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拉山脉
名称唐古拉在藏语中意为“高原上的山”(一说意为“平坦的山口”),唐古拉山口的海拔虽高达5220米,却因坡缓、高差小而并不显得险要和难以逾越。它又名“当拉山”、“当拉岭”,是“唐古拉”一声之转。地理唐古拉山脉的西段在西藏自治区境内,东段则为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的界山。它的西端在东经90°附近逐渐没入羌塘高原之上,东南与横断山脉中的他念他翁山脉-云岭山脉相接,全长约700千米,山体宽15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主峰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两侧山麓平原海拔4600-4800米,相对高差1300-1500米。雪线高度5400-5500米。唐古拉山脉是怒江、澜沧江及长江的发源地,西段为藏北外流水系与内陆水系的分水岭,东段则是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山区气温低,年均温-4.4℃(沱沱河站)。有多年冻土带分布,冻土厚度70-88米。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均横穿此山。植被以高寒草原为主,
名称
唐古拉在藏语中意为“高原上的山”(一说意为“平坦的山口”),唐古拉山口的海拔虽高达5220米,却因坡缓、高差小而并不显得险要和难以逾越。它又名“当拉山”、“当拉岭”,是“唐古拉”一声之转。
地理
唐古拉山脉的西段在自治区境内,东段则为青海省与自治区的界山。它的西端在东经90°附近逐渐没入羌塘高原之上,东南与横断山脉中的他念他翁山脉-云岭山脉相接,全长约700千米,山体宽15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主峰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两侧山麓平原海拔4600-4800米,相对高差1300-1500米。雪线高度5400-5500米。
唐古拉山脉是怒江、澜沧江及长江的发源地,西段为藏北外流水系与内陆水系的分水岭,东段则是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
山区气温低,年均温-4.4℃(沱沱河站)。有多年冻土带分布,冻土厚度70-88米。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均横穿此山。植被以高寒草原为主,混生有垫状植物。
地质
唐古拉山脉在中生代时,因为羌塘地块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而褶皱隆起并逐渐露出海面。以后,这一地域受新生代几次造山作用的影响,继续上升,而形成如今的山体。 在地质学上,唐古拉山是青藏高原薄皮构造的一部分,是由其南边的班公错-怒江断层带和北边的澜沧江断层带夹峙的产物。
山峰
各拉丹冬
阿木岗日
普若岗日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唐古拉山脉

唐古拉山脉(TanggulaMountains,T'ang-ku-laShan或TanggulaShan),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与青海省边境处(青藏高原),东段为西藏与青海的界山,东南部延伸接横断山脉的云岭和怒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在蒙语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是青藏高原中部的一条近东西走向的山脉。山脉高度在海拔6000米左右,最高峰各拉丹冬海拔6621米,唐古拉山(峰名)6099米。唐古拉山口的海拔虽高达5220米,却因坡缓、高差小而并不显得险要和难以逾越。山峰上发育有小型冰川,为长江、澜沧江、怒江等河流的发源地。气温低,年平均气温﹣4.4℃(沱沱河站),有多年冻土分布,冻土厚度70-88米,青藏公路经此。植被以高寒草原为主,混生有垫状植物。唐古拉山脉是长江的发源地。也是旅游景点之一。
· 关情脉脉

关情脉脉关情脉脉关情脉脉的意思关情脉脉是什么意思关情脉脉什么意思关情脉脉的近义词关情脉脉的反义词关情脉脉的拼音【成语意思】:关情:关切的情怀。脉脉:情意深长。形容眼神中表露的意味深长的绵绵情怀。亦作“脉脉含情”。【用法分析】:关情脉脉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眼神等。【成语来源】:清·个中生《吴门画舫录》外编:“垂念故人,关情脉脉。”【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近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guānqíngmàimài【成语声母】:GQMM【关情脉脉的近义词】:温情脉脉【近似成语】:脉脉相通: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脉络贯通:脉络:人体内的经络。比喻事物前后连贯,条理清楚【成语接龙】:关情脉脉→脉脉含情→情凄意切→切中时弊→弊绝风清→清辞丽曲→曲里拐弯弯弯曲曲→曲学诐行→行易知难→难鸣孤掌→掌上观文→文以载道→道尽涂殚殚财竭...
·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阴脉
阴者,足少阴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足少阳然谷穴之后然谷在内踝前下一陷中,同足少阴循内踝,下照海穴在内踝下五分。上内踝之上二,以交信为郄交信在内踝骨上少阴前太阴后廉筋骨间。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至喉咙,交贯冲脉,入内廉,上行,属目内眦,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阳五脉,会于睛明而上行睛明在目内眦外一分宛宛中。凡八穴。张紫阳《八脉经》云: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阴脉在尾闾前、下,阳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之祖,采之惟在阴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一脉,散在丹经,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酆都鬼户,曰生死根,有神主之,名曰桃康。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聚散,皆从此关窍...
·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任脉
任为阴脉之海,其脉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会阴之分在两阴之间。上行而外出循曲骨横骨上毛际陷中,上毛际,至中极脐下四寸膀胱之募,同足厥阴、太阴、少阴,并行腹里,循关元脐下三寸,小肠之募,三阴任脉之会,历石门即丹田,一名命门,在脐下二寸,三焦募也、气海脐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气之海,会足少阳、冲脉于阴交脐下一寸,当膀胱上口,三焦之募,循神阙脐中央、水分脐上一寸,当小肠下口,会足太阴于下脘脐上二寸,当胃下口,历建里脐上三寸,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于中脘脐上四寸,胃之募也,上上脘脐上五寸、巨阙鸠尾下一寸,心之募也、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下两乳中间,玉堂紫宫下一寸六分、紫宫华盖下一寸六分、华盖璇玑下一寸、璇玑天突下一寸,上喉咙,会阴维于天突、廉泉天突在结喉下四寸宛宛中,廉泉在结喉上舌下中央,上颐,循承桨,与手足阳明、督脉会唇下陷中,环唇,上至下龈交,复出,分行...
·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八脉
奇经八脉者,阴维也,阳维也,阴也,阳也,冲也,任也,督也,带也。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刚维也。阳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捷也。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督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则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主一身左右之阳,阴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是故医而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脉,则虎龙升降,玄牝幽微之窍妙得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