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尉礼贤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3
转发:0
评论:0
生平1899年,尉礼贤来到德属胶澳青岛传教。他对于道教与儒教有很深的兴趣,结识劳乃宣后,从他身上学到易经及一些全真教典籍。1901年10月,由德国、瑞士同善会出资,尉礼贤创办了礼贤书院,并以其名命名。由于办学有功,1906年被清廷封为道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尉礼贤全家被迫返回德国本部,任教于法兰克福大学,成为首席汉学家。1930年,于德国斯图加特逝世。著作他曾翻译多本经典。如将《太乙金华宗旨》及《慧命经》译为德文《黄金之花的秘密》:〈道教内丹学引论〉。启发了荣格集体无意识的理论。又如翻译孔子及其弟子之《论语》。延伸阅读Hentze,Carl.RichardWilhelm.ArtibusAsiae.1930,3(4):232–5(法语).(法文)Pelliot,Paul.Nécrologie–RichardWilhelm.T"oungPao.1930,27(2/3):237–9.Lack...

生平

1899年,尉礼贤来到德属胶澳青岛传教。他对于道教与儒教有很深的兴趣,结识劳乃宣后,从他身上学到易经及一些全真教典籍。1901年10月,由德国、瑞士同善会出资,尉礼贤创办了礼贤书院,并以其名命名。由于办学有功,1906年被清廷封为道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尉礼贤全家被迫返回德国本部,任教于法兰克福大学,成为首席汉学家。

1930年,于德国斯图加特逝世。

著作

他曾翻译多本经典。如将《太乙金华宗旨》及《慧命经》译为德文《黄金之花的秘密》:〈道教内丹学引论〉。启发了荣格集体无意识的理论。又如翻译孔子及其弟子之《论语》。

延伸阅读

Hentze, Carl. Richard Wilhelm. Artibus Asiae. 1930, 3 (4): 232–5 (法语). 

(法文)Pelliot, Paul. Nécrologie – Richard Wilhelm. T"oung Pao. 1930, 27 (2/3): 237–9. 

Lackner, Michael. "Richard Wilhelm, a "Sinicized" German Translator." (Archive) In: Alleton, Vivianne and Michael Lackner (editors). De l"un au multiple: traductions du chinois vers les langues européennes Translations from Chinese into European Languages. Éditions de la 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Les Editions de la MSH,FR), 1999, Paris. p. 86-97. ISBN 273510768X, 97827351076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尉氏三贤之首尉缭及《尉缭子》
尉氏三贤之一的尉缭,姓尉,名缭,就是魏(梁)惠王时的尉缭(也就是明嘉靖《尉氏县志》记载的尉缭),著《尉缭子》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其生卒年不可考。尉缭于公元前320年来到大梁,公元前319年,即尉缭来大梁的第二年,魏惠王卒(《史记-魏世家》)。秦始皇十年(公元前236年),又一个叫缭的历史人物来到秦国,始皇任命其为国尉,也称尉缭(《秦始皇本纪》),但和魏惠王时的尉缭不是一个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杂家》:“《尉缭子》二十九篇,六国时人。”《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兵形势》:“《魏缭》三十一篇。”今存《尉缭子》五卷共24篇,据华陆综考证今本《尉缭子》是《汉书·艺文志·杂家》著录的《尉缭子》而非兵形势家著录的《尉缭》。由于北宋元丰年间列入《武经七书》,明清学者遂误为杂家《尉缭子》已佚失(华陆综《尉缭子注译》)。陈玖《七子兵略》注曰:“尉姓,缭名,魏人,乃鬼谷之高弟。善理阴阳,深达兵法,与...
· 什么才叫真正的礼贤下士!
中国古代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大批贤明的君主。尽管封建制度不够完美,不像今天的共和,人人平等。但是,在那个年代,君王们已经做到了最好了。但是,光靠他们自己就够了吗?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的辅助,还需要有人来指出缺点,自己在改正。明君和昏君最大的区别并不是自己有没有缺点,有没有做错事,而在于他们知道自己错了之后,会不会改正。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历史上最有名的真正做到礼贤下士的人。春秋时期,是一个非常乱的时期。各个诸侯之间谁也不服谁,都在想着相互讨伐。都知道,春秋一共有五个霸主,齐桓公是第一个霸主。那么齐桓公是怎么当的上春秋首霸的呢?原来他在历经千辛万苦回到齐国,继承了王位之后,没有杀掉曾经在自己逃亡上追杀自己的人管仲,而且还重用了管仲。管仲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在他的治理下,齐国开始变得日益强大起来。说完春秋时期的齐国,再来说一说战国时期的齐国。众所周知,战国时期,...
· 人才典故:礼贤下士
一天,齐桓公与管仲在宫内商讨要征伐莒国的事,还没行动,已在外面传开。管仲提醒桓公:“宫中必有高人。”桓公寻思了一下,说:“是的,白天雇来干事的人中,有一个拿石杵舂米,眼睛向上看的,一定是他吧?”那人叫东郭邮,等他来到齐桓公跟前,齐桓公把他请到上位坐下,问他说:“是你说出我要伐莒的吗?”东郭邮果敢地说:“是的,是我。”齐桓公说:“你是如何知道的?”东郭邮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表情,悠悠欣喜是庆典的表情,忧郁清冷是服丧的表情,红光满面是打仗的表情。白天我看见君主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是打仗的表示,看君主口型应是言莒国,君主举起手远指,也是指向莒国的方向,我私下认为小诸侯国中不服君主的只有莒国,因此我断定你是在谋划伐莒。”齐桓公听言欣喜地说:“好!你从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上断定大事,了不起!我要同你共谋事。”不久,齐桓公就提拔了东郭邮,委以重任。正是齐桓公如此礼贤下士,才为其霸业蓄备了大量的有用人才。...
· 趣味战国——魏斯礼贤下士
?公元前445年,晋国魏氏宗主魏驹去世,其子魏斯即位。这位年轻的宗主环顾四周,很快发现自己的日子不好过。日子不好过,倒不是因为穷。赵、魏、韩三家分晋,赵氏获得的领土最多,魏氏排在第二,无论如何不算少。而且魏氏领有的土地,包括河东(今山西黄河以东)、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和河南(今河南黄河以南地区),当时统称“三河”,土壤肥沃,良田众多,人口密集,是极为富庶的地区。问题是,这些富庶之地的面积都不算太大,而且互不相连,还与齐、秦、赵、韩、郑、卫等势力犬牙交错,一旦发生战事,魏氏将四面受敌,首尾难顾。魏斯就像一个家财万贯却没有围墙的土财主,必须时刻盯紧自己那几口装满珠宝的箱子,生怕它们被别人拿走。而不幸的是,他的邻居中有那么几位,老早就盯上了他的珠宝,只要逮着机会就闯进来偷,偷不成就抢——这样的日子,你说他能过得开心吗?最让魏斯头疼的,就是西方的秦国。自秦穆公年代开始,秦国便觊觎三河土地,只是畏...
· 尉氏县名来历:尉(wei)氏为啥读尉(wei)氏而不读尉(yu)氏!
这个“尉(wei)”字,是个多音字,通常情况下,作为官职的称谓时读“wei”,比方说国尉、廷尉;作为姓氏的时候,它读“yu”,比如说“尉迟公”。这“尉氏”作为地名,听起来倒像是和一个人有关,那它为什么读“wei”而不读”yu”呢?在郑州、开封、许昌三市形成的“金三角”地带,有个县城叫尉(wei)氏。翻山越岭,跨越省市,在新疆,一个拥有大片大片胡杨的县城叫尉(yu)犁。时空转换。历史上有一个驰骋疆场、征战南北的唐朝名将,他被中国人称之为“门神”,名叫尉(yu)迟恭。在早于唐朝几百年的战国时代,在尉氏,有一个帮助秦朝统一天下的军事家,他叫尉(wei)缭。这些不相干的地名和人物似乎不该放在一起,但他们却因同一个字被联系起来,这个字就是“尉”(wei)字,也读尉(yu)。尉(wei)氏、尉(yu)犁、尉(yu)迟恭、尉(wei)缭,这样看来,无论是wei还是yu,它们都可以被用于地名和姓氏。那这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