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拔河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1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中国根据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春秋时期的楚国一带,军中已经出现拔河运动,用来训练士兵称为“牵钩”。书云:“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相传楚将伐吴,以为教战”。唐代以前的拔河活动以拉扯竹索为主,到了隋唐时期已将竹索改为大绳,绳长约50丈(即167米),两头还分系小绳索数百条。在古代拔河时一边还要敲着大鼓,以壮士气。唐中宗提倡此一运动,并曾多次观看拔河比赛,拔河者多至千余人,呼声振天,中外观众,无不震骇。进士河东薛胜在《拔河赋》中言:“皇帝大夸胡人,以八方平泰,百戏繁会,令壮士千人分为两队,名曰拔河于内,实耀武于外。”光绪版《洮州厅志》“风俗”记载:“旧城民有拔河之战。用长绳一条,联小绳数十,干百人挽两头,分朋牵扯之。”唐代也称为“牵道”,《梵网戒本疏日珠钞》:“牵道者,大唐已南礼朗州人多乐作之。尽地作河。两边各有百人。或二百三百五百相对。以一条大绳。绳上复有子绳。绳...

历史

中国

根据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春秋时期的楚国一带,军中已经出现拔河运动,用来训练士兵称为“牵钩”。书云:“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相传楚将伐吴,以为教战”。唐代以前的拔河活动以拉扯竹索为主,到了隋唐时期已将竹索改为大绳,绳长约50丈(即167米),两头还分系小绳索数百条。在古代拔河时一边还要敲着大鼓,以壮士气。唐中宗提倡此一运动,并曾多次观看拔河比赛,拔河者多至千余人,呼声振天,中外观众,无不震骇。进士河东薛胜在《拔河赋》中言:“皇帝大夸胡人,以八方平泰,百戏繁会,令壮士千人分为两队,名曰拔河于内,实耀武于外。”光绪版《洮州厅志》“风俗”记载:“旧城民有拔河之战。用长绳一条,联小绳数十,干百人挽两头,分朋牵扯之。”

唐代也称为“牵道”,《梵网戒本疏日珠钞》:“牵道者,大唐已南礼朗州人多乐作之。尽地作河。两边各有百人。或二百三百五百相对。以一条大绳。绳上复有子绳。绳头著一木板方三寸长二尺五寸。两头繋绳。各楼人胸前向前。牵梚使过河。得度者为胜。以赌当财物。买飮食共吃此物。”

古高棉

柬埔寨的古高棉帝国时期于小吴哥内一个12世纪的石雕上刻有拔河的图形。

体育项目

近代的新式拔河比赛中,较量的团队每边有八人,团队的总体重不得超过参加组别的指定重量。双方的人马分别站在圆周约100厘米的绳索的两端,面向对手。绳子正中标有中线,再于中线左右离开4米划出标志。绳子中线对齐地面划好的一条直界线,比赛于一声号令下开始。双方团队使劲往自己方向拉扯绳子,对手那边的标志超越了地面界线、又或者对手犯规坐下或倒下,即当胜出。这种游戏除了主要依靠手臂力量外,也讲求全身肌肉和整个团队的配合,务求全队人员共同协作使力,是典型的角力型游戏。

拔河

  1904年奥运会的拔河比赛

拔河运动在1900年第二届法国巴黎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列为正式竞赛项目,直至1920年停办。目前拔河是世界运动会的正式竞赛项目之一,并采用世界正式拔河比赛制度。国际拔河运动总会(Tug of War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每半年举办由各国国家队参加的世界锦标赛,分为室内及室外举行。协会还同样举办由俱乐部队参加的类似的比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拔河是怎么来的
拔河是人们喜爱的一项运动,比赛器材是一根粗绳。双方运动员站在界线两边,把对方拔过“河界”为胜。明明是“拉绳”,为什么叫“拔河”呢?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长江流域的楚国水军,在长期的战斗中发明了一种名为钩拒的兵器,用它钩住敌船,使其无法逃脱。不久,敌国也仿制了钩拒,战斗中你钩我拒地拼力气,力大一方往往能取胜。唐朝时,钩拒战作为游戏活动已在全国广泛开展,由水上扩大到陆地上,钩拒改成麻绳。大绳正中插一杆大旗,大旗两边各划一等距横线,称为“河界”,以将对方拔过“河界”为胜。这就是“拔河”的由来。
· 韩国申遗抢下拔河:“拔河”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文化财厅(文物局)12月2日消息,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将韩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4国联合申遗的“拔河”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拔河成为韩国第18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在中国民间普及程度极高的项目,拔河在中国已有2400年的历史,据记载在唐朝时期就曾举办过千人拔河赛。而在近代,拔河也曾作为奥运田径正式比赛项目。唐玄宗曾举行千人拔河大赛当拔河经韩国等四个国家联合申遗成功后,网友们只能在社交网络上无奈吐槽:“现在开始,对斗鸡、斗蛐蛐、踢毽子开始感到深深的担忧”、“想想都心塞,下一个会是麻将、滚铁环还是丢手绢?”、“赶快把广场舞申遗,趁还来得及……”事实上,拔河起源中国早有记载。韩国村民和游客在"金堤地平线节"上参加传统拔河比赛《墨子·鲁问》就有记载:当时楚国与越国之间进行...
· 清明节为什么要拔河?历史上第一次拔河原来是在清明节!
拔河是清明节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拔河最早名叫“牵钩”、“钩强”,相传春秋时楚国和越国水军交战时,鲁班为楚国设计了一种名叫“钩强”的兵器,用于阻挡和钩住敌船。使用阻和钩需要士兵有很强的力量。因此钩强对拉就成为重要的军事训练内容。到了南北朝时,原本用于水战的牵钩在民间流传开来,特别是在多水的南方,渔民们把“钩强”改造成带有“挽子”的篙作为驾船的工具。而钩强对拉也从军事训练变成民间娱乐活动。逢年过节时,民间就会组织“牵钩”之戏,由人数相等的两队对拉一根蔑子做的缆绳来较量。唐朝时,这种游戏正式改名“拔河”,并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每逢祭祀活动,都会出现大型拔河比赛,热闹非凡。唐朝人为什么会喜欢拔河呢?因为唐朝人喜欢体育运动,又喜欢热闹,拔河正对胃口。当然,唐代最典型的运动是打马球。问题是打马球的成本太高了,需要有钱养马不说,从人的护具到马的护具,上好的硬木球杆,成本都很高,普通人家根本负担不起。因...
· 藏文化—传统体育—独特的藏式拔河
每逢藏历的节假日,在众多节庆活动中,藏式拔河尤为引人瞩目。即使在平日农牧闲暇时,在牧场上、在田间地头,人们相互把两条背带或腰带连在一起,以游戏的形式练习和比赛。这种集比赛、娱乐于一体的体育活动简单易行,深受藏族群众喜爱。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民族生活习俗,藏式拔河也不同于内地的拔河比赛。藏族拔河的形式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大象”拔河、颈力比赛、腰力比赛和手力比赛等形式。大象拔河,藏语叫“押加”或“浪波聂孜”,意为大象颈部技能。在这一项目最为普及,故称之为藏式拔河。此项目现已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的表演项目。比赛前,选一块平地,先在地上划两条平行线做为河界,中间再划一条中界,准备一条约4米的绳子并在两端打结。比赛在两人间进行,双方各自把绳子套在脖子上,两人背对,将赛绳经过腹从裆下穿过,然后趴下、双手着地,把赛绳拉直,绳子中间系一红布为标志,垂直于中界。比赛开始后,两人用力互拉前爬...
· 藏式拔河:藏族押加是什么运动有什么特色
藏式拔河:藏族押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特色,其中在我国西南部的藏族同胞们,虽然他们的拔河跟我们一样都叫拔河,但是在藏族藏式拔河又称藏族押加,你知道藏族押加有什么特色吗?押加,又称大象拔河,桂语叫“浪波聂孜”,意为大象颈部技能。在藏区这一项目最普及,故称之为桂式拔河。现已被列为全国会表演项目。比赛前,选一块平地,先在地上划两条平行线作为河界,中央又划一条中界,准备一条长约4米的绳子式布带并两端打结。比赛由两人进行,双方各自把绳子套在脖子上,两人相背,将赛绳经过腹从裆下穿过,然后趴下,双手着地,赛绳拉直,绳子中间系一红布为标志,垂直于中界。听到比赛开始的口令后,两人用力互拉前爬(爬拉动作模拟大象)。用腿腰肩颈的力量拖动布带奋力向前爬,以将红布标志拉过河界者为胜。押加又称“大象拔河”和“藏式拔河”,在已有百年的历史。在四川藏区,类似的活动称为“贲牛”。甘孜藏族自治州还有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