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顾观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6
转发:0
评论:0
参看明朝解元列表

参看

明朝解元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顾于观
顾于观(1693-?),字万峰,一字桐峰,号澥陆。其父顾问、叔父顾言俱工诗文。少为庠生,因厌制艺,弃诸生业。康熙五十一年(1712)与郑燮、王国栋同拜在陆震门下,学词学书,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基础,也与板桥等人结下了浓厚的友谊。板桥在《七歌》中深情地回忆了这段同学生涯:“种园先生是我师,竹楼(王国栋号)桐峰(顾于观字)文字奇,十载乡园共游憩,壮心磊落无不为”。
· 顾贞观
生平幼习经史,好古诗词。少时与江南名士吴伟业、陈维崧、严绳孙、秦松龄等人交往,“飞觞赋诗,才气横溢”,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康熙五年(1666)举人,任国史院典籍、内阁中书。康熙二十三年(1684)致仕,读书终老。著有《弹指词》、《积山岩集》等。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好友吴兆骞因“丁酉科场案”被株连而流放宁古塔。他与吴兆骞私交甚厚,情同手足,为救吴兆骞而奔走呼号,遍求满朝权贵。十年后,顾贞观辗转得到吴兆骞的求救信,写道:“塞外苦寒,四时冰雪。呜镝呼风,哀前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莹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读毕情绪激动,夜不能眠,在北京千佛寺大雪之夜作《金缕曲》词两阕赠之,哀怨情深,被称为“千古绝调”。纳兰性德见之,泣下数行,认为此词与李陵的《别离诗》及向秀悼念嵇康的《思旧赋》相媲美,求其父明珠相救,康熙二十年,...
· 北京市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词人。字华峰,号梁汾,无锡(今属江苏)人。康熙五年(1666)举人,官内阁中书,又曾在宰相纳兰明珠家课馆,与明珠子纳兰性德知交。康熙二十三年(1684)归里,读书终老。顾贞观词,以〔金缕曲〕《寄吴汉辋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两首最佳,以词代书信,纯用白描,缠绵恳切,感人极深。纳兰性德读后叹为:河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词后自注)陈廷焯评他的〔贺新郎〕两阕说: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复,两人心迹,一一如见(《白雨斋词话》)。其余作品,亦幽艳圆朗,以情韵胜。如〔眼儿媚〕《手□湘帘雨初收、〔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百字令〕《荆溪雨泊》,用史梅溪韵留别陈其年、史蝶庵诸同学》、〔石州慢〕《御河为漕艘所阻》等首皆是。杜诏为他的词作序,把他和陈维崧、朱彝尊等相提并论,可见其受人推重。著有《弹指词》3卷、《积山岩集》等。
· 文学家顾贞观的成就介绍如何评价顾贞观
顾贞观的成就顾贞观是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文学造诣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时也因为与纳兰容若的知己情谊而天下皆知。说起顾贞观的成就,就不得不说一说顾贞观的诗词了。顾贞观的诗词中有着一种情景相生、质朴自然的意境,常常能够给人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而这也是顾贞观诗词最为成功之处。顾贞观的《金缕曲》也一直都是人们公认的佳作,自然也是对顾贞观的成就的认可。顾贞观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作品中的艺术手法上面,顾贞观的诗作不同于一般人的作品,在顾贞观的作品中,能够很鲜明地发现其文字的质朴天然,但是却能够将场面勾勒得栩栩如生。有人说顾贞观的文学作品很有白居易的风格,但是又不同于白居易般浅显,而顾贞观又大力地发展了“舒写性灵”的风格体系,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顾贞观的文风和思想感情。顾贞观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词中,另外,顾贞观还进行了大量的文稿编纂《弹指词》、《宋词删》等,在很大程度上对前朝的文...
· 上海市-金山区顾观光
顾观光(1799~1862年),字宾王,号尚之,别号武陵山人,钱圩乡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好训诂,善医道,对天文、历法、数学、物理等尤有研究。治学严谨,于学问每穷本探源,抉其所以然,摘其不尽然。对古今学说运用辩证处理其相互关系,并兼采中西之长,认为两者之间“可互相证而不可互相废”、“旧法者新法之所以出”,同时也认为“积世、积测、积人、积智,历算之学后胜于前”。平生著作甚多,《九数外录》十篇基本上包括了当时西法算术的精要,其中《对数》篇改乘除为加减,改自乘开方为乘除,对平弧三角、八线相求带来极大的方便,至于《算剩初稿》、《算剩续编》等,更是他承先启后之作。本县知名学者姚石子认为,这些著作做到了“洞微乎古法之源,抉择于西人未言之秘。”其他如《六历通考》、《顾氏推步简法》、《周髀算经勘校记》、《读周髀算经后》、《七国地理考》、《国策编年》等都是在天文、历法、地理、历史等方面有较大影响的著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