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婚神星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2
转发:0
评论:0
特征大小的比较:最大的10颗小行星与月球直径大小比较,婚神星是由左数第三颗婚神星是质量很大的小行星之一,质量约占整个小行星带的1.0%,在大小排序上也在前10名之内。它与司法星争夺石质的S-型小行星中最大者的荣衔,但最新测量已使婚神星屈居第二。在S-型小行星之中,它有异常的反射率,可能表示它的表面有着不同的性质,它是婚神星族主要的一分子。婚神星以顺行自转,北极指向黄纬27°,黄经103°(β,λ)=(27°,103°),但有10°的晃动(不确定性),自转轴与黄道夹角达到51°。光谱研究显示婚神星表面含球粒陨石的成分,以及普通的石陨石中都有的含铁硅酸盐,像是橄榄石和辉石等,可能是球粒陨石的来源。在2001年10月2日于日正当中时,测得的表面最高温度约为293K,换算可得在日心座标的近日点位置时温度可以达到301K(28℃)。红外线影像揭露在表面可能有直径达100千米的坑洞或是喷发形状,应该是...

特征

婚神星

大小的比较:最大的10颗小行星与月球直径大小比较,婚神星是由左数第三颗

婚神星是质量很大的小行星之一,质量约占整个小行星带的1.0%,在大小排序上也在前10名之内。它与司法星争夺石质的S-型小行星中最大者的荣衔,但最新测量已使婚神星屈居第二。在S-型小行星之中,它有异常的反射率,可能表示它的表面有着不同的性质,它是婚神星族主要的一分子。

婚神星以顺行自转,北极指向黄纬27°,黄经103°(β, λ) = (27°, 103°),但有10°的晃动(不确定性) ,自转轴与黄道夹角达到51°。

光谱研究显示婚神星表面含球粒陨石的成分,以及普通的石陨石中都有的含铁硅酸盐,像是橄榄石和辉石等,可能是球粒陨石的来源 。在2001年10月2日于日正当中时,测得的表面最高温度约为293K,换算可得在日心座标的近日点位置时温度可以达到301K(28℃) 。

红外线影像揭露在表面可能有直径达100千米的坑洞或是喷发形状,应该是在地质学上年轻的冲击结果。

观测

下面是观测婚神星的一些里程碑:

婚神星是首颗被观测到掩星的小行星。在1958年2月19日在SAO 112328前方经过。此后,又观测了几次婚神星的掩星,成果最丰硕的是1979年12月11日由18位观测者共同完成的。

由在火星轨道上环绕的太空船接收婚神星表面的无线电信号回波,以利用婚神星对火星运动造成的微小摄动来估计质量。

詹姆斯·L·希尔顿在1999年的研究认为婚神星的轨道在1839年有微小的改变 ,“非常幸运的”,这种变动是由于身份尚未获得确认的小行星经过附近的摄动,而且不可能是由可量度出大小的天体撞击造成的影响。

1996年,威尔逊山天文台的虎克望远镜使用自适应光学系统拍摄了婚神星的照片,影像超过婚神星的整个自转周期,显示不规则的(多块形)状与一个黑暗斑点,估计为一个新产生的撞击痕迹。

2005至2021年婚神星视运动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爱神星
命名这颗小行星以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厄罗斯来命名。发现由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古斯塔夫·伊特于1898年8月13日发现。特征爱神星并不呈球形,而是像马铃薯一般,此表面引力各处不同。爱神星向阳面的温度可达100℃,而背阳面则低至-150℃。它的密度为2.4克/立方厘米,与地球的地壳相近。NEAR的科学家发现布满爱神星表面的大石头可能源自10亿年前一场撞击,这场撞击溅射的碎片也可能填满了细小的陨石坑,以致NEAR观测到爱神星上有40%的区域,缺乏直径小于500米的陨石坑。从陨石坑的分布来看,较平滑(即较少陨石坑)的地区均在撞击点方圆9千米的范围内(注意此范围已达到小行星的另一面),但平滑区不连续而呈斑驳状,不能纯粹以溅射物覆盖来解释,因此引起天文学家的兴趣。有理论认为撞击造成的震波使陨石坑壁的碎石掉到坑底而填平陨石坑。由于爱神星形状不规则,因此即使震波在爱神星内部传送同一直线距离,对与撞击点相同距离的...
· 阋神星
发现阋神星由迈克尔·E·布朗、查德·特鲁希略和戴维·拉比诺维茨利用2003年10月21日的照片在2005年1月5日分析发现的。这个发现在7月29日发布,同一天还发布了鸟神星,2天后发布了妊神星。发现阋神星的团队,在以往几年已有系统地找寻大型太阳系外围天体。他们曾发现了另外数个海王星外天体,包括创神星、亡神星和小行星90377。2003年10月21日,他们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帕洛玛天文台的48英寸SamuelOschin反射望远镜作例行观察。由于阋神星移动缓慢,小组的图像自动分析软件没有发现该星体。当时为了降低假阳性的比例,软件把移动低于1.5弧秒/小时的物体排除在外。赛德娜发现的时候其移动是1.75弧秒/小时。受此启发,研究小组用更低一点的角度移动限制,再次分析了以前的数据,并人工排查。2005年1月,再次分析的数据才揭示了阋神星在背景星空下的缓慢移动。透过动画显示出阋神星的运动轨迹,也有助...
· 灶神星
发现大小的比较:前10颗小行星与月球的大小比较。灶神星是从左边算起的第四颗。依照比例呈现的灶神星、谷神星和月球。在谷神星被发现的一年后,海因里希·奥伯斯1802年发现了智神星。他提出了这两颗天体是被摧毁行星的残骸。他给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送了一封信,建议在谷神星和智神星的轨道交会处附近搜索,可能会找到更多的碎片。这些轨道的交点位于鲸鱼座和室女座。奥伯斯在1802年开始他的搜寻,在1807年3月29日他在室女座发现了灶神星-这是一个巧合,因为谷神星、智神星和灶神星并不是更大天体的碎片。因为在1804年已经在现在称为主小行星带发现了第三颗小行星婚神星,因而灶神星成为发现的第四颗小行星。这一发现是在3月31日写给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施罗特的信件中宣布。因为欧伯斯已经有发现一颗行星的荣耀(小行星智神星在当时被认为是行星),他将为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的荣誉给了德国数学家高斯,他的轨道计算协助天文...
· 创神星
发现创神星被发现时的位置在蛇夫座,视星等18.5等,并于2002年10月7日在美国天文学会的会议上宣布此一发现。最早的重发现可以回溯至1954年5月25日帕洛马山天文台的干版。因为天文学家可以经由哈伯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直接推算出它的大小,因此创神星可能被归类为矮行星。直径2004年,天文学家估计创神星直径为1260±190公里,随后直径持续向下修正。天文学家在2002年发现创神星的时候,创神星是太阳系自从冥王星于1930年被发现以来最大的天体。后来阋神星、塞德娜、妊神星与鸟神星等更大的天体接连被发现。创神星大约与(如果不是略小)冥王星卫星卡戎相当,大约是亡神星的2.5倍。创神星直径大约是地球直径的十二分之一,月亮直径的三分之一,冥王星直径的一半。创神星是第一颗直接从哈勃太空望远镜(HST)所拍摄的图片来测量大小的外海王星天体,天文学家采用一种新的复杂方法。鉴于创神星的距离位于哈勃太空望远镜的...
· 妊神星
分类妊神星在海王星(右下方的蓝点)被固定的旋转系中有名无实的天秤动。((2)智神星是没有天秤动的例子)。妊神星是一颗类冥天体,该术语用于描述位于海王星轨道以外的矮行星。妊神星的矮行星地位,意味着它被认为有足够的质量以自身的重力维持近似圆球的形状,但不能清除邻近的小天体。尽管妊神星和球形相差甚远,但其椭球的形状肇因于高速旋转,类似水气球旋转时伸长的现象,而非其自身重力无法克服物质抗压强度所致。妊神星曾在2006年被小行星中心归类为经典柯伊伯天体,但现已被除名。对标称轨线的研究表明,妊神星是五阶7:12共振天体,因为其35天文单位的近日点距离接近于海王星的稳定极限。帕洛玛山天文台的数字巡天曾于1955年3月22日发现过妊神星。但当时需要更多的观察以确定其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发现争议有两个团队主张自己才是妊神星的发现者。2004年12月,迈克·布朗领导的加州理工学院团队,在他们于2004年5月20...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