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圈
与“文化区”的分别“文化圈”的概念与另一个类似的概念“文化区”的意思并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文化圈”概念着重“历史发展”与“地域统合”,而“文化区”较著重地理概念。概念的由来德国民族学家莱奥&midd
与“文化区”的分别
“文化圈”的概念与另一个类似的概念“文化区”的意思并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文化圈”概念着重“历史发展”与“地域统合”,而“文化区”较著重地理概念。
概念的由来
德国民族学家莱奥·弗洛贝纽斯最早提出“文化圈”(Kulurkreis, Culture Circles)的概念,同是德国人的弗里茨·格雷布内尔(Fritz Graebner,1877-1934)对“文化圈”做了系统的从理论到方法的论述。简单地说,所谓“文化圈”,就是根据一定数量的特定的文化特质(5到20个)对文化所进行的圈层划分。格雷布内尔把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地区分为6至8个独立的文化圈,分别是:(1)塔斯马尼亚文化圈,(2)古澳洲文化圈,(3)图腾文化圈,(4)东巴布亚文化圈,(5)美拉尼西亚文化圈,(6)原始波利尼西亚文化圈,(7)新波利尼西亚文化圈,(8)印度尼西亚文化圈。
参考资料
WelHistorica - 文化圏(日文)
参见
文化传播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汉文化圈中的域外汉籍
北京大学域外汉籍相关研究成果。资料图片《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中,薛宝琴与诸姊妹闲聊时提及曾在西海沿上遇见过一个会做中国诗的真真国女子,她“通中国的诗书,会讲五经,能做诗填词”,甚至写了一首“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赠给薛宝琴的父亲。小说固然是虚构,但是域外汉籍的研究者们,却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情节在现实中的可能性。域外汉籍是什么?域外汉籍的出现,源自东亚各国对中华文明的向往与学习。公元七世纪的日本人,曾多有以汉字撰写诗文者,只是因为兵燹战乱,未能流传下来。编成于八世纪中叶的《怀风藻》和九世纪前期的《经国集》中,就有很多模仿中国诗文的作品。这种方式遍及汉文化圈诸国,他们不仅各自都有汉文学作品,而且还相互交流、互比高低。朝鲜从宣祖四十年(1607)到纯祖十一年(1811),先后向日本派遣了十二次通信使团促进两国交往,其中有一重...
· 河西文化圈的形成及其代表人物略述
从战国到秦,活动在河西地区的主要是月氏、塞种胡和乌孙等族。在这些种族中,以月氏最为强大。塞种“本允姓之戎,世居敦煌,为月氏迫逐,遂往葱岭南奔。”[1]所以到了秦汉之际,活动在敦煌与河西其他地区的则主要是月氏和乌孙了。西汉初年,匈奴赶走了月氏、乌孙,占据了河西。匈奴不仅在占领区征收赋税,还严重地破坏和阻碍中西交通;并与羌人连结,威胁着汉朝的安全。面对这种情况,汉高祖刘邦曾经出兵抗击,但是不幸失败,被围于平城(今大同市东),后用陈平之计才得以脱身。此后,双方签订了和亲盟约。匈奴通过和亲,每年从汉朝获得大量的絮、缯、酒、米等衣食。但是匈奴仍不断地派兵南下,骚扰汉朝边境,杀戮吏民,虏掠人口。汉朝初建,无力反击,只有忍让。在西汉建国的六七十年间,匈奴势力变得更加强大,史称其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2]。匈奴贵族为了满足其贪欲,对汉朝的边境侵扰日甚。在公元前201年至公元前133年间,匈奴骑兵连年南下...
· 河西文化圈的形成及其代表人物略述
从战国到秦,活动在河西地区的主要是月氏、塞种胡和乌孙等族。在这些种族中,以月氏最为强大。塞种“本允姓之戎,世居敦煌,为月氏迫逐,遂往葱岭南奔。”[1]所以到了秦汉之际,活动在敦煌与河西其他地区的则主要是月氏和乌孙了。西汉初年,匈奴赶走了月氏、乌孙,占据了河西。匈奴不仅在占领区征收赋税,还严重地破坏和阻碍中西交通;并与羌人连结,威胁着汉朝的安全。面对这种情况,汉高祖刘邦曾经出兵抗击,但是不幸失败,被围于平城(今大同市东),后用陈平之计才得以脱身。此后,双方签订了和亲盟约。匈奴通过和亲,每年从汉朝获得大量的絮、缯、酒、米等衣食。但是匈奴仍不断地派兵南下,骚扰汉朝边境,杀戮吏民,虏掠人口。汉朝初建,无力反击,只有忍让。在西汉建国的六七十年间,匈奴势力变得更加强大,史称其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2]。匈奴贵族为了满足其贪欲,对汉朝的边境侵扰日甚。在公元前201年至公元前133年间,匈奴骑兵连年南下...
· 布哈拉汗国:乌兹别克人建立的波斯文化圈封建王朝

布哈拉汗国共分为三个王朝:昔班尼王朝(1500年—1599年)、阿斯特拉罕王朝(又称“札尼王朝”,1599年—1785年)和曼吉特王朝(又称“海达尔王朝”、“布哈拉埃米尔国”,1785年—1920年)。1500年,乌兹别克人首领昔班尼率兵自北进入河中地区,占领撒马尔罕,推翻帖木儿后裔在中亚的统治,建立昔班尼王朝。该王朝原定都于撒马尔罕,1561年迁都布哈拉,遂称布哈拉汗国。1505年,昔班尼夺取花剌子模,1507年,攻取赫拉特,灭帖木儿帝国。1510年,昔班尼为费尔干纳统治者莫卧儿王朝的巴布尔和波斯人的萨法维王朝联军所败,阵亡于梅尔夫城。昔班尼死后,国家濒于崩溃。1512年,昔班尼之侄速云赤执政时,率军在尼尔杜万战役中打败萨法维王朝和巴布尔的军队,恢复和巩固了乌兹别克人在河中地区的统治。在阿布德·阿拉赫二世统治时期,布哈拉汗国国势强盛,重新征服霍拉桑、花拉子模,夺取费尔干纳和塔什干,并侵入...
· 五万年简史——海陆交通的发展推动了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形成
?前面我们主要讲的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这个领域,学术界关注得比较早,研究得比较细,资料相对也比较多。然而中国文化也有东向的交流,甚至还有南向的交流。在这个领域,学术界注意得相对比较晚,研究成果相对要少一些,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它们。所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交流,这个东方主要是指亚洲东部。提到亚洲东部,我们一下就会想起朝鲜、日本,当然包括中国。首先为大家讲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和朝鲜半岛的文化交流。从公元313年,高句丽攻陷乐浪(lèlàng)、带方开始,到公元668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区域为止,一共355年。这个历史时期,被称作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公元220年到589年。换句话说,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和中国的魏晋南北朝相比,它的起、始都差不多晚了百来年,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重叠的。在朝鲜半岛的三国是指哪三国呢?是指位于北部的高句丽、位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