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给事中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7
转发:0
评论:0
历代沿革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设给事中十二员,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十二年改隶通政司;增员八十一人。洪武二十四年定制,六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为正七品;左给事中、右给事中各一员,从七品。建文年间罢左、右给事中。永乐年间复置左、右给事中。掌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事务。清朝沿袭明制。康熙五年(1666年)改都给事中为掌印给事中。雍正元年(1723年),六科改隶属于都察院。每科设二掌印给事中、二给事中,皆为满汉各一人,品秩提高为正五品,辖下有笔帖式等辅佐官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六科之名,统称给事中。1910年代,清亡后,该官职废除。给事中可直接面圣弹劾百官,是谓封驳。与各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同任漕、盐等差,台省合一。在重大国事与刑案会议,则会同六部、九卿、监察御史、詹事召开“六部九卿詹科道会议”议决,如同治年间何桂清案之辩论。参考文献孙文良:《中国官制史》,1993年,...

历代沿革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设给事中十二员,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十二年改隶通政司;增员八十一人。洪武二十四年定制,六科各设 都给事中 一人,为正七品; 左给事中 、 右给事中 各一员,从七品。建文年间罢左、右给事中。永乐年间复置左、右给事中。掌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事务。

清朝沿袭明制。康熙五年(1666年)改都给事中为掌印给事中。雍正元年(1723年),六科改隶属于都察院。每科设二 掌印给事中 、二 给事中 ,皆为满汉各一人,品秩提高为正五品,辖下有笔帖式等辅佐官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六科之名,统称给事中。1910年代,清亡后,该官职废除。

给事中 可直接面圣弹劾百官,是谓封驳。与各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同任漕、盐等差,台省合一。在重大国事与刑案会议,则会同六部、九卿、监察御史、詹事召开“六部九卿詹科道会议”议决,如同治年间何桂清案之辩论。

参考文献

孙文良:《中国官制史》,1993年,台北:文津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顾闳中给李煜当“探子”
顾闳中是五代南唐的画家。我们不知道他的生平,只知道他是南唐后主画院的画家。不知道他有什么作品。我们能够知道的仅仅有一幅作品,那就是《韩熙载夜宴图》,可谓“以孤幅压五代”。顾闳中为什么要画这幅作品呢?这幅作品表现了什么?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韩熙载是北方的贵族,年轻时闻名于京洛一带,考中进士。后来,由于战乱,父亲被杀,避难江南。韩熙载是一个博学之士,能词善文,胸怀大志,才华横溢,见识过人,聪明绝顶,受到南唐的重用。那时,南唐国力可以与北方一决雌雄,韩熙载力主北伐,结果,李煜不思进取,只愿苟安。这时韩熙载是吏部侍郎,李煜甚至想任他为相。但是,韩熙载已经看透了李煜是一个扶不起来的天子,不愿为相。于是,韩熙载采取了逃避现实的态度,纵情声色,颓废无为。韩熙载的所作所为,被李煜知道了。于是,李煜派顾闳中到李煜家中,一探究竟。顾闳中是一个“目识心记”的高手。他把在韩熙载家夜宴上看到的人和事,一一画出,举...
· 刘备为什么要把汉中交给魏延?事实证明刘备眼光很独到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刘备将汉中交给魏延,为何不给张飞?事实证明刘备眼光很独到。在三国当中,刘备、关羽、张飞的兄弟情一直是被世人乐于称颂的。当年刘备一无所有的时候,关羽和张飞就开始追随在他左右。张飞虽然是个粗鲁的武夫,但他对刘备的雄心和伟业却愿意倾囊相助,为刘备置办了创业之初的第一批人马。从黄巾军开始,刘关张三人经过了数十年的打拼,终于在荆州立住了脚,而后进入蜀地夺得三分天下。对于刘备来说,这两位异姓兄弟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即便他当上了蜀汉之主,三个人之间的兄弟情也远胜君臣关系。按照诸葛亮的计划,荆州和西蜀都是刘备讨伐曹操的必经之地,而汉中则是西蜀的咽喉所在,更是进攻关中的必经之路,所以此地的重要性仅次于荆州。荆州如此重要必定要一个极为稳妥之人驻守,而关羽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汉中也须交给一个能征善战、且值得信任的亲信。在众人看来,张飞无疑是最佳的人选,毕竟荆州已经交给了关羽。但...
· 明给事中井田
明代邢台人井田,字九畴,永乐年间任户、兵、刑三部给事中。为大理寺评事,识大体顾大局。所到之处,以贤德著称。给事中官名。秦汉为加官,晋以后为正官。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简介官名,秦始置。西汉因之,为加官,位次中常侍,无定员。所加之官或为大夫、博士或议郎,御史大夫、三公、将军、九卿等亦有加者。加此号得给事宫禁中,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每日上朝谒见,分平尚书奏事,负责实际政务,为中朝要职,多以名儒国亲充任。东汉后来不置,但前期有,如桓谭在光武朝"拜议郎给事中"。魏、晋时,或为加官,或为正官,亦无定员,五品。所加之官或三公、将军、中书监令、博士、郎等。隶散骑省,位在散骑常侍下、给事黄门侍郎上。南朝隶集书省,地位渐低,在遗直散骑侍郎下、员外散骑侍郎上,入选者地位亦不高。历史发展南朝宋为五品,梁为四班,陈为七品、六百石。常侍从皇帝左右,献纳...
· 烽火三国——给想做的事找理由
?这时,左中郎将李伏也上书说了一件事。左中郎将的品秩为比二千石,在军中的职衔低于将军、偏将,并非重要角色。李伏事迹不详,只知道他曾在汉中供过职,李伏说的事也与汉中有关。据李伏说,当年在汉中他认识了凉州人姜合,当时他客居汉中,此人精通谶纬之学,在关西一带很有声望,有一次姜合对李伏说:“你将来一定要拜魏公,因为未来能安定天下的是魏公子曹丕曹子桓,这是神灵的嘱命,顺应天时,也与谶言相符。”李伏把这些话告诉了张鲁,张鲁又把姜合叫来,向他询问这些话的出处,姜合说出自孔子留下的神秘预言书《玉版》,该书专讲帝王的兴衰更替,可以预知百代之多,张鲁听完深信不疑。张鲁虽然沉湎于道术,但从来不敢有易世自代的想法,原因与此有很大关系。刘备进入益州后张鲁与部下讨论未来出路,一部分人认为应该追随刘备,张鲁生气道:“宁愿做魏公的奴隶,也不做刘备的宾客!”李伏说,张鲁说这番话是他亲耳所闻,据他观察张鲁说的时候言辞恳切,完...
· 丁奉雪中奋短兵的故事:雪中奋短兵怎么回事?
“丁奉雪中奋短兵”,出自《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八回,下句为“孙峻席间施密计”。“丁奉雪中奋短兵”,是说东吴平北将军丁奉在严寒大雪之时,令部将及众军脱去衣甲,卸了头盔,不用长枪大戟,只带短刀,迎战魏兵,使魏兵轻敌,最终杀魏兵措手不及,大获全胜。丁奉(186-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将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东吴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綝,被拜为大将军,后为右大司马、左军师,公元271年(建衡三年)去世。丁奉一生征战,与北方政权从曹操时代打到司马炎时代,侍奉了孙权到孙皓四位吴国君主,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252年,吴帝孙权逝世,他的小儿子孙亮继承帝位,丁奉也升为冠军将军,封都亭侯。丁奉画像同年,魏国派遣诸葛诞、胡遵等人进攻东兴(今安徽巢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