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姜埰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5
转发:0
评论:0
生平姜泻里之子,姜垓之兄长。明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密云知县,后迁礼部主事,崇祯十五年(1642年)擢礼科给事中,以直言著称,声绩颇佳,与龚鼎孳交善。崇祯末因屡犯天颜,陷刑部狱。崇祯十六年二月出狱,遣戍宣州卫,将赴戍所而都城陷。后著僧装,流寓苏州,“甲申以后始为诗”,购得“醉颖堂”(现苏州艺圃前身),重予修葺后,更名“颐圃”,又名“敬亭山房”,自号“敬亭老兵”,以示不忘故主之心,死后葬于宣州敬亭山下。著有《敬亭集》十一卷。《明史》有传。参考书目(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南天痕》卷十九

生平

姜泻里之子,姜垓之兄长。明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密云知县,后迁礼部主事,崇祯十五年(1642年)擢礼科给事中,以直言著称,声绩颇佳,与龚鼎孳交善。崇祯末因屡犯天颜,陷刑部狱。崇祯十六年二月出狱,遣戍宣州卫,将赴戍所而都城陷。后著僧装,流寓苏州,“甲申以后始为诗” ,购得“醉颖堂”(现苏州艺圃前身),重予修葺后,更名“颐圃”,又名“敬亭山房”,自号“敬亭老兵”,以示不忘故主之心,死后葬于宣州敬亭山下。著有《敬亭集》十一卷。《明史》有传。

参考书目

(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南天痕》卷十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江苏省-扬州-仪征市姜埰
姜埰(?~1673),字如农。山东莱阳人。明崇祯四年(1631年)中进士,授仪真(仪征)知县。他到职后廉洁自律,宽厚待下。他不理睬请托书信,为警示走门路的来客,在住所墙壁写上“爱民如子,嫉客如仇”语句,在当地传为佳话。他还下令废除弊政陋规。他为民请命,用自己的薪俸请托,蠲免500名泗洲修河夫,受益者并不知内情。他同样蠲免过闸粮船纤夫。他刚到仪真,察访大盗董奇等人行迹,抓获绳之以法。其办事之干练,受到广泛好评。他在仪真爱惜人才,奖掖后进,品评各类人物允当,使当地读书人深受鼓舞。崇祯十四年,他在仪真10年,调任礼部仪制司主事,办事认真。不久,因上疏声援言官,严厉抨击权奸,被皇帝革去职务,由锦衣卫拿送北镇抚司拷问,血染刑械,但决不认错。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逼迫北京,思宗方同意开释姜埰,后朝廷又宣布其复职。鲁王监国后,授其兵部右侍郎,他都未接受。姜埰弟姜垓弹劾南明权奸阮大铖,遭到破孩。阮大铖要
· 端木埰是谁?清朝著名文学家端木埰的生平简介
端木埰:(公元1816~1892年待考),回族,字子畴,江宁人(今江苏南京)。著名清朝文学家。清代文学家,任侍读。工书,著有《赋源》等多种著作传世。端木埰的仕途总体上说是比较顺利的,他很早就得补诸生,而且岁科试屡次称冠,所以能以优行入贡,录用知县,后又得祁寯藻的推荐,除内阁中书。后来又补典籍,充会典馆总纂(公元1886年),升侍读。少有诗才,弱龄作《梅花诗》,有“饱经霜雪无寒相,能返阳和亦大才”之句,其胸襟与志趣已初步显现。但他“性兀傲,不与时俗谐”,“自甘冷僻”,“最恶权贵人,意所不惬,必面斥之”,而且直到晚年仍自称“平生豪气未除”。在人格追求方面,他似乎对苏轼别具青眼,他在庚辰年(公元1880年)东坡生日所作的《水调歌头》词中曾把苏轼称为“宰衡材”“奇才”,认为“尔日倘登用,韩范许同侪”,而对苏轼身前被“群小”挤排,身后更有“腐儒袭谬”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愤慨。他的兀傲性格和不与时谐,似...
· 清朝文学家端木埰的历史事迹,端木埰的评价及影响
端木埰的词学渊源,远接以张惠言和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余绪,近承同乡前辈金伟君和其尊人学说,兼采祁寯藻的词学趣味,旁师浙西派传人周之琦,在传承旧说的基础上折衷出新,导引晚清词学的发展方向。他的词学特征和学术背景都具有浓重的历史痕迹。端木埰在《碧瀣词》自序中曾说到自己的词学渊源,始于清道光戊申(公元1848年),其时因江宁水灾,金伟君先生从采蘩桥移居天禧寺之听风阁,与端木埰寓所相距不过数武,因得时相请益,同侍先生侧的还有杨朴庵、许仲常、钱渐之、僧花雨以及端木埰之家兄数人,适逢金伟君填“秋影”、“秋声”两词,诸生为慰先生穷愁之闷,遂群相唱和,联为“听松词社”。据端木埰自序所云:“仆虽从事于斯,茫然不知词为何物。先生为约略指示。”先生所指示的学词路径包括两点:其一,多读宋词别集,以明词曲之别;其二,严奉万树《词律》。同时因为金伟君与端木埰之先君交厚,因得知其先君即已嗜词,只是吟成即毁,故家中无片纸...
· 清朝著名文学家端木埰为何如此有才?端木埰的作品及特点介绍
端木采:(公元1816~1892年待考),回族,字子畴,江宁人(今江苏南京)。著名清朝文学家。清代文学家,任侍读。工书,著有《赋源》等多种著作传世。端木埰的词往往从日常情景出发,表现自己或细腻幽微或清雄豪迈的心思。他的词一般都有简短小序,说明自己的创作原因,如“新凉”、“龙树院即景”、“秋气”、“十六夜对月”等等,以景现情。如《齐天乐·月夜坐太清观》词上阕云:“画楼歌管春如梦,幽人独游尘外。碧宇高寒,红墙寂静,天与清凉诗界。中天翠彩。喜风露无声,玉轮高挂。领略清晖,浣将灵府倍潇洒。”清幽之景与作者潇洒尘外之情已浑然难分,别具姜夔“清空”之意趣。再如《齐天乐·甲申守岁有感》下阕云:“平生豪气未减,记萧斋读月,长剑孤倚。碧海屠鲸,青田饲鹤,少日心情空记。新来更喜。幸留得儿时,夜灯书味。为问梅华,可容同调比?”用清旷之语写平生豪气,显然有苏轼词的影子。端木埰的词往往从日常情景出发,表现自己或细腻...
· 西姜村姜氏祠堂
简要介绍:摘要:西姜祠堂位于浙江省兰溪市水亭乡西姜村,坐东朝西,占地近3000平方米,建筑格式采用前进开间11间,后进采用明五暗十一的皇家规格,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全国罕见。庙中奉祀炎帝、神农、姜子..西姜祠堂位于浙江省兰溪市水亭乡西姜村,坐东朝西,占地近3000平方米,建筑格式采用前进开间11间,后进采用明五暗十一的皇家规格,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全国罕见。庙中奉祀炎帝、神农、姜子牙、姜维等姜氏祖先,这在家庙中也是绝无仅有的。据《姜氏宗谱》记载,西姜祠堂建于明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历史。目前为止,在江南还没有发现比西姜祠堂规模更大的祠堂。祠堂主体是四合院模式。现存有建筑三进,分为门楼、前进、中厅、后进、左右厢房等。其中中厅是祠堂的主建筑,用材选料十分讲究大气,虽然几百年的历史在它身上不可避免的留下斑驳痕迹,但古旧中依然透露磅礴气势。让人称奇的是,经历四百多年风雨的西姜祠堂,梁架上既没有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