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中国礼器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7
转发:0
评论:0
参考王锦民.《古学经子──十一朝学术史述林》.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ISBN978-9-5080-4583-2.李先登.《商周青铜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ISBN978-7-1000-2235-4.

参考

王锦民. 《古学经子──十一朝学术史述林》.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8. ISBN 978-9-5080-4583-2 . 

李先登. 《商周青铜文化》.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8. ISBN 978-7-1000-223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礼器碑
东汉永寿二年(156年)立,现存山东省曲阜孔庙内。此碑书法端庄工整,瘦劲刚健,富丽典雅。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精典之作。
· 礼器碑
东汉永寿二年(156年)立,现存山东省曲阜孔庙内。此碑书法端庄工整,瘦劲刚健,富丽典雅。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精典之作。
· 《倪国贵族礼器》序
第一次接触我们倪国青铜器缘于十几年前陪同外地来客参观滕州市博物馆。山东省滕州市素有“三国五邑”之称,历史悠久,出土文物众多。从七千年前的北辛文化的骨器、石器、陶器,到明清时期的瓷器、漆器从未间断。在滕州博物馆的“倪国考略”青铜器展室里陈列着数十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让我为之惊叹,唏嘘再三。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我们倪氏家族历史的探寻兴趣。2000年前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个旧书网上淘到一本王献唐先生著的《春秋邾分三国考》,如获至宝,静下心来仔细研读,得知1934年在滕县安上村(今滕州市木石镇境内)就曾出土邾国彝器十四件(鼎2,敦4,盘、F、、壶各2件),且部分青铜器都刻有文字。王先生据此研究,故成此书。研读王献唐先生遗书,使我心潮澎湃,叹先祖之伟大,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沉,责任更重了。2002年下半年,我们当地的一则新闻报道又让我无比亢奋。在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原山东滕县山...
· 中国古代国家形成与陶礼器发展:祭祀与战争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经历了古国、邦国和王国的不同发展阶段,最终在夏代形成了中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早在仰韶时代中期,中国的等级分化和阶层出现,最初的国家如庙底沟古国、东山村古国等已开始崭露头角。随后,在仰韶时代晚期,各地陆续出现了红山文化古国、河洛古国等。到了龙山时代,出现了良渚王国、石家河王国、陶寺王国、龙山王国等。祭祀和战争被古人视为国家的两件大事。根据《左传·成公十三年》的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这句话表达了祭祀和战争是与神灵交往的重要仪式,祭祀有分祭肉之礼,战争有受祭肉之礼。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祭祀和战争的重视。随着国家的形成过程,祭祀和战争所使用的礼器也日益成熟。龙山时代的礼器发展得更加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以陶质礼器最常见,其中海岱地区的龙山文化以鬶、蛋壳陶高柄杯为代表;良渚文化的陶礼器以鼎、豆、簋、盉、壶、贯耳壶为基本组合...
· 论礼器的文化意义与哲学意义
内容摘要:在先秦礼学中,人们将世间的器物划分为祭器与养器(或用器)两个部分,这是基于神圣与世俗两重世界的理论;而将礼器分为祭器与明器两类,则是依照人与鬼神的两重世界的理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