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顾姓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1
转发:0
评论:0
寻根溯源顾姓来源有三1、北顾后代认东瓯王安朱为一世祖,认安朱的侄子驺摇为二世祖,曰顾氏者,夏裔有封顾伯者,子孙以国为氏,海宁顾氏其裔也;惟谓顾伯之后,周时世王东瓯,传闻异词,未可深信,大抵王既贵显,故族类多援之耳。——清代施元孚2、出自己姓昆吾氏。据《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夏朝时昆吾氏有子孙被封于顾国(今河南范县东南),称顾伯,为侯国。成汤伐顾,顾灭,子孙散亡,以邑为氏。3、出自他族改姓。满洲姓伊尔根觉罗氏自礼部尚书顾八代始,子孙以顾为氏;裕固族顾令氏,汉姓为顾;锡伯族郭尔佳氏(亦作顾尔佳氏),汉姓为顾;今蒙古、壮、回等民族均有此姓。得姓始祖北顾后代认越王摇为父。摇为越王勾践十三世孙。上古时代,大禹死后葬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夏帝少康后来把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并在该地建立了越国。春秋末年时,越国常与吴国发生战争,公元前四百九十四年,吴王夫差灭掉越国,越王勾践卧薪...

寻根溯源

顾姓来源有三

1、北顾后代认东瓯王安朱为一世祖,认安朱的侄子驺摇为二世祖,曰顾氏者,夏裔有封顾伯者,子孙以国为氏,海宁顾氏其裔也;惟谓顾伯之后,周时世王东瓯,传闻异词,未可深信,大抵王既贵显,故族类多援之耳。——清代施元孚 2、出自己姓昆吾氏。据《元和姓纂》和《 唐书·宰相世系表 》等所载,夏朝时昆吾氏有子孙被封于顾国(今河南范县东南),称顾伯,为侯国。成汤伐顾,顾灭,子孙散亡,以邑为氏。

3、出自他族改姓。满洲姓伊尔根觉罗氏自礼部尚书顾八代始,子孙以顾为氏;裕固族顾令氏,汉姓为顾;锡伯族郭尔佳氏(亦作顾尔佳氏),汉姓为顾;今蒙古、壮、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北顾后代认越王摇为父。摇为越王勾践十三世孙。上古时代,大禹死后葬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夏帝少康后来把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并在该地建立了越国。春秋末年时,越国常与吴国发生战争,公元前四百九十四年,吴王夫差灭掉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图强,最终战胜吴国并成为霸主。经秦至汉,下传勾践七世孙摇,摇曾担任过分布在今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地区的闽越首领,因助汉灭项羽有功,于汉惠帝三年受封为东海王。后来摇封自己的干儿子为顾余侯,子孙留居会稽,其支庶子孙以封爵为氏,称顾姓。他们尊摇为得姓始祖。 曰顾氏者,夏裔有封顾伯者,子孙以国为氏,海宁顾氏其裔也;惟谓顾伯之后,周时世王东瓯,传闻异词,未可深信,大抵王既贵显,故族类多援之耳。——清代施元孚

繁衍播迁

综上所述,顾姓分为两支: 一为北顾(指发祥于河南范县的顾伯后裔),一为南顾(指发祥于江苏吴县的顾摇后裔),顾姓在得姓以后,北顾发展不及南顾。春秋战国时期,两支顾姓发展缓慢。有资料表明,南顾得姓后不久就成为会稽一带的大姓,两汉六朝时与陆、朱、张合称为会稽(今苏州吴县)四姓。汉时,有会稽大孝子顾翱,因母喜食菱白,而徙居太湖湖畔。至南朝梁时,会稽人顾欢是著名征士,其子孙后迁金华,又由金华迁居天台,发展成为强宗大姓。当地的一些山水地名,如顾儒岭、欢溪等,皆是由他而来。由于顾姓主要发源和发展于会稽,所以在历史上会稽(今苏州吴县)也被当作顾姓的著名郡望之一。此外,这支顾姓中后来又有人西迁武陵(今苏州吴县),此“武陵”即指苏州或苏州武陵溪一带地区,与湖南古武陵郡无涉,武陵也因此被尊为顾姓的另一大郡望。三国至唐代,顾姓一直是江东四大姓之一。唐以后,由于官职调迁,避兵火之乱等原因,顾姓不断地向南北各地播迁。明初洪武年间,顾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有资料表明,明代中叶时,顾姓不仅分布于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内蒙等地也有顾姓人居住。但是,综观顾姓家族史,从古至今,顾姓的发展繁衍中心却一直在今江苏、浙江一带。如今,顾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浙江等省为多,上述两省之顾姓约占华人地区汉族顾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郡望堂号

顾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会稽郡,秦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清顺治时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

2、武陵堂,此“武陵”即指苏州或苏州武陵溪一带地区,与湖南古武陵郡无涉。

堂号:“会稽”、“三绝”、“  叙”、“怀远”、“裕昆”、“永思”、“格思”、“凝薇”、“忠考”、“武陵”等。

名人

顾雍:三国时东吴吴郡吴县(今属苏州)人,出身为江南士族,累官至丞相,在吴国执政达十九年,知人善任,吏民归服

顾恺之:晋陵无锡(今属无锡)人,东晋画家。博学多才,工诗赋,尤善丹青,六法兼备。史称:“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得其神。”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顾野王: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朝梁陈时期训诂学家、史学家。蓍龟占侯,虫篆奇字,无所不通。有《玉篇》三十卷

顾况: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唐朝诗人,曾官著作郎。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善画山水,其诗平易流畅。明人辑有《华阳集》

顾安:昆山(今属苏州昆山)人,元代画家,曾官至泉州路行枢密院判官。擅墨竹,运笔遒劲,用墨润泽,自成一家

顾璘:江苏苏州人,明代官吏、文学家。为“金陵三俊”之一,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

顾宪成: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领袖。讲学东林书院,议论朝政人物。可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炎武: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入清后不仕,学识渊博,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

顾光旭:江苏无锡人,清代官吏、学者。官甘肃甘凉道。工书、善诗文。有《凉溪诗钞》、《响泉集》

顾祖禹:江苏无锡人,清代历史地理学家,著有《读史方舆纪要》

顾城:北京人,当代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顾颉刚:苏州人 中国历史学家

顾准:祖籍苏州 中国经济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

顾诚:中国历史学家

顾长卫:祖籍苏州吴江 中国的电影摄影师及导演

顾秉林:中国物理学家

顾阿桃:中国政治人物

顾冠仁:中国作曲家

顾晓星:中国演员

顾况:唐代诗人

顾仁恩:中国宗教人士

顾冠群:中国计算机科学家

顾雏军:中国企业家

顾闳中:中国画家

顾礽:中国政治人物

顾祝同:民国政治人物

顾横波:明朝艺人

顾肇熙:中国清朝官员

顾贞观:清朝文人

顾晋:中国清朝官员

顾福生:中国画家

顾荃:中国清朝官员

顾镕:中国清朝官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顾姓由来
《通志·氏族略》所云:“顾姓,伯爵,夏、商之伯爵,舜裔之后,姚姓妫之衍生姓氏,今濮州范县东南有故顾城,是其地也,子孙以封地为姓氏。又:越王勾践十三世孙闽君摇,汉封东瓯,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汉初居会稽(今苏州吴县),亦为顾氏。”这段话就是“北顾”、“南顾”之说由来。禹裔顾姓历史悠久,且在繁衍的发展中,顾氏宗族中名人辈出。
· 顾姓渊源
据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顾氏,已姓,伯爵,夏、商之诸侯,今濮州范县东南二十八里有故顾城,是其地也,子孙以国为氏。又,顾氏谱云: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汉封东瓯,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汉初居会稽,亦为顾氏。”这段话就是“北顾”、“南顾”之说的由来。从此可以历史悠久,且在以后的发展中,顾氏宗族中名人辈出。姓氏起源源流一顾姓是源于夏代顾国的姓。顾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最早的一支形成于夏末商初,出自顾(今河南范县);还有一支形成于西汉初期,出自会稽(今浙江绍兴)。据史书记载,夏朝时,昆吾氏的子孙受封于诸侯国顾国(今河南范县),与附近的巴姓昆吾国和彭姓韦国,都是夏朝在黄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东部的屏障。夏末商初时,顾国被商汤灭掉,亡国后的顾国王族子孙,散居全国各地,以国名为姓氏,从此中国开始有顾姓。源流二而另一支顾姓源自遥的子孙。汉朝初年,越王勾践的裔孙摇,因佐诸侯灭秦有功,被封于东颐(今浙江永...
· 顾姓起源迁变、顾姓郡望堂号、顾姓名人有那些?
顾姓起源顾姓是中国的一个大姓。据史书记载,夏朝时,昆吾氏的子孙在顾(今河南范县东南)受封。商初,商汤灭掉了顾,其王族便依国名改姓“顾”。汉朝时,朝廷为了表示尊古敬贤,便将古代越国国王的后代摇封于东瓯(即今浙江温州一带),摇又封自己的儿子为顾余侯让他居住在会稽(今浙江绍兴)。顾余侯的后代便以封号为姓。后人称上述两支分别起源于北方、南方的顾姓为“北顾”、“南顾”。“北顾”的发展比不上“南顾”,“南顾”在汉魏六朝时与陆、朱、张三姓合称为会稽四姓。顾姓迁变南朝梁代时,顾氏子孙迁居到金华,继而又迁到天台。两地都属今浙江,顾姓便在此发展成了强宗大族。到明朝时,江浙地区成为顾姓繁衍和活动的中心,会稽也成了顾姓的名郡之一。在此之后,这支顾姓中有部分人西迁至今湖南常德,并在此处生根发展。而顾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则主要是由北方迁移到东南地区。郡望堂号顾姓的郡望主要有会稽郡、武陵郡等。顾姓的堂号有“会稽”、“三绝...
· 中华姓氏之顾氏顾姓的由来
《通志·氏族略》所云:“顾姓,伯爵,夏、商之伯爵,舜裔之后,姚姓妫之衍生姓氏,今濮州范县东南有故顾城,是其地也,子孙以封地为姓氏。又:越王勾践十三世孙闽君摇,汉封东瓯,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汉初居会稽(今苏州吴县),亦为顾氏。”这段话就是“北顾”、“南顾”之说由来。禹裔顾姓历史悠久,且在繁衍的发展中,顾氏宗族中名人辈出。源流一为夏王朝封舜裔姚姓昆吾氏顾国,以国名为姓氏。在典籍《诗·商颂》中记载:“韦顾旣伐,昆吾夏桀。”在史籍《传》中记载:“有韦国者,有顾国者。顾、昆吾,皆己姓。”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的记载,帝颛顼有曾孙子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黎之弟,也为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有六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今河南许昌),后代便是昆吾氏。夏王朝时昆吾氏有子孙被封于顾国(今河南范县),世称...
· 顾姓分布
顾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发源于浙江省境的会稽地区(今浙江绍兴),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89位,属于大姓系列,在台湾省则未列入前一百大姓,现今人口约283万余,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7%左右。顾姓分为两支:一为北顾(指发祥于河南范县的顾伯后裔),一为南顾(指发祥于江苏吴县的顾摇后裔)。顾姓在得姓以后,北顾发展不及南顾。春秋战国时期,两支顾姓发展缓慢。有资料表明,南顾得姓后不久就成为会稽(今苏州)一带的大姓,汉魏六朝时与陆、朱、张合称为会稽四姓。汉时,有会稽大孝子顾翱,因母喜食菱白,而徙居太湖湖畔。至南朝梁时,会稽人顾欢是著名征士,其子孙后迁金华,又由金华迁居天台,发展成为强宗大姓。当地的一些山水地名,如顾儒岭、欢溪等,皆是由他而来。由于顾姓主要发源和发展于会稽(江苏吴县),所以在历史上会稽也被当作顾姓的著名郡望之一。此外,这支顾姓中后来又有人迁武陵(今苏州武陵溪),并在当地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