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镜
发现
1666年牛顿发现太阳光经三棱镜的折射后可呈现彩色光,称为光的色散现象。
由牛顿的色散实验结果,可知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所组成。1801年,英国学者杨格首先研究人眼对颜色的感觉。他指出在可见光谱的位置排列上,只需选择三种彼此有相当差距的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组合,几乎可产生任何一种颜色。随后德国学者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1821-1894)在1856-1867年间,继续深入对颜色的研究,确立了光的三原色理论。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选择并没有特定的组合。传统上,我们选择红、绿、蓝三种色光作为光的三原色。图显示以相同强度的红、绿、蓝三原色的光,同时投射在白色光屏上的结果。中间的白色区域为三种色光共同混合而成。

图示是三棱镜和被色散的光线

透过棱镜看见的灯。
三棱镜是光学棱镜中的一种形式,在外观上呈现几何的三角形,是光学棱镜中最常见,也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但并不是最常用到的棱镜。三棱镜最常用于光线的色散,这是将光线分解成为不同的光谱成分。利用不同波长的光线因为折射率不同,在折射时会偏转不同的角度,便会造成色散的现象。这种效应也被用来对棱镜物质进行高精密度的折射系数测量。
物质的折射系数固然在不同的波长会有所不同,但有些物质的折射系数对波长的变化比其他物质强烈(色散非常明显)。棱镜的顶角(在上图中,上面的角)能够影响到棱镜色散时的特性。通常,要适当的选择光线射入的角度和射出的角度,当角度接近布儒斯特角(Brewster angle)时,在折射时造成的损耗最小。
一束白光会分出不同颜色,一般就分为七种颜色,即红、橙、黄、绿、蓝、靛和紫。
其他
三棱镜也曾出现在英国摇滚乐队平克·佛洛伊德于1973年推出的《月之暗面》专辑的封面上。
完整资料请点选棱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知识互答
关于我们

APP下载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