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同光体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3
转发:0
评论:0
学术主张尽管郑孝胥、陈衍自称同光体是“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但清代诗人“不墨守盛唐”的,并不始于“同光体”。“同光体”诗人主要是不满王士祯的“神韵说”及沈德潜的“格调说”,以学宋为宗,以生新为贵,以奇险为尚,提倡‘诗人之言’与‘学人之言’的结合。

学术主张

尽管郑孝胥、陈衍自称同光体是“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但清代诗人“不墨守盛唐”的,并不始于“同光体”。“同光体”诗人主要是不满王士祯的“神韵说”及沈德潜的“格调说”,以学宋为宗,以生新为贵,以奇险为尚,提倡‘诗人之言’与‘学人之言’的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珠光体
参考资料黄振贤,《机械材料》修订二版,新文京开发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黄振贤,《金属热处理》十八版,新文京开发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 管同
管同(1780~1831)近代散文家。字异之。江宁上元(今南京)人。道光五年(1825)中举,入安徽巡抚邓廷桢幕。管同与同乡梅曾亮都是姚鼐高足弟子,论学为文一遵姚氏轨辙,史称"鼐门下著籍者众,惟同传法最早"(《清史稿》),梅曾亮即受管同影响,才改习古文。然管同颇能自立,论学之作,往往直言姚氏所失,曾自叹不得复见其师而更正之(《读六韬》)。张舜徽说他"虑周思密,发昔人所未发。疑古之识,殆欲度越其师"(《清人文集别录》)。所为文章,则特贵宏毅,偏重阳刚之美,"师姚先生之文而不袭其派"(邓廷桢《因寄轩集序》)。但成就不及梅曾亮。管同之文,长于议论,时有卓见。他本有志经世,然会试不中,胸怀所蓄,抒发为文。撰《拟言风俗书》、《拟筹积贮书》、《禁用洋货议》等,纵论天下大计,指陈弊端,颇中肯□,逆料事态发展,亦时具远识,传诵一时。管同亦能为诗词...
· 逢同
逢同,周朝,周代越国人。帮助越王恢复了越国的强盛,灭亡了吴国。
· 同余
同余符号两个整数a{\displaystylea},b{\displaystyleb},若它们除以正整数m{\displaystylem}所得的余数相等,则称a{\displaystylea},b{\displaystyleb}对于模m{\displaystylem}同余记作a≡≡-->b(modm){\displaystylea\equivb{\pmod{m}}}读作a{\displaystylea}同余于b{\displaystyleb}模m{\displaystylem},或读作a{\displaystylea}与b{\displaystyleb}关于模m{\displaystylem}同余。比如26≡≡-->14(mod12){\displaystyle26\equiv14{\pmod{12}}}。同余于的符号是同余相等符号≡。统一码值为U+2261。但因为方便理由,人...
· 同官
tónɡɡuān同官1.在同一官署任职的人,同僚。《左传·文公七年》:“同官为寮。”唐韩翃《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诗:“才子风流苏伯玉,同官晓暮应相逐。”宋辛弃疾《摸鱼儿》词序:“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明屠隆《彩毫记·脱靴捧砚》:“臣不知圣上呼召,与同官共醉酒楼,死罪!死罪!”《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我辈都是同官,不好得罪他的;补翁是方外人,无须忌讳。”2.官职名位相同。《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欒盈﹞又与吾同官而专之。”杨伯峻注:“同为公族大夫而专任其事。”3.明内廷同支派的太监称“同官”。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诸升﹞于王太监安为同官。按外廷所称同官者,谓职掌名位相同也;内府所称同官者,不过同支派项下已耳,犹前后同门之义,非指同僚而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