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戴维孙
早期生活
戴维森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布卢明顿。毕业于布卢明顿高中。于 1902 年,他获准进入芝加哥大学,并且得到奖学金,能够专心攻读。由于他的天资聪颖,学而不倦,搏得大师罗伯特·密立根的青睐。经过大师推荐,他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讲师。于 1908 年,他满足了芝加哥大学的规定,得到学士学位。他正式转入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研究所。在那里,他的论文恩师为欧文·瑞查森。于 1911 年,物理研究所颁给他博士学位。同年,他与理查森的妹妹夏律第·理查森 ( Charlotte Richardson ) 共结连理 。
职业生涯
后来,戴维森被聘请为卡内基理工学院的副教授。1917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暂时离开了学校,到西部电气公司 ( Western Electric Company ) (后来的贝尔实验室)的工程部门,从事军事科技研究。大战结束后,戴维森接受了西部电气公司提供的永久职位工作,并且获得保证,他有完全的自由从事基本科学研究。他发觉,在卡内基理工学院的教导责任,对他的专心研究有所阻碍 。一直到 1946 年,正式退休前,他都在西部电气公司工作。后来,他又被聘为维吉尼亚大学的研究教授。于 1954 年,他第二次退休。
戴维森-革末实验
当波动入射于一条细缝或光栅时,会出现一种特征效应,称为 衍射 。这与波动运动本身的意义有密切关系。在十九世纪,光波和液体表面的涟漪,这些现像的衍射物理行为就已经建立地相当完备。于 1927 年,戴维森和革末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时候,他们做的一个实验显示出,电子被衍射于镍晶体的表面。这实验确认了量子力学的一个关键思想,德布罗伊假说,物质拥有波动属性。特别地,他们的衍射观察促成了首次成功的电子波长的测量。结果完全符合德布罗伊方程的预测:
其中, λ λ --> {\displaystyle \lambda } 是波长, h {\displaystyle h} 是普朗克常数, p {\displaystyle p} 是电子的动量 。
家庭生活
克林顿和 Charlotte 戴维森生有四位儿女,包括美国物理学家理查·戴维森 ( Richard Davisson ) 。月球的戴维森陨石坑 ( Davisson Crater ) 是因他而命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