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特土良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60
转发:0
评论:0
生平关于特土良安的生平,历史记载很少。他是公元2世纪后期的北非迦太基人,父亲非基督徒,年轻时学习法律、哲学及各式各样的学科,原是颇有名声的律师。特土良曾信仰他教,在四十岁左右才皈依基督。任迦太基主教期间,他自197年始撰文立说,旨在维护和阐释基督教义。他是第一位使用拉丁文的多产神学作家。约在公元207年,特土良成为孟他努派的一员。但后来不满孟他努学说,于是自立宗派。在神学上,首先采用一些名词如“三位一体”、“圣礼”、“救赎”和“功德”等。对教父居普良及(希波的)奥古斯丁影响颇深,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基督教神学之发展。学术观点神格唯一说“神格唯一说”这个名称是德尔图良所起。“德尔图良认为创始‘神格唯一说’的是一位不太有名的‘普拉克西亚’(Praxeas),而希坡利达(Hippolytus)认为创始者是示每拿的奴爱达(NoetusofSmyrna)。可能两人都对倡导此派学说有功。普拉克西亚完全反对...

生平

关于特土良安的生平,历史记载很少。他是公元2世纪后期的北非迦太基人,父亲非基督徒,年轻时学习法律、哲学及各式各样的学科,原是颇有名声的律师。特土良曾信仰他教,在四十岁左右才皈依基督。任迦太基主教期间,他自197年始撰文立说,旨在维护和阐释基督教义。他是第一位使用拉丁文的多产神学作家。

约在公元207年,特土良成为孟他努派的一员。但后来不满孟他努学说,于是自立宗派。在神学上,首先采用一些名词如“三位一体”、“圣礼”、“救赎”和“功德”等。对教父居普良及(希波的)奥古斯丁影响颇深,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基督教神学之发展。

学术观点

神格唯一说

“神格唯一说”这个名称是德尔图良所起。“德尔图良认为创始‘神格唯一说’的是一位不太有名的‘普拉克西亚’(Praxeas),而希坡利达(Hippolytus)认为创始者是示每拿的奴爱达 (Noetus of Smyrna)。可能两人都对倡导此派学说有功。普拉克西亚完全反对神格(God)中可以有位格上的不同。特土良批判他说:‘他将保惠师赶走,又将圣父钉死在十架。’普拉克西亚似乎并没有说圣父受苦,不过奴爱达就清楚的说出这点。希坡利达说:‘他(奴爱达)说:基督自己就是圣父,乃是圣父自己降生,并受苦而死。’(He said that Christ is Himself the Father, and that the Father Himself was born and suffered and died.)按照希坡利达,奴爱达大胆地说,圣父改变了自己的形态(mode of being),变成(became)他的儿子。奴爱达自己是这样说:‘当圣父尚未降生时,他当被称为父;但他按自己的美意,服在降世为人之下时,他就出生,成为圣子;是他自己(He of Himself),并不是另一位(of another)成为圣子。”

三位一体论

特土良的巨著《驳帕克西亚》(Against Praxeas)中,他把三位一体的教义提出一个完整又相当清楚的陈述。三位一体论首先要能了解这些词汇的来源,或许便能明白其意义和重要。特土良是三位一体论中用词的最大创意者,他发明了许多的新字,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

三位一体:特土良发明了“三位一体”一字(拉丁文:Trinitas;英文:Trinity),从他之后,这个字成为基督神学的术语。虽然有人尝试用别的方法和用词,但特土良的影响最大,这个名词在西方教会成为标准用语。

位格(拉丁文:Persona;英文译为:person):这个词,在日常英语中不过是指“一个人”。拉丁语原词(persona)有“面具”之意,最后定义所扮演的角色,特土良认为,“一位”便是指说话、行事的那位。“一个本质,三个位格”的意思,就是在人类得赎的过程中,一位神扮演了三个不同但相关的角色;在多重角色之下,其实是一位演员。

本质(拉丁文:substantia):指基本上的本体存在,表达天主内部基本的一体,尽管在向人启示时,天主似乎显得很复杂。“本质”是三位一体之三个位格所共有的。它不是三个位格之外的某个东西,而是表达其共有的基本合一,就是“独立但不分裂”。

“所有(三个:父、子和圣神)都是属于一位,因为本质上是一;尽管这个计划的奥秘,仍然要谨慎保护着,但这个计划把一扩为三,按著秩序有三个位格─父、子和圣神。然而,这并不是在于形态,而是在于地位;不是在于本质,而是在于形式;不是在于能力,而是在于面向。但是这三同属一个本质、一个形态、一个能力。” 。

特土良列举了根与苗,源头与河流,太阳与光线之间的合一来说明神的合一。父、子、圣神乃是一个相同的本体,而这本体被扩展成三种不同的显现,但这本体是不能分割的。

特土良的三位一体论与基督位格的教义,是借着他与帕克西亚的教义论战中创造出来。特土良提出一个相当清楚的陈述:

“所有(三个:父、子和圣神)都是属于一位,因为在本质上是一;尽管这计划的奥秘仍然要谨慎保护着,但这个计划把一扩散为三,按照秩序有三个位格──父、子和圣神。然而,这三并不是在于形态,而是在于地位;不是在于本质,而是在于形式;不是在于能力,而是在于面向。但是,这三同属一个本质,一个形态与一个能力”。

神学

论著与影响

特土良是被誉为教父时期仅次于奥古斯丁的神学家,可说是北非神学派系的代表,也是第一位以拉丁文写作的重要作家;现存之著作约写于196-212年间。他在基督教历史的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以智慧、广博学问、缜密的思想,借由文字、丰富情感、敏锐的观察力,来辩解、维护真理,使他所处时代的那段历史更加辉煌、精彩,也为正统神学立了一块基石。

除了众所皆知的《护教辞》、《反马吉安论》、《驳帕克西亚》三大著作外,《灵魂论》是基督教讨论心理学最早之作,《洗礼论》也是现存关于洗礼最早的论说。他的名言是:“殉道者的血是教会的种子。”特土良的著作,对在其后之另一位北非教父居普良(Cyprian, c.200-258)有极大之影响。

用语与教义

由于特土良是律师,熟悉罗马法律,在他的神学著作中也使用,如审判官、罪愆、刑罚、赔偿等法律上的名词,甚至法律观念。在其后之神学思想中论到基督的救赎时常引用之,而他所创之许多神学用语仍沿用至今。

特土良是当时代惟一指出世人的罪与亚当有关之教父。他说,从一个人出生,恶就在人的本性之中,且持续传给全人类;此说法是“原罪”教义最早之看法。另外,他认为基督的“神人二性”并不混淆,两者都有完全的属性。他并不认为耶稣受刑、替死赎罪是必须的,但却注重悔罪改过;他认为公义的神必施刑罚,但却特别重视神的怜悯,因此,在其著作中充满“合法主义”思想。他以为一个人受洗之后还犯罪,就当认罪悔改,才能满足神的心。

关于圣灵

在特土良著作中关于“圣灵”的描写,他认为,圣灵在教会中一直不断教导和说话,圣神就是主所应许要差来的施慰者,也是使人成圣的灵。他虽于207年参加了强调圣神、说预言之孟他努派,然而在面对大公教会指责孟他努派离弃教会传统时,特土良写道:“施慰者没有带来什么新奇的东西,祂只说已经暗示过的,祂也取回原先所搁置的。我们应当把祂看作是一位恢复者,而不是创新者。”

对孟他努派强调极严厉的纪律和脱离世俗,特土良不赞同过度的禁欲苦行,归信基督教的他主张在基督的身体中,需要有保惠师积极活泼的同在,也需要有一个比当时沾染世俗的教会,更属灵、更简朴的教会生活。而圣神分赐“管教上的辅导,解开圣经,更新心思,使人更往前,进入更美的事”。信徒彼此相称为弟兄,是因为天主是他们共同的父,他们也饮于同一位圣神。

关于浸礼

许多神学家也同意特土良对“洗礼”的贡献。有人以为洗礼仪式过于简单,借着水就叫人更新,似乎太愚昧,反而忽略了其所产生的效果。特土良说:“在天主起初的第一个创造里,水就是圣神栖息歇脚之处。至此之后,天主要在洗礼中使用水,而所有向天主祈求过的水都得到成圣的能力。…那圣神降临在施洗的水中,亲自为分别成圣而受洗的人,人也得到了分别成圣的能力。”他还强调,“不是在水中接受了圣神,…乃是当我们从洗礼池中起来,全身就被奉献的油所涂抹,…在这个被洁净、被奉献上的身体,才有那最圣洁的神从圣父那里降下。教会就藉洗礼的水,确认了初信者的信仰,将他穿上了基督。”

主要作品

《护教学》

《灵魂的见证》

《反马吉安论》

《驳帕克西亚》

评价

特土良是第一个发展“三位一体”论的护教家。但其论述与尼西亚信经确立的三位一体教义并不完全相同,其不同点可归纳为:

第一,特土良的三位一体论,为从属论:三个位格中有等次之分;他强调父是全部的本质,而子只是本质的一部分。特土良并仍认同子是低于父的观念。

第二,特土良采用了部分形态论的理论,强调神性中的三个位格只有一个本质,位格乃众数,却没有本体之别。

第三,特土良的三位一体论被称为“实用三一学”(economic Trinity),因为他整个理论都是放在创造与救赎的教义上,较多讨论神的工作,极少讨论神的本性。有学者认为这是他的神学的一个特色,也是拉丁世界那种务实及功能主义的思想模式,这个态度与神学近似。

遗产与影响

特土良对整个基督宗教,最大的影响在教义。尤其是在基督位格及三位一体方面,对主后整整400年,神学思想上有极特殊且重要的贡献。

重视“传统”,“传统”二字是指“那被传承而来或传递下去的”,“圣经的传统诠释”或“基督徒信经的传统表现”。

在《护教辞》中最主要是为基督徒的无辜作辩护,反对基督徒的言论,内容与用词,特土良完全像律师的风格。除此之外《护教辞》也详尽的解释基督徒的生活、敬拜与信念,把正统教义整理出来。对第三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北非主教─居普良,有相当深的影响,这也是特土良在拉丁基督宗教的传统上留下不可抹灭的记号和地位。对于整个西方基督教会的影响是“立即与永远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土默特部
秃马惕部在9-13世纪,土默特的名称源于生活在贝加尔湖一带的秃马惕,是林中百姓一部分。因反成吉思汗手下豁儿赤与杀了博尔忽,后被安置漠南一带。黄金家族的土默特部土默特说法在15世纪末叶见于史书,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土默特作为右翼三万户之一,之后达延汗的孙子俺答汗统领。土默特万户有所谓十二土默特:多罗土蛮、满官嗔、委兀慎、兀甚、叭要、兀鲁、土(王)吉剌诸部,分左右翼。16世纪中叶,土默特占据丰州滩(今呼和浩特)控制蒙古右翼,排挤左翼,俺答称汗,被明朝封为顺义王,在蒙古推广黄教,向外扩张势力,一部迁居青海。17世纪初土默特衰落后,一支东迁至辽西,为清代土默特右翼旗的前身;在1628年丰州滩的土默特部,被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察哈尔部)击溃,天聪六年(1632年)降附皇太极,清代称归化城土默特;同年,青海地区的土默特被外喀尔喀的绰克图台吉残破。另一部分土默特人则成为女真叶赫部组成部分。
· 土默特蒙古金姓的由来
土默特蒙古金姓的由来土默特蒙古金姓是如何从孛儿只斤演变而来的?根据史料记载的一些线索并结合金氏先人的口传,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以名为姓北元时期,以阿勒坦汗为首的蒙古右翼三万户的统治者们身处蒙明关系的最前沿,特别是隆庆五年(1571年)蒙明双方达成互市协议后,右翼三尤户蒙古与明朝的交往日渐频繁。出于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要,学习汉语文就成为右翼三万户统治者们必然的要求。据《万历武功录》载:“虏酋虽习番经字,不识文艺,每与督臣书札,皆出汉人手,多为群奸所波荡,往往书辞以口传背驰,以故不吊凭。”因此,阿勒坦汗“乃请译者与习胡字者参伍得传习书写,以便为表。于是戎部咨四夷邸,遣鞑靼译者丛文光诣制使所……文光所携字谱、忠孝经皆番字……而光乃日与诸虏传受番文,校对字意,讲忠孝大义,令那吉、摆腰习字”。应该注意的是,当时学习汉语文的仅仅限于右翼蒙古上层统治者中的少数人,并且具有强烈的政治色...
· 土默特都统托博客家族中的巴氏
土默特是蒙古民族聚居区,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多为蒙古土默特部后裔,有着极强的民族认同感。且土默特的蒙古族多为云、荣、巴三姓,此三姓历史悠久而辉煌。清代以降,随着农耕化进程,土默特蒙古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亦逐渐汉化,至19世纪后半叶,采用汉姓或汉式姓氏。在整个托博克后裔家族里,有姓巴、云、吉、经、荣、卜等,这是一段悠久的历史。一些不了解蒙古民族的人说,蒙古族没有姓,其实这都是错误的。蒙古民族都很重视、敬仰自己血缘姓氏,他们自古就有记住自己的族源和氏族的习惯,他们对每一个新生的孩子说明他是哪一族的人,因为这个缘故他们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部落和来源。元代以后,蒙古族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但他们都有一个可以查问出来的清楚明白的系谱,来了解自己的家族,以及民族的起源。现存土默特蒙古族家谱,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清朝以来拥有世爵和世职官员家谱,以及一般蒙古族的家谱。一直保存于土默特的《世管佐领多尔计...
· 土默特蒙古人姓氏之云硕布氏
今天布姓是土默特的大姓,分布广,人数多。北元蒙古中兴,达延汗编蒙古各部为六万户,土默特是其中之一,还有永谢布万户,当时,喀喇沁为永谢布万户中之组成部分。土默特人姓云硕布和永谢布万户是否有关系?在专家学者笔下未见定论。对“云硕布”一名,蒙古史书中没有记载,所以说不是一个古老姓氏。(编者按:很可能是由明末清初避难流亡到土默特的一小部分永谢布部众的名称演变而来。)笔者以为,土默特在历史上不会有这么多云姓蒙古,相当一部分姓云的是清末民初记姓名时新启用的,其老姓并不是云硕布。如:土默特右翼五甲板召营子的云台吉,老姓是乌济叶特氏,因周围姓云的人多,他也改姓云了。再比如:现土默特左旗保同河村的巴·三巴雅尔,本姓巴拉格特氏,其儿子叫云存义。云硕布氏在土默特左旗分布很广,具体分布在:塔布赛村、一间房小营子村、里素村、保同河村、什拉村、善岱村、章盖台村、白庙子村、出院村、北什轴村、把什村、古城村、三盖村、朱尔...
· 土尔扈特部举族迁徙万里回归中国
土尔扈特部族东归是史诗般的绝响,土尔扈特人民用极其顽强的毅力品格回到他们久别的故土。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那段艰难岁月。早在明朝末年,在中国天山北部的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及其以北地区,活跃着一支游牧部落,他们是明末漠西厄鲁特蒙古部落的一支——土尔扈特部。由于受到准葛尔部的欺凌,他们于17世纪20年代向西迁徙,来到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一带,建立起新的游牧生活。然而,沙俄势力向南扩张,土尔扈特部开始受到沙俄的残酷奴役压迫。沙俄还企图诱迫他们脱离中国,归顺沙俄,但他们一直进行英勇的反抗,始终没有屈服。清朝建立之后,他们多次纳贡,向康熙皇帝表达对祖国的向往,康熙帝也派官员进行抚慰。进入十八世纪,强大起来的沙俄政权逐步加强对边疆民族的统治,他们变本加厉地奴役和控制土尔扈特人,缩小的牧场,沉重的徭役,窒息着底层牧民。部落贵族的人心,成了叶卡捷琳娜女皇不断掂量的棋子:持续地分化、收买,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