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国族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6
转发:0
评论:0
字源与意义国族是英语:Nation的汉语译词,这个单字最早起源自拉丁语:nation(nātĭō),字面意思为“他出生的地方”。这个拉丁单字先演变为古法语的nacion,之后进入英文。它最早与族群(英语:Ethnicgroup)有类似的意义,都可以被用来指某一群人(英语:Folk),类似于种族(英语:race),国民(英语:People)。在十六世纪后,随民族国家兴起,这两个名词意义开始分化。葛林费尔德曾经对“nation”这个英文词在语义学上的演变情形,提供了一个明晰而完整的说明。她将“nation”这个字在意义上的演变分成以下五个阶段:在罗马时代,“nation”指的是一群从同一个地域来的外国人(agroupofforeigners);在中世纪的大学兴起以后,“nation”的意义变成了一个意见的社群(acommunityofopinion);接下来,“nation”的意义又和教会委员...

字源与意义

国族是英语:Nation的汉语译词,这个单字最早起源自拉丁语:nation(nātĭō),字面意思为“他出生的地方”。这个拉丁单字先演变为古法语的 nacion,之后进入英文。它最早与族群(英语:Ethnic group)有类似的意义,都可以被用来指某一群人(英语:Folk),类似于种族(英语:race),国民(英语:People)。在十六世纪后,随民族国家兴起,这两个名词意义开始分化。

葛林费尔德曾经对“nation”这个英文词在语义学上的演变情形,提供了一个明晰而完整的说明。她将“nation”这个字在意义上的演变分成以下五个阶段:

在罗马时代,“nation”指的是一群从同一个地域来的外国人(a group of foreigners);

在中世纪的大学兴起以后,“nation”的意义变成了一个意见的社群(a community of opinion);

接下来,“nation”的意义又和教会委员会(church council)的参与者有了连结关系,而有了精英份子(an elite)的意涵;

在十六世纪初期的英国,“nation”的意义又有了变化,变为对具有主权之人民(a sovereign people)的指涉;

一直到其他的国家和人民也用“nation”这个字来指涉他们自己以后,“nation”的指涉对象再度转变,成为一群独特之人民(a unique people)的意思(Greenfeld 1992, 4-9)。

如果就“nation”这个字在现代英文中的意义而言,“nation”不仅指涉中文的“国家”(即英文的同义字state, country, commonwealth),也可以指涉“民族”(即英文的同义字people、tribe、nationality),而当一个“民族”以追求独立自治、建立“国家”为时,“nation”亦可以被理解成“国族”或“民族国家”(即nation-state或national state)。

汉语中,在中世纪时出现民族这个名词。在近代时,日本人翻译欧洲著作(主要是德人著作),以民族这个名词来对应英语:Nation或英语:Ethnic group,之后传入中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塞族共和国
国名在波斯尼亚语、克罗地亚语与塞尔维亚语,RepublikaSrpska意义为“塞尔维亚族的共和国”。其第二个字是一个形容词,将后缀-ska放到词根srb-(名词Srbin的词根,意义为“塞尔维亚人”)之后。而-ps-与-bs-一样,是一种清浊同化的结果。从民族称呼(英语:Ethnonym)衍生出来的形容词,一般使用于波斯尼亚、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称呼国家名称时:如Škot─Škotska(苏格兰人─苏格兰)、Hrvat─Hrvatska(克罗地亚人─克罗地亚)。RepublikaSrpska有时会解读成SerbRepublic(塞尔维亚族共和国)或BosnianSerbRepublic(波斯尼亚塞尔维亚族共和国),且塞族共和国政府在官方文件的英语翻译中,会将该名称半英语化为RepublicofSrpska;但BBC、纽约时报与卫报等西方媒体,实务上仍采用RepublikaSrpska的名称
· 国盛修志族旺修谱
国盛修志,族旺修谱。一个家族应有其繁衍、变迁及本族历史文化记载,凡此不能仅限于心记口传,要记录在册,以昭后人。为了使鲍氏宗族更加团结和睦,人丁兴旺,宗族历史文化发扬光大,在族人鲍世群、鲍世举、鲍世超、鲍世全四胞兄弟的发起下,现已建起本族祠堂,编印了宗族续谱,实现了初谱问世后先辈们续谱百年未能实现的夙愿。一、续编族谱之筹备。二00八年六月,鲍世举得知族人鲍光大收藏有鲍氏家族老族谱并征得其同意将族谱捐出,于是他们四胞兄弟坚定了续编族谱、兴建祠堂的决心和信心,并共捐数千元作为筹备会费用,于二00九年四月十日上午,由鲍世群主持,在文集镇王集村七组其长兄鲍世超家召开了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钟祥市各地代表四十余人。会议成立了续谱立碑建祠筹备委员会,确定了续编族谱、立碑、建祠的意见。会议开的热情洋溢、圆满成功,为续谱立碑建祠奠定了基础。二、族谱资料收集、编写与付印。各地负责人在短短的三...
· 汉族历史汉族三国时代历史简介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比较著名的一段时期,自赤壁之战(公元208年)起,至西晋统一中国(公元280年)止。期间,曹氏的魏国,刘氏的蜀国和孙氏的吴国三国鼎立,故而,称为三国时期。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天下各路诸侯联军讨伐。其中,作为八校尉之一的曹操也参与了讨伐。从此之后,曹操势力日益强大,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奉汉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消灭北方的袁术、吕布、张绣、袁绍等人,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公元208年,曹操率八十余万大军,准备一举击溃东吴孙权的势力;此时,刘备的谋士的诸葛亮力劝东吴与其联手,合力抗曹。孙权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并在赤壁一战中以火攻击溃了兵力占优的曹军,而刘备则趁机夺取了汉中与蜀地,三国鼎力的局面正式形成。公元215年,曹操趁刘备与孙权为荆州开战之机,出兵攻占了汉中,直接威胁着刘备的蜀地。刘备与孙权和解回兵汉中,击溃曹军,并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公元...
· 拖雷家族——金帐汗国
? 长子西征结束后,参战的蒙古帝国四大家族都获利丰厚,而术赤家族是最大的赢家,拔都将父亲术赤留下的领地扩展了将近一倍。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遏西部疆域,拔都将设在额尔齐斯河流域斡尔朵(行宫)——政治中心西移。1243年春,在伏尔加河下游(今俄罗斯的谢里特连诺耶)的东岸,建立了一座城市作为强大的金帐汗国的都城。这座城市名为萨莱城,也就是宫殿。因为有大量的钦察
· 鲁国臧氏家族的兴衰
鲁国臧氏家族的兴衰在鲁国的世族中,臧氏家族是一个著名的家庭,在春秋中期,其家族成员在政界世居要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臧氏家族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鲁国社会的变迁。臧氏家族属于鲁国的公族。臧氏家族的始祖臧僖伯是鲁孝公的儿子,名驱,字子臧,谥曰僖。臧氏家族以臧为氏大概开始臧僖伯的孙子。据《左传》隐公五年孔颖达的疏说:“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不得祖诸侯,乃以王父之字为氏。计僖伯之孙始得以臧为氏。今于僖伯之上已加臧者,以僖伯为臧氏之祖,传家追言之也。”也就是说依当时的姓氏制度,鲁国国君的儿、孙尚可以随其父、祖之姓,至其曾孙,须改氏,其氏应以祖父的字为之。臧僖伯字子臧,其后人故以臧为氏。而臧僖伯之臧,乃是后人所追加。臧僖伯是鲁隐公时的重臣,以知书达礼而著称。《左传》说:鲁隐公五年(前718年),隐公准备去棠(今山东鱼台西南)捕鱼为乐。臧僖伯劝谏说:国君要关注大事,凡物不足以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