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宝光寺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5
转发:0
评论:0
寺庙布局山门建于乾隆年间,内设有法神、金刚力士和明代县人杨廷和杨升庵的塑像。天王殿天王殿又名尊胜殿,1799年(清嘉庆四年)佛德和堂建,1830年(道光十年)月和堂建,中间供奉弥勒菩萨,两侧供奉四大天王,殿檐悬挂“一代禅宗”的匾额。殿后有1413年(明代永乐十一年)石刻的《尊胜陀罗尼咒》经文。舍利塔此塔位于天王殿与七佛殿之间。建自唐僖宗中和年间,现为密檐式十三级四面塔,高约二十米,每级四面各嵌佛像三座。塔底以石布置,底层正面龛内置释迦牟尼佛座像。每级悬挂铜质风四个,全塔供铜、石、玉等质料雕铸造的佛像一百四十尊,舍利子十三粒。七佛殿宽五间,深四间,单檐歇山式,殿前檐柱下有两个浮雕盘龙石础。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真印和尚募建,殿内三龛高五十公分的须弥座上,供世间庆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多宝如来、宝胜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离怖畏如来、阿弥陀如来等七佛立像,分别高4.4米和3.1米。佛龛...

寺庙布局

山门

建于乾隆年间,内设有法神、金刚力士和明代县人杨廷和杨升庵的塑像。

天王殿

天王殿又名尊胜殿,1799年(清嘉庆四年)佛德和堂建,1830年(道光十年)月和堂建,中间供奉弥勒菩萨,两侧供奉四大天王,殿檐悬挂“一代禅宗”的匾额。殿后有1413年(明代永乐十一年)石刻的《尊胜陀罗尼咒》经文。

舍利塔

此塔位于天王殿与七佛殿之间。建自唐僖宗中和年间,现为密檐式十三级四面塔,高约二十米,每级四面各嵌佛像三座。塔底以石布置,底层正面龛内置释迦牟尼佛座像。每级悬挂铜质风四个,全塔供铜、石、玉等质料雕铸造的佛像一百四十尊,舍利子十三粒。

七佛殿

宽五间,深四间,单檐歇山式,殿前檐柱下有两个浮雕盘龙石础。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真印和尚募建,殿内三龛高五十公分的须弥座上,供世间庆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多宝如来、宝胜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离怖畏如来、阿弥陀如来等七佛立像,分别高4.4米和3.1米。佛龛前供1.36米汉白玉卧佛,是1991年缅甸佛教徒捐赠。

大雄殿

高五丈,广五楹,面积七百平方米,清笑宗印密初建,乾隆年间恢章和尚改建,道光年间妙胜和尚重建。全殿用四十二根石柱支撑,雄伟壮严。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两旁立迦叶、阿难。殿中悬挂一副揭遏:“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藏经楼

高17米、宽40米、深18米,全是石柱支撑,清道光年间妙胜和尚修建。上为藏经楼,藏有敦煌藏经四十三册,房山石经二十二册,北藏经和频伽藏经各一部,共728函,7280卷。殿中供千手观世音菩萨像。四壁有诸天画像。藏经楼楼下为说法堂,为历代方丈说法处。

念佛堂

位于寺院东侧自南向北的极乐堂后面,堂高10米,宽九楹,清同治年间真印和尚建。堂中有石舍利塔一座,高约5.5米,直径2米,由三块巨石镂空雕成,呈六方宫殿式。塔内雕刻有以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为中心的各式各样人物、花卉和飞禽走兽。历代皆以此作净土宗道场。

罗汉堂

堂高约10米,广深40米,面积一千六百平方米,全堂由一百根石柱支撑,堂内工整地布置着四个天井,平面如一“田”字,殿中塑有五百罗汉像和毕提菩萨像。全殿共塑菩萨、罗汉以及历代祖师共五百五十七尊,每尊高约1.7米,殿中央供奉高6.6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注释

官方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