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第103号交响曲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2
转发:0
评论:0
创作背景和首演第103号交响曲是海顿两次英国之行(1791年到1792年,1794年到1795年)中所创作的倒数第二首交响曲。在他去英国之前,海顿的音乐在当地就已经十分有名,而英国音乐界也表达出希望音乐家能够造访英国的强烈意愿。海顿在英国也得到了十分热情的款待,这段时间也是这位作曲家最为快乐和成果丰硕的时光。这首交响曲就是1794年到1795年,海顿在伦敦过冬时所写成的。1795年3月2日,“擂鼓”交响曲作为一个音乐会系列的一部分,在伦敦的国王剧场首演。一个60人的乐团(在当时算得上格外大型)来进行作品的首演。指挥由乐队首席小提琴维奥蒂和海顿共同负责,首演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之后海顿在维也纳也演出了这部作品,他将第四乐章稍稍裁减了一些,这个变化是被今日的指挥家们普遍接受的。自从作品首演以来,“擂鼓”交响曲就成为了海顿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作品之一,在今天它仍然在被频繁地演奏和录制。在1831年,理...

创作背景和首演

第103号交响曲是海顿两次英国之行(1791年到1792年,1794年到1795年)中所创作的倒数第二首交响曲。在他去英国之前,海顿的音乐在当地就已经十分有名,而英国音乐界也表达出希望音乐家能够造访英国的强烈意愿。海顿在英国也得到了十分热情的款待,这段时间也是这位作曲家最为快乐和成果丰硕的时光。这首交响曲就是1794年到1795年,海顿在伦敦过冬时所写成的。

1795年3月2日,“擂鼓”交响曲作为一个音乐会系列的一部分,在伦敦的国王剧场首演。一个60人的乐团(在当时算得上格外大型)来进行作品的首演。指挥由乐队首席小提琴维奥蒂和海顿共同负责,首演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之后海顿在维也纳也演出了这部作品,他将第四乐章稍稍裁减了一些,这个变化是被今日的指挥家们普遍接受的。

自从作品首演以来,“擂鼓”交响曲就成为了海顿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作品之一,在今天它仍然在被频繁地演奏和录制。在1831年,理查德·瓦格纳将其改编成了钢琴作品。

编制

全曲采两管制;为木管与铜管乐器,在各声部皆配以两支,弦乐器不适用两管制。

全曲演奏一般耗时23分钟左右。

曲式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I. 慢板-有精神的快板(Adagio-Allegro con spirito)

在开场的定音鼓声后,管乐器奏出了一个阴郁的主题:

第103号交响曲

在由管乐器和弦乐器重复数遍后,是欢快的第二主题,6/8拍,奏鸣曲式。慢速引子的旋律以一个快很多的速度,多次再现。开头的引子在尾声中再现,这技法后来被莫扎特和贝多芬在他们的作品中应用。

II. 行板转快到小快板(Andante più tosto Allegretto)

C小调,双重主题变奏曲(英语:double variation)式,拥有一个C小调变奏,C大调变奏和一个尾声。海顿钟爱这种双重主题变奏曲式长达20年之久。第一主题C小调;第二主题,C大调,进行曲风格,分别对这两个主题进行变奏。这乐章的主题据说是由海顿自克罗地亚民歌发展而来。

III.小步舞曲(Menuetto)

降E大调,两段曲式。相对于巴洛克时期的小步舞曲的平顺的力度变化,这时期小步舞曲的第一拍更强,强弱对比更加明显。

IV. 终章:有精神的快板(Finale: Allegro con spirito)

降E大调,回旋奏鸣曲式。在4小结圆号引子之后,插入有延长记号的休止,接下来第一主题以轻松的感觉进入。这一乐章的主题也来源于克罗地亚民歌,是一首名叫“少女踏溪”("A little girl treads on a brook")的歌曲。

参考书目

Robbins Landon, H. C. (1976) Haydn: Chronicle and Work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Bloomington.

Rosen, Charles (1971, 2nd ed. 1997) The Classical Style. New York: Norton.

Schroeder, David P. (1985) "Audience Reception and Haydn"s London Symphonie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the Aesthetics and Sociology of Music, Vol. 16, No. 1, pp. 57-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第2号交响曲
源起此曲以原题为葬礼(Totenfeier)的进行曲作开端,而该部分亦是马勒本人在1888年间完成,源自史诗式交响诗(由亚当·密茨凯维奇所作)之乐章。1893年,马勒在葬礼后,加上其他三个乐章,成为这首交响曲的前四个乐章。原本他欲加添更多的内容,然而却毫无灵感。直至1894年,名指挥汉斯·冯·彪罗与世长辞,马勒去参加他的葬礼。在葬礼期间,他听到教堂响起的克罗普斯托克的赞美诗“复活”(DieAuferstehung),为他创作复活交响曲增添灵感,并为后来之章节附设从克罗普斯托克改编之合唱部分。马勒为他告诉一部分友人的乐章设计了叙述的模式。在这模式当中,首段乐章代表一个葬礼而且提出疑问,如“有无死亡后的生活?”;第二乐章是已故者的生活快乐的时代回想;第三乐章代表完全损失信心,和信任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以一首歌为本之第四乐章,表现一个信心的再生—强调“我来自于上帝,而且将回到上帝”;至于第五乐章,...
· 第3号交响曲
参考资料Howard,Luke."Motherhood,Billboard,andtheHolocaust:PerceptionsandReceptionsofGórecki"sSymphonyNo.3".TheMusicalQuarterly,82,1998.131–159Jacobson,Bernard."APolishRenaissance".London:Phaidon,1995.ISBN0-7148-3251-0.Layton,Robert,editor.AGuideToTheSymphon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ISBN0-1928-8005-5.Steinberg,Michael."TheSymphony:AListener"sGuide&quo...
· 第101号交响曲
编制全曲采两管制;为木管与铜管乐器,在各声部皆配以两支,弦乐器不适用两管制。曲式全曲分四个乐章:I.慢板-急板(Adagio-Presto)舒缓而宁静序曲后,是具有强烈民族气息的快板,海顿欢乐、开朗的风格贯穿第一乐章。II.行板(Andante)由大提琴与低音提琴营造出“滴答、滴答”的节奏,仿佛栩栩如生的钟摆声;小提琴则在这如同机械而且缓慢的节奏下,演奏出一段十分优美、典雅的旋律。III.小步舞曲:小快板(Menuetto:Allegretto)小步舞曲,使用海顿喜爱的八度跳跃技巧贯穿乐章。IV.终章:有活力的(Finale:Vivace)回旋奏鸣曲式,表现充满着华美、力度、刚毅、宽广的风范,又兼民间歌曲的淳朴精华,并在激昂的气息中辉煌结束。
· 第8号交响曲
创作首演马勒于1910年9月12日于德国慕尼黑新节日音乐厅(NeueMusik-Festhalle)亲自为本曲进行了首演,这次亦是马勒临终前的最后一次公开表演及首演自己的作品。配器法该曲绰号“千人交响曲”,由于该曲需要极多的乐师参与表演。根据纪录,首演时共动用了各250人的双合唱团、350人的童声合唱团、8名独唱者及146名乐手,合计1,004人。结构第一部分古赞歌“Veni,CreatorSpiritus”(求造物主圣神降临)(歌词原文拉丁语)4/4拍子奏鸣曲式歌词选自八至九世纪所作的宗教赞歌《求造物主圣神降临》。乐曲开头由管风琴奏出持久的降E音及其大调和弦,合唱团随即有力地唱出“Veni,creatorspiritus”(求造物主圣神降临),及后由各独唱家唱出歌词的第一及第二段。在管弦乐过场后,全体独唱、合唱团及童声唱同时唱出“Accendelumensensibus”(求主照我三思五...
· 第104号交响曲
编制全曲采两管制;为木管与铜管乐器,在各声部皆配以两支,弦乐器不适用两管制。曲式全曲分四个乐章:I.慢板-快板(Adagio-Allegro)奏鸣曲式,由具有信号(fanfare)的慢板序奏为开头,再接到简单愉快的快板,在这里可以听到慢板的d小调转成快板的D大调之变化。呈现部里,海顿使用简单的素材,目地是要让之后的发展部有更丰富更不同的对比,最后再接到再现部。II.行板(Andante)音符间充满维也纳文雅清新的感觉。III.小步舞曲含中段:快板(Menuetto:Trio)轻快的小步舞曲,曲子的特征是在第三拍加强,做特别强调的效果。IV.终章:有精神的(Finale:Spiritoso)主题具有民谣舞曲风格(folk-dance),像是《克罗地亚》或是《伦敦街角》上的小曲调,也许是两者的融合,全曲充满新奇感,声部间运用丰富的对位手法,让管弦乐声响的丰富性增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