经》更列出天、罪、行、恼、死等五魔,此系于上述四魔之外复加罪魔而来。《涅盘经》则在四魔之上另加无常、无我等四倒,而成八魔。其他,如《摩诃止观》卷八(下),曾就修禅中所起之魔而广加分别;《大乘起信论》亦说及有为魔邪诸鬼所恼乱之事。

此外,依《普曜经》卷六〈降魔品〉所载,释尊成道之际,魔王波旬曾派遣欲妃、悦彼、快观、见从等四女前来扰乱。迦叶佛时,有头师魔王出现。《杂阿含经》卷三十九、卷四十五等处曾述及佛陀降魔之事。《中阿含经》卷三十亦述及有关佛弟子目连降魔之事迹。而密教为防止诸魔之侵迫,故于修法时常行结界等法以资防范。

魔之分类

魔之分类有∶

内魔、外魔,内魔由自身产生障碍,外魔则系自他身而来之障碍。《定善义传通记》卷三谓四魔之中,以天魔为外魔,其他三魔为内魔。又有就分段、变易二身而分,或从烦恼、所知二障而分。

五阴魔、烦恼魔、死魔三者,《法华经》卷五〈安乐品〉云(大正9·39a)‘见圣贤军与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共战,有大功勋,灭三毒,出三界,破魔网。’此三魔乃自四魔中,除去天魔者。

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四者,出自北本《涅盘经》卷二、《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等。又,《超日明三昧经》卷上所谓身魔、欲尘魔、死魔、天魔者,亦同于上述之四魔。《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释之云(大正45·348b)∶‘烦多扰乱名为烦恼;色等积聚名之为蕴;将尽、正尽、尽已名死;神用光洁自在名天。此四即魔。’

天、罪、行、恼、死等五魔,出于《骂意经》。乃于上记四魔,复加罪魔。

《涅盘经》谓四魔加无常、无我等四倒,而成八魔;又谓分段、变易二身各有四魔,故成八魔。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列欲、忧愁、饥渴、爱、睡眠、怖畏、疑、毒、名利、自高慢等十魔。

《华严经大疏钞》卷二十亦列举蕴、烦恼、业、心、死、天、善根、三昧、善知识、菩提法智等十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驱魔
历史被恶灵附体和尝试驱魔的思想在古代是很普遍的,并且可能起源于古老的巫觋宗敎信仰。基督宗教的新约中介绍了耶稣成功的驱魔,因为这些记载的事件,恶魔附身从此成为了基督宗教教义信仰体系的一部分,并且认可了驱魔成为了天主教,东正教的教义和一些新教教派的教义。在近代,驱魔的重要性在大部分宗教团体中下降已经用的越来越少。一般来说,现代能够在某些情况下报道出来的主要在东欧和非洲;AnnelieseMichel也许是最近的案例。这主要是由于对心理学和人类大脑功能和结构的研究。在许多情况下,过去一些需要驱魔的一些人人通常被患有心理疾病来对待。更普遍的是启蒙时代后世界观的改变,理性主义,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增加,使得在西方一些地区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信仰上帝和超自然力量的人逐渐减少。但是1973年电影《驱魔人》的上映,使驱魔重新受到了广泛关注。电影发行后引起了美国和欧洲公众的强烈反响,恶魔附身的真实存在和驱魔行...
· 魔板
复原方法参见智力游戏
· 魔笛
作品背景Emanuel席卡内德,librettistof魔笛,shownperforming巴巴吉诺.Theob用德语演唱的《魔笛》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作的。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的作曲家当时的精神处于极度绝望的境况。虽然如此,但莫扎特的创作热情仍很高,所以当维多剧院(TheateraufderWiede)的经理席卡内德提出请他为一部德语歌剧谱曲时,他很快同意了。为了方便莫扎特专心创作,席卡内德将作曲家任性的妻子送到外地疗养,并在剧院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魔笛之家)给莫扎特住。1791年7月,莫扎特谱曲到一半的时候接到命令赴布拉格,在雷奥勃尔特二世加冕礼的庆典上指挥他的另一部歌剧《铁托的仁慈》,同时,他又接受了瓦尔塞根伯爵的委托,写一部悼念伯爵亡妻的《安魂曲》。回到维也纳后至9月,莫扎特终于完成了《魔笛》全剧的谱曲,在仅仅排练了两日后9月30日,于维也纳郊外的维多剧院首演,由...
· 魔多
地理位置魔多以三座山脉为防线,分别为:北面的伊瑞德力苏(EredLithui)、西面的伊菲尔杜斯(EphelDúath)以及南面的一个不知名(或许是伊菲尔杜斯的一部分)山脉。在魔多的西北,乌顿(Udûn)的深谷有卫闸和防御塔,这是军队唯一的出入口,索伦也在该处兴建黑门,其后,刚铎也在这里兴建了两座巨塔。这两座塔在最后联盟和索伦回归的这段时间内被用作监视魔多。在黑门之前曾经发生过著名的达哥拉之战(BattleofDagorlad)。在黑门之内,索伦的主要要塞是巴拉多(Barad-dûr),位于伊瑞德力苏的山麓。巴拉多的西南是葛哥洛斯平原(thePlateauofGorgoroth)。力斯拉德平原(Lithlad)以东便是作为炼冶场的末日火山(MountDoom)。另有一条羊肠小道穿越伊菲尔杜斯及米那斯魔窟(MinasMorgul),这里被巨型蜘蛛尸罗(S...
· 魔草
从前,有个年轻的猎人去森林里打猎。他一路兴致勃勃,心里十分快活,一边走一边用树叶吹着小曲子。忽然他碰见一个模样丑陋的老婆子,那老婆子对他说:“你好,亲爱的猎人!看起来你又快活又满足,可是我呢,却又饥又渴,给我一点施舍吧!”好心的猎人很可怜这穷婆子,便伸手从口袋里拿了一些东西给她。给完了就想往前走。可是老婆子却叫住了他,说:“听着,亲爱的猎人,为报答你的好心肠,我要送你一样礼物。你往前走,一会儿就会走到一棵大树跟前,树上蹲着九只鸟,它们的爪子里抓着件斗篷。你要举起猎枪朝它们中间射去。那件斗篷就会落到地上。有一只鸟会被击中也落到地上来。你快捡起斗篷,那是一件如意斗篷,你只要把它往身上一披,心里想到什么地方马上就会到什么地方。你还得掏出那死鸟的心来整个吞下,这样每天早上起床时,你便会在枕头底下发现一块金币。”猎人谢过那年老女智者,心里暗想:“她答应的东西真是好极了,可是这一切会不会是真的呢?”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