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公孙段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7
转发:0
评论:0
赋诗享礼前546年,郑简公在垂陇设享礼招待晋国中军将赵武,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太叔、印段、公孙段跟从郑简公参与享礼。赵武说:“七位跟从着国君,这是赐给我光荣。请求诸位都赋诗以完成国君的恩赐,我也可以从这里看到七位的志向。”公孙段赋了《桑扈》。赵武说:“‘不骄不傲’,福禄还会跑到哪儿去?如果保守住这些话,即使想要不接受福禄,能行吗?”享礼结束,赵武对叔向说:“伯有将要被杀了!其余的人都是可以传下几世的大夫。”诸侯之会前544年六月,孟孝伯和晋国的荀盈,齐国的高止,宋国的华定,卫国的世叔仪,郑国的子太叔、公孙段,曹国人,莒国人,滕国人,薛国人,小邾国人为杞国筑城墙。受邑为卿前543年,子产担任郑国为政,有事情要公孙段去办,就送给他城邑。子太叔问:“国家是属于大家的,为什么单独给他送东西?”子产答道:“要没有欲望确实是很难。满足了他的欲望,让他去办事情而取得成功。这不是我的成功,难道是别人...

赋诗享礼

前546年,郑简公在垂陇设享礼招待晋国中军将赵武,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太叔、印段、公孙段跟从郑简公参与享礼。赵武说:“七位跟从着国君,这是赐给我光荣。请求诸位都赋诗以完成国君的恩赐,我也可以从这里看到七位的志向。”公孙段赋了《桑扈》。赵武说:“‘不骄不傲’,福禄还会跑到哪儿去?如果保守住这些话,即使想要不接受福禄,能行吗?”享礼结束,赵武对叔向说:“伯有将要被杀了!其余的人都是可以传下几世的大夫。”

诸侯之会

前544年六月,孟孝伯和晋国的荀盈,齐国的高止,宋国的华定,卫国的世叔仪,郑国的子太叔、公孙段,曹国人,莒国人,滕国人,薛国人,小邾国人为杞国筑城墙。

受邑为卿

前543年,子产担任郑国为政,有事情要公孙段去办,就送给他城邑。子太叔问:“国家是属于大家的,为什么单独给他送东西?”子产答道:“要没有欲望确实是很难。满足了他的欲望,让他去办事情而取得成功。这不是我的成功,难道是别人的成功吗?对城邑有什么爱惜的,它又跑的到哪里去?”子太叔又问:“四方邻国将怎么看待我们?”子产说:“这样做不是为了互相违背,而是为了互相顺从,四方的邻国对我们有什么可责备的?《郑书》有这样的话:‘安定国家,一定要优先照顾大家族。’姑且先照顾大家族,再看它归向何处。”不久,公孙段因为恐惧而把封邑归还,最终子产还是把城邑给了他。伯有死了以后,郑简公让太史去册命公孙段做卿,公孙段辞谢。太史退出,公孙段又请求太史重新发布命令,命令下来了再次辞谢,像这样一连三次,才接受策书入朝拜谢。子产因此讨厌公孙段的为人,但担心他作乱,就让他居于比自己低一级的地位。

嫁女

前541年春,楚国的令尹公子围去郑国聘问,同时娶了公孙段的女儿为妻。

薰隧之盟

前541年六月初九,由于公孙楚作乱的缘故,郑简公和大夫们在公孙段家里结盟。子皮、子产、公孙段、印段、子太叔、驷带在闺门外边私下结盟,盟地就在薰隧。子晳硬要参加结盟,让太史写下他的名字,而且称为“七子”。子产并不加讨伐。

有礼受州

前539年四月,郑简公前往晋国,公孙段作为相礼,十分恭敬谦卑,没有违背任何礼仪。晋平公称赞公孙段,把策书授予他,说:“子丰在晋国有过功劳,我听说了以后不会忘记。赐给你州县的土田,以报答你们过去的功勋。”公孙段再拜叩头,接受了策书而去,君子评价说:“礼仪,大约是人所急迫需要的吧!公孙段如此骄傲,一旦在晋国表现有礼,尚且承受了它的福禄,何况始终都有礼仪呢?《诗经》说,‘人没有礼仪,为什么不快点死’,说的就是这个吧!” 丰氏原来去晋国的时候住在韩氏家里,公孙段得到州县,是韩起为了自己再次取得州县,在晋平公面前为公孙段请求的。

死鬼事

前536年二月,有人梦见伯有披甲而行,说:“三月初二,我将要杀死驷带。明年正月二十七日,我又将要杀死公孙段。”到三月初二那一天,驷带死了,国人十分害怕。前535年正月二十七日,公孙段死了,国人就越来越恐惧了。下一月,子产立了公子嘉的儿子公孙泄和伯有的儿子良止做大夫,来安抚伯有的鬼魂,事情才停了下来。

注释

^《春秋经传集解·襄公二十七年》:《桑扈》,《诗·小雅》。义取君子有礼文,故能受天之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段姓起源考辨之――段国
段姓起源考辨之――段国河南段姓文化研究学者段更新先生经过多年研究,提出段姓源于殷商封国段国,乃以国为姓的观点。其依据当来自于南宋罗泌《路史・国名纪丁・商氏后》所载“黎、比、髦、A、段、瓦、铁七国,并出世本”及清王谟《世本》辑本“黎、比、髦、A、段、瓦、铁七国,皆子姓”、秦嘉谟《世本》辑本“殷、时、来、宋、空同、黎、北旄、目夷、A、段、瓦、铁,子姓”等记载。《世本》是第一部由先秦史官修撰的全面、系统的专记氏姓的著作。《世本》共十五篇,南朝时已缺《谥法》一篇,唐朝时又有更多篇目散佚,至南宋之际,《世本》亡佚。今天的《世本八种》,乃清中叶以后王谟、孙冯翼、陈其荣、秦嘉谟、张澍、雷学淇、茆泮林、王梓材等所辑的辑佚本。王谟、秦嘉谟、张澍、雷学淇、茆泮林、王梓材所辑《世本》之“氏族篇”皆载:“段,子姓,商(殷)后氏(国)。”而孙冯翼、陈其荣辑本则载:“殷、时、来、宋、空同、黎、比髦、目夷、萧,子姓。”...
· 段荣
生平北魏安北府司马段连之子。因是豪门,被迁至北边,就安家于五原郡。段荣自幼好历算星术,专意天文。北魏正光初年他观察天文现象,认为不到十年,就有大乱了。六镇之乱兴起,段荣就和同乡故老及妻儿南下,来到平城。遇上杜洛周作乱。段荣和高欢谋议杀害杜洛周,失败后投靠尔朱荣。后段荣和高欢一起起兵,任行台右丞、西北道慰喻大使,出使晓谕官民。高欢攻打邺城,段荣留守信都郡,任镇北将军、定州刺史。在邺城未攻下时,军需物资都由段荣补给。高欢入洛阳,以段荣之功封他为姑臧县侯,食邑八百户。转任瀛州刺史。段荣之妻娄信相是高欢之妻娄昭君(武明娄皇后)的姐姐,段荣因为自己是高欢的亲族,拒绝诸将推荐不去瀛州赴任。后任行相州事,又改任济州刺史。536年,行泰州事。段荣性格温和,为政宽容,得到官民的爱戴。高欢攻打关中,段荣以为时尚早反对。高欢在渭曲战败,说:“我不采纳段荣的意见,弄到这个地步。”537年,段荣任山东大行台、大都督...
· 段姓
源出汉族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武公之子叔段的后代。据《史记·老子列传》所载,老子之子宗,春秋时为魏国将领,受封于段干。后代改姓段。儒家学者段干木,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出自殷姓,晋朝殷浩后裔被奸人所害而族灭,为避祸而改姓段。少数民族出自五胡十六国时期段部鲜卑后裔。出自白族,据《姓氏寻源》所载:“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为云南刺史,本出武威。”名人段颎:东汉名将,累官至太尉,号“凉州三明”。段煨:汉末军阀,官至大鸿胪、光禄大夫。段巧笑:三国发明家。段随:五胡十六国时期西燕君王。段部鲜卑诸位首领。段韶:北齐重要军事人物,官至太尉、相国。段志玄:唐朝军事人物。段成式:唐朝作家。大理皇族:段玉裁:清朝语言学家。段学复:数学家。
· 印段
生平前551年九月,子张得病后把封邑还给郑简公,召来室老、宗人立儿子印段为继承人。让印段裁减家臣,祭祀从简。一般祭祀用一只羊,大型祭祀用少牢,只留下供于祭祀的土地,其余全还给公室。子张对印段说:“我听说,生于乱世,地位尊贵却忍受贫穷,不向百姓索求,就能在其他人之后灭亡。你要恭敬事奉国君和卿大夫们。恭敬警戒能使人生存和发展,而不是富有。”九月廿五日,子张去世。前546年,弭兵之会后赵武返国路过郑国时,郑简公在垂陇设享礼招待赵武,郑国的卿:子展(公孙舍之)、伯有(良宵)、子西(公孙夏)、子产(公孙侨)、子太叔(游吉)、公孙段、印段随郑简公参与享礼。赵武请求郑国诸卿赋诗,完成郑简公的恩赐,自己也通过赋诗观察七位的志向。”印段赋《蟋蟀》这首诗。赵文子说:“好啊,这是保住家族的大夫!我有希望了。”享礼结束,赵文子对叔向说:“伯有将要被杀了!(除了伯有)其余的人都是可以传下几世的大夫。子展也许是最后灭...
· 公孙侨
名侨(?-前522)字子产,又字子美,郑国贵族,与孔子同时。他是郑穆公的孙子,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公孙侨、郑子产。他自郑简公时(前554)被立为卿,公元前543年到522年执掌郑国国政,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子产没有著述传世,他的言行事迹,主要载于《左传》、《史记》等书籍。子产是一个刚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封建贵族,为了保持贵族的某些特权,他不但不公开反对周礼,反而赞美它,甚至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但是,子产执政后,却进行了一系列违反周礼而有利于封建化的改革,在个别问题甚至带有比较激进的法家色彩。因此,他的法律思想具有折中于礼、法之间的特征。子产的在法律上所做出的贡献主要有:①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②提出“以宽服民”、“以猛服民”的主张。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