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风陵渡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3
转发:0
评论:0
名称由来传说一以女娲的陵墓命名,由于女娲为风姓,故称风陵。在风陵渡附近赵村东南方,有一座女娲墓,冢高2米,周边30米。墓前原有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重建风后祠及碑记,惜已毁。传说二名字是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取的。相传轩辕黄帝和蚩尤大战于涿鹿,蚩尤作大雾,黄帝部落的将士顿时东西不辨,迷失四方,不能作战。这时候,黄帝的臣子风后(也称风伯),献上他制作的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终于战胜蚩尤。可惜风伯在这场战争中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风后关,位于赵村东南,高二米余,周围30米。因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89年)在此置关,又称风陵津,是黄河南泄转而东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后来称风陵渡。地理成因黄河流过河口镇后,为南北走向的吕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腾于陕西、山西两省边界的峡谷之间。河水从壶口瀑布泻下后,出龙门继续向南流到潼关附近,因受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其中一条支脉华山所阻,因而...

名称由来

传说一

以女娲的陵墓命名,由于女娲为风姓,故称风陵。在风陵渡附近赵村东南方,有一座女娲墓,冢高2米,周边30米。墓前原有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重建风后祠及碑记,惜已毁。

传说二

名字是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取的。相传轩辕黄帝和蚩尤大战于涿鹿,蚩尤作大雾,黄帝部落的将士顿时东西不辨,迷失四方,不能作战。这时候,黄帝的臣子风后(也称风伯),献上他制作的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终于战胜蚩尤。可惜风伯在这场战争中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风后关,位于赵村东南,高二米余,周围30米。因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89年)在此置关,又称风陵津,是黄河南泄转而东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后来称风陵渡。

地理成因

黄河流过河口镇后,为南北走向的吕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腾于陕西、山西两省边界的峡谷之间。河水从壶口瀑布泻下后,出龙门继续向南流到潼关附近,因受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其中一条支脉华山所阻,因而折向东流。

历史

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关中咽喉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战国时代,魏国与秦国的历次大战,古战场都在这里附近,东汉时的曹操讨伐韩遂、马超,西魏的宇文泰破高欢等著名战争,均发生在风陵渡。

明清时在此设巡检司和船政司,管理防守和运输事宜。这处渡口,历史上一直以摆船渡河来连接陕豫二省。1994年,一座长1500米的铁路大桥,将南同蒲铁路和陇海铁路连接在一起,并连接黄河南北两岸。

交通

风陵渡镇地处晋、秦、豫三省交界的黄河大拐弯处,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捷,三河交汇(黄河、渭河、洛河)、三省交界(山西、陕西、河南)、三路共通(铁通、公路、水路)、三桥飞架(铁路桥、公路桥、高架桥),是山西省的南大门,是通往中国华北、西北、西南和中原大地的咽喉。

行政建制

风陵渡镇共有59个行政村,69998人,110924亩耕地,12600亩河滩地,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1998年被国家确定为农村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风情趣谈—鳄渡临秋风
潮州八景各有特色,都是十分优美动人的。但我却偏爱那“鳄渡秋风“。鳄渡秋风地处韩江北堤中段。这里堤坝雄壮,江面开阔。既有古渡口让人怀旧,又有“鳄渡秋风亭”供人赏新。十月金秋,云如轻纱,水若明镜,或朝或夕,在此临风,其情趣也浓,感慨也多矣!晨光朗朗之时,伫立在古鳄渡口木棉树下,看一轮红日从江海相接的地方慢慢冒出,把韩江染得金黄,尤如轻轻舞动的彩带,奇丽迷人。丝丝江风拂面,柔润清新,似乎还带着一股淡淡的稻香,直送入你的五脏六腑。这时你会贪婪地猛吸几大口,然后轻轻地呼,慢慢地吸,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陶醉在丽日清风之中,再续黎明未尽的美梦。晚霞满天之际,闲步来到古鳄渡口。站在高高的堤岸上,榜着苍劲挺拔的木棉树,你将感到,天空比任何时候更加高远,大地比任何时候更加壮阔。秋高浮云淡,气爽游人多;红叶逐绿水,渔舟唱晚晴。临此境界,你会心扉顿开,胸怀坦荡。弃前嫌,捐旧怨;怀大志,树雄心。一时间,天地之下万...
· 潮汕文化―风情趣谈―鳄渡临秋风
潮州八景各有特色,都是十分优美动人的。但我却偏爱那“鳄渡秋风“。鳄渡秋风地处韩江北堤中段。这里堤坝雄壮,江面开阔。既有古渡口让人怀旧,又有“鳄渡秋风亭”供人赏新。十月金秋,云如轻纱,水若明镜,或朝或夕,在此临风,其情趣也浓,感慨也多矣!晨光朗朗之时,伫立在古鳄渡口木棉树下,看一轮红日从江海相接的地方慢慢冒出,把韩江染得金黄,尤如轻轻舞动的彩带,奇丽迷人。丝丝江风拂面,柔润清新,似乎还带着一股淡淡的稻香,直送入你的五脏六腑。这时你会贪婪地猛吸几大口,然后轻轻地呼,慢慢地吸,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陶醉在丽日清风之中,再续黎明未尽的美梦。晚霞满天之际,闲步来到古鳄渡口。站在高高的堤岸上,榜着苍劲挺拔的木棉树,你将感到,天空比任何时候更加高远,大地比任何时候更加壮阔。秋高浮云淡,气爽游人多;红叶逐绿水,渔舟唱晚晴。临此境界,你会心扉顿开,胸怀坦荡。弃前嫌,捐旧怨;怀大志,树雄心。一时间,天地之下万...
· 渡渡鸟
名称由来“渡渡鸟”名称的出处并不明显。一种说法认为,这个名称很可能由小鸊鷉的荷兰语名称“dodaars”演变而来,因为这两种鸟尾部的羽毛形状与笨拙的走路姿势非常相似,故很有可能因为相互混淆而取了相同的名字,再逐渐演变而来。但持反对意见者认为,在荷兰这种鸟的取名并不是“渡渡”,而是因为它的肉很难吃,取名为“肮脏之鸟”(walgvogel),而且早在17世纪初,英语中就有了“渡渡鸟”这个名称的记载,而荷兰人最早到达毛里求斯却是在那以后的1638年。根据微软电子百科全书和钱伯斯语源词典的纪录,“dodo”一词来自葡萄牙语的“doudo”或“doido”,为愚笨之意,当初可能来自渡渡鸟蠢肥的体型和不惧人类的习性,这个词现在写作“dodo”,最早很可能源于古英语。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自然学作家大卫·达曼在他的《渡渡鸟之歌》一书中曾做出的解释,渡渡的叫法是直接取自渡渡鸟叫声的拟声词。渡渡鸟的名字来源于葡...
· 扶风茂陵-秦袭
秦袭,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西汉时任太守,被称为“万石秦氏”。其后几代均在当朝为高官。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扶风茂陵-矫慎
矫慎:(生卒年待考),字仲彦,扶风茂陵人。著名汉朝时期隐士。年轻时喜爱研究黄帝、老子的思想,在山谷中隐居,终身未婚。后人有见之者,以为仙。史书中记载他:“少好黄老,隐遯山谷,因穴为室,仰慕松﹑乔导引之术。与马融﹑苏章乡里并时,融以才博显名,章以廉直称,然皆推先于慎。”史书记载:矫慎,字仲彦,扶风茂陵人也。少好黄、老,隐遁山谷,因穴为室,仰慕松、乔导引之术。与马融、苏章乡里并时,融以才博显名,章以廉直称,然皆推先于慎。遗书汝南吴苍甚重之,因遗书以观其志曰: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盖闻黄、老之言,乘虚入冥,藏身远遁,亦有理国养人,施于为政。至如登山绝迹,神不著其证,人不睹其验。吾欲先生从其可者,于意何如?昔伊尹不怀道以待尧、舜之君。方今明明,四海开辟,巢、许无为箕山,夷、齐悔入首阳。足下审能骑龙弄凤,翔嬉云间者,亦非狐兔燕雀所敢谋也。慎不答。年七十余,竟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