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杨廷艺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0
转发:0
评论:0
生平夺取自主权力杨廷艺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爱州人士,曾任交趾静海节度使曲颢的将领。当时,位于中国岭南的南汉与曲氏势成水火,曲颢之子曲承美继位后,于大有三年,930年(《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全书·南北分争纪》作923年),南汉君主刘䶮出兵,擒获曲承美,占领交趾地区,并派骁将梁克正、交州刺史李进驻守,而杨廷艺则获南汉授以爵命,名义上成为了南汉的臣僚。据《安南志略》,刘䶮虽已得胜,但洞悉到“交趾民好乱,但可羁縻而已”,认为当地民众不会服从其统治。而杨廷艺亦为驱逐南汉而作好准备,《大越史记全书》提到,到了大有四年(931年)农历十二月,南汉官员李进向刘䶮告发“杨廷艺养假子三千人,图恢复”,廷艺随即先发制人,攻破李进所在的大罗城,李进逃归。适值南汉派遣程宝(《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隐》作“程宝”,《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全书·南北分争纪》作“陈宝”)率兵赶来,包围杨廷艺,杨廷艺出战,击杀程宝。杨廷艺取得军事...

生平

夺取自主权力

杨廷艺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爱州人士,曾任交趾静海节度使曲颢的将领。当时,位于中国岭南的南汉与曲氏势成水火,曲颢之子曲承美继位后,于大有三年,930年(《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全书·南北分争纪》作923年),南汉君主刘䶮出兵,擒获曲承美,占领交趾地区,并派骁将梁克正、交州刺史李进驻守,而杨廷艺则获南汉授以爵命,名义上成为了南汉的臣僚。

据《安南志略》,刘䶮虽已得胜,但洞悉到“交趾民好乱,但可羁縻而已”,认为当地民众不会服从其统治。而杨廷艺亦为驱逐南汉而作好准备,《大越史记全书》提到,到了大有四年(931年)农历十二月,南汉官员李进向刘䶮告发“杨廷艺养假子三千人,图恢复”,廷艺随即先发制人,攻破李进所在的大罗城,李进逃归。适值南汉派遣程宝(《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隐》作“程宝”,《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全书·南北分争纪》作“陈宝”)率兵赶来,包围杨廷艺,杨廷艺出战,击杀程宝。杨廷艺取得军事胜利后,便自称节度使,领州事。

关于杨廷艺得胜后与南汉的关系,中国学者郭振铎、张笑梅作以下分析:“杨廷艺虽战败南汉军,领有交州。但他深恐南汉再次派大军来攻,为了本身的政权不受威胁,只好臣服南汉,服从南汉的诏谕,接受为交州节度使,刘䶮和杨廷艺之战宣告结束。” 而在交趾方面,杨廷艺与本地的土豪结好,例如把女儿嫁给“世为贵族”的牙将吴权。

遇害

南汉大有十年(937年)农历三月,杨廷艺被牙将矫公羡所杀。矫公羡行凶的原因,则是“恶廷艺所为,起所部攻杀廷艺,而代为节度。” 矫公羡遂向南汉臣服,但其后亦被杨廷艺另一员牙将吴权所杀,并继续争取交趾政权的独立。

部下及牙将

矫公羡,杀害杨廷艺,取而代之,后来被吴权所杀。

吴权,具备智勇,杨廷艺将女儿嫁给他,结成姻亲,后来创立吴朝。

丁公著,丁朝开国君主丁部领之父,为杨廷艺牙将,《安南志略》记载他获廷艺授任“权驩州刺史”(《大越史记全书》则用“摄驩州刺史”一名)。

家庭

子:杨三哥,吴权家臣,后来“僭称平王”。

女:杨氏,杨廷艺将之许配给贵族吴权,吴权称王时立为后。

孙女:杨云娥,曾先后为丁朝和前黎朝皇室

评价

越南史家黎嵩评价杨廷艺有力抵抗外敌,但不能防止内忧:“ 杨正公 念我越土宇,久为南汉所并,收用豪杰,大兴义旅,两败贼将,尽复舆图,然备患无谋,更为义儿所弑。”

越共学者认为,杨廷艺“决心继承曲氏争取民族独立的事业”,最终成功令“(越南)又重新获得了自主权。”

注释

^ 有《宋史》版本写成“杨延艺”,见中华书局校注版《宋史‧外国列传‧交阯》校勘记,14074页。另外,《钦定越史通鉴纲目》亦写成“杨延艺”,见东京大学校合本《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全书‧南北分争纪》,170页。另见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Nôm─《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前编卷之五(Page 121-122)

^ 欧阳修《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隐》,813页。

^ 黎崱《安南志略‧五代时僭窃》,278页-279页。

^4.04.1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全书·南北分争纪》,170页。

^ 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第三编第七章,239页。

^6.06.16.26.3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全书·吴纪》,172页。

^ 《南汉书》卷十四,转引自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第三编第七章,239页。

^8.08.1 黎崱《安南志略‧五代时僭窃》,280页。

^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全书·南北分争纪》,170-171页。

^ 黎崱《安南志略‧丁氏世家》,282页。

^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丁纪·先皇帝》,179页。

^ 黎嵩《越鉴通考总论》(《大越史记全书》卷首),86页。

^ 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越南历史》第二部分第四章,中译本,第147页。

参考文献

欧阳修. 《新五代史》.北京:中华书局(1995)ISBN 7101003222 (中文) .

脱脱等. 《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95)ISBN 7101003230 (中文) .

黎崱. 《安南志略》.北京:中华书局(1995)ISBN 7101011225 (中文) .

《越史略》(收录于《钦定四库全书·史部》第46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中文) .

(日文) (中文) 吴士连等. 《大越史记全书》.陈荆和编校.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硏究所附属东洋学文献センター(昭和59-61年)(1984-1986).

陈仲金. 《越南史略》(或译《越南通史》).戴可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ISBN 7100004543 (中文) .

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 《越南历史》.北京大学东语系越南语教研室译.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中文) .

郭振铎; 张笑梅. 《越南通史》.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ISBN 7300034020 (中文) .

参见

曲颢

曲承美

矫公羡

吴权

交趾

南汉

刘䶮

五代十国

越南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辽宁杨廷璋
杨廷璋(1688—1772年),字奉峨,汉军镶黄旗人,清朝大臣。世袭佐领。雍正七年,以笔帖式的身份升为工部主事。再迁任郎中。被授为广西桂林知府。乾隆二年(1737年),擢左江道。乾隆十五年(1750年),被升为按察使。乾隆二十年(1755年),迁湖南布政使。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被授为浙江巡抚。乾隆帝南巡,谕曰:“西湖水民间藉以溉田。今闻沿湖多占垦,湖身渐壅,田亩虞涸竭。已开垦成熟者,免其清出,不许再侵占。”廷璋因奏:“此类田地多碍水道,请概令开濬归湖。沿岸栽柳,俾根株盘结,亦可固堤。”又请帑疏濬湖州七十二氵娄,泄水入太湖,免田地被淹。又奏:“仁和、钱塘、萧山三县江塘视海塘例,以二十丈为准,按段编号立石。仁、钱二县江塘民房,堤岸外馀二十馀里,视海塘例,每里设堡夫一,建堡分防。”均从之。又请开台州黄岩场沿海地,近场归灶,近县归民。户以百亩为率,分限起科,得腴产十万亩。奏入,嘉许。乾隆二...
· 杨廷昭为何被称为“杨六郎”
杨六郎是“杨家将”中最熟知的人物了。电视剧,戏曲,小说中无处不在,男女老少都知道。《宋史·杨业传》中,这样记载他的儿子情况:“(杨)业既殁,朝廷录其子供奉官(杨)延昭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杨)延浦、(杨)延训为供奉官,(杨)延瑰、(杨)延彬并为殿直。”可见,真实历史中杨业的儿子,并非演义、戏剧所说的七个儿子加一个义子的“七郎八虎”,总共只有六个儿子,除了跟随杨业战死在抗辽战场上的杨延玉以外,其中只有杨延昭最有名。杨业其余四子,都是恩荫小官,日后也默默无闻。杨延昭,原名叫杨延朗。他的改名,和父祖一样,也是出于避讳。我看过众多今人研究文章,说到他的改名,都是引用本传的史料:“因避‘圣祖’讳,改名延昭”。对于“圣祖”是谁,皆语焉不详,大家想当然认为“圣祖”是赵匡胤的爷爷或者太爷什么的。其实,赵氏皇族的这个“圣祖”,直道宋真宗时代才出现,是宋真宗自己瞎编出来的。宋真宗在和辽国签订澶渊...
· 景泰蓝工艺曾是奢华的宫廷艺术
景泰蓝在历史上是国宝级的重器,曾经比玉石珠宝都贵重。长期以来,由于品种单调,批量生产,在市场上一度冷寂。近年来,中国收藏礼品网景泰蓝在创新中重放异彩,作品精湛,极具收藏价值。景泰蓝是京城工艺美术的奇葩,也是与玉雕、牙雕、花丝镶嵌、金漆镶嵌、雕漆、内画、漆画齐名的工艺美术“燕京八绝”之一。景泰蓝,也叫珐琅。古代生产景泰蓝的工厂就叫珐琅厂。珐琅是译音,珐琅的工艺最早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珐琅自元代传入中国,先进入广州,广州人当时把珐琅也称为“佛郎”、“佛林”,后来逐渐地称为“珐琅”,珐琅也传到了日本,日本叫“七宝烧”。到了明代,中国在珐琅制作上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在景德年间,由于皇帝酷爱珐琅,其制造工艺日趋成熟,形成了具有中国工艺特色的珐琅艺术。珐琅的品种也日渐丰富,除了盒、盆、碗、烛台等日用品以外,还有花觚、鼎、尊等大的摆件;装饰图案更是多姿多彩的人物、花鸟、动物、果实、风景等;最为重要的是创...
· 杨
· 杨
杨姓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中文名杨姓类型中华姓氏得姓始祖杨伯侨郡望弘农郡、天水郡、河内郡等堂号弘农堂、关西堂、四知堂等代表人物杨坚、杨万里、杨利伟等发源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目录1历史发展?起源始祖?迁徙传播2人口分布3姓氏文化?郡望堂号?宗祠对联?家谱文献?字辈排行4姓氏名望杨姓历史发展杨姓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