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
历史
中国
根据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春秋时期的楚国一带,军中已经出现拔河运动,用来训练士兵称为“牵钩”。书云:“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相传楚将伐吴,以为教战”。唐代以前的拔河活动以拉扯竹索为主,到了隋唐时期已将竹索改为大绳,绳长约50丈(即167米),两头还分系小绳索数百条。在古代拔河时一边还要敲着大鼓,以壮士气。唐中宗提倡此一运动,并曾多次观看拔河比赛,拔河者多至千余人,呼声振天,中外观众,无不震骇。进士河东薛胜在《拔河赋》中言:“皇帝大夸胡人,以八方平泰,百戏繁会,令壮士千人分为两队,名曰拔河于内,实耀武于外。”光绪版《洮州厅志》“风俗”记载:“旧城民有拔河之战。用长绳一条,联小绳数十,干百人挽两头,分朋牵扯之。”
唐代也称为“牵道”,《梵网戒本疏日珠钞》:“牵道者,大唐已南礼朗州人多乐作之。尽地作河。两边各有百人。或二百三百五百相对。以一条大绳。绳上复有子绳。绳头著一木板方三寸长二尺五寸。两头繋绳。各楼人胸前向前。牵梚使过河。得度者为胜。以赌当财物。买飮食共吃此物。”
古高棉
柬埔寨的古高棉帝国时期于小吴哥内一个12世纪的石雕上刻有拔河的图形。
体育项目
近代的新式拔河比赛中,较量的团队每边有八人,团队的总体重不得超过参加组别的指定重量。双方的人马分别站在圆周约100厘米的绳索的两端,面向对手。绳子正中标有中线,再于中线左右离开4米划出标志。绳子中线对齐地面划好的一条直界线,比赛于一声号令下开始。双方团队使劲往自己方向拉扯绳子,对手那边的标志超越了地面界线、又或者对手犯规坐下或倒下,即当胜出。这种游戏除了主要依靠手臂力量外,也讲求全身肌肉和整个团队的配合,务求全队人员共同协作使力,是典型的角力型游戏。

1904年奥运会的拔河比赛
拔河运动在1900年第二届法国巴黎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列为正式竞赛项目,直至1920年停办。目前拔河是世界运动会的正式竞赛项目之一,并采用世界正式拔河比赛制度。国际拔河运动总会(Tug of War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每半年举办由各国国家队参加的世界锦标赛,分为室内及室外举行。协会还同样举办由俱乐部队参加的类似的比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