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徐乾学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57
转发:0
评论:0
生平徐乾学八岁能文,得舅父顾炎武的传授。与胡渭、顾祖禹、万斯同、阎若璩、黄仪、朱彝尊、姜宸英、黄虞稷、顾湄等有往来。顺治七年(1650年)与吴伟业、尤侗、朱彝尊等在嘉兴组织十郡大社。康熙九年(1670年),举进士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内宏文院编修。康熙十一年(1672年),与蔡启観一起典考顺天府乡试,因副榜遗漏汉军卷未取,遭给事中杨雍建弹劾。康熙十四年(1675年),捐复原官,升为左春坊左赞善,充任日讲起居注官。历任内阁学士、刑部尚书等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被任命为《明史》总裁官。奉命编纂《大清一统志》、《清会典》及《明史》。康熙二十五年,任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权贵徐乾学人品欠佳,觊觎禄位,阿谀权贵纳兰明珠,史载其“登高而呼,衡文者类无不从而附之”,“游其门者无不得科第”。明珠长子纳兰容若是乾学门生,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曾为徐印行《通志堂经解》,又“获巨额赂遗”。周寿...

生平

徐乾学八岁能文,得舅父顾炎武的传授。与胡渭、顾祖禹、万斯同、阎若璩、黄仪、朱彝尊、姜宸英、黄虞稷、顾湄等有往来。顺治七年(1650年)与吴伟业、尤侗、朱彝尊等在嘉兴组织十郡大社。康熙九年(1670年),举进士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内宏文院编修。康熙十一年(1672年),与蔡启観一起典考顺天府乡试,因副榜遗漏汉军卷未取,遭给事中杨雍建弹劾。康熙十四年(1675年),捐复原官,升为左春坊左赞善,充任日讲起居注官。历任内阁学士、刑部尚书等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被任命为《明史》总裁官。奉命编纂《大清一统志》、《清会典》及《明史》。康熙二十五年,任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

权贵

徐乾学人品欠佳,觊觎禄位,阿谀权贵纳兰明珠,史载其“登高而呼,衡文者类无不从而附之”,“游其门者无不得科第”。明珠长子纳兰容若是乾学门生,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曾为徐印行《通志堂经解》 ,又“获巨额赂遗” 。周寿昌在《思益堂日札》卷五《窃袭前人书》中说:“徐既爱其才华,复逢迎权贵……其心术行事为儒林轻蔑久矣。”又说:“窃他人书以为他人之作,斯又添一书林掌故,可哂也。”乾隆帝在《通志堂经解》补刻本的自序中说:“徐乾学阿附权门,成德滥窃文誉,二人品行,本无足取。但不以人废言,故补刊齐全,订正讹谬,以臻完善”。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徐任左都御史时,与明珠亲信佛伦、余国柱结怨。后来徐乾学又与索额图、熊赐履勾结,反击明珠。徐乾学利用其门生郭琇弹劾明珠,明珠、余国柱遂罢相。李光地说徐乾学“谲诡奸诈”。当时的民谣说:“九天供赋归东海 (徐乾学) ,万国金珠献澹人 (高士奇) 。”

被劾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湖广巡抚张汧爆发贪污案,张汧被逮捕问罪时,供出曾向徐乾学行贿,并涉及高士奇和陈廷敬。后为康熙所庇,事遂不了了之。后又被许三礼劾“既无好事业,焉有好文章,应逐出史馆,以示远奸”,徐乾学上疏请“放归田里”,五月,康熙准徐乾学罢官,携书局即家编辑,随行有阎若璩、顾祖禹、胡渭与黄虞稷,致力于《大清一统志》编修,又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体例,与万斯同、阎若璩、胡渭等排比正史、参考诸书,纂成《资治通鉴后编》—百八十四卷。

康熙三十年(1691年),徐乾学因曾写信给前任山东巡抚钱钰,包庇朱敦厚,事发后,徐乾学、钱钰均遭到革职。其子徐树敏亦被举发私收馈金。康熙三十年(1691年)江南江西总督傅拉塔(《清史稿》作傅腊塔,明珠的外甥)弹劾徐乾学及其弟徐元文不法之事“招摇纳贿,争利害民”共十五款,闰七月二七日徐元文“惊悸呕血而死”。自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间,徐乾学一家被控不法事有二十多起 。

晚年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因大学士王熙、张玉书等举荐,召徐乾学还京修书,不久病逝 。死后仍复原官。身后其藏书多散佚,明珠府、怡府乐善堂有收藏。著有《澹园集》、《读礼通考》、《会典》、《明史纂辑》、《鉴古辑览》、《古文渊鉴》、《文集》、《虞浦集》、《词馆集》、《碧山集》等。

藏书

徐乾学藏书甚富,其门生故吏知他有嗜书之癖,无不尽力为之网罗放佚,积有七十二橱,有《传是楼书目》行世,“一时通经学古之士,如阎若璩等亦多集其门” ,万斯同《传楼藏书歌》:“东海先生书,胸中已贮万卷馀,更向人间搜遗籍,真穷四库盈其庐。”黄宗羲在《传是楼藏书记》中赞扬他说:“世之藏书家未必能读,读者未必能文章,而先生并是三者而能之,非近代藏书家所及。”与弟徐元文、徐秉义皆官贵文名,号称“昆山三徐”。

编纂

‘明史’ (奉诏)

‘大清会典’ (奉诏)

‘大清一统志’(奉诏)

‘世祖章皇帝圣训’ (奉诏) 1687年

‘太宗文皇帝圣训’ (奉诏) 1687年

‘通志堂经解’ 1680年

‘鉴古辑览’

‘古文渊鉴’ 64卷

著述

‘澹园集’ 30卷

‘憺园集’ 36卷

‘读礼通考’ 120卷

‘文集’ 24卷

‘外集’ 4卷

‘虞浦集’

‘词馆集’

‘碧山集’

‘历代宗庙考’

‘舆地备考’

‘舆地纪要’

‘舆地志’

‘资治通鉴后编’ 184卷

‘传是楼宋元板书目’1卷

‘传是楼书目’ 8卷

‘教习堂条约’ 1卷

参考文献

来源

《清史列传·卷10·徐乾学传》

《清史稿列传·卷58》

《国朝先正事略·卷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徐乾学的生平简介徐乾学有哪些比较出名的学生?
徐乾学,字原一、幼慧,号健庵、玉峰先生,他是清初大儒顾炎武的外甥,状元徐元文和探花徐秉义都是他的弟弟,三兄弟皆官贵文名,被世人合称为“昆山三徐”。放眼整个清朝,就数徐乾学这个老师最为厉害了,门生无数,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人我们都认识。在《一代名相陈廷敬》中,纳兰容若是陈廷敬的门生,而在实际历史上,纳兰容若的老师其实是徐乾学。纳兰容若是谁?他可是清朝大名鼎鼎的词人,就算你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但也一定听说过他的《纳兰词》。纳兰容若是英武殿大学士明珠之子,出身显赫,才华过人,学识渊博,被誉为“国初第一词手”。能教出纳兰容若这样的学生,徐乾学的才学自然也是不差的,他在康熙九年考中进士第三名,成为探花,授编修,先后担任日讲起居注官、《明史》总裁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后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明史》、《大清一统志》、《读礼通考》等书籍都是徐乾学主持编修的,另外他还著有《憺园文集》三十六卷,他家的藏书楼“...
· 江苏省-苏州-昆山徐乾学
徐乾学(1631—1694年),字原一、幼慧,号健庵、玉峰先生,清代大臣、学者、藏书家。江苏昆山人,顾炎武外甥,与弟元文、秉义皆官贵文名,人称昆山三徐。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第三(探花),授编修,先后担任日讲起居注官、《明史》总裁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曾主持编修《明史》、《大清一统志》、《读礼通考》等书籍,著《憺园文集》三十六卷。家有藏书楼“传是楼”,乃中国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楼。徐乾学(1631--1694),字原一,号建庵,居江苏昆山。八岁能文。康熙九年(1670)探花,授编修。康熙十一年,任顺天乡试副主考官,因选人不当,降级调用。后升左赞善,充日讲起居注官。母丧归家,著《读礼通考》120卷。丧满任《明史》总裁官,升侍讲学士。康熙二十三年,取中南皿卷的举人多江、浙人,而湖广、江西却未取一人,乾学子树屏与侄树声皆是年举人,康熙帝令九卿
· 陕西省-汉中-城固徐乾清
徐乾清(1925.12.16-2010.01.09)防洪工程与水利规划专家。出生于陕西省城固县。1949年5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任水利部教授级高工、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徐乾清教授长期从事水利规划、科研等方面技术管理和综合研究工作,推动并参予了大江大河历次流域综合规划工作、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主持了防洪专题论证,先后担任国家“八五”、“九五”科研攻关项目“黄河治理”、“长江防洪”、“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三项专家组组长,主持水利部“黄河水沙变化”项目的研究,研究成果在黄河治理、长江防洪等规划工作中得到应用。参予主编《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主编并审定《水利科技名词》等基础性专著,先后撰写《中国的防洪》、《21世纪中国的水利-以城市为中心带动全面发展》和《关于中国几个水利问题的回顾和探讨》等数十篇文章,为水利规...
· 清代著名藏书家徐乾学一生的藏书有多少
徐乾学生于公元1631年,卒于公元1694年,是清朝学者,藏书家。值得一提的是,徐乾学是顾炎武的外甥,鉴于徐乾学在文学上的不俗造诣,人称“昆山三徐”之一。徐乾学生平丰富多彩,他的藏书生涯更值得一提。徐乾学通过徐乾学生平经历得知,徐乾学是江苏昆山人氏。公元1670,徐乾学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第三名,由此得以踏入仕途为官。徐乾学为官之初,担任的是编修一职,随后徐乾学先后担任过起居注官、《明史》总裁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多个官职。公元1687年,徐乾学晋升为左都御史兼任刑部尚书一职。徐乾学为官期间,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主持修编过《明史》、《大清一统志》、《读礼通考》等书籍,为古代历史的记录作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公元1688年,湖广巡抚张汧爆发了贪污案件,这次贪污案件影响的范围非常大,其中徐乾学也被牵连其中。根据湖广巡抚张汧的供词,他曾收买过徐乾学。康熙皇帝知道此事后,并没有追究徐乾学,在康熙...
· 清文学家方拱乾
方拱乾,初名策若,字肃之,号坦庵,又号甦庵、云麓老人、江东髯史等。安徽桐城人。明万历二十四年四月初三日(1596年1月29日)生,卒于1667年。明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官至少詹。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因受江南科场案株连于1659年被流放宁古塔,其五子方章钺因与主考官方猷“联宗”而中举,皇帝令刑部将方章钺“速拿来京,严行详审”,子亦谪宁古塔。顺治十八年即1661年赦归故里,1667年客死扬州,时年72岁。拱乾好写诗,在绝域仍“无一日辍吟咏”,留下不少描写异地史诗,如《鬼妾叹》是描写黑龙江活人殉葬的陋俗。方拱乾著《绝域纪略》(又名《宁古塔》)一书,很有史料价值。方氏是桐城望族。其父方大美曾任御史、太仆寺少卿等职,生有五子,拱乾最小。拱乾少年聪颖,成童时能记六经,7岁“能属诗文”。20岁时,诗文已为世人称许,与同乡姚孙森等5人为友,人称“六骏”。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人。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