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晋简文帝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1
转发:0
评论:0
生平封会稽王永昌元年(322年),晋元帝下诏封司马昱为琅邪王,作为自己入继大宗后父亲爵位的继嗣。咸和二年(327年)因其母丧,请求服重而改封会稽王,官拜散骑常侍。咸和九年(334年)转任右将军,加侍中。咸康六年(340年)进抚军将军,领秘书监。建元元年(343年)加领太常。辅政相王永和元年(345年),因着上一年晋康帝去世,年幼的晋穆帝登位,崇德太后褚蒜子抱晋穆帝临朝。当时辅政的骠骑将军何充希望由太后父亲褚裒入朝辅政但对方辞让,当时司马昱声望高,故升司马昱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与何充辅政。同年,荆州刺史庾翼去世,死前请求以其子庾爰之接代其位,何充则属意徐州刺史桓温取代庾氏掌握荆州。司马昱倚重的名士刘惔熟悉桓温,指桓温虽然有才干但也极有野心,不能让他居于荆州这个控制长江上游的“形胜之地”,建议由司马昱亲自外镇荆州,或由刘惔自己任荆州刺史。司马昱没有听从刘惔的建言,桓温任荆州刺史,获得了...

生平

封会稽王

永昌元年(322年),晋元帝下诏封司马昱为 琅邪王 ,作为自己入继大宗后父亲爵位的继嗣。咸和二年(327年)因其母丧,请求服重而改封 会稽王 ,官拜散骑常侍。咸和九年(334年)转任右将军,加侍中。咸康六年(340年)进抚军将军,领秘书监。建元元年(343年)加领太常。

辅政相王

永和元年(345年),因着上一年晋康帝去世,年幼的晋穆帝登位,崇德太后褚蒜子抱晋穆帝临朝。当时辅政的骠骑将军何充希望由太后父亲褚裒入朝辅政但对方辞让,当时司马昱声望高,故升司马昱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与何充辅政。同年,荆州刺史庾翼去世,死前请求以其子庾爰之接代其位,何充则属意徐州刺史桓温取代庾氏掌握荆州。司马昱倚重的名士刘惔熟悉桓温,指桓温虽然有才干但也极有野心,不能让他居于荆州这个控制长江上游的“形胜之地”,建议由司马昱亲自外镇荆州,或由刘惔自己任荆州刺史。司马昱没有听从刘惔的建言,桓温任荆州刺史,获得了日后夺权掌政的资本。

永和二年(346年),何充去世,左光禄大夫蔡谟加领司徒兼录尚书六条事,与司马昱一同辅政,司马昱总理万机,其实是东晋朝廷的决策者。何充兼领的扬州刺史此时出缺,褚裒举荐了名士殷浩,殷浩辞让并写信给司马昱说明理由,但司马昱劝他出仕,四个月后殷浩终于出仕。次年,桓温平灭成汉,建立大功,威望和势力都大为提升,同时也引来朝内对其的忌惮。司马昱决定以殷浩抗衡桓温,后来后赵国内大乱,授殷浩以北伐的重任。然而殷浩北伐失败,桓温在永和十年借朝野对殷浩北伐失败的不满废掉殷浩,司马昱亦无力抗衡桓温高涨的力量,令得桓温在朝中独大。

永和八年(352年),诏升司马昱为司徒,司马昱辞让。兴宁三年(365年),琅邪王司马奕即位为晋废帝,琅邪国无嗣,晋废帝封司马昱为 琅邪王 ,改以司马昱子司马昌明为会稽王。司马昱辞让,所以仍以会稽王号封琅邪王。次年,诏进司马昱为丞相、录尚书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赐羽葆,鼓吹及班剑六十人,司马昱又辞让。

太和四年(369年),桓温第三次北伐大败于前燕和前秦联军,豫州刺史袁真不堪被桓温所诬要负上北伐失败的责任而叛变。司马昱在涂中与桓温会面,商讨随后的行动,以桓温子桓熙为豫州刺史。

傀儡皇帝

太和六年十一月己酉日(372年1月6日) ,大司马桓温废黜晋废帝为东海王,率百官到会稽王府奉迎司马昱,司马昱即日即位为帝,是为晋简文帝,改元咸安。桓温及后就写了讲辞,打算向司马昱陈述自己废立的本意,但司马昱每接见他都不停流泪,如此令桓温恐惧,居然不能说一句话。

司马昱的哥哥武陵王司马晞有军事才干,被桓温所忌。废立不久,桓温就诬陷司马晞谋反将其免官,及后更逼令新蔡王司马晃自诬与司马晞及庾倩等人谋反,以求翦灭陈郡殷氏和颖川庾氏在朝中的势力。随后桓温指示御史中丞司马恬奏请司马昱依律法处死司马晞,司马昱不肯,下令再作详细议论。桓温再次上奏求诛司马晞,言词十分严厉急切,司马昱于是手诏给桓温,写道:“若果晋室国祚长久,那么你就应该依从早前的诏命从事;如晋室大势已去,那你就让我退位让贤吧。”桓温看后流汗色变,不敢再逼,只上奏废掉司马晞和他三名儿子,并流放其家属。

忧愤辞世

桓温既行废立,亦诛灭了与司马皇室亲密的殷氏和庾氏,威势达至高峯。不过,桓温在当时仍受制于以王坦之为首的太原王氏及谢安为首的陈郡谢氏世族力量,有篡位心而不能得逞。而司马昱虽天子,其实如同傀儡皇帝,未敢多言,更怕又被桓温所废。当时司马昱见荧惑入太微垣,因晋废帝被废时亦有同样天象,故此十分不安,甚至对桓温亲信也是自己昔日僚属的郗超问桓温会否再行废立之事。郗超断言桓温不会这样作,司马昱仍十分感慨,并咏庾阐之诗:“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司马昱忧愤而得病 ,在咸安二年七月甲寅日(372年9月7日) 因病急召桓温入朝辅政,桓温数度辞让,司马昱于是在己未日(9月12日) 立儿子司马昌明为太子。同日在东堂去世,享年五十三岁。临终前,司马昱写了遗诏,要桓温依周公先例居摄,更写:“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面对桓温的野心,此举几近让国。王坦之在司马昱面前亲手撕毁遗诏。司马昱说:“晋室天下,只是因好运而意外获得,你又对这个决定有什么不满呢!”王坦之却说:“晋室天下,是晋宣帝和晋元帝建立的,怎由得陛下你独断独行!”司马昱于是命王坦之改写遗诏,写道:“家国事一禀大司马,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桓温其实亦希望司马昱临终禅让帝位给自己,又或者让他像周公般居摄行事,王坦之改写后的遗诏令桓温大失所望。

司马昱葬高平陵,庙号为 太宗 ,谥为 简文皇帝 。

性格特征

简文帝外表清秀俊朗,擅长玄学清谈。尽管有文人雅士的风度,恬静豁达,但政治手腕可说非常平庸,无济世大略。谢安曾尖刻地评论:“比晋惠帝(以“何不食肉糜”著名的白痴皇帝)惟有清谈差胜耳!”谢灵运亦以他比作周赧王及汉献帝等亡国之君。

司马昱崇尚清谈,长期坐着的胡床上即使积了灰尘也不清理。一次司马昱发现有老鼠走过胡床的痕迹,觉得是好事。参军见到有老鼠在白天走了出来,以手板将老鼠杀掉,司马昱很不高兴。当时门下的部属就检举杀鼠的人,以图取悦司马昱,司马昱却说:“老鼠被杀,到现在还不能忘记;而现在又因老鼠而影响到他人,岂不是更不应该吗?”可见其在醉心玄学之余亦聪明有仁心。

司马昱辅政时,一些政事拖了整年才得批准,桓温觉得太慢,常常劝告司马昱。但司马昱却说:“一日万机,怎能快呀。”

王濛昔日请求当东阳太守,司马昱不答应。及至王濛病重临终,司马昱就悲哀地说:“我将有负于仲祖(王濛字)呀!”下令命其为东阳太守。王濛说:“人们说会稽王痴呆,真是痴呆呀。”

逸事

司马昱看见稻田,不知是什么,于是问左右是什么草,左右于是答那是稻。司马昱事后三日没有出外,说:“哪有依赖其结果而不知其根本。”

《晋书》载一次桓温与司马晞及司马昱同车游板桥,桓温特意命人吹响号角,令马匹受惊狂奔,借此看两人的反应。司马晞当时大惊而想下车,而司马昱就处之泰然。《世说新语》亦有类似记载。不过有认为司马晞既然受桓温所忌,不应有如此反应,这是对日后成为皇帝的司马昱的溢美之作。

妻妾子女

简文顺皇后王简姬,王遐女,348年去世,生司马道生、司马俞生(追赠)

胡淑仪,生司马郁、司马朱生

王淑仪,生司马天流

李陵容,原是婢女,简文帝生前无位号,简文帝死后其子追赠淑妃、太妃、太后,生晋孝武帝司马曜、司马道子、鄱阳公主

徐贵人,生新安公主司马道福,《晋书》作贵人,《晋中兴书》作淑媛

子女

思世子司马道生,司马昱长子,初被立为世子,永和四年与母亲同被废,二十四岁时死。

司马俞生,早殇。

临川献王司马郁,早殇(追赠)。

司马朱生,早殇。

司马天流,早殇。

太子司马曜,字昌明,咸和二年被立为太子,后为晋孝武帝。

司马道子,咸和二年封琅琊王,392年封会稽王,403年被桓玄毒杀。后谥文孝。

鄱阳公主,嫁王导曾孙王嘏。

新安公主司马道福,先嫁桓济,后改嫁王献之。

武昌公主,嫁桓脩。

寻阳公主,嫁王袆之。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至一百二

《晋书·简文帝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简姓古代名人:简芳
字德馨,明代上高人。弘治年间进士,历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性情耿直,执法严明而公正,名重一时。
· 简·爱
情节简爱是个孤女,从小被寄养在盖茨海德庄园舅妈里德太太家,笼罩在被舅母虐待的阴影下,十岁那年被送进了罗伍德(Lowood)寄宿学校,院长是个自私残忍的人。她经历了种种折磨,她的好友海伦死于肺病;但她靠着坚强的意志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孤儿院当了两年教师,但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于是受聘于桑费尔德庄园(ThornfieldHall)。庄园的主人罗彻斯特是个性格阴郁而又喜怒无常的人,他和简爱经常为某种思想辩论不休,但两人却逐渐漫生情愫。有一天里德太太派人来找简爱,说她病危,要见简爱一面。见面时,里德太太给她一封信,这封信是三年前简爱的叔父寄来的,向她打听简爱的消息,并把自己的遗产交给简爱。里德太太谎称简爱在孤儿院病死了,临终前里德太太终于良心发现把真相告诉简爱。罗彻斯特向她求婚,简爱答应了,并高兴地准备婚礼,但是在婚礼上却发现罗彻斯特已经有合法妻子,而且他的妻子受过精神创伤,是一个精...
· 楚简
楚简属战国时期竹简,出土于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墓,简文字是战国时期楚国古文,字体呈方形,结构紧密,用笔平缓流畅,笔划均称,平入顺出,无波磔,呈遒劲挺拨之势
· 金简
生平金简出身内务府正黄旗满洲包衣第四参领辖下、由其家族世代管理的高丽佐领。其先为朝鲜望门,世居义州。天聪元年(1627年),金简的曾祖父三达礼随长兄辛达礼等人举族归附后金,获授通事官一职。金简的祖父尚明事迹不详;父亲三保曾任巡视长芦盐政、武备院卿,兼任公中佐领等职;长兄金鼎曾为蓝翎侍卫、次兄金辉任兵部满左侍郎。金简在乾隆中期由内务府笔帖式进入仕途,后任奉宸院卿。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金简升为内务府总管大臣。同年,负责管理武英殿刻书事务,并担任四库全书副总裁,专门负责编纂官员的考核与督察。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金简担任户部侍郎,掌管钱法堂,又兼任镶黄旗汉军副都统,获赐孔雀翎。乾隆四十年(1775年),金简奏请裁去京局鼓铸闰月四卯,获乾隆帝批准。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命金简主持《四库荟要》的编纂,署理工部尚书。同年,金简赴盛京会同盛京将军弘晌查办银库亏短银两一事,将侵盗...
· 简犊
我国古代在发明纸之前,用竹片作书写材料,通称简犊。在殷商时期始用,战后广泛通用。现已发现的战国简、秦简、汉简,其内容有经典、传记、律令、书檄、历谱等,可见简犊在我国古文化发展传播上起重要作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