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
六朝台城
台城原址是三国时孙吴都城建业城内的苑城。司马睿南渡建康(即建业),建立了东晋。晋成帝时,建康宫室在苏峻之乱中被毁。战乱平息之后的咸和五年(330年)九月,晋成帝命令尚书右仆射王彬在苑城旧址上营建新的宫城,次年十一月新宫建成,命名为建康宫、又名显阳宫。晋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年),谢安主持将台城彻底改建,此后两百余年直到陈朝灭亡,除了后宫园囿内的建设,台城的规模制度基本保持不变。
东晋时台城共开五门,南面为大司马门和南掖门(后曾改名为阊阖门、端门、天门),东、西、北面各有一座掖门。南朝宋时在南面两侧各开一门,即东掖门和西掖门,并将东晋时的原东掖门改名万春门(南朝梁时改名东华门)、原西掖门改名千秋门(梁时改名西华门)、原北掖门改名承明门(南朝齐时复名北掖门,又名平昌门)。梁时在台城北面西侧新开大通门。至此台城共设八门。
大司马门内的太极殿是台城的正殿,用于举行隆重典礼。太极殿规模宏大,高八丈、长二十七丈、广十丈,初为十二间,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太极殿两翼设太极东堂和太极西堂,各七间,是皇帝日常议政、筵宴、延见、起居的所在。太极殿与附近的中书省、门下省都属于“禁省”范围。梁武帝时国力强盛,于是大修宫室,将太极殿扩为13间,以契合闰月之数,并在太极殿和东西两堂内铺砌花纹锦石。台城原本无阙,天监七年(508年)梁武帝命卫尉卿丘仲孚在大司马门外建石阙一对,命名为“神龙”、“仁虎”。据记载,双阙的趺座高7尺,阙身则高5丈、长3丈6尺、厚7丈5尺,石阙上镌刻珍禽异兽,“穷极壮丽,冠绝古今”。
隋灭陈之后,建康城被下令平毁,原来的绮丽宫室都化为废墟。此后多有文人以台城与南朝的兴废为题怀古咏史,唐朝诗人韦庄曾有《台城》诗云:“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到了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杨吴在建康故址上兴建金陵城,台城遗迹就此彻底湮没地下。

解放门(图右城门)向西(图左下方)延伸的一段明城墙后来被讹传为“台城”
台城湮没之后,宫城的具体范围一直不明。明清史料记载“珍珠河正在(台城)宫内”、在“玄津桥大街以北”。朱偰在1936年出版的《金陵古迹图考》中提出台城的四界分别是:南至干河沿、北至鸡鸣寺前、西至中山路西、东近成贤街,这种说法的影响相当大。后来又有学者将台城的范围进一步限定在今东南大学一带,即:北起北京东路、南至珠江路、东至珍珠河、西至进香河。2001年,南京市博物馆王志高等人对这一带多处工地进行了考古发掘,然而没有发现任何与六朝宫城相称的遗存。此后,他们在《景定建康志》中发现“古台城”被标注在南宋建康府城内东北方位,于是确定台城核心区应在大行宫及南京总统府一带。从2002年至2008年,他们对这一地区的20多个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多条六朝时期的高等级道路、城墙等建筑遗址和大量瓦当、瓷器等精美遗存。其中,在利济巷西侧工地发现了一段宽25米的城墙体,经确认为台城东侧城墙;在游府西街小学的发掘确定了台城南界;在南京图书馆新馆工地发现了台城第三重城垣的东南角;在邓府巷东侧工地发现南北走向的夯筑城垣遗迹和城垣外侧宽约18.5米的城壕,确定了台城西界。至此,台城的东、南、西三界都被确定。考古发掘表明,六朝台城大致为长方形,其纵轴方向为北偏东25度,是一座“倾斜的皇城”。
参见
南京市
东晋
南朝
宫城
南京城墙
注释1
^《舆地纪胜》:“晋宋时谓朝廷禁省为台,故谓宫城为台城。”
^《明太祖实录》:洪武十九年十二月乙酉,朱元璋令“新筑后湖城”。
^例如,甘熙《白下琐言》:“台城一段犹建业遗址,俯临后湖(玄武湖),登眺最盛”。
^《景定建康志》:“作新宫,缮苑城,修六门。”
^5.05.1许嵩《建康实录》卷七:“成帝七年冬十一月壬子朔,……是月,新宫成,署曰建康宫,亦名显阳宫,开五门,南面二门,东西北各一门。”
^《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一引旧志云:“太极殿,建康宫中正殿也。晋初造,以十二间象十二月,至梁武帝改制十三间,象闰焉。高八丈,长二十七丈,广十丈,内外并以锦石为砌。次东有太极东堂.七间。次西有太极西堂七间,亦以锦石为砌。”
注释2
^金陵文脉. 台城.[1]
^南京园林.台城.[2]
^南京文博信息网. 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3]
^4.04.14.2郭湖生. 台城辩. 文物. 1999年05期. ([4])
^建康. 中国网.[5]
^张永媚,章湾.南朝建康城的石阙. 江苏省地方志. [2009-08-15].
^王志高,贾维勇. 探秘六朝建康城.[6]
^蔡震. 千古“台城”之谜渐渐揭开.扬子晚报. 2007年11月05日A3版. ([7])
^蔡震. 千古台城揭开神秘“面纱”.扬子晚报. 2008年06月13日A4版A5版. ([8])
参考文献
卢海鸣,朱明. 六朝都城建康的若干问题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6卷第3期.
王志高. 六朝建康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回顾与展望.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
张学锋. 六朝建康城的发掘与复原新思路.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22卷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