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考略唐代宫廷乐官雷海青的戏剧艺术发展之路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3
转发:0
评论:0
乐官是宫廷中从事音乐活动的群体之一,掌管着宫廷的乐舞和戏剧。盛唐一代,宫廷乐师最多时达数万人之多,而他们中能够在历史上留名、为后人所知的却是屈指可数,自然均为唐代乐人里的佼佼者,其中知名度最高、最有名望的其过于被唐玄宗亲封为“天下梨园总管”的雷海青。雷海青唐开元四年(716)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出生,被我民间曲艺界尤其是闽台地区尊崇为戏剧界的保护神和祖师爷,纵观雷海青戏剧艺术发展之路入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他的幼年到长大成人为在戏班勤学苦练、积蓄力量蟄伏民间时期;第二个阶段,自他入宫后至安史之乱前是他身居要职、增长才干逐渐树立影响力的阶段;第三个阶段,则是在安史之乱中作为乐师的代表人物。雷海青正气凛然、无所畏惧怒骂安禄山维护了唐王朝与众乐师的尊严却惨遭肢解,而他由于做出的英勇举动被唐玄宗封为梨园总管后,个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不论是宫廷乐师还是民间戏曲演出团体,均尊称他为戏剧祖师爷...

乐官是宫廷中从事音乐活动的群体之一,掌管着宫廷的乐舞和戏剧。盛唐一代,宫廷乐师最多时达数万人之多,而他们中能够在历史上留名、为后人所知的却是屈指可数,自然均为唐代乐人里的佼佼者,其中知名度最高、最有名望的其过于被唐玄宗亲封为“天下梨园总管”的雷海青。雷海青唐开元四年(716)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出生,被我民间曲艺界尤其是闽台地区尊崇为戏剧界的保护神和祖师爷,纵观雷海青戏剧艺术发展之路入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他的幼年到长大成人为在戏班勤学苦练、积蓄力量蟄伏民间时期;第二个阶段,自他入宫后至安史之乱前是他身居要职、增长才干逐渐树立影响力的阶段;第三个阶段,则是在安史之乱中作为乐师的代表人物。雷海青正气凛然、无所畏惧怒骂安禄山维护了唐王朝与众乐师的尊严却惨遭肢解,而他由于做出的英勇举动被唐玄宗封为梨园总管后,个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不论是宫廷乐师还是民间戏曲演出团体,均尊称他为戏剧祖师爷,希望能够借助他的力量得到庇护。

 

考略唐代宫廷乐官雷海青的戏剧艺术发展之路

雷海青

一、雷海青早年蛰伏民间

 

自古寒门出贵子,雷海青家境贫寒父亲很早便已去世,母亲身体羸弱却不得不带着他四处奔波求生,一次在路上,母亲一病不起,带着遗憾离去只留下小海青一人,后恰有一个木偶戏班经过,戏班里的人将小海青救走抚养给予他第二次生命。从此,雷海青便寄居在戏班中生活,吃百家饭身百家衣直至长大成人,长期耳濡目染,勤学苦练,雷海青掌握了戏班大部分乐器的弹奏技巧够顺利、完美地出演各种行当的角色,无论是亮开嗓子扮演各类角色进行演出还是娴熟地弹奏各种乐器3寸他来说都是轻而易举,值得一提的是,他会吹奏一种失传已久的乐器——箪篥。后人会吹奏者寥寥无几,小小年纪便能掌握这些技能要归功于他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和后天持之以恒的学习,这一时期,雷海青只不过是一个热爱戏剧的年轻人潜心锻炼、积累本领期待厚积薄发的一天,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雷海青终于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因为唐朝宫廷对于曲艺艺术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这都源于唐玄宗喜爱戏剧,皇帝还专门建立了大规模从事音乐歌舞活动的梨园和教坊拥有数量众多的梨园弟子和乐师由卒心于戏曲钻研,唐玄宗非常喜欢一首叫做《霓裳羽衣曲》的乐曲,排练曲子的过程中,吹箫的乐官总是不能达到要求,难以企及曲中理想的境界,正当唐玄宗愁眉不展之际,有乐官出列禀报:福建有一名叫雷海青的神童,精通乐律,唱演俱佳,不仅会弹奏各种乐器,而且,无论乐谱难度如何,都能够精准地演奏出来。唐玄宗急忙宣召雷海青入宫,由此,雷海青进入了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视野,开始了他驰骋宫廷戏剧界的演艺生涯。

考略唐代宫廷乐官雷海青的戏剧艺术发展之路

雷海青

二、雷海青入宫就职时期

 

得到唐玄宗的宣召后,雷海青参加殿试表现优秀在配合《霓裳羽衣曲》排练时用玉箫即兴演奏,不仅吹出的乐音精准旋律还如行云流水般动人心弦,令众多梨园同行和朝堂内外人士震惊,唐玄宗龙心大悦,特赐他状元及第并封他为翰林大学士就连皇后都亲自为他簪花。一时间,雷海青的风头强劲,拥有旁人无法企及的荣耀。雷海青的性格豪爽,极富正义感再加上他娴熟的技艺和出众的工作能力,令唐玄宗对他非常器重。特命他统领、管理宫廷中的伶官和乐官,雷海青身居要位充分发挥了他杰出的管理和组织才能,将宫廷礼乐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雷海青在任职乐官期间,做了很多事情以履行他的职责。

1.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名师,雷海青入宫一段时间后,被任命为梨园最高长官这本身就是对他才能的认可,但是雷海青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止步不前,而是利用比在戏班时更加优良的学习条件尽可能多地收集学习资源埋头苦读、钻研精益求精终于能够在乐理和技巧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每天鸡打鸣天刚亮时,雷海青便起床学习,苦练弹奏琵琶的技术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他成为闻名天下的琵琶高手。在民间的勤学苦练入宫后的博闻强识再加上过人的天赋,雷海青的戏剧艺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完全能够胜任教官的角色,在他有生之年,曾悉心指导过数量众多的乐师为宫廷和民间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人才,可以说桃李满天下雷海青培养音乐人才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调教宫廷中的乐工,雷海青自被唐玄宗授予掌管宫廷教坊和梨园的权力后,尽职尽责除了做好管理者外还扮演了授业人的角色,他将自己所谱写《引梅敬酒歌》悉心传授给梅妃和宫廷乐人;自编自演舞蹈《八仙过海祝寿舞》和《白玉惊鸿舞》供乐人观摩、学习,另外一种是走入民间广泛收徒培养乐师,雷海青利用每次到民间采风的机会,与民间艺人交流、学习借鉴的同时,也把宫廷乐理、技巧传授给他们从而促进了宫廷与民间曲艺的融合。福建、广东一带有很多乐师者都接受过他的点拨和培养,这些都使得雷海青成为唐代最负盛名的戏剧音乐大师。

考略唐代宫廷乐官雷海青的戏剧艺术发展之路

雷海青

 

2.广泛采风求创新,改良乐器以配合,雷海青经常深入民间走访进行采风活动。他曾经到达福建南部和广东地区采集南音和潮州曲调,创作了许多舞蹈、乐曲如《引梅敬酒歌》等也还吸收了莆田等地的八乐、山里诗、俚歌、大鼓吹等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曲艺。将已有的乐曲和舞蹈进行重新编排或者创作力求创新突破,使之在突破传统的同时还能够与宫廷音乐兼容呈现别具一格的风貌。受到唐玄宗和宫中诸多妃嫔的欢迎和喜爱,正是由于雷海青不遗余力地走访和改变,将各地曲艺的精华互相融合并由此衍生出一些新的戏剧派别增加了我国戏居岫种类,比如莆仙戏、四平戏、闽剧、潮剧等。雷海青精通音律擅长弹奏各种乐器,进宫后又苦练了弹琵琶绝技并将各种乐器的构成原理、调试情况了解得相当透彻。很多宫廷内乐器的检修工作,他是必不可少的人选之一,同时着唐玄宗和妃嫔鉴赏水平的提高和多元化需求,现有乐器已难以满足戏剧种类日益繁多和求新求变的要求,还要改良乐器以满足更多类型戏剧和音乐伴奏的需要。他将在各地采风取得不同风格的曲谱带回宫廷后据此调制改良已有乐器,使乐器弹奏出的乐音能够与之协调。在这样的情况下,宫廷乐器的种类不断扩充逐渐丰富了宫廷音乐的内容。

 

3. 深入民间,传播教化延续历史文化传统。雷海青担任乐官期间他的同乡江采萍被选入宫廷封为梅妃,梅妃是一个通音律、擅作诗、心思细腻敏感的女子她入宫后肘常会因为想念家乡而闷闷不乐,唐玄宗看梅妃思乡心切,便派遣雷海青率领皇家梨园子弟远赴福建莆田进行慰问演出。他们所到之处,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雷海青开演便欢声雷动群情激荡,这次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将宫廷音乐向民间普及的过程,传播了教化成为戏剧史上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这些做法,令他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也间接培养了不少高水平的职业乐师为之后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戏剧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功能,其传承性是显而易见的,一部好的戏剧可以传唱千年雷海青作为教坊和梨园的总管,在兢兢业业工作的同时,也间接地完成了这个使命。他平日里的所有工作不论是表演、传授抑或是记录保存,都是对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除去宫廷中本来已有的乐谱、舞曲还把在民间流传已久的戏曲、乐谱、歌谣及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加工和改造,以文字形式或者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留存下来为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雷海青树立丰碑的历史贡献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宫廷众多乐师不幸被安禄山擒获。安禄山把他们聚集起来,命令他们鼓乐助兴,歌功颂德,众多梨园弟子感怀国事家事,均低声啜泣,曲不成曲,调不成调。尤以雷海青为甚。雷海青以坚决的态度拒绝了安禄山的命令,并怒斥安禄山的狼子野心,说到愤怒之时竟将琵琶扔向安禄山。安禄山恼羞成怒,以肢解之刑将雷海青处死。雷海青以文弱书生之身,抵抗住了敌人的威逼利诱,坚守信仰不动摇章,显了一代音乐大家的风范和精神风貌。

 

安史之乱结束后,唐玄宗返回都城长安,知道了雷海青的忠烈事迹,感怀于在中死难的梨园弟子,便追封他“天下梨园总管家”的光荣称谓。戏剧界后辈感叹于他精湛的技艺和高尚的品格,从最开始纪念、缅怀他剑。后来逐渐演变,把他奉为信仰膜拜的对象,赠予他多种名号如相公爷、田都元帅、田宫元帅等并尊称他为“戏神”,是一个漫长发展的过程持续了数代直至今日。雷海青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宗教信仰,在民间广泛传播开来。民间自发建设庙宇,奉雷海青为戏剧祖师爷和会乐宗师;戏班开锣演出前,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奉上茶果、点燃香烛拜祭、敬奉祷演出成功。甚至,他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戏剧行业,还扩大至国家领土守卫、公共安全、航海保护等诸多领域雷海青人虽已逝,但他的忠义精神和高超技艺得到戏剧界的极力推崇后,被树立成为戏坛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的戏剧之路因此而走得更为宽广和深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雷海青
· 雷姓迁徙略考
{方雷居源及雷姓迁徙略考}作者:雷攀理2009-4-10“方雷氏起源于榆罔.为上古帝王,是神农之后,榆罔的儿子名雷,受父封于方山,故名方雷氏”[1];“榆罔子名雷,封于方山”[2];“榆罔长子雷,因伐蚩尤有功,封于方山,缘而居,得方雷氏”[3],“神农氏裔古榆罔的长子名雷,因助黄帝讨伐蚩尤有功,被封于方山,称方雷氏”[4]“雷,冯翊,商音,方雷氏后之.”[5]“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最初为复姓方雷氏”[6]“雷,方雷氏之后”[7]“方雷氏为炎帝神农氏八世孙帝榆罔之长子”[8]上记载雷姓的来源大同小异,都同在肯定的说:雷姓来源方雷氏,方雷氏起源神农帝榆罔之子,封于方山,得方雷氏,后单姓雷,方.雷源于榆罔之子,封于方山,得方雷氏,后为雷姓(不包含所有雷姓),是不可争辩的事实.雷以功封于方山,得方雷氏,雷封在的方山在哪里?山西、山东、陕西、浙江、云南等都有方山一地.但今天,人都认为封雷的“方山”在...
· 三明雷姓考略
告白《三明姓氏考略》一书,基本上已定稿(约130万字)。因此,该书细节的修改,会结合出版社责编的意见,准备放在出版时的“三校”中一起解决。现在重新在博客中贴出,是希望网友们有什么高见,请及时赐教。另,发现许多网站和个人博客大量转贴我的文章,而不注明作者,这缺少了应有的尊重,希望纠正。这稿为定稿,与初稿有大量的修改,请原转用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更换。《三明姓氏考略》(定稿)作者林荣发第四十四章雷姓第一节源流一、渊源雷姓源出有四:(一)出自方雷氏,为方雷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载: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相传方雷氏是神农氏的九世孙。黄帝娶方雷氏之女为次妃。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司马贞索隐引晋皇甫谧曰:“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榆罔二十六年(公元前4513年),轩辕...
· 雷海青之戏神
雷海青的精彩人生距离南平市区西南方向37公里的地方,是为太平镇。那里有一个小岛,叫做杉湖岛。杉湖岛是水口库区蓄水后才由山变成岛屿,原先的太平小镇静静地躺在浩浩汤汤的绿水之下。古时,这里的居民就知道择水之滨而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劳碌碌,自足自乐,毫无变化地滚动着年轮。没想到,某某年的五月中旬,上四府(指古时延平、建安、邵武、汀州府治)连日暴雨、河水猛涨,沿河被大水冲去无数民屋、树木等随着汹涌的浪峰一泻而下,一场罕见的洪水招引了众多男女老少在岸上看热闹,有位眼尖的大妈惊叫起来,大家都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混浊的漂物中半沉半浮地露出两条“雉毛”,熙嚷的人群中谁也不知是何物,忽有一个胆大的汉子走近水边,拖衣带水一个箭步向前抱了起来,才知是一尊神像。只见他身披战袍铠甲,头插两条雉毛,神气威武。后被蔡氏人家供在厅堂上,早晚拈香,朝朝膜拜,祈求百福。翌年六月二十四日,有福州戏班到蔡坪(太平古称)...
· 宫廷乐师雷海青:铮铮铁汉不屈不挠的风骨
雷海青简介上提到雷海青是唐玄宗时期盛名远扬的宫廷乐师,他尤其擅长弹奏琵琶。其实雷海青不光是一个出色的乐师,同时他还是一个赤胆忠心充满了爱国之情的正义之人。图片来源于网络雷海青出生于福建清源郡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出生时嘴唇发黑,而这被家人认作是不祥之兆,幼小的雷海青因此被家人遗弃在路旁,幸而有支戏班路过那里,襁褓中的小孩才被人救起,因为被人发现时,他嘴边有只螃蟹吐沫救了他,因为他帽子上的一个“雷”字,他被取名叫做雷海青。从小生活在戏班中的雷海青,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好多曲艺,因为他聪慧,好学,所以特别招人喜欢。传说唐明皇“霓裳羽衣曲”作成之时,因为缺少一个擅长音律的乐官而格外发愁,这时有人上报称闽中莆田有个擅长此道的神童,于是皇帝便派人去寻,雷海青因此得以入宫,后应试时一举取得“探花”,从此便留在宫中。相传唐明皇有个叫梅妃的妃子就是闽中泉州人士,为了慰问梅妃的父老乡亲,唐明皇就派了雷海青领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