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烧卖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9
转发:0
评论:0
命名烧卖及其他与之谐音的名称的来由有多种说法,没有定论。稍麦明代史料记载“北方麦子在四五月间,麦稍有一层白霜”。而稍麦在制作收口处,也有好似白霜的面粉,故而得名。元末明初,高丽出版的汉语学习书籍《朴通事谚解》上记有元朝首都大都有贩子熟食“素酸馅稍麦”,是以麦面制成的薄皮包着肉蒸熟,伴汤而食。在清代乾隆年间,杨米仁在《都门竹枝词》中有“稍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的诗句。烧麦、烧卖明清时“稍麦”的称呼仍然被沿用,同时因谐音出现“烧麦”、“烧卖”。关于烧卖的记载包括有《杨州画舫录》、《桐桥椅棹录》,清朝《金瓶梅词话》有“桃花烧卖”的记述;清朝著名食谱《调鼎集》亦有收集菜式如“荤馅烧卖”、“豆沙烧卖”、“油糖烧卖”等。传说清光绪回族人马玉亮所创的烧麦。初名撮子包,因感不雅,又因其边与将熟的麦穗相似,遂改名为“烧麦”。捎卖1937年成书的《缓远通志稿》载:“惟(归化,即呼和浩特)市内所售捎卖一

命名

烧卖及其他与之谐音的名称的来由有多种说法,没有定论。

稍麦

明代史料记载“北方麦子在四五月间,麦稍有一层白霜”。而稍麦在制作收口处,也有好似白霜的面粉,故而得名。

元末明初,高丽出版的汉语学习书籍《朴通事谚解》上记有元朝首都大都有贩子熟食“素酸馅稍麦”,是以麦面制成的薄皮包着肉蒸熟,伴汤而食。在清代乾隆年间,杨米仁在《都门竹枝词》中有“稍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的诗句。

烧麦、烧卖

明清时“稍麦”的称呼仍然被沿用,同时因谐音出现“烧麦”、“烧卖”。关于烧卖的记载包括有《杨州画舫录》、《桐桥椅棹录》,清朝《梅词话》有“桃花烧卖”的记述 ;清朝著名食谱《调鼎集》亦有收集菜式如“荤馅烧卖”、“豆沙烧卖”、“油糖烧卖”等。

传说清光绪回族人马玉亮所创的烧麦。初名 撮子包 ,因感不雅,又因其边与将熟的麦穗相似,遂改名为“烧麦”。

捎卖

1937年成书的《缓远通志稿》载:“惟(归化,即呼和浩特)市内所售捎卖一种,则为食品中之特色,因茶肆附带卖之。俗语谓‘附带’为捎,故称 捎卖 。且归化捎卖,自昔驰名远近。外县或外埠亦有仿制以为业者。而风味稍逊矣。”

烧梅

湖北武汉附近称“烧梅”。据说是因为烧卖皮是用走槌擀出形似梅花的边,蒸出来如同一朵朵绽放的梅花,所以称作“烧梅”。

稍美

早年这种蒸笼小点都是在茶馆出售,因其边稍皱折如花,称为“稍美”,意即“边稍美丽”。

各地烧卖

在烧麦的原产地中国北方,烧麦的馅料以肉类为主,传到南方之后,糯米成了主料。

塞北烧卖

以羊肉或者其他肉类为主馅,不加糯米。最经典的馅料是羊肉和大葱的葱白。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麦香村、山西大同市的凤临阁等处的烧麦都是远近闻名。

上海烧卖

以糯米为主馅,可在其中加入切碎的猪肉,牛肉,虾,白菜,香菇,以及其它。

广东烧卖

烧卖

  蟹子烧卖

   

广东饮茶吃的点心中,包含了烧卖。广式烧卖一般比较小,长度不过2厘米,一个小笼子内可以放下3至4颗,款式多样,常见的有:

干蒸烧卖 简称“干蒸”,又称“虾肉烧卖”,以切碎猪肉、虾肉为主要馅料,用鲜黄色的薄皮包裹,再在烧卖上加一点蟹黄来点缀,蒸制而成。但由于成本问题,现多以蟹子,甚至胡萝卜取代蟹黄。

三星烧卖 干蒸烧卖的猪肉馅上分别放上冬菇、猪肚和虾肉,每笼每种各一颗。

牛肉烧卖 将切碎牛肉,用白色的薄皮包裹,再上面上加上一颗青豆蒸制而成。

鹌鹑蛋烧卖 馅料是碎猪肉、虾肉,上面有一粒去壳熟鹌鹑蛋。

素烧卖 把萝卜, 马蹄, 豆腐干切碎搞拌至完全混合, 再加入燕麦, 粟米粉, 调味, 搓成一小团, 再以云吞皮包裹并捏成烧卖状, 蒸10-12分钟即可。

湖北烧梅

湖北地区普遍称烧卖为 烧梅 。比其他地区的烧卖个头更大,更软,以重油、胡椒味为特色,基本材料为糯米、肉丁、香菇等。

江西烧卖

蛋肉烧卖以蛋和猪肉作馅料。

日本烧卖

日本烧卖(焼売、しゅうまい、siumai),味道和用料多种多样,和中国不同的是会在烧卖上放一粒青豆以作装饰,目的是用来用来观测蒸的程度和清点数量。 昭和30年代日本冷蔵株式会社的开发者以学校膳食的水果酥饼上的草莓为构思而设计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