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起源

晚明南京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元宵节起源自中国,关于元宵节的由来,说法很多。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本称“上元”是农民祈求丰收的日子,也是道教的 天官诞 。人们在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这天是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也在这天祭月和赏月,祈求丰收。
相传汉惠帝刘盈驾崩后,吕后一族控制了政权。吕后卒后,周勃、陈平等元老奋起剿平“诸吕之乱”,拥戴刘恒登基,是为汉文帝。文帝博采众臣建议,精心治国,使汉帝国再次强盛起来。因扫除诸吕恰值正月十五,所以在每年的这天晚上,文帝微服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纪念。汉文帝因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还有说法认为,汉武帝时听从谬忌之说,对于太一神十分虔诚,在甘泉宫修建太一祠坛,无论是伐南越、得天马,甚至冬至也要祭祀太一神,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经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也有说法是,汉明帝笃信佛法,听从蔡愔的建言,敕命正月十五夜,在宫内“燃灯表佛”,从此民众效仿,皆点灯供奉佛祖。 东汉末年,元宵节作为节日才正式初步形成。
现代研究认为元宵节源于对火的崇拜和祈求新年丰收,人们点火以驱除虫蛇猛兽,并祭祀满月 ,初期是点火把,后来分别发展成点篝火、挂灯笼的习俗。
习俗
燃点灯火

朝鲜大满月的鼠火戏

日本小正月左义长祭所用以竹子和稻草搭建的塔
元宵节为东亚地区常见节庆,其具体发展状况和习俗因各地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也有些习俗是各地相通的。例如与火有关的习俗,除了驱除害虫、猛兽外,传统上人们认为灯火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的象征意义,所以燃灯又具有避邪平安的意义。也有把一盏灯挂在竹杆上插放于田间,从火势颜色预测来年水旱情况,称为照田蚕,火色偏红预示有可能会干旱,火色偏白则表示可能有水灾。后来用于照田蚕的彩灯愈益讲究和精致,是后世挂灯笼闹花灯起源之一。还有认为灯节是放哨火的发展,古人在春耕之前将田里的杂草烧掉以除虫害 。
除了中国不同地区皆常见的挂灯笼、闹花灯外,还有其他与灯、火相关习俗。在中国部分地区、日本、朝鲜半岛都有烧塔的习俗,其中中国山西省的称为旺火,陕西省榆林地区神木县的称为点火塔塔,朝鲜半岛的称为 烧月屋 ( 朝鲜语 : 달집태우기 ) ,日本的称为 左义长 ( 日语 : 左義長 ) 。闽南、广东等地在元宵节前后祝贺添丁的开灯仪式,也有些地区在元宵节前由娘家送花灯给新嫁的女儿或亲友送给不育之家祈求添丁。也有不少地区有放天灯祈求平安的习俗 。朝鲜半岛又有称为 鼠火戏 ( 朝鲜语 : 쥐불놀이 ) 的习俗。
走桥

晚明的元宵走桥
走桥也是不同地区皆可见的元宵节习俗,又称踩桥、踏桥、过吉祥桥、走百病、消百病、散百病、消散百病、遣百病、走不病等,朝鲜半岛称为 다리 밟기 ,也有些地区会冠以当地桥名,如广东佛山称为“过通济桥”,浙江称为“走太平”(“太平”是指太平桥),以祈求健康、驱除百病。在古代,这天是妇女少有可以外出四处走动、出游的日子 。
盗褔
也有地区有在田里偷农作物或泥土的习俗陆广东称为“偷青”,即偷人家菜园里的蔬菜,而且偷到了的人挨了骂是最吉利的,朝鲜是偷泥土,称为“盗福土”。
跳绳

韩国小孩在元宵节跳绳
中国和朝鲜都有小孩在元宵节跳绳的习俗,作为祛病延年的娱乐活动,并有歌声鼓声伴奏 。中国元宵节的跳绳活动可以追溯至南北朝 。
石战
有些地区如福建南部、朝鲜半岛的人们会石战(互掷石子)。
咬坚果
有 咬坚果 ( 朝鲜语 : 더위팔기 ) 或糖果祈求牙齿健康的习俗。
上元圆
元宵节吃汤圆为传统习俗,在彰化鹿港吃的是一种叫“上元圆”的古早味,非常特殊,有别于一般用摇的元宵或水煮的汤圆,上元圆是放在粽叶上排好后用蒸的,内馅有红豆、芝麻和陈皮花生,但一年才卖一次,从清朝至今,流传百年,此为鹿港地区特有的传统美食。
其他
一如其他东亚传统节日,祭祖在元宵节也是习俗之一。又因为这是祈求丰收的日子,也会祭土地神、田神一类掌管土地的神祇。瑞兽舞如舞龙、舞狮、舞麒麟等也是常见的习俗。
各地情况
华人地区
作为元宵习俗发源地,中国的元宵活动发展历史亦悠久。主要有吃元宵、猜灯谜、放天灯等。
一些地区会有大型的花灯会,大抵古代元宵灯节时人流如潮,节日活动丰富多姿,而古时男女缺乏交往的机会,所以元宵节很自然就成了古时情人相会之日,如欧阳修亦有诗云:"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因此,元宵节亦称为"中国情人节"。
日本

岐阜县海津市 今尾神社 ( 日语 : 今尾神社 ) 于农历正月十七举行的左义长祭
日本的元宵节称为 小正月 ( こしょうがつ ),明治维新后改为格里历1月15日,但仍有部分地区的传统习俗于旧历正月十五前后进行。习俗有迎年神、祖灵,祈求丰收,有在早上吃红豆粥的习俗。不少地区皆有举行称为岁德烧( どんど焼き )的火祭,祭祀年神 。
在日本山梨县地区,1月11日清晨,农民们会起床后带着镜饼 和镐到田间,进行象征性耕作,供上干净的大米,并将之前供在神棚里的松枝插到地里,祭祀田神。在山形县地区,则会在1月15日,由20多岁的青年男女戴草帽,扎围裙,系腰带,挽裤腿,打赤脚,穿插秧姑娘的服装,挎秧苗筐,到各家院中进行插秧表演,在另一些地区则于1月14日傍晚,扮作少女的妇女在前面象征性地插秧(用茅草或豆秸杆),而男青年则在后面手持镰刀作收割状。 山梨县甲府市自江户时代起则有甲府道祖神祭礼,祭祀道祖神。
宫城县仙台市小正月前夕举行的火祭称为 岁德祭 ( 日语 : とんど祭 ) ,以仙台市 大崎八幡宫 ( 日语 : 大崎八幡宮 ) 的 松焚祭 ( 日语 : 松焚祭 ) ( まつたきまつり )规模最大。松焚祭除了焚烧年饰,祈求丰收、平安外,还有“裸参( 裸参り )”习俗,信众头戴白色钵卷,身上仅缠著称为 晒 ( 日语 : 晒 ) 的裹肚布,脚穿白足袋、草鞋,淋过冰水后,口含着含纸( 含み紙 ),左手持钟,右手提灯笼,徒步 走过火堆 ( 英语 : Firewalking ) 。
现代日本把小正月定为成年礼(男性的元服礼和女性的裳着礼)举行的日子,因此也是成人节。
琉球
琉球的元宵节由正月十四开始,称为小正月( ソーグヮチグヮー ),这天会吃腌渍的猪肉和番薯饼( ウムニー ),在正月十六,称为十六日祭( ジュウルクニチ ),主要是祭祖 。冲绳本岛人多为家祭或祠祭,八重山人则是扫墓。
朝鲜半岛

朝鲜大满月的烧月屋
朝鲜半岛的元宵节又称为 正月大满月 ( 정월대만월 )、 正月大보름 ( 정월대보름 ),或简称“ 大满月 ”或“ 大보름 ”,有踏铜桥、盗福土(到田里偷泥)、咬坚果、喝耳明酒、拔河、舞狮等。也会以月亮的颜色和位置占卜农事。有些地区会有石战。会吃药食和五榖饭。
越南
越南的元宵节是一家团圆的日子,会一起吃饭,并且会去寺庙祈福。
著名诗词
欧阳修《生查子》
辛弃疾《青玉案之元夕》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唐寅《元宵》
图集

朝鲜地区“正月大满月”的灯笼

石家庄元宵节的情况

在中国的庆祝活动中经常见到的红灯笼
参见
灯笼
汤圆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
下元节
中秋节
春社
十成节
注释
^ 镜饼,供神用的圆形大年糕。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知识互答
关于我们

APP下载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