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法雄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1
转发:0
评论:0
生平秦国灭齐国之时,齐襄王的一支子孙不敢自称田姓,因此改为法姓。汉宣帝时,法氏子孙迁徙至三辅地区,世代均担任品秩二千石的官员。法雄起初以郡功曹身份出仕,受太傅张禹府所辟,再以高第官除平氏县县长。法雄善于处理政务,擅长查察奸人坏事,因此在任期间,盗贼甚少为患,县内吏民都对法雄既敬又畏。南阳太守鲍得向朝廷汇报法雄的表现,法雄于是迁任宛陵令。永初三年(公元109年),海贼张伯路与平原刘文河等三百余人自称为“使者”,攻打厌次城,杀害县长及官吏,贼军更向高唐转进,焚烧官寺,大肆释放囚犯,四方盗匪、渠帅皆称张伯路为“将军”,争相投靠他。朝廷下令派遣御史中丞王宗持节,带领幽州、冀州诸郡为数万人的士兵,又征法雄为青州刺史,与王宗一起合力讨伐张伯路。王宗、法雄二人连番征战,大破贼兵,贼军被斩首溺死者达数百人之多,余贼亦四出奔逃,官军获得大量器械财物。即使后来汉帝发诏大赦天下,贼军仍因王宗、法雄的军队尚未解甲...

生平

秦国灭齐国之时,齐襄王的一支子孙不敢自称田姓,因此改为法姓。汉宣帝时,法氏子孙迁徙至三辅地区,世代均担任品秩二千石的官员。法雄起初以郡功曹身份出仕,受太傅张禹府所辟,再以高第官除平氏县县长。法雄善于处理政务,擅长查察奸人坏事,因此在任期间,盗贼甚少为患,县内吏民都对法雄既敬又畏。南阳太守鲍得向朝廷汇报法雄的表现,法雄于是迁任宛陵令。

永初三年(公元109年),海贼张伯路与平原刘文河等三百余人自称为“使者”,攻打厌次城,杀害县长及官吏,贼军更向高唐转进,焚烧官寺,大肆释放囚犯,四方盗匪、渠帅皆称张伯路为“将军”,争相投靠他。朝廷下令派遣御史中丞王宗持节,带领幽州、冀州诸郡为数万人的士兵,又征法雄为青州刺史,与王宗一起合力讨伐张伯路。王宗、法雄二人连番征战,大破贼兵,贼军被斩首溺死者达数百人之多,余贼亦四出奔逃,官军获得大量器械财物。即使后来汉帝发诏大赦天下,贼军仍因王宗、法雄的军队尚未解甲,而不敢归降。王宗为了迅速消灭贼众,便召集刺史、太守共同商议,大家都认为应该直接进行攻击。法雄却主张:“不是这样的。兵者,是凶器;战争,是危险的事。蛮勇并不可恃,胜利亦不是必然的。这批贼众如果乘船出海,深入远岛,那就不易攻讨了。既然国有赦令,现在可以暂且罢兵,抚慰这群盗贼,如此一来他们势必解散,然后我们再对付他们,可以不战而定了。”王宗亦认同其言,决定罢兵。贼众闻讯果然大喜,将侵略所得的财物战俘通通交还。不过由于东莱郡的军队未肯解甲,贼众再次感到惊恐,遁走辽东,直至海岛。永初五年(111年)春天,漂泊海岛的贼众缺乏粮食,于是再次入寇东莱郡。法雄率领郡兵大破贼众,贼军向辽东逃窜,辽东人李久等协助法雄施行夹击,成功平定贼众,州界自此才得和平。

善治地方

法雄为官严谨,每至军中,都会复审案件,观察囚犯的神色,经常能准确地判断案情的真伪,因此亦能查察不守法的官吏,并下令要他们解印除任。在青州任刺史四年,法雄便升迁为南郡太守,精于断案,治安靖平,户口益增。其时沔水、云梦泽一带野兽肆虐,前任太守悬赏招募人民捕猎虎狼,前往捕兽者反而屡遭其害。法雄于是向所属县令致信,说道:“虎狼居于山林之间,就好像人类居于城市之中。古代的治世中,猛兽不会侵扰人类,那是因为国家恩信宽泽,仁德连禽兽都有所被及。我这太守虽然不是什么有德行的人,但也不敢忘记这种道理。当你们收到这信件后,便将捕兽的工具及机关都摧毁掉,从此不得再于山林中胡乱捕杀野兽了。”自此之后,当地虎患稍为平息,人们的生活亦得到安定。法雄担任太守数年,农务经常都有丰收。元初年间,法雄卒于任上。其子法真,亦是一代名士,《后汉书·逸民列传》中有传。

参考资料

《后汉书·张法滕冯度杨列传》

相关条目

法真

法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汉大臣法雄
简要介绍:法雄(?一117年),字文强,右扶风d县(今陕西省眉县)人,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襄王田法章之后,东汉大臣。本名法雄字号字文强所处时代东汉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右扶风d县(今陕西省眉县)去世时间117年法雄人物生平]法雄是齐襄王田法章的后裔。秦国灭齐国之时,田氏子孙均不敢自称田姓,因此改为法姓。汉宣帝时(前113一前49),法氏子孙迁徙至三辅地区,世代均担任品秩二千石的官员。法雄起初以郡功曹身份出仕,受太傅张禹府所辟,再以高第官除南阳郡平氏县(今河南桐柏县西)县令。法雄善于处理政务,擅长查察奸人坏事,因此在任期间,盗贼甚少为患,县内吏民都对法雄既敬又畏。南阳太守鲍得向朝廷汇报法雄的表现,法雄于是调任宛陵(今安徽宣城)县令。永初三年(109年),海贼张伯路与平原刘文河等三百余人自称为“使者”,攻打厌次城,杀害县长及官吏,贼军更向高唐转进,焚烧官寺,大肆释放囚犯,四方盗匪、渠帅皆称张伯路为“...
· 路雄 
路雄阳平人,北魏大将。因从军征伐立下大功,官至伏波将军,奉车都尉。
· 象雄
起源根据产生于象雄地区“苯教”的传说,世界原初是一个巨大的卵,其蛋壳变成白色的神山,蛋白化成大海,蛋黄则变成十八个中型的卵,再从其中诞生各种动物。至于西藏民族的起源,依照西藏佛教故事里面的传说,是猕猴与罗刹女婚配而繁衍出来的后裔。在《隋书》中,也可以找到位于甘肃东部拉卜愣一带之党氏藏人(即宕昌羌)自称为弥猴种的记载。历史象雄是苯教的发源地,有着独特的象雄文。传说中,苯教创始人辛绕(兴饶)就是一统象雄的第一任君主。有观点认为,辛绕仅比传说中的吐蕃祖先聂赤赞普高五代,约早200年左右;也即公元前4世纪时代。相传与佛教祖始释迦牟尼同时,兴饶祖师于冈底斯山修道,在象雄地区创立了苯教。如果接受苯教创始人就是象雄的第一任君主的观点,那意味着苯教的传说辛绕大约生活在前6世纪。吐蕃崛起后,象雄逐渐衰落,末代国王李迷夏(藏文:ལིག་མི་རྐྱ,威利:ligmirkya)曾迎娶松赞干布的妹妹赞蒙赛玛噶(藏
· 丰雄
简介与作品仙台媒体中心伊东丰雄高中就读东京都立日比谷高中(日语:東京都立日比谷高等学校),在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后,曾于菊竹清训(日语:菊竹清訓)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在1971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原先称为“URBOT”(UrbanRobot:城市机器人之意),在1979年正式改名为“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此后推出了许多重要的日本建筑作品,从早期如1976年的中野本町之家(WhiteU)和1984年的银色小屋(SilverHut)作品中,带有现代主义理性的线条,到后期大量的玻璃穿透效果,风格相当明显。1986年伊东丰雄的作品“风之塔”(TowerofWinds)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也将他推向国际当代建筑师之列,此作品呈透明圆柱状,是日本国铁横滨线的北幸地下街通风口,夜间照明相当有巧思,会依据噪音、风速等数据变化。位于神奈川县横滨市西区。风之塔在2006年获得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
· 桓雄
佛教进入朝鲜佛教用语中桓因是“释提桓因之略,帝释天也”,而且释提桓因可“略称释帝与帝释”。桓因即帝释这种观念出自佛教思想,源自佛典《法华经》,故事来自《观佛三昧海经》、《华严经》等佛经中屡屡出现的“牛头旃檀”,还出现“天王”、“符印”等宗教用语。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小兽林王本纪》:372年、“前秦苻坚遣使及浮屠顺道送佛像、经文”,374年、“僧阿道来”,375年、小兽林王“始创肖门寺,以置顺道。又创伊佛兰寺,以置阿道。此海东佛法之始”。一般认为朝鲜半岛有佛教始于372年,因而檀君神话最早不可能出现于公元4世纪以前。相关条目朝鲜神话天符印(ko)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