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叶卡捷琳娜二世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56
转发:0
评论:0
早年1729年5月2日,叶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II)出生于普鲁士波美拉尼亚斯特丁,与俄罗斯留里克王朝有着血缘联系。她原名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middo

早年

1729年5月2日,叶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 II)出生于普鲁士波美拉尼亚斯特丁,与俄罗斯留里克王朝有着血缘联系。她原名 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冯·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多尔恩布尔格 ( Sophie Friederike Auguste von Anhalt-Zerbst-Dornburg )。她的父亲 安哈尔特亲王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 ( 英语 : Christian_August,_Prince_of_Anhalt-Zerbst ) 属于统治安哈尔特的德意志王室,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显赫的公国。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是普鲁士军队中的一位将军,负责管理斯特丁(今波兰什切青)。叶卡捷琳娜有两位堂兄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和卡尔十三世。 出于德意志王室的传统,叶卡捷琳娜的早期教育主要来自法国家庭教师。叶卡捷琳娜的童年波澜不惊,她曾对自己的同伴格林姆男爵 (Baron Grimm) 说过:”我从中看不到任何趣味。“ 尽管叶卡捷琳娜身为公主,但她的家庭其实并不富裕,是她母亲既富且贵的王室亲戚在支持她。

索非亚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甚至有些淘气,胆子也很大,经常闯祸。索非亚的父亲在军队服役,兢兢业业,不太顾家,所以她自小就在母亲管束下成长。可是母亲生性刻薄挑剔,做事情没有耐心,很难与人相处,又常年住在巴黎,这样索菲娅自幼就不太受父母限制,所以尽管身为公国公主,在没人管她的时候,也会跑到街上去找同龄的孩子们玩。

与彼得的婚姻

1742年,索菲亚的远房表哥,荷尔施泰因王子卡尔·彼得·乌尔里希,也就是俄国彼得大帝的外孙,被他的姨妈罗斯女皇伊丽莎白选中,成为俄罗斯皇位继承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和 莱斯托克伯爵 ( 英语 : Jean Armand de Lestocq ) 进而谋划联姻,以此推翻俄奥联盟的代理人,女皇所信赖的大宰相 贝斯图佐夫 ( 英语 : Alexey Bestuzhev-Ryumin ) ,进而加强俄普合作。在腓特烈二世的安排下,1742年冬天,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带着索非亚来到了柏林,觐见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对索菲娅公主感到满意,认为她可以成为俄罗斯皇储的妻子,于是请来了最好的法国画师,为索菲娅公主画了一幅肖像画,然后把这幅肖像送到了圣彼德堡,供女皇过目。安哈尔特公爵一家等待了足足一年。在这一年里,圣彼德堡的俄罗斯宫廷反复研究了各种联姻方案,最终选择落在了安哈尔特公国的索非亚·奥古斯特公主身上。

1744年1月,来自圣彼德堡的信使带来了伊丽莎白女皇的一份信,邀请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和索非亚公主前往俄罗斯做客,同时带来的还有一张为数一万卢布的支票,作为公爵母女俩人在路上的开销。虽然信中没有写明邀请的目的,但安哈尔特公爵一家都清楚这是什么意思—伊丽莎白女皇选中了索菲娅做未来皇储的妻子。

叶卡捷琳娜二世

  抵达俄国不久的叶卡捷琳娜年轻的肖像,1745年由路易斯·卡拉瓦克所画

1744年2月9日,索非亚公主抵达莫斯科。伊丽莎白女皇对安哈尔特公爵夫人母女给予热情招待。然而整场外交努力却差点因为索菲亚的母亲 乔安娜·伊丽莎白·荷尔斯泰因-戈托普 ( 英语 : Joanna Elisabeth of Holstein-Gottorp ) 一败涂地。据记载她是一位薄情寡恩,出口成脏的女人,热衷于流言蜚语和宫廷密谋,一心沉迷于女儿将成为俄罗斯皇后的虚荣之中,最终触怒了伊丽莎白女皇。女皇最终以间谍为名将其驱逐出境。事实上,女皇非常了解索菲亚一家,她原本是要和乔安娜的哥哥 查理·奥古斯都 ( 英语 : Charles Augustus of Holstein-Gottorp ) (卡尔·奥古斯特·冯·荷尔斯泰因)在1727年结婚的,但就在婚礼举行前,新郎死于天花 。

尽管乔安娜举止不端,女皇却很喜欢索菲亚。索菲亚一来到俄国,就不遗余力地讨好女皇及其宠臣,还有俄罗斯人民。她请求伊丽莎白女皇为她找来了最好的老师,苦学俄语和东正教礼仪。索菲娅公主勤奋地学习俄语,甚至在夜深人静,周围侍从都已经睡下,索菲娅还在抱着书苦读,赤足在卧室里行走保持清醒(尽管她已熟练掌握了俄语,但还有些口音),并因此染上肺炎。她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自己一来到俄罗斯,就迫切地意识到自己必须成为一个俄罗斯人才能。

叶卡捷琳娜二世

  1745年婚礼前后的叶卡捷琳娜公爵夫人,由乔治·克里斯托弗·高斯所绘

索菲亚的父亲是一位虔诚的宗教徒,她反对女儿改信东正教。尽管如此,俄罗斯正教会还是在1744年6月28日为索菲亚施洗,授予她新的教名叶卡捷琳娜 (Yekaterina or Ekaterina, 英语: Catherine) 与父名阿列克谢耶芙娜 (俄语: Алексеевна, 英语Alekseyevna, 意为阿列克谢之女)。次日,皇储彼得与叶卡捷琳娜订婚。两人最终于1745年8月21日于圣彼得堡成婚。当时彼得已受封荷尔斯泰因大公,而叶卡捷琳娜也因此成为大公夫人。

叶卡捷琳娜在回忆录中写到,自己一来到俄罗斯,就染上严重的胸膜炎,几乎致命。她将自己的幸存归功于定期的 放血疗法 ( 英语 : bloodletting ) ,一天之内甚至多达四次。病重之时,乔安娜曾想轻宗牧师来为她临终祈福。但叶卡捷琳娜说:“我不要宗牧师,为我找东正教神父。”这件事很快就流传开来,俄罗斯宫廷上下对索菲娅公主的好感倍增。

婚后的日子对叶卡捷琳娜来说并没有什么改善。彼得根本不爱她,婚后五年两人甚至都未同房。叶卡捷琳娜的宫廷内侍安德烈·舒瓦洛夫伯爵与日记作家詹姆士·包斯威尔相熟,包斯威尔后来回忆舒瓦洛夫曾告诉他不少俄罗斯皇室的秘闻。其中有些流言声称彼得包养了一位名叫 伊丽莎白·沃伦佐娃 ( 英语 : Elizaveta Vorontsova ) 的情妇,而叶卡捷琳娜随后与 谢尔盖·萨尔蒂科夫 ( 英语 : Sergei Saltykov ) 、 格里高利·格里高利戈维奇·奥尔洛夫 ( 英语 : Grigory Orlov ) 、 亚历山大·瓦西柴可夫 ( 英语 : Alexander Vasilchikov ) 、格里高利·波将金 和斯坦尼斯瓦夫·安东尼·波尼亚托夫斯基 等人有染。叶卡捷琳娜和伊丽莎白·沃伦佐娃的妹妹 叶卡捷琳娜·沃伦佐娃-达什科娃 ( 英语 : Yekaterina Vorontsova-Dashkova ) 成为了朋友,而伊丽莎白将她介绍给许多反对彼得的实权政治团体。俄国宫廷越来越不能忍受彼得的脾性。他会在清晨召集男仆进行军事训练,随后又带领他们进入叶卡捷琳娜的房间放肆歌舞直到深夜 。1759年,叶卡捷琳娜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安娜,但孩子四个月就夭折了。由于当时盛传叶卡捷琳娜行为放荡,彼得并不相信自己是孩子的生身父亲,当叶卡捷琳娜反驳其指控的时候,彼得还诅咒妻子”下地狱去“。叶卡捷琳娜随后大多时间都呆在自己的卧室中,以此躲避彼得的粗鲁。叶卡捷琳娜在这段日子里百无聊赖,只能以读书为消遣。起初她开始漫无目的地读小说,后来无意中读到了伏尔泰的作品,自此开始对政治哲学类书籍感兴趣。叶卡捷琳娜找来了厚厚的十卷本德国史,坚持每八天必须读完一卷,又通读了四卷本哲学史,还有大量的俄文书籍。一段时间以后,叶卡捷琳娜具备的知识深度,竟然让她读懂了孟德斯鸠艰深的《论法的精神》一书。

在回忆录中,叶卡捷琳娜以乐观而果决的态度写道:

我时常告诉自己,幸福或是悲痛都取决于内心。如果遇见不幸,那就鼓起勇气去超越。即便眼前都是惨淡,人也可以快乐勇敢。

彼得三世与1762年7月政变

叶卡捷琳娜二世

  身着军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维吉留斯·埃里克森所绘

1762年1月5日(旧历1761年12月25日),伊丽莎白女皇去世,皇储彼得继位为彼得三世,夫妻两人随即由奥拉宁鲍姆搬往冬宫。

彼得非常崇拜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当时俄普正在七年战争中为敌,彼得继位后,不仅下令停止与普鲁士为敌,还将包括柏林在内的大片所占领土归还给腓特烈二世。此外,彼得还介入荷尔斯泰因公国与丹麦的石勒苏益格争端。其政策与古怪脾性引得贵族和军队非常不满,他们很快在叶卡捷琳娜周围团结,形成了一个政治团体。

1762年7月,在继位六个月后,彼得与自己荷尔斯泰因的朝臣和亲属前往奥拉宁鲍姆度假,而把叶卡捷琳娜留在了圣彼得堡。7月8日晚(旧历6月27日),叶卡捷琳娜得知彼得逮捕了她的一位同谋,先前的计划必须马上实施。叶卡捷琳娜离开宫殿,前往 近卫军团 ( 英语 : Izmaylovsky Regiment ) 处发表演讲,号召士兵保护自己。叶卡捷琳娜随后与近卫军团前往赛摩诺维斯基兵营,在那里接受神父祝福为全俄罗斯者。叶卡捷琳娜随后逮捕了彼得,强迫他签订退位诏书 。政变八天之后的7月17日,彼得三世在 罗普恰 ( 英语 : Ropsha ) 死于 阿列克谢·奥尔洛夫 ( 英语 : Alexei Grigoryevich Orlov ) (格里高利·奥尔洛夫之弟,随后亦成为女皇宫廷宠臣)之手。历史学家并未发现叶卡捷琳娜本人与谋杀的关联 。

彼得三世倒台后,俄罗斯当时还存在着其他潜在的皇位竞争者:自六个月大起就一直被拘禁在拉多加湖的什利谢利堡的伊凡六世(1740-1764);以及 伊丽莎维塔·阿列克谢耶芙娜·塔拉卡诺瓦 ( 英语 : Princess Tarava (pretender) ) 。伊凡六世最终死于1764年在一次未成功的营救政变。因为叶卡捷琳娜和伊丽莎白女皇一样曾下令,如果有人尝试营救伊凡六世,就将其处决。事实上,伊凡因为多年的监禁,已经失去了理智,即便身为傀儡,他也无法成为合格的君主。

事实上,叶卡捷琳娜是继承了其丈夫的皇位,因为她身上并没有任何罗曼诺夫王朝的血脉。她效仿了叶卡捷琳娜一世继承丈夫彼得大帝皇位的先例。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叶卡捷琳娜只是其子保罗的摄政,或称其篡夺了儿子的皇位。以 尼基塔·帕宁 ( 英语 : Nikita Ivanovich Panin ) 为首的贵族曾密谋政变,废黜叶卡捷琳娜,拥立保罗,建立君主立体 。但结果并未成功,叶卡捷琳娜一直执政直到1796年逝世。

执政

叶卡捷琳娜二世

  女皇的皇室印符

1762年加冕

叶卡捷琳娜二世

  俄罗斯帝国冠冕(斯摩棱斯克钻石公司2012年复制版本)

1762年6月28日,叶卡捷琳娜在情人格里高利·奥尔洛夫的帮助下召集支持她的军队在圣彼得堡宣称自己为俄罗斯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并任命长子保罗为继承人。9月22日,叶卡捷琳娜正式于莫斯科加冕。叶卡捷琳娜的加冕礼是罗曼诺夫王朝第一次使用 俄罗斯帝国冠冕 ( 英语 : Imperial Crown of Russia ) 。这件由瑞士宫廷珠宝匠 拉赫米·波杰 ( 英语 : Jérémie Pauzié ) 设计的珍宝受到拜占庭帝国皇冠的启发,由金银两个半球组成,象征东、西罗马帝国。帝国冠冕中间分开东西半球的桂冠上是75颗钻石和4936颗印度钻石组成的月桂和橡树叶。桂冠顶还有一个钻石十字架和一颗重达398.62克拉的红宝石。

尽管帝国冠冕耗费甚巨,但拉赫米·波杰仅用了两个月就完成了这件杰作,最终成品也只重2.3千克。自叶卡捷琳娜二世起,直到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所有的俄罗斯皇帝都在冠冕礼上戴着帝国冠冕。帝国冠冕现藏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军械库。

外交

在叶卡捷琳娜统治期间,俄罗斯帝国向南、向西扩张,从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手中将包括新俄罗斯、克里米亚、北高加索、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和库尔兰在内的大片领土纳入囊中。叶卡捷琳娜总计为俄罗斯增加了二十万平方英里(5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女皇的外交大臣 尼基塔·帕宁 ( 英语 : Nikita Ivanovich Panin ) (1763至1781年间在职)在她执政初期施加了巨大的影响。这位精明的国务活动家不遗余力地促成俄罗斯、普鲁士、波兰和瑞典之间的“北方协定”,以对抗波旁-哈布斯堡联盟。当这个计划行将失败的时候,帕宁伯爵因此, 伊万·奥斯特曼 ( 英语 : Ivan Osterman ) 取而代之。

叶卡捷琳娜1766年曾同意与英国缔结正式的贸易协定,但后来因为没能实现军事联盟而作废。女皇很珍视与英国的友谊,但她也很警惕英国在七年战争中的胜利会打破 欧洲平衡 ( 英语 : European balance of power ) 。

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伏尔泰、狄德罗等法国思想家交往密切。在七年战争后期,起用前摄政王安东尼·乌尔里希,提拔了彼得·鲁缅采夫、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等一众名将。1764年,伊凡六世被杀后,放逐乌尔里希一家,自己掌控军权。1767年夏天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员会会议,宣布女皇的训令,主张开明专制、严厉的法治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虽然想改善农奴制度,但因贵族的反对没有成功。此外她还修改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叶卡捷琳娜大帝赋予贵族许多权利,在她任内被称作“贵族的黄金时代”,贵族势力得到加强,农民和农奴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化。法国大革命后,叶卡捷琳娜大帝拒绝自由思想且未走向解放农奴及废除农奴制。1773年至1775年发生普加乔夫起义。此次起义在俄国史上成为最后一次的农奴战争。

叶卡捷琳娜二世

  1782年的肖像

对外政策方面,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宠臣和情人波将金去世后,她的以南进重建拜占廷帝国为目标的南进政策受挫。另外她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试图建立一个俄罗斯人与当地民族的缓冲区,鼓励当时日耳曼地区人民前往移民,形成伏尔加德意志人。

这个时期的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国家之一。叶卡捷琳娜被尊称为“大帝”,即俄罗斯历史上三位大帝之一(一位是伊凡大帝“伊凡三世”,一位是彼得大帝“彼得一世”。)。

1796年逝世于普希金市。

感情生活

历史学家认为,除了彼得三世外,叶卡捷琳娜大帝在她的一生里有三位非常重要的男人,而这三位男人对叶卡捷琳娜最后夺得俄罗斯沙皇宝座有极大的贡献 。

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亚托夫斯基

波兰贵族,曾为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为彼得大公夫人)的情夫,他们曾生一女安娜公主(后夭折),在叶卡捷琳娜政变成功后,俄罗斯操纵波兰将波尼亚托夫斯基推举为波兰国王,即斯坦尼斯瓦夫二世。

格利哥里·奥洛夫

叶卡捷琳娜的情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近卫军军官格利高里·奥洛夫。他帮助叶卡捷琳娜实现了政变企图。他也是叶卡捷琳娜的次子阿列克谢的生父。

格利哥里·波将金

叶卡捷琳娜的另一个著名情人是格利高里·波将金,他因“波将金村”(指为了而人工制造的布景式繁华景象)的典故为世人所熟知。

子嗣

叶卡捷琳娜生有两个儿子。长子保罗·彼得罗维奇出生于1754年,后来成为沙皇保罗一世。有谣传说他是叶卡捷琳娜与朝臣格利哥里·奥洛夫的私生子,但传闻站不住脚,因为保罗·彼得罗维奇无论相貌性格简直是其父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的翻版,彼得三世也并非传闻那样不能生育,曾与一情人有私生子。因为保罗太像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所以叶卡捷琳娜二世十分讨厌他。伊丽莎白女沙皇对保罗是私生子的说法并不介意,并说“如果他真是私生子,那也不是我们家族中的头一个”。

次子阿列克谢,生父为格利哥里·奥洛夫。

对皇家科学院的贡献

女皇对科学院的支持不断,让俄国启蒙科学的种子很早就种下。

参见

俄罗斯帝国皇帝及女皇世系图

参考来源

Dixon, Simon. Catherine the Great. Ecco. 2009. ISBN 978-0-06-078627-4.

Fisher, Alan W. Enlightened Despotism and Islam under Catherine II. Slavic Review. 1968, 27 (4): 542–553. JSTOR 2494437 . doi:10.2307/2494437 .

Hosking, Geoffrey. Russia: People and Empire, 1552–1917.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Klier, John D. The Ambiguous Legal Status of Russian Jewry in the Reign of Catherine II. Slavic Review. 1976, 35 (3): 504–517. JSTOR 2495122 . doi:10.2307/2495122 .

Kliuchevskii, Vasilii. 1997. A course in Russian history: the time of Catherine the Great . Armonk, NY: M.E. Sharpe. (Translation of a 19th-century work.)

Kolchin, Peter. Unfree Labor: American Slavery and Russian Serfdo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First published 1987]. ISBN 978-0-674-92098-9.

Madariaga, Isabel De. The Foundation of the Russian Educational System by Catherine II. 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Review. 1979: 369–395.

Madariaga, Isabel De. Russia in the Age of Catherine the Grea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1.

Madariaga, Isabel De. Catherine the Great: A Short History.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3. ISBN 0-300-05427-0.

Massie, Robert K. Catherine the Great: Portrait of a Woman.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11. ISBN 978-0-679-45672-8.

Max. If these walls....Smolny"s Repeated Roles in History. Russian Life. 2006: 19–24.

Montefiore, Simon Sebag. Prince of Princes: the life of Potemkin. 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 4 October 2001. ISBN 978-1-84212-438-3.

Montefiore, Simon Sebag.Catherine the Great and Potemkin: The Imperial Love Affair. Orion. 30 December 2010. ISBN 978-0-297-86623-7.

Butterwick, Richard.Poland"s Last King and English Culture: Stanisław August Poniatowski, 1732–1798. Clarendon Press. 14 May 1998 [ 29 April 2012] . ISBN 978-0-19-820701-6.

Reddaway, W.F. "Documents of Catherine the Great. The Correspondence with Voltaire and the Instruction of 1767 in the English Text of 176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ngland), (1931), Reprint (1971).

Rodger, NAM. Command of the Ocean: A Naval History of Britain, 1649–1815. W. W. Norton & Company. 2005. ISBN 978-0-393-06050-8.

Rounding, Virginia. Catherine the Great: Love, Sex and Power. London: Hutchinson. 2006. ISBN 0-09-179992-9.

Rounding, Virginia. Catherine the Great. London: Hutchinson. 2006. ISBN 978-0-09-179992-2.

叶卡捷琳娜二世传记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现代化之准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改革

俄国电影凯瑟琳皇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叶卡捷琳娜一世
子女长子帕维尔·彼得罗维奇(1704年-1717年),在父母正式结婚之前出生,但也在父母正式结婚之前夭折次子彼得·彼得罗维奇(1705年-1707年),在父母正式结婚之前出生,但也在父母正式结婚之前夭折长女凯瑟琳·彼得罗夫娜(1706年12月-1708年6月),在父母正式结婚之前出生,但也在父母正式结婚之前夭折次女安娜·彼得罗夫娜(1708年1月27日-1728年5月15日),1725年嫁给德国荷尔斯泰因-哥道普的卡尔,生彼得三世三女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1709年12月29日—1762年1月5日),1742年和阿列克谢·格里戈里耶维奇结婚,没有子女。四女玛丽亚·彼得罗夫娜(1713年3月20日-1715年5月27日)五女玛格丽塔·彼得罗夫娜(1714年9月19日-1715年6月7日)三子彼得·彼得罗维奇(1715年11月15日-1719年4月19日)四子帕维尔·彼得罗维奇(1717年1月...
· 叶卡捷琳娜·戈蒂耶娃
早年生活戈蒂耶娃生于苏联时期的莫斯科,母亲艾莲娜(ElenaLvovnaGordeeva)是塔斯社的电报员,父亲亚历山大(AlexanderAlexeyevichGordeev)则是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的舞者。戈蒂耶娃后来回忆说,小时候父亲常领着她运动。她有个小四岁的妹妹玛丽亚(MariaAlexandrovnaGordeeva),一直住在莫斯科。戈蒂耶娃四岁开始滑冰,因为找不到合脚的小号冰鞋,母亲只好让她穿数层袜子再套上冰鞋。双人滑生涯阿塞拜疆1998年邮票上的戈蒂耶娃与格林科夫1975年戈蒂耶娃进入莫斯科中央陆军体育俱乐部的体育学校,接受滑冰训练。她的跳跃不够有力,因此1981年8月教练弗拉基米尔·札哈罗夫(VladimirZaharov)帮她挑选了双人滑搭档——谢尔盖·格林科夫。格林科夫常常逃掉练习,教练一度想找人替代他,但戈蒂耶娃不肯,最后戈蒂耶娃与格林科夫更换了教练。1985年...
· 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简介叶卡捷琳娜一世生平经历了哪些事情
叶卡特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语:ЕкатеринаIАлексеевна;1684年4月15日-1727年5月17日),史称叶卡捷琳娜一世(英语:CatherineI),港澳台地区译为凯瑟琳一世,是俄罗斯帝国皇帝(1725年2月8日—1727年5月17日在位)。她是立陶宛农民塞缪尔·斯卡乌龙斯基之女。本名玛尔塔·斯卡乌龙斯卡娅(波兰语:MartaHelenaSkowrońska,拉脱维亚语:MartaElenaSkavronska),皈依东正教后更名为叶卡捷琳娜。大北方战争中,在马里恩波尔附近成为俄军的俘虏,不久为彼得一世所宠。丈夫死后,得到近卫军的支持,于1725年加冕成为俄罗斯帝国皇帝。但是不太参与国政,实权被缅希科夫掌握。按彼得一世遗嘱,在1726年建立了俄罗斯科学院,并创立最高枢密院。临死前数日,在传位给彼得二世的遗诏上签名。人物生平最初叶卡特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原名玛尔塔...
· 卡捷琳娜·邦达连科
外部链接官方网站卡捷琳娜·邦达连科的女子网球联合会官方资料(英文)卡捷琳娜·邦达连科的国际网球总会职业/青少年官方资料(英文)FedCup-Playerprofile-KaterynaBONDARENKO(UKR)
· 俄版武则天叶卡捷琳娜二世:风流也伟大的女皇
众所周知,在俄罗斯帝国历史上有两位大帝,一个是彼得大帝彼得一世,另一个就是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那么叶卡捷琳娜二世对俄国有什么贡献能和彼得大帝齐名呢?下面是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简介。图片来源于网络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叫做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1729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出生于普鲁士王国的什切青。她是俄罗斯留里克王朝的后裔,1744年,15岁的叶卡捷琳娜二世被挑选为皇位继承者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和彼得三世正式结婚,之后叶卡捷琳娜二世皈依了东正教,叶卡捷琳娜的名字也是这个时候改的。1762年,叶卡捷琳娜率领禁卫军发动宫廷政变夺得了沙皇之位。从1762年登上皇位之后,叶卡捷玲娜二世就开始了她的政治生涯,176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招考会议,起草颁布了女皇训令,主张实行开明专制和严厉的法制,并且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叶卡捷琳娜二世深知俄国农奴制的危害,所以想进行改善,但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