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
线路概要
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向湟源、海晏,沿青海湖北缘绕行,经德令哈至锡铁山,南折与315国道并行后到达柴达木盆地中的格尔木。由格尔木南行起攀上昆仑山,穿越可可西里,经过风火山、唐古拉山,进入的安多、那曲、当雄,最后终到自治区首府拉萨。
格拉段开站45处(含格尔木站),预留站13处。
采用NJ2型内燃机车、俗称雪域神州的DF8B型内燃机车(9001 9002)、HXN3型内燃机车作为牵引车头。使用NJ2进行3机牵引为3000吨(每班5名机车乘务员),双机牵引2000吨。由于站间距过大(46.7km),至2013年控制区段运能利用已达96%。平行运行图能力仅为每天12.5对。

铁路运输
铁路客运
目前青藏铁路每日运行6对(Z21/2北京西-拉萨、Z163/6上海-拉萨(西宁站换乘)、Z263/6广州-拉萨(西宁站换乘)、T21/22124/224 成都/重庆北-拉萨 (暑运高峰 西宁站换乘)、Z917/6801918/6802 兰州/西宁-拉萨)固定旅客列车,其中4对(8趟)在拉萨站到发(包括3对隔日开行列车),另外2对为来往西宁和格尔木的列车。格尔木至拉萨段除硬座外实行上浮票价,按同等级、车型的软座、硬卧、软卧分别上浮每人每公里0.09、0.10、0.16元。2012年拉萨站到达旅客102万人,发送旅客87.7万人。客流高度集中在每年6-9月。

装有防压差车窗和供氧设施的特殊车厢
由拉萨站始发的旅客列车均采用经特殊设计以适应高原环境的25T高原型客车,客车由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BST)(原庞巴迪·四方·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BSP))或中国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制造。全封闭式的车厢采用弥散式供氧与分布吸氧方式,提高车内氧气含量至23.5%,透过分布式供氧,如果有旅客需要更多的氧气,可以随时取用设置于车厢各处的吸氧管,以免出现高原反应。厕所内有集便器,车内又装有废物、废水和垃圾回收装置,以免污染环境 。餐车使用电磁炉,也不会产生油烟。而面对青藏高原风沙大、紫外线强的自然环境,列车车窗的防压差双层玻璃都装有防紫外线贴膜。此外,车厢内装饰都有明显的藏族特色,色彩以藏青色、藏红色为主,车厢内电子显示屏会用藏、汉、英三种文字播出车内温度、列车时速、到站信息等相关内容,而车内所有标示也都采用了这三种文字,以方便旅客。 当列车运行在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会由1台配属青藏宁段的HXD1D型电力机车牵引,而格尔木至拉萨段会以2台或者3台通用电气NJ2型重联牵引。
为了保障旅客健康安全,售票点出售往拉萨的车票时会免费提供“旅客健康登记卡”,旅客上车时,需持有效车票和健康登记卡才能进站上车。根据铁道部发出的“高原旅客提示”,凡有心脏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重感冒等疾病的旅客,不宜进入三千米以上高海拔地区旅行。
青藏铁路于2015年的旅客运送量为2338.4万人 。

通车剪彩用的剪刀

硬座车

软卧车包厢

随车服务员

青藏高原型RW25T(BSP制)软卧车内部洗漱间

餐车

每个位子都有供氧口

旅客健康登记卡

Z21次北京西—拉萨特快列车使用的BSP制青藏高原型25T型客车

Z21次特快运行在青藏线上
唐古拉旅游列车
早于2005年,加拿大投资公司TZG Partners的子公司Rail Partners已经和中国铁道部签订合同,该公司将与青藏铁路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唐古拉旅游列车有限公司,并与旅行社开发从北京到拉萨的豪华铁路旅游。计划每3天开出一班,全程5天,中途在西安等地停留。列车共设12节套房车厢,并配有1节观光车厢。在豪华列车上每个房间都是按照五星级宾馆的标准设计,将有24小时管家服务、双人床、正式的卫生间、大屏幕电视,以及超大的全景车窗,列车上的服务由凯宾斯基酒店管理集团承办。而这个耗资1.5亿美元的服务也标志着外资首度进入中国铁路运输市场。
铁路货运

行驶在青藏铁路海晏段的货运列车
青藏铁路在格尔木、南山口、安多、那曲、当雄、拉萨西6个车站理货运业务,货运物资运价为每吨/公里0.12元人民币 ,运营成本为每吨/公里0.15-0.18元人民币。货物列车于青藏铁路会以多台通用电气NJ2型、DF8B型高原型“雪域神州号”或HXN3型高原型柴油机车重联牵引 。
2012年青藏铁路格拉段的拉萨西站货运量达到356.6万吨,其中进藏货运量275.6万吨,但受制于的经济总量和规模,出藏货运量仅为81万吨 。而第一个铁路、公路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那曲物流基地在2009年6月28日竣工,以提高物资运输效率,强化青藏铁路的辐射作用 。
青藏铁路于2015年的货物运送量为4404.9万吨
工程建设
历史

柳梧隧道

拉萨站
早在1920年由孙中山发表的《实业计划》中,就已经有通往的高原铁路建设计划,并提出了兰州至、成都至、于田至等方案,但当时中国的国力、技术,均不具备建设高原铁路的条件。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就计划修建一条到的铁路,其政治、军事、经济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1954年起,随着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陆续建成,通往的铁路建设也随之开始计划。1955年,中国铁道部就派铁道兵、铁路专家等工程人员进行勘查。勘察结果表明,青藏线(青海至)方案比其他滇藏(云南至)、川藏(四川至)、新藏(新疆至)、甘藏(甘肃至)等线路为易,原因是青藏线的路线长度最短,沿线建筑环境较其他路线好,除了地势较平缓、桥隧比例较低外,投资额也因此为几个方案中最低的 。同年,经由青海省进入的方案正式敲定,青藏铁路建设工程局成立。 1958年9月,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 (青海省西宁至格尔木)段开工建设,同时展开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 (格尔木至拉萨段)大规模全面勘测。然而由于当时工程技术水平和经费所限,1961年3月,青藏铁路建设工程被迫暂停。
1974年,1700名工程技术人员再到青海进行研究,同时6.2万名铁道兵到青海省开始“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设大会战”,1979年,全长845公里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到格尔木南山口段)修通,1984年7月30日正式通车营运。但二期工程因冻土、高原缺氧等困难,于1978年再次停工,此后20年一直无法开工。而青藏铁路西宁到格尔木段成为中国第一段开通的高原铁路,沿线大部分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自通车以后一直是货物进出的重要通道。
1999年,随着西部大开发展开,进藏的铁路重新受到注意。2000年5月,总投资7.4亿元的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扩能改造工程动工。
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始修建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3万多名建设人员进驻高原 ,总投资330.9亿元人民币,青藏铁路的建设资金全部由国家出资,其中75%是国家财政部支付,另外25%资金使用铁路建设基金 。青藏线其中一个重点工程——风火山隧道,2001年10月开工,2002年10月贯通,2003年9月竣工。2005年10月12日,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完成,同时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同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在拉萨站举行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当天同时在拉萨及格尔木两地举行了“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2006年10月1日和10月2日,上海→拉萨与广州→拉萨列车,分别开始运行,2006年10月4日和10月5日,拉萨→上海和拉萨→广州列车分别开始运行。
2005年格尔木至拉萨段尚未开通之时,在西宁至格尔木的部分路段(约474公里)就进行了病害整治和增建第二线的建设;2007年9月6日,西宁至格尔木段的其余356公里路段也开始扩能改造工程,增建第二线并进行电气化改造,总投资105.57亿元人民币,计划2012年9月30日前完成。 建成以后,西宁至格尔木段全线834公里将成为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旅客列车运行速度最高达160公里/小时,年货运能力达5000万吨。至2008年12月24日,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二线中的关键路段——连湖至浩鲁格段双线开通 。
2007年7月8日,青藏铁路在试运营一年后正式通过国家验收,一年内青藏铁路累计运送旅客260多万人、货物1300多万吨 。
工程难题

在冻土地区大规模使用“以桥代路”
青藏铁路沿线地质情况十分复杂,海拔4000多米以上路段共占960公里,年连续冻土的地段有550公里,还有部分地段为岛状冻土及深季节冻土的地段。在这里修铁路有几大难题 :
高寒缺氧:青藏铁路沿线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最低可达−40℃。每吸一口气得到的氧气只有平地上的40%左右。为避免恶劣环境危害施工人员安全,青藏线沿途建立了高压氧舱,和17座制氧站。施工期间未发生一例高原病死亡事故。
多年冻土:这里的冻土不像美国阿拉斯加的那样常年不化,而是在夏天地表冻土就融化成烂泥。青藏铁路相应采取的设计准则为“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尽量绕避有不良冻土现象的地段,建桥墩直通地底深处的高架桥、长达111公里的片石通风路基、路基上插灌有液氨的热导管和水平的通风水泥管、路基上覆盖遮阳板等。
生态脆弱:铁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活动区域,沿途修建了33个野生动物迁徙的通道。路基附近进行了草皮移植。
地震带:唐古拉山地区是地震高发地区。铁路沿途修建了几十个自动地震监视器。
后续建设
铁路建成后,将投资人民币数百亿元,以拉萨为中心向外辐射兴建三条支线:拉萨至林芝(之后通向云南的大理)、拉萨至日喀则、日喀则至中印边界的亚东的支线,规划在青藏铁路建成后十年内全部建成通车。2014年8月15日,拉日铁路通车。
世界纪录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最高点位在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号称是离天堂最近的铁路。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站,海拔5068.63米。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海拔4905米,全长1338米。
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海拔4648米,全长1686米。
世界上建在冻土地段上最长的铁路桥—清水河大桥,全长11.7公里。
影响

青藏路获国家科学进步奖证书
生物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于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原有生活环境的影响,青藏铁路全线共设置野生动物通道33处,沿线路方向累计宽度近60公里。沿线还设有大量的桥梁、低路堤及家畜通道可供野生动物通行。路基附近进行了草皮移植。
政府表示青藏铁路开通后,更多的居民可以烧煤作燃料,保护了当地的树木。
环境
由于青藏线的列车入藏后全程封闭供氧,旅客不可能打开车窗,所以旅客乱扔垃圾的问题不会出现。青藏铁路沿线各个站台都有垃圾站,所有垃圾一概运到格尔木处理。
就业
青藏铁路将给农牧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青藏铁路开通,将会涌现更多的服务行业,这将进一步拓宽当地群众就业门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藏语
青藏铁路开通后,部分铁路运输相关词汇成为藏语中的新词,其中“火车”一词在藏语中被规范为མེ་འཁོར་( me "khor )。
相关作品
歌曲《天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