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陈骞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9
转发:0
评论:0
生平幼有才智陈骞自幼为人沈厚,相当有智谋。郭颂《世语》曾载一故事,指陈骞父亲陈矫担任魏国的尚书令时,曾因受侍中刘晔的谗言攻击而感到忧虑。当时陈矫便将这个形势告知两名儿子,长子陈本想不出什么主意,而陈骞就对其父说:“主上是一位明圣的君主,而父亲大人您则是一位顾命大臣。即使君臣间有什么不如意,对您而言最大的损失也只不过是不能做到三公而已。”结果曹叡果然没有因谗言而难为陈矫;另外,陈骞年幼时亦曾受到夏侯玄的轻视和侮辱,但陈骞一点都不以为意,反令夏侯玄感到奇异,从而欣赏陈骞起来。可见陈骞自幼已经见事甚明,而且深知处世之道。文武双全出仕以来,陈骞历任尚书郎、中山太守、安平太守,均以良好治绩闻名。后来被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御史中丞,再迁尚书,获封安国亭侯。其时蜀国的军队多次从陇右进军,陈骞便以尚书的身份行征蜀将军之职,成功击破蜀军。后来诸葛诞于寿春作乱,陈骞再以尚书身份担任安东将军。讨平诸葛诞后,陈骞...

生平

幼有才智

陈骞自幼为人沈厚,相当有智谋。郭颂《世语》曾载一故事,指陈骞父亲陈矫担任魏国的尚书令时,曾因受侍中刘晔的谗言攻击而感到忧虑。当时陈矫便将这个形势告知两名儿子,长子陈本想不出什么主意,而陈骞就对其父说:“主上是一位明圣的君主,而父亲大人您则是一位顾命大臣。即使君臣间有什么不如意,对您而言最大的损失也只不过是不能做到三公而已。”结果曹叡果然没有因谗言而难为陈矫;另外,陈骞年幼时亦曾受到夏侯玄的轻视和侮辱,但陈骞一点都不以为意,反令夏侯玄感到奇异,从而欣赏陈骞起来。可见陈骞自幼已经见事甚明,而且深知处世之道。

文武双全

出仕以来,陈骞历任尚书郎、中山太守、安平太守,均以良好治绩闻名。后来被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御史中丞,再迁尚书,获封安国亭侯。其时蜀国的军队多次从陇右进军,陈骞便以尚书的身份行征蜀将军之职,成功击破蜀军。后来诸葛诞于寿春作乱,陈骞再以尚书身份担任安东将军。讨平诸葛诞后,陈骞一直历任军职,先持节都督淮北诸军事,正式受拜为安东将军,进爵广陵侯;再转都督豫州诸军事、担任豫州刺史。继而先后转都督江南诸军事及荆州诸军事、任征南大将军,获封郯侯。直至司马炎受禅,建立晋朝,陈骞便以佐命大臣的身份获封车骑将军、高平郡公,迁任侍中、大将军,在外则负责都督扬州诸军事,假黄钺。

咸宁年间,陈骞先后迁任太尉及大司马,位列三公。他在某次入朝时曾向司马炎说:“胡烈、牵弘这两个人都是有勇无谋之士,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并非镇治边境的理想人选,如不另觅良将替换,必将成为国家的耻辱。愿陛下好好考虑。”当时牵弘官任扬州刺史,曾经不听从作为上司的陈骞的指令。司马炎便因此认为陈骞之言只是出于将领间不和的心态而已,为了尊重陈骞,司马炎便召牵弘入朝,可是没多久又命其出任凉州刺史,可见他根本没有细心思考过陈骞的意见。陈骞知道司马炎的决定后,叹息不已,认为这个决定必然会以失败告终。结果牵弘和胡烈二人真的在守边期间与外族起了冲突,二人均殁于战事中,这些乱事在经历过数年的讨伐下方才平定,事后司马炎亦为此事感到后悔不已。

年高望重

陈骞为人很有度量,能够包涵别人的缺点,每次任官都能把治地管理得相当称职,常居于外州的他,深得各方士民之心。他与贾充、石苞、裴秀都是司马炎的重要心腹,而当中陈骞的智计是最出色的,连贾充等人亦自愧不如。陈骞晚年已经位极人臣,开始打算急流勇退。咸宁三年(公元278年)上表要求入朝为官,不愿再镇州郡,于是职迁大司马。后陈骞屡次告病请辞,司马炎均下诏表示国家需要其在位以察朝政,不肯让其辞官。陈骞不服气地回到自己的居所,可是司马炎又命侍中请陈骞回到大司马府任事。在连番请辞之下,司马炎终于肯让陈骞退下来,赐予等同太保、太傅的地位及相应的仪杖,封高平公,此后毋须上朝,并以安车驷马送还私第。司马炎对陈骞十分亲重,又因他是故老元勋,因此以重礼相待。元康二年(公元292年),陈骞逝世,终年八十一岁。朝廷追赠太傅,谥号为“武”。其子陈舆嗣爵。

《晋书·武帝纪》却记载陈骞于太康二年十一月壬寅日(281年12月22日)逝世。

轶事

《郭子》载陈骞以韩寿为掾,闻到韩寿身上有外国所贡异香,认出该香是自己和贾充才有的,怀疑韩寿私通自己的女儿,拷问婢女,果然如此。于是陈骞将女儿嫁给当时还未婚的韩寿,但女儿未成婚即病逝。韩寿后来娶贾充女贾午。《晋书》将“偷香”事载为韩寿与贾午事。

相关作品

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第111回中首次登场。魏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以他为副先锋,率军进攻淮南。后司马炎即晋王位,封他为车骑将军。

参考资料

《晋书·陈骞传》

《三国志》

《三国志姜维传》

^《晋书·武帝纪》:(泰始十年)九月癸亥(274年10月21日),以大将军陈骞为太尉。

^《晋书·武帝纪》:(咸宁二年八月)己亥(276年9月16日),以太保何曾为太傅,太尉陈骞为大司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省-滁州-天长陈骞
陈骞(qiān)(201年-281年12月22日,一作211年—291年),字休渊。临淮东阳(今安徽天长)人。曹魏司徒陈矫之子,西晋开国功臣。自幼为人朴实稳重,颇有智谋。初为尚书郎,历任中山太守、安平太守,任内均以良好治绩闻名。后被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再迁御史中丞、再迁尚书,获封安国亭侯。又以尚书行征蜀将军,击破蜀汉军。诸葛诞叛乱时,再以尚书为安东将军,率军讨平。事后,拜持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再迁安东将军,进爵广陵侯,再转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先后转都督江南诸军事及荆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封郯侯。西晋建立后,迁车骑将军,封高平郡公。后迁侍中、大将军,出为都督扬州诸军事、假黄钺。累升为太尉、大司马,晚年屡请逊位,于咸宁三年(278年)入朝。太康二年(281年),陈骞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傅,谥号“武”。陈骞为西晋佐命元勋,与安平王司马孚等人并称西晋开国八公。他少年时就有度量,宽容大度,能...
· 寇骞是谁寇骞被韩信杀了吗寇骞是怎么死的?
电视剧《楚汉传奇》第50集中,韩信被刘邦封为了大将军,便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的威力。毕竟,大家都对韩信做大将军很不服气,纵然韩信的话让大家心服口服,但是大家还会不爽的。而这是,刚好寇骞犯了罪,韩信要杀了寇骞,那么,寇骞真的被韩信杀死了吗?寇骞简介:寇骞,只是刘邦汉营的一个军人。他在平时犯错也就罢了,刚好处在韩信刚当上大将军的时候犯错,这不,就逮着机会让韩信立威了。军中,寇骞犯了慢军之罪,韩信想要树立威信,要杀了寇骞。但是樊哙等将军,看在是一起出来征战的兄弟的份上,大家不愿杀了寇骞。因此,这就形成了一种对立。那么,这该怎么办么?大家只好想着韩信和萧何素来亲近,于是大家去找到萧何,想让萧何去求汉王刘邦。这事如果直接找到刘邦那里,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还是不服韩信。这件事情暗中还是大家对韩信任职大将军不满的事情。萧何多么聪明的人啊,听说了此事后,自然之道自己不能随意插手,这可是两头不落好...
· 张骞
生平在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上的张骞出使西域图,唐代初期(618年到714年)绘制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张鶱由匈奴人甘父作向导,率领一百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今甘肃)往妫水(今阿姆河一带,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流域出发,中途在祁连山遭匈奴俘虏,当时匈奴的首领单于没有杀掉他们,而是把张骞囚禁起来,还让他娶了匈奴女人为妻,甚至还生了几个小孩。但张骞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节身份,始终保留着使节的象征——“汉节”,等待完成汉武帝交付他们的使命。前129年,张骞和随从堂邑父两人逃出了匈奴的控制,取道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盆地),接着沿塔里木河西行,经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东)、疏勒国(今新疆喀什)等地,翻越葱岭,到达大宛(Ferghana,今费尔干纳盆地),这里,离他们出发地有6000公里之遥。在这里,他们看到了汗血马,大宛国王欢迎中国的使节,并派人做向导,帮助张骞等人到达了月氏人所在地——妫水流域(乌浒...
· 王骞
生平以公子初任员外郎,转任太子洗马。袭父爵为南昌县公,出为义兴郡太守。召还到朝廷担任骠骑咨议,累进黄门郎、司徒右长史。永元末年,任为侍中,没有就任。萧衍占领建康,召王骞为大司马咨议参军。任侍中,兼越骑校尉。萧衍建立梁朝,王骞降封南昌县侯,转任度支尚书。天监四年(505年),出任东阳郡太守,后来转任吴郡太守。天监八年(509年),召回朝廷担任太府卿,兼后军将军,转任太常卿。天监十一年(512年)担任中书令,加员外散骑常侍。梁武帝萧衍在锺山造大受敬寺,王骞不事产业,有旧墅在钟山八十余顷。王骞旧墅在寺旁,梁武帝想要买其田宅赐佛寺,王骞说:“此田不卖。若是皇帝以敕命所取,所不敢言”。梁武帝萧衍大怒,于是市评田价、强制接收庄园。王骞以此忤旨,左迁吴兴郡太守。在郡称病不理事。召还再为度支尚书,加给事中,兼射声校尉。因为母亲过世去职。普通三年(522年)十月,王骞去世,享年四十九岁。追赠侍中、金紫光禄大...
· 张骞
张骞qiān(约公元前164~前114年)简介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