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
历史明朝洪武初年,改属汉中府。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析置留坝厅(今留坝县前身)。地理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入川孔道,又接连陕甘,南接紫柏山,北依秦岭主脊,古栈道贯通全境,故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全县平均海拔在九百至二千七百米之间,紫柏山、代王山等海拔在二千五百米以上,透马驹山海拔二七三九米,为境内最高点。中曲河位于县东部为褒河支流西河上源,南流出境,属汉江水系。县境内最大河流是嘉陵江;发源于境内代王山南侧,自东北向西南斜贯,于境内流长达七十六公里,在县境西南部形成凤州双石铺宽谷构造盆地,小峪河、安河等为其主要支流,呈现枝状分布。行政区划凤县辖:双石铺镇,凤州镇,河口镇,黄牛铺镇,唐藏镇,红花铺镇,坪坎镇,平木镇,留风关镇。经济凤县是山区县,宜农土地较少,夏秋多雨而冬春干旱,但是林特产品丰富。特产大红袍花椒,有花椒之王的美称。工业不发达,有黄金等矿藏。宝成铁路和316国道穿...
历史
明朝洪武初年,改属汉中府。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析置留坝厅(今留坝县前身) 。
地理
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入川孔道,又接连陕甘,南接紫柏山,北依秦岭主脊,古栈道贯通全境,故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全县平均海拔在九百至二千七百米之间,紫柏山、代王山等海拔在二千五百米以上,透马驹山海拔二七三九米,为境内最高点。中曲河位于县东部为褒河支流西河上源,南流出境,属汉江水系。县境内最大河流是嘉陵江;发源于境内代王山南侧,自东北向西南斜贯,于境内流长达七十六公里,在县境西南部形成凤州双石铺宽谷构造盆地,小峪河、安河等为其主要支流,呈现枝状分布。
行政区划
凤县辖:双石铺镇,凤州镇,河口镇,黄牛铺镇,唐藏镇,红花铺镇,坪坎镇,平木镇,留风关镇。
经济
凤县是山区县,宜农土地较少,夏秋多雨而冬春干旱,但是林特产品丰富。特产大红袍花椒,有花椒之王的美称。工业不发达,有黄金等矿藏。宝成铁路和316国道穿过。
旅游
凤县旅游资源丰富,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包括嘉陵江源头、大散关等;还有紫柏山风景区、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陈仓古道、灵官峡等风景都很有特色新建消灾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陕西省-宝鸡-凤县强循
强循强循,字季先,唐,凤州人,仕累雍州司士参军,掌管工役之事。华原(今耀县)无泉,人畜多暍死。强循教百姓凿渠引沮河水,灌溉农田,供人畜饮用,号“强公渠”。朝廷给予嘉奖,调东宫太子右春坊任右庶子,后任大理卿。强循身居高位,办理政事刚直不阿,秉公执法,位显而不骄,对下属知人善任。耀县“强公渠”,历代皆疏浚,建国后全面整修,渠道延伸11.75公里,可灌溉耕地5000余亩。
· 陕西-商洛-丹凤县肖觉春
肖觉春人多称肖和尚,俗名肖海峰,龙驹寨船帮会馆僧人(祖籍、生卒年月不详)。自幼好学,酷爱丹青,出家后勤习不辍。所画葡萄,以假乱真,曾传为鼠所误食。由于龙驹寨豳产葡萄酒,好肖之葡萄画者尤殷。行商坐贾,达官显贵常慕名登门求画。其时与刘趾垣的水牛并称龙驹寨“双绝”。一大户新居落成,礼请肖为其彩绘客屋顶棚。每日以上等酒饭供应,然一连六日未见挥毫。主人疑其艺而屡催,总答“待笔性发作”。直到第七天将暮,始着小徒泡好浓茶,从伙房讨来锅刷,以脸盆盛墨。但见他腾跳挥洒,壶茶未冷,一架葡萄跃然纸上。当主人进屋验看时,一足刚入门槛,便以手加额。询其故,主人回答:“眼见一串葡萄将碰头。”
· 神秘的田家大院--陕西省丹凤县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四面群山相拥,绿水相围。这个小山村居住着不过一二十户人家,依山傍水,向阳而居,冬日的暖阳给整个小山村施舍了难得的祥和恬静。我们坐在一位田姓老师的院子中,支起一张小桌子,放上茶、核桃、花生、瓜子,品着香茗,嗑着瓜子,砸着核桃,剥着花生,信天游似的漫谈着神秘的田家大院的过去,探索着具有明显明清建筑风格的田家大院的昔日辉煌盛世。田家大院深居丹凤县蟒岭丛中的双槽乡何家店村大麻子坪组。田家大院的老祖先原籍湖北黄梅县毛里岗,据说这田家曾出过宰相,权倾朝野,显赫一时。但不知什么缘故却溯丹江而上,来到当时的“寨号龙驹直货财,长街十里市门开,江上蚱艋来还去,峪里轮轻蹄又来”的水旱码头龙驹寨。到了龙驹古寨看到一片繁华景象,田家长子不定居在这片车水马龙、船来船往的水旱码头,而是沿着古峦庄驮道乞讨,漂泊半年有余,最后在大麻子坪附近一个叫瓮沟口的大石岩下搭棚避风遮雨,权宜栖息之地。为了生存,这田...
· 蟒岭深处客家人陕西省丹凤县“安徽村”掠影
蟒岭深处客家人陕西省丹凤县“安徽村”掠影丹凤县蟒岭深处峦庄镇中南村,至今保留着二百年前的徽派民居建筑。这里有树龄几百年的参天古柳、俩人合抱的先人手植青槐。这些自然遗产提高了峦庄镇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南村人骄傲地称自己是安徽客家人的实物见证。据查氏家谱记载,公元1598年(明万历26年),安徽徽州地区查海昌携家眷至此。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查氏先祖查必达由安徽徽州逃难落户于此。后陆续有安徽刘氏、陈氏、阮氏等大户相继迁入,辛勤耕作,繁衍生息。也许正像民间所言,当年兵荒马乱,男人们多在外少在家,为了安全,各建筑物均是墙高、宅深,柱子和墙浑为一体。这样既能防盗防火又能防震。资料显示徽派建筑民居有以下特点: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
· 蟒岭深处客家人陕西省丹凤县“安徽村”掠影
蟒岭深处客家人陕西省丹凤县“安徽村”掠影丹凤县蟒岭深处峦庄镇中南村,至今保留着二百年前的徽派民居建筑。这里有树龄几百年的参天古柳、俩人合抱的先人手植青槐。这些自然遗产提高了峦庄镇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南村人骄傲地称自己是安徽客家人的实物见证。据查氏家谱记载,公元1598年(明万历26年),安徽徽州地区查海昌携家眷至此。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查氏先祖查必达由安徽徽州逃难落户于此。后陆续有安徽刘氏、陈氏、阮氏等大户相继迁入,辛勤耕作,繁衍生息。也许正像民间所言,当年兵荒马乱,男人们多在外少在家,为了安全,各建筑物均是墙高、宅深,柱子和墙浑为一体。这样既能防盗防火又能防震。资料显示徽派建筑民居有以下特点: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