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丹
简介韦丹出自京兆韦氏郧公房,是韦孝宽之子韦津的后代,外祖颜真卿是书法、文学名家,丹从之学习。长成,举明经,官县令,他将官职让给庶出的兄长。又举五经科,名列前茅,拜侍御史。后奉命作为新罗使臣,当时的惯例,使臣卖官来筹旅费,可以卖十个州、县的官。丹认为是陋习,不愿意这样作,皇帝于是直接拨给银钱,韦丹从此闻名朝廷。回国后,改派容州刺史,丹关心朝政,又建议皇帝下令,讨伐不服从的藩镇。皇帝大喜,封为观察使,加爵武阳郡公。又历任各地,任内水灾旱灾都施力救济,任内查禁贪污,爱护百姓,大兴善政,劝导农桑。唐宣宗时代,朝廷将韦丹事迹刻韦丹碑留念。参见《新唐书》
简介
韦丹出自京兆韦氏郧公房,是韦孝宽之子韦津的后代,外祖颜真卿是书法、文学名家,丹从之学习。
长成,举明经,官县令,他将官职让给庶出的兄长。又举五经科,名列前茅,拜侍御史。后奉命作为新罗使臣,当时的惯例,使臣卖官来筹旅费,可以卖十个州、县的官。丹认为是陋习,不愿意这样作,皇帝于是直接拨给银钱,韦丹从此闻名朝廷。
回国后,改派容州刺史,丹关心朝政,又建议皇帝下令,讨伐不服从的藩镇。皇帝大喜,封为观察使,加爵武阳郡公。又历任各地,任内水灾旱灾都施力救济,任内查禁贪污,爱护百姓,大兴善政,劝导农桑。
唐宣宗时代,朝廷将韦丹事迹刻韦丹碑留念。
参见
《新唐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陕西省-西安韦丹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惟两京耳”。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
· 《丹阳送韦参军》原文翻译赏析

《丹阳送韦参军》原文翻译赏析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作者:严维(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正文,越州(今绍兴)人。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唐玄宗天宝(742—756)中,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译文: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注释:1.参军:古代官名。2.丹阳:地名。唐天宝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丹阳郡,曲阿为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县)。二者地理位置相近。3.郭:古代在城外围环城而筑的一道城墙。4.行舟:表示友人将从水路离去。5.别:离别。6.日晚:日暮,此处暗示思念时间之久。7.江:长江。8.寒鸦:也叫慈乌,体型较小,背部为黑色。9.悠悠:长久遥远。赏析: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
· 江苏省-镇江-丹阳市韦昭
韦昭(204~273),字弘嗣,云阳延陵人。自幼好学,擅长文史,对《国语》、《孝经》等研究卓有成就,是东吴儒林名士。著有《国语注》、《孝经注》、《吴书》、《博弈论》等。会稽王孙亮即位时,昭被推荐为太史令。景帝孙休即位,任中书郎博士祭酒。末帝孙皓即位,封为高陵亭侯,任中书仆射侍中,领国史。东吴孙氏家族间争权夺利,韦从不介入。孙权废太子孙和另立会稽王孙亮为太子。孙权死后,孙亮继位,不久被宗室孙琳所废,立孙休为帝。孙休死后,原太子孙和之子孙皓立为东吴帝,史称末帝。末帝认为孙和本是太子,应为皇帝,便请韦昭为其父亲作纪。韦昭对末帝直言不讳地说:“你父亲并没有即位当过皇帝,不能作纪,只可立传。”孙皓多次强令作纪,韦昭坚持史家立场而不从。对此,孙皓怀恨在心,常常逼他饮酒,想借机治罪。韦昭几次辞职,未获准,终被-瘐毙。
· 韦氏源流韩韦
nf韩韦上溯最早远有文字记载的祖源和周王祖先相同是后稷;《史记.韩世家》载:韩之先与周同姓(同姓这里是同祖的意思);即周武王次子姬虞封在唐,其后形成了姬姓晋国诸侯,姬费王生姬仇和姬成师,姬成师又生姬鳝和姬万;姬鳝之子姬称兴兵灭晋,于是封叔叔姬万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号韩武子,到五世孙姬厥即以封地为姓韩,韩氏子孙多其后裔。诸侯韩发展到襄王韩仓时,生有三子:太子韩婴在秦为质、中庶子韩饥虱在楚为质、韩咎。公元前299年太子韩婴病亡;中庶子韩饥虱和韩咎争太子位;齐魏率军包围韩国都城,要求立韩咎为太子;韩饥虱不愿国中兵乱,于是举家逃亡楚国为寓公避难,韩信出生于楚淮阴县,韩信身上常佩剑可知其出身贵族,而漂母曰: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进一步证实了韩信乃韩国王孙贵族身份。韩国王孙贵胄,而在秦末年的起义中,恢复六国王孙的地位却没有提到楚n信,则他不是韩咎子孙,在楚国的韩国王孙,就只能是韩饥虱子孙了。n改f...
· 韦孝宽兄长是谁韦孝宽韦夐简介

韦孝宽兄长是谁韦孝宽韦夐简介韦孝宽(公元509年—公元580年),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十一月,韦孝宽去世,时年七十二岁,赠太傅、十二州诸军事、雍州牧,谥号襄。韦夐(502~578年),字敬远,北周时学者。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人(《周书》本传未标明籍贯,《隋书》韦世康传称:父夐,隐居不仕,魏、周二代,十征不出,号为‘逍遥公’。《北史》称:孝宽兄夐。因韦孝宽和韦世康为京兆杜陵人,据此确定韦夐籍贯为京兆杜陵。)韦夐少年好学,不慕荣利。20岁时,北魏朝廷曾召拜他为雍州府从事。他认为此职并非自己爱好,便假称有病,弃职离任。从此,隐居林泉,专心读书深造,时人称为隐士。后北魏曾10次征召,他皆不肯出仕。宇文泰经营关中,闻韦夐清高、博学,曾派人去请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