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玛雅文明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55
转发:0
评论:0
简介玛雅文明,是现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国家的丛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却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玛雅文明与阿兹特克帝国(位于中美洲)、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并列为美洲三大文明。起源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结论是,印第安人(其中包含玛雅人)的祖先是由亚洲跨越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亚洲的蒙古人种与美洲人祖先没有渊源关系。南美才有蒙古人。在第四纪的一些时间里,尤其是在最后一次冰河期,海面下降了大约130-160米,水深只有几十米的白令海峡袒露出了一座陆桥,连接起了亚洲东北部和美洲西北部,成为亚、美两洲的天然通道。当时以猎取猛犸、鹿类为生的亚洲东北部猎人很有可能尾随这些动物穿过白令海峡大陆桥来到了美洲,成为美洲远古文明的始祖(包括玛雅文明)。玛雅人印第安人的祖先移入美洲不是一次,而是分批陆续到达美洲的,然后又经过长期的...

简介

玛雅文明,是现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国家的丛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却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

玛雅文明与阿兹特克帝国(位于中美洲)、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并列为美洲三大文明。

起源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结论是,印第安人(其中包含玛雅人)的祖先是由亚洲跨越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亚洲的蒙古人种与美洲人祖先没有渊源关系。南美才有蒙古人。

在第四纪的一些时间里,尤其是在最后一次冰河期,海面下降了大约130-160米,水深只有几十米的白令海峡袒露出了一座陆桥,连接起了亚洲东北部和美洲西北部,成为亚、美两洲的天然通道。当时以猎取猛犸、鹿类为生的亚洲东北部猎人很有可能尾随这些动物穿过白令海峡大陆桥来到了美洲,成为美洲远古文明的始祖(包括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

 玛雅人

印第安人的祖先移入美洲不是一次,而是分批陆续到达美洲的,然后又经过长期的不断迁移与推进,最终散布到美洲全境。美洲印第安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进入美洲的时间不同,背景各异,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许多不同语言、不同习俗、不同文化的部落。

印第安人经过两万多年的分化,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语言据资料记载,其中尤以分布广泛的印第安人最为明显,并产生过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等著名的美洲文明。

地理

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全盛期疆域

玛雅人的面积也扩展到整个中美洲北部地区,包括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北部及洪都拉斯西部现今的国家。

一般分为三个松散定义的区域:太平洋南部的低地,高地和北部低地的玛雅地区,玛雅高地,包括所有在危地马拉和恰帕斯高地升高地形。南部低地位于南部高地,并纳入了墨西哥恰帕斯州,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的南部海岸的国家的一部分。北部低地涵盖所有的尤卡坦半岛,包括墨西哥尤卡坦州,坎佩切州和金塔纳罗奥,危地马拉佩滕省,伯利兹国。塔瓦斯科和恰帕斯,墨西哥州的部分地区也包括在北部的低地。

历史

依中美洲编年,玛雅文明被划分为三个时期:

前古典期:公元前2600年-公元250年

古典期:公元250年-800年

后古典期:公元900年-16世纪

传说玛雅人在公元1000年前就开始建造宗教性建筑,最早的遗迹是由一些简单的土坟所组成,后来才进一步演化为金字塔。早期的玛雅文明似乎曾经受到更早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奥尔梅克文明在将他们的文化传播到今日的尤卡坦半岛以后,便衰败灭亡,原因不明。

玛雅文明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后人所绘)

公元前200年至公元800年左右是玛雅文化最兴盛的时期,是为古典期 。玛雅人在以热带雨林为主的地区发展了数百座城市,蒂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估计在最鼎盛时,这里有10-20万居民。他们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的、城市集中的城邦。其中最为显著的遗迹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字塔,和伴随它们的皇宫。其他重要的考古学遗迹还有雕刻石板,这些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成就。帕伦克是古典期最美丽的玛雅城市,以至人们甚至将它誉为“美洲的雅典”。另外一座著名的城市叫做科潘,从现代遗迹的规模来看,可以把蒂卡尔、科潘和帕伦克视为玛雅文明古典时期最大的三个城邦。

公元九世纪开始,中玛雅地区的城邦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崩坏,大量的都市被遗弃,许多王朝都结束了,并转往北部发展。古典期玛雅文明的衰弱原因现在仍然是历史学家研究的课题,但可能由以下事件一同导致:死伤惨重的区域性战争、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的土地退化 、干旱。 这个时期被称为后古典期,奇琴伊察城和乌斯马尔城等北部都市的活动逐渐增加。在南部低地的城市不再有人立纪念碑以后,北尤加敦半岛上的主要都市很长一段时间仍有人居住。到公元10世纪至11世纪末期,许多曾经繁荣的玛雅城市均被遗弃,并被丛林所覆盖。

古典期末期,以奇琴伊察为首,尤卡坦半岛北部热带草原兴起一些玛雅城邦,这时开始史学上称作玛雅文明后古典期 。奇琴伊察城邦政权于公元1221被推翻,继之以玛雅潘为首的城邦联盟。1441年,玛雅潘政权因内乱而瓦解。当哥伦布在公元1492年到达美洲大陆时,玛雅人的地区实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玛雅文明

 迪亚哥·德·兰达(Diego de Landa)主教

公元1523年末,西班牙征服者埃尔南·科尔特斯命其部将阿瓦拉多征服玛雅城邦,并建立危地马拉城,治理安地瓜,开始殖民玛雅地区。西班牙人所带来的天花和霍乱等外来疾病也在未来100年内使百分之九十的玛雅人死亡。而玛雅人的反抗一直到1697年被西班牙帝国攻陷为止。

许多玛雅文献被当时保守的基督徒视为异端,被天主教传教士与神父销毁,并处死认识它们的玛雅人从而丧失了许多可解读玛雅文明的重要资料,全世界目前只存有3份刻本,或是4份刻本碎片:德累斯顿刻本,马德里刻本,巴黎刻本,格罗里刻本(格罗里刻本真实性备受质疑)。而销毁玛雅文献的人物之一是迪亚哥·德·兰达(Diego de Landa)主教,他在1562年7月下令销毁 。

经过百年衰败动荡之后,玛雅各城邦都湮没在热带丛林之中。直到公元1839年,美国考古学家史蒂芬斯(John Lloyd Stephens)和英国画家加瑟伍德(Frederick Catherwood)循着传说发现科潘,这两位冒险家将他们对科潘这座荒城的印象记载下来。

玛雅城邦

蒂卡尔

玛雅文明

  蒂卡尔遗址

蒂卡尔是玛雅文明的文化和人口中心之一。这里最早的纪念碑建造于公元前四世纪。城市在玛雅古典时期——大约公元200年到公元850年左右,达到顶峰。

蒂卡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起先它只是个二流城邦,奉北部城邦米拉多为盟主,蒂卡尔可能从公元二世纪开始奉行与中美洲当时的大国提奥提华坎友好的政策,并取得成功使自己国力大涨,从而成为玛雅世界最强大的城邦之一。

八、九世纪之后,蒂卡尔与同一时期其他玛雅城邦一样迅速衰落,在十世纪末,蒂卡尔被彻底遗弃在丛林中。

帕伦克

玛雅文明

  帕伦克遗址

早期的帕伦克历史可以追溯到奥尔梅克文明时期,奥尔梅克文明可能在此建立过一个王朝。玛雅文明古典时期,帕伦克是玛雅西部地区一个大邦,已知最早的统治者是K"uk B"alam I,他于公元431年3月11日登上帕伦克的王位。

进入九世纪以后,同古典期玛雅文明的其他城邦一样,帕伦克城市迅速衰落,并永远地被遗弃在了丛林之中。

卡拉克穆尔

玛雅文明

  卡拉克穆尔遗址

卡拉克穆尔是玛雅中部地区大国,与另一个大国蒂卡尔保持着互相竞争对立的关系。卡拉克穆尔可能于公元五世纪时立国,公元六世纪之前,蒂卡尔强大,是中部玛雅地区的实际霸主。562年Sky Witness国王继位,与邻国卡拉阔尔(Caracol)结成同盟,打败蒂卡尔,卡拉克穆尔一跃成为中部玛雅地区新的霸主。599年和611年,卡拉克穆尔两次打败玛雅西部地区大邦帕伦克,不久以后,帕伦克在国王巴加尔二世统治下,重新强大,限制了卡拉克穆尔向西的发展。

从Tajoom Uk"ab" K"ak"王(622年至630年在位)、Yuknoom Head(630年至636年在位)到Yuknoom the Great(636年至686年在位)是卡拉克穆尔的鼎盛时期。Tajoom Uk"ab" K"ak"为王时,于公元626年两次与邻国纳兰永(Naranjo)交战,均获大胜。631年,Yuknoom Head在位时,再次打败纳兰永,处死了纳兰永的国王。七世纪起,蒂卡尔重新强大,卡拉克穆尔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公元695年,被蒂卡尔的阿赫卡王打败,蒂卡尔重新成为中部玛雅地区的霸主。卡拉克穆尔政权迅速衰败,但作为一个玛雅城邦,直至九世纪至十世纪才与其他玛雅城邦一样,不明原因地被永远遗弃在丛林之中。

科潘

早于公元前1100年,科潘河谷地就有人居住,但是约公元前300年后的四五百年间,在其他玛雅城邦蓬勃发展之时,科潘却没有什么发展,直到公元200年前后科潘城邦才开始发展起来。

考古学家在科潘发现一座圣坛,称之为“圣坛Q(Copán Altar Q)”,上面刻画有16位人物的形象,后来的研究表明这是16位科潘国王的形象。

公元426年,亚克库毛开启了强大的科潘王朝,他也是“圣坛Q”上所刻画的第一位国王。虽然他可能并不是科潘真正的第一位国王,但是他在后来肯定有着极崇高的地位。到了公元628年,“烟豹王”即位,他在位时间长达67年,是科潘王朝的鼎盛时期,这时的科潘拥有广阔的领土,成为一个“帝国”。他同玛雅西部的大城邦帕伦克联姻,并且在科潘大兴土木,兴建了大量的纪念碑。今天的考古学家正是通过这些纪念碑,得以了解科潘的历史。

进入公元九世纪的科潘,同玛雅文明古典期的所有其他城邦一样,突然衰落,并且永远的被遗弃在了丛林之中。

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在公元600年左右即玛雅古典时期中期是当地的重要城市,但其最大的发展和影响力巅峰则出现在中部低地和南部玛雅城市衰落之后。公元约987年,托尔特克国王Quetzalcoatl(即羽蛇神之意)带领军队从中部墨西哥来到这里,并与本地玛雅盟友一起将奇琴伊察作为了自己的首都,及第二个图拉(Tula)。这一时期的艺术和建筑因此呈现有趣的玛雅和托尔特克混和风格。

玛雅史料记载,1221年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和内战,考古学证据也显示市场和武士神庙的木制屋顶在大约这一时间被烧毁。奇琴伊察随着尤卡坦的统治中心移往玛雅潘而开始衰落。奇琴伊察虽然未被完全放弃,但城市的人口减少了,也没有再兴建新的大型建筑。

波南帕克

波南帕克是玛雅文明的城市之一,位于墨西哥的恰帕斯州。考古学家曾在这里发现精美的壁画与国王的石棺,而遗迹的建筑可以追溯至古典早期。

科巴

科巴(Cobá)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的一个玛雅文明的城市遗址,位于加勒比海岸以西40公里,图卢姆西北44公里,奇琴伊察以东90公里。

科巴位于热带雨林深处,由五个潟湖环绕,中心地区与周边散落的建筑由放射状的道路连通,这些道路最远甚至延伸至加勒比海长达100公里以上。遗址内的重要建筑有高达42米的“大金字塔”Nohoch Mul,这是玛雅文明中最高的建筑,科巴的鼎盛期据推测约有五万住民或者甚至更多。这一地区的建筑覆盖了约80平方千米。到1世纪为止一直被大规模的农业人口所控制。根据7世纪的玛雅文字记录来看,科巴的主要建筑多建于公元500-900年间古典的时期中后期,但是科巴在此后一直有新的建筑被建起,而古老的建筑也一直被修复,这样的状态一直维持到14世纪西班牙人到来之前。

基里瓜

基里瓜遗址(Quiriguá)是位于危地马拉东南部伊萨瓦尔省的古玛雅遗迹。它沿莫塔瓜河下游、占地约3平方公里,属于中型遗址,其中礼仪中心位在距北岸1公里处。玛雅古典时期时,基里瓜坐落于几条重要贸易路线的交点。遗址的卫城内建有200座建筑、约始于公元550年,八世纪时开始兴建大型建筑。所有工程在约公元850年停止动工,仅在后古典时代初期短暂复工。基里瓜遗址和邻近的古典时期城市科潘拥有相同的建筑与雕塑风格,历史发展也紧密相依。

多斯皮拉斯

多斯皮拉斯((Dos Pilas))建立于公元629年,本来是古代玛雅城邦蒂卡尔的一个军事前哨。蒂卡尔王派自己的弟弟来统治这里。台阶上的文字说,多斯皮拉斯王与蒂卡尔王长年结盟。但后来卡拉克穆尔城邦从北方前来征服了多斯皮拉斯。变节投诚的多斯皮拉斯王向蒂卡尔发动了长达十年的战争,并获得了胜利。他率领军队洗劫蒂卡尔,把那里的国王、自己的亲兄弟杀死祭神。此后,多斯皮拉斯以卡拉克穆尔为靠山,四处征战,成为一方霸主。这时的玛雅文明眼看就要走向更高的组织形式,巩固成为单一的大帝国。然而,蒂卡尔在被洗劫后又卷土重来,打垮了卡拉克穆尔。

整个玛雅世界,从此进入了激烈的小规模战争时期,并最终导致了玛雅文明的衰败。多斯皮拉斯古城在公元760年被遗弃,从此一蹶不振。

文明特点

玛雅文明属于新石器文明,玛雅人当时还没有青铜器,更不用说铁器,但有陶器和石器的制作。

玛雅文明

  1892年的芬兰火耕

玛雅人掌握高度的建造技术,虽然他们不会使用铜铁,也跟其他印地安人一样不会使用轮车。车轮的概念虽然在陶器以及一种小玩具等文物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用化。但是却创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

玛雅建筑以阶梯金字塔祭坛为主,以石灰岩为材料。不仅有神庙和陵墓的用途,更是天文学的测量、观测工具。

农业以玉米为主食,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没有牛马猪羊,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种植玉米及其他农作物。玛雅人除了种植农作物,同时也有打猎。

玛雅人精通数学,采用二十进制,发现并使用了“零”的概念,并用到“亿”。掌握高度的数学和天文历法知识。已知地球、金星等天体的规律运行。

玛雅人使用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玛雅独特的历法体系由三种历法组成——神历、太阳历、长纪历。

文化

社会

社会阶级分为贵族(almehenob)、祭司(ankinob)、平民(ah chembal)、奴隶(ppencatob)。

玛雅妇女穿着如麻袋的直筒裙,颈部开口有绣样;出门时披上围巾裹住脸到。一般男子穿着遮羞布、披肩、凉鞋、头饰。贵族、祭司的衣饰上有贝壳、兽皮、颜料、羽毛、挂件等。

艺术

玛雅文明

卡拉克穆尔的编号51石柱,估建于公元731年;它是该城保存最好的石柱遗迹,上则描绘著国王Took" K"awiil

许多人认为古典时期玛雅艺术在古代美洲文明中是最成熟和美丽的。帕伦克的雕刻和浮雕以及科潘的塑像被认为是最完美的,展现了古典玛雅人的优雅和准确的观察力。现代人只能从葬礼中的陶器来了解古典玛雅的进阶绘画;另外在波南帕克的一栋建筑意外保存了古代壁画。他们发明的一种蓝色颜料玛雅蓝由于它的独特化学性质而得以保存数千年。从一些玛雅文献中,人们发现玛雅是少数文明中,艺术家会在他们的作品上署名的。此外,玛雅人也跟中国人一样喜爱玉器,玛雅的玉器非常精美,丰富。玛雅石柱是古中部美洲玛雅文明所遗留下来的遗迹。遗迹包括雕刻精美的高大石柱,底部通常设有圆形石盘,实际功能不明。

文字

玛雅文明

  玛雅象形文字

最早的玛雅象形文字记载可追溯至前三世纪,并逐渐普及玛雅地区。玛雅人是美洲唯一发明文字的民族,让许多玛雅文化的历史保存下来。此外,玛雅与其他美洲文明进行的交流,也可以得知其他美洲文明的一些资料,如提奥提华坎文明与蒂卡尔的密切关系。

使用独特的象形文字,是将神明的头像加以夸张化和抽象化而制成。玛雅文字似汉字。是象形文字和声音的联合体,玛雅雕刻文字既代表一个整体概念,又有各自独特的发音。这类似于日语中的汉字与假名的关系,如玛雅文中的“盾”(pakal)既可以写成一个表意的象形单字,也可以分成三个表音文字“pa”,“ka”,“la”。其中,“la”的元音是根据俄国学者尤里·克诺洛索夫(Yuri Knorosov)研究的CVC原则。玛雅象形文字的发展水平与中国的象形文字相当,只是符号的组合远较汉字复杂,块体近似圆形或椭圆。字符的线条也依随图形起伏变化,圆润流畅。玛雅文字的一个字符中大的部分叫做主字,小的部分叫做接字,字体有“几何体”和“头字体”两种,另外还有将人,动物,神的图案相结合组成的“全身体”,主要用于历法。玛雅文字的读法为,从上至下,两行一组,以“左→右→(下一段)左→右”的顺序读。90%玛雅文字如今已经可以被解读,并在墨西哥玛雅族民间有所教授。

玛雅刻本是记载玛雅文字的书籍,全世界只剩四本,是文字研究的宝典,其它的都为西班牙人所毁;而大多数遗留的象形字都是刻在神殿祭台的遗迹及纪念碑上。

宗教信仰

玛雅文明

  墨西哥的羽蛇神雕像

宗教在玛雅文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玛雅的天文历法,建筑所展现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宗教活动的繁荣,玛雅文明建立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玛雅王族和祭司主管宗教,玛雅人的最高神是“羽蛇神”,库库尔坎(Kukulkan),由奎特查尔凤鸟羽毛和响尾蛇组合而成,是风神,又是金星(启明星),它被视为伟大的组织家、城市的建立者、数学、冶金学和天文学之父,传说是它给百姓带来了文明和教化。此外,它还掌管农业、丰收与降雨,这在干旱的尤卡坦半岛自然意义非凡。

库库尔坎是一个与尤卡坦半岛北部的伊察人(Itza)有着密切关系的神祇,在尤卡坦半岛北部的考古遗址,包括奇琴伊察、乌斯马尔及玛雅潘等地均可找到库库尔坎的大型神庙。尽管对库库尔坎的崇拜在早期玛雅传统已有其来源,但中墨西哥海湾的琼塔尔(Chontal)玛雅商人主动地在中美洲传扬羽蛇神的崇拜,使库库尔坎于在玛雅及非玛雅的众神中脱颖而出,从而提高了伊察人在政治和商业方面的地位。这亦有助伊察商人进入中部墨西哥及其他非玛雅地区,令他们可以发展经济。

承继了托尔特克人的祭祀文化,玛雅人的祭祀活动频繁而且有活人献祭的活动,战争,节日,祈求丰收,等等诸多活动都有祭祀仪式,祭祀不但有丰富的珍宝祭品,玛雅人还用活人的心祭太阳神。玛雅的各个城市之间常有战争,战败一方通常都会有大批的俘虏被当作祭品处死。

玛雅文明神明非常多元,分别是创世神、雨神、玉米神、黑战神、人祭神、风神、太阳神、月神、北极星神、自杀女神、羽蛇神等。

体育

玛雅人最先学会利用天然橡胶制作类似现代足球一样的东西,这也是源于宗教仪式。几乎每个城邦都有进行球赛的大球场。他们在专门的大球场举行生死的游戏,两方只能用膝盖传球,球不能落地,并且要设法将球投入墙上的石圈中。这样的游戏通常要进行几天几夜才能分出胜负。

蹴球除了是一种休闲活动,也具有宗教意义。正式的比赛常被认为是天上的神明或地下世界的主宰之间的斗争,而球本身代表太阳。

在正式比赛中,落败一方的领队会被胜方的领队斩首或取出心脏以作活祭品,他的头骨会被用作新球的球心。关于比赛后的献祭,另有一说法,即胜者献祭:根据中美洲文明对于宗教的热情,成为祭品被认为是神圣的,部分学者依照此点推测奉献应该是属于荣耀,所以献祭应为胜利者。但亦有地方如奇琴伊察,胜利一方或落败一方的领队被用作牺牲的说法同时存在。

陵墓

玛雅文明

 巴加尔二世陵墓的石棺上的神话图案。类似现代宇宙飞船图案,不过一般严肃的历史学家认为是巴加尔二世在地府旅行

1949年,墨西哥考古学家亚尔伯托·鲁兹(Alberto Ruz Lhuillier)在考察帕伦克的一座神庙时注意神庙内殿的地板上有特殊与众不同的石板,打开石板后发现了一处阶梯地道,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的考察队发现了藏于神庙之下的国王陵墓。并且发现了许多珍贵的陪葬品,以及国王的石棺、石棺中国王的遗骸。60年代确认了此遗骸正是帕伦克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国王巴加尔二世。巴加尔二世陵墓的发现是成为二十世纪考古学界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许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玛雅的金字塔是神庙,但巴加尔二世陵墓的发现,使这种观点发生变化。

另外一件引起世人注意的事件,是巴加尔二世石棺的顶盖上有类似于现代宇宙飞船的图案,这个图案曾经引起过很大的讨论,至今其意义仍然不是很清楚,不过一般严肃的历史学家仍然认为那只是个普通的神话图案,图案中巴加尔二世正在跌入地府,而他背后则是升起的圣树。

农业

玛雅人和其他四大文明不同,不是产生在大河流域,而是崛起在火山高地和茂密的热带雨林之中。玛雅人利用石灰岩防水的特性及倾斜的地面让雨水流进水库,并建造许多精密的灌溉系统,形成灌溉农业。跟四大文明不同的是,玛雅人的水源是雨水,并非河流。

玛雅人以玉米和豆类为主食,肉食相对较少,没有小麦,农作物主要有玉米、烟草、番茄、可可等。玛雅文明虽然是城市文明,却建立在玉米农业的根基之上。自古以来,玛雅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他们先把树木统统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农业生产能力缓慢,一旦出现长时间的干旱,文明将变得非常脆弱,这也是科学家推测玛雅文明突然消失的一个原因。

西班牙人将玛雅人选育种植的玉米、可可等农作物运到世界各地,不仅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有效纾解饥荒。

伪造的水晶头骨

很多水晶头骨被宣称源自中美洲的阿兹特克或玛雅文明。尽管中美洲艺术中有很多头骨的形象,然而馆藏的水晶头骨却没有一件藏品具有发掘记录。

在1976年、1996年和2004年研究者在大英博物馆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水晶头骨的实验。实验表明,水晶头骨牙齿的锯线是用19世纪才发明的珠宝工具雕刻的。试验研究认为,这些头骨制作于19世纪的德国,很可能是出自于德国奥伯斯坦,这个小镇在19世纪末期以进口巴西石英来制造手工艺品而闻名。

科学发明与使用

数学

玛雅文明

  玛雅数字

玛雅人有一个被称为“人类头脑最光辉的产物”的五进位数学体,玛雅人(或他们的奥尔梅克祖先)独立发展了零的数字,它的发明与使用比亚非古文明中最早使用“零”的印度还要早一些,比欧洲人大约早了800年。

并且使用二十进制的数字系统;数字由3个符号的组合构成:〇(贝形符号)、一(点)、五(横线)。如,19写作3根横线上另加4个点。碑文显示他们有时会用到亿。例如,在计时上,玛雅人有一个称为“阿托盾”的单位(相当于230亿4000万天,约6312万年)。

天文学

古代玛雅人不知道望远镜,也没有哥白尼的日心说,却知道天体的精确运行周期,并和现代极为相近。

比如,太阳年(即一般意义上的一年)现代的精确测量值为365.2422天,而古代玛雅人却知道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0,比准确数字只少0.0002天,相当于17.28秒,但是科学家也承认小数点后第四位的0有正负5的误差,他们计算一年的正确时间为365天又3小时45分48秒,所以他们总共有19个月,其中有18个月有20天,而第19个月有5天3小时45分48秒。

玛雅人对金星的会合周期的计算能精确到每六千年只差一天。历法也指出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530588天,而现代科技的测量值为29.528395天。玛雅人观察到在每年的3月15日,昴宿星团会第一次在天空中升起,每72年的升起时间,会提早一天;再过72年,又会提早一天,经过约26000年后,昴宿星团又会在3月15日升起。玛雅人借由长期观察,目睹12月冬至地球和太阳及银河中心在慢慢靠近,并排成一直线,这现象约两万六千年发生一次,这也是2012年人类灭亡说的来源之一。

建筑

玛雅文明

  蒂卡尔城市设计.玛雅人依昂宿星团的分布,建造七座金字塔式神殿

玛雅人在没有金属工具,不会使用轮车,没有牛马等大型畜类的条件下,创造出了高度的城市文明,从其遗留下来的规模巨大、功能完备的城市遗迹,可以看出其进步的建筑水准和工程学技术水平。

古典期玛雅最大的城邦蒂卡尔城市面积超过65平方公里,共有3000座以上的金字塔、祭坛、石碑等遗迹;影响的区域方圆500平方公里,仅在其中心区域,就有大型金字塔十几座,小型神庙50多座。蒂卡尔金字塔斜度达70°的设计,其外形有如欧洲的哥特式教堂般奇峭,因而有人称之为“丛林大教堂”。蒂卡尔最高的建筑约70米高的4号神庙。

此外由于很多建筑都是用于宗教仪式及神明的指示,玛雅建筑里处处都是关于天文学的数字,有以下例子:

奇琴伊察库库尔坎金字塔高24米,四周各由91级台阶环绕,加起来一共364阶,再加上塔顶的羽蛇神庙,共有365阶,象征了一个太阳年中的365个日子 。除了阶梯数目外,金字塔四面各有52个四角浮雕,表示玛雅的一世纪52年。

玛雅人用来确定分、至日的建筑群。它们位于今危地马拉的佩顿,乌瓦夏克顿(Uaxactun)遗址群的标号E组建筑。西边有个大金字塔的观察台,对面是三座并排成一线的庙宇。正对着的东方,是一座较大的庙宇,南北两边各有一座较小的。三座庙宇坐落在同一块由北向南延伸的大平台上。从西边的观察台到东边正中的那座大庙字之间,有两座小石碑。以西边台上的观察点为基准,每遇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太阳总是在东西向的这根中轴上、也就是在东边庙宇的正背后升起。而当太阳向北移至北边庙字的北角升起时,正是夏至日(6月21日),此时白昼变长,黑夜变短。相应地,冬至日(12月21日)的太阳应从南端庙字的南墙处升起。

在奇琴伊察的卡斯蒂略金字塔是供奉库库尔坎的神庙。在春分和秋分的时候,太阳照射的角度所产生的阴影渐渐覆盖九层金字塔的边缘连同北面阶梯以及石雕蛇首,造成巨蛇下降于金字塔的错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玛雅文明:揭秘玛雅人弃城之谜
导读:玛雅文明诞生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因当地的玛雅人而得名。大约在3200年前,在气候并不适合人类的时候,在墨西哥的东南部创造了玛雅文明,玛雅文明的萌芽、兴起和衰落,以及留下的废墟,让考古学界所惊叹。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玛雅人辛苦建立的都市崩溃呢?网络配图探寻玛雅文明危地马拉彼德克斯贝顿热带雨林,是玛雅文明的中心地带。这里神秘莫测,无人敢闯,因此丛林的那一头一直无人问津。1839年,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雇用一队手持砍刀的当地土着人,披荆斩棘,勇闯丛林。“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丛林的另一头发现了宏伟的金字塔、壮观的宫殿和用象形文字记载的日历。这里就是玛雅人创造的古老文明的所在地。玛雅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一个部落的名称,主要分布在美洲的墨西哥、伯利兹、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一带。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玛雅文明就有了高度的发展。在数学方面,玛雅人创造了20进位算法;在天文方面,...
· 玛雅文明消失:金字塔见证玛雅兴衰
玛雅文明是地球上最神秘的文明之一,曾经的科技与文化的高度繁荣,为玛雅人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与权力,给世人留下的遗迹也让后人研究不辍。玛雅文明为何会在一夜间就神秘消失了呢?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甚至他们预言2012世界末日,都曾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大恐慌。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文明,似乎却在一夜之间从这地球上蒸发消失。那么,到底是什么一夜之间摧毁了神秘的玛雅文明呢?下面我们一起奇探索这个玛雅未解之谜吧!佐证一:在我们太阳系里,唯独在地球和金星之间有一小行星带(也叫陨石带)。平时闯入地球大气层的陨石大多数来自于这个小行星带。像“谷神星”、“智神星”、“灶神星”等先后被发现的近5000颗左右的小行星,几乎都是在这个区域被发现的。科学家们预测这个小行星带至少有150万颗小行星。除了大行星(比如玛雅星)被炸碎形成这个小行星带以外,还会有什么原因可以如此密集形成这么多的小行星(陨石)呢?没有科学家能够告诉我们...
· 玛雅文明存在了多少年
考古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玛雅人曾经生活在中美洲,他们有自己的天文历法,但是玛雅文明只存在了大约五百年的时间,为何玛雅文明存在的时间那么短?又或者玛雅人属不属于地球?这给科学家提出了一个难题。玛雅人没有明确的历法,没有先进的技术。有人说玛雅人是“银河系的主人”,他们并不是存在于地球上的文明,而是来自于其他星球,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外星人”。他们的目的就是研究地球,太阳系和银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玛雅人的日历和现代人不同,我们认为他们的日历是为了农业,但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他们的日历上的和谐数字藏着惊人的秘密,玛雅人的日历跟踪光速对地球进行测量,这或许是我们揭开玛雅人文明的一个重要线索。玛雅文明与印加帝国及阿兹特克帝国并列为美洲三大文明(阿兹特克帝国与玛雅文明位于中美洲;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依据中美洲编年,玛雅历史分成前古典期、古典期及后古典期。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
· 玛雅文明的消失:金字塔见证玛雅兴衰
在我们太阳系里,唯独在地球和金星之间有一小行星带(也叫陨石带)。平时闯入地球大气层的陨石大多数来自于这个小行星带。像“谷神星”、“智神星”、“灶神星”等先后被发现的近5000颗左右的小行星,几乎都是在这个区域被发现的。科学家们预测这个小行星带至少有150万颗小行星。除了大行星(比如玛雅星)被炸碎形成这个小行星带以外,还会有什么原因可以如此密集形成这么多的小行星(陨石)呢?没有科学家能够告诉我们。网络配图玛雅星---在研究玛雅人留下的历法时,人们发现玛雅人的历法中有三种计年法,即卓尔金年、地球年、金星年,它们分别是:卓尔金年260天,地球年365天,金星年584天。现在我们知道玛雅人的地球年、金星年的计算都十分精确,而这两颗天体在太阳系里都能找到,唯独这个卓尔金年使科学家们犯了难。有人解释说,卓尔金年是玛雅人的宗教纪年法,每年13个月,每月20天,这个260天日历是用来占卜吉凶的。但也有人不...
· 玛雅文明的消失:金字塔见证玛雅兴衰
玛雅文明的消失:金字塔见证玛雅兴衰在我们太阳系里,唯独在地球和金星之间有一小行星带(也叫陨石带)。平时闯入地球大气层的陨石大多数来自于这个小行星带。像“谷神星”、“智神星”、“灶神星”等先后被发现的近5000颗左右的小行星,几乎都是在这个区域被发现的。科学家们预测这个小行星带至少有150万颗小行星。除了大行星(比如玛雅星)被炸碎形成这个小行星带以外,还会有什么原因可以如此密集形成这么多的小行星(陨石)呢?没有科学家能够告诉我们。网络配图玛雅星---在研究玛雅人留下的历法时,人们发现玛雅人的历法中有三种计年法,即卓尔金年、地球年、金星年,它们分别是:卓尔金年260天,地球年365天,金星年584天。现在我们知道玛雅人的地球年、金星年的计算都十分精确,而这两颗天体在太阳系里都能找到,唯独这个卓尔金年使科学家们犯了难。有人解释说,卓尔金年是玛雅人的宗教纪年法,每年13个月,每月20天,这个260...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